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新聞資訊 > 教育 > 中國教育之惑破解:人格教育大于知識灌輸

中國教育之惑破解:人格教育大于知識灌輸

時間: 曾揚1167 分享

中國教育之惑破解:人格教育大于知識灌輸

  眾所周知,現在的教育雖然培養(yǎng)很多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但也出現了一些素質低下的學生,國民素質的低下不得不引起教育界的重視,他們覺得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提高更重要,人格教育應該大于知識灌輸。

  一

  踐行以身作則的榜樣教育本身并無什么困難,即便是普普通通的百姓,都可以在平時的言談舉止中給孩子以生活的教育,以行為的榜樣。教育的本意就是學習模仿、推陳出新,模仿和跟隨行為是所有哺乳動物的天性,老師、家長給孩子做什么樣的榜樣,孩子自然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中國古人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意思。

  而現代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喜歡談方法、談工具,而不談言傳身教。過去的私塾教育,無論其內容如何迂腐,教育方式如何粗暴,其一直堅持著言傳身教的正確方式,卻是值得肯定的。

  說到榜樣,很多人就會記起“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首數億人傳唱過的歌曲。過去的幾十年里,中國的教育政策極其迷信利用“好榜樣”的言傳身教來促進社會的改造,然而事實卻與愿望相違。“雷鋒式榜樣”最大的謬論是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寄希望于十幾億人都能達到“車同輪、言同文、行同倫”的思想境界。然而,統(tǒng)一劃齊的模仿不是教育是洗腦,是欺騙,而真正的教育就象原始森林一樣,有鮮花有綠草也有參天大樹,羅素說的“參差不齊乃是幸福本源”才該是教育的目標。

  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獨立思考和表里如一,無論教育的“內容和方法”用得多么成功,無非是培養(yǎng)出一個有能力的“工具”而已,其實際功效和教育并沒有多大關系。成功的模仿教育是建立在多元化的選擇之上,而不是樹立某種單一化的“完美”榜樣讓學生去追隨。

  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過一句有意思的話:中國的人格教育被拔得無限高,高來沒有人都夠得著。

  二

  好多年前,莫言還沒有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在北大演講。有學生問他:“有不少人說您的《紅高粱》是模仿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請問莫言老師,你怎么看中國人說天下文章一大抄?”莫言聽完了,慢條斯理地回答到:“你可能忘記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后半句是‘看你會抄不會抄’。”

  莫言講的實際上有深刻寓意,會抄與不會抄,抄姚雪垠的《李自成》,還是抄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選擇之下是價值觀的呈現,選擇的過程是對歷史和未來的思考。“會抄”與“不會抄”的前提是這個人會選不會選,而選本身就是一個需要智慧和眼光的事情。生活中,有些人花錢不多,穿衣服漂亮好看,而有些人一擲千金,穿衣服總像穿“盜版”,這就是模仿能力被扭曲的結果。

  模仿能力的扭曲是榜樣教育的無限拔高和單一化的結果。榜樣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榜樣就象穿鞋子一樣,只有合適不合適之分。榜樣身上的好不是塑造出來的,而是受教者觀察出來的;榜樣的好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從受教者模仿的經驗中引申出來的。正確的模仿能力是不斷創(chuàng)新,卻永遠不是全新,有時雖然守舊,卻不會不食人間煙火。

  從“五四運動”到““””,中國人在教育思想方面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偽科學”的科學發(fā)展觀,一個是“偽先進”的文化批判,前者的結果是把中國變成“山寨”大本營,讓榜樣學習成為“東施效顰”,后者的壞處是把傳統(tǒng)文化連根拔起,讓榜樣成了“無本之木”。

  缺少正確榜樣教育的中國人,今天往往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急功近利、簡單粗糙地模仿,最終走向“山寨”之路,另一類是不管有沒有經驗,拿起來就做,美滋滋地把“無本之木”說成是原創(chuàng)的參天大樹。

  三

  中國人把模仿能力變成“山寨”能力的原因——“急功近利、簡單粗糙”,只是表象,東西方文化的差別是內在的肌理。西方文化之下,解決一個問題大多從抽象思考出發(fā),然后是邏輯推演,最后是通過實驗得出具體的方法和工具;東方文化之下,解決一個問題是從具體的實踐出發(fā),找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成功之后,再用各種學說把自己的行為貫通成理論體系。

  西方文化是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把砍刀,站在樹旁邊說:“這把刀可以砍倒這顆樹”;中國文化是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把砍刀,指著一棵砍倒的樹說:“這把刀砍倒了這個樹”。實踐在前、理論在后的中國人,往往缺少抽象思維的能力,喜歡具象思維。

  中國人先實踐后思考、先技術后理論的文化模型,最大的缺陷是容易形成一個封閉而堅不可摧的“自嗨”體系,因為這是以“事實為基礎”來支撐的體系,天然地具備抵御“證偽”的能力,這也是大多數中國人“頑固不化”,拒絕“普世價值觀”的文化基礎。

  在具象思維的主導之下,一百年前,西方以工具論為主導思想的“新教育理論”,在培養(yǎng)出希特勒這樣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之后,歷經二戰(zhàn)的反思,已經被西方諸多國家的“體驗教育”所替代,而中國人現在還在“工具教育”的歧途上奮力前進。

  人格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榜樣教育,學校里榜樣教育的核心是“師道”,但現代學校制度早已把“師道”掃蕩成一地雞毛,鮮有老師以榜樣自勉自居。在人們看來,老師不過是領工資、養(yǎng)家糊口的一份職業(yè)而已,特級教師,也無非就是一個專家,專門研究知識灌輸和考試技巧;職業(yè)培訓的公益組織,也無非就是為畢業(yè)的學生找生活出路,別無其它責任可言。

  今天,在“保護個人隱私”的旗號之下,教師的私人生活在無聲中完全與學生隔離。百度一下“教師賣淫”,竟然會有數百萬條之多。雖然邊遠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教師工資低是一個原因,但為人師表的教師能如此人格分裂,也是聞所未聞。

  教師人格的分裂不僅是現實,也是制度造成的。在學校里,學生品德出了問題,教導他的不是平時上課的老師,而是專門的“德育主任”,這就是制度化地摧毀“師道”,把老師變成灌輸知識和傳授考試技巧的匠人,把原本一體化的人格教育活生生地給分離出來,真是所謂“舉一而廢百”。

  這么說并不是指責“現代教育的學科建設”有害無益,而是說,知識和人格不應該分開教育。為了管理和評估,不同學科在形式上的區(qū)隔不可避免,但是這種區(qū)隔不應該去破壞教育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就像一個現代的企業(yè),表面上是各個部門各司其職、整體上各個部門之間又必須協調一致一樣,其中彼此的連接,需要每個員工的不懈努力。同樣在學校,教師就有責任將表面區(qū)隔的學科教育連接起來,提供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教育。我們必須承認,人格教育的責任遠遠大于知識灌輸,每一位老師都應該對學生負起人格教育責任。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小學,也適用于初中、高中和大學,乃至碩士、博士和博士后。

4022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