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及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及教學反思
良好的語文教案是語文教學活動的藍圖,是體現新課程理念的關鍵。為此,接下來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份新課標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新課標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懂得同學之間、朋友之間應該相互寬容、團結友愛。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后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回憶自己和同學發(fā)生爭吵的經歷。
教學過程:
一、 揭題解題,明確目標
1.揭示課題,學生讀課題,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什么是“爭吵”?
2.師談話: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過爭吵的經歷,對爭吵、和解也有一定的體會。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個小伙伴因為一件小事發(fā)生爭吵的故事?,F在,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的“閱讀提示”,想一想“閱讀提示”對我們學習這篇課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課件出示“閱讀提示”)
3.學生讀“閱讀提示”,說說“閱讀提示”對這篇課文的學習提出了哪些要求。
4.課件出示學習目標
(1)讀讀課文,想想課文里的兩個朋友在發(fā)生爭吵后,他們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把父親的話畫下來,讀一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在說“爭吵”中引入新課,一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懂題目,二是為了引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把課文情境同化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中。閱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標,這是讓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提高略讀實效的保證。
二、 自主閱讀,感知大意
1.師談話:明白了學習要求,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自由讀課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我”和克萊諦為什么發(fā)生爭吵?
4.說說“我”和克萊諦發(fā)生爭吵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略讀課文的教學重在“粗知課文大意”。依據這一要求該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放手讓學生閱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簡要檢查。
三、 細讀理解,突破重點
1.找出父親說的話。
(1)師談話: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14自然段,把父親說的話畫下來,聯系上下文讀一讀,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想到父親的話。
(2)學生默讀課文。
(3)指名說說課文中幾次出現父親說的話?(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2.理解父親說的“應該知錯認錯”。
(1)師談話:小作者在做錯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親說的“應該知錯認錯”。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錯認錯了嗎?
(2)學生讀課文思考。
(3)指名說說“我”做到知錯認錯了嗎?“我”知錯,從哪里看出來,“我”知錯但不好意思認錯,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4)讀第5自然段,說說“我”當時的內心是怎樣的?
(5)指導學生讀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讀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讀出“我”的矛盾心情。
3.理解父親說的:“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師談話:我后悔,因為我錯了;我矛盾,因為我知錯又不好意思向克萊諦認錯。就在這時,克萊諦對我說:“我在外邊等著你!”這時我又想起了父親說的什么話?
(2)學生讀句子。
(3)說說想到父親的話后,“我”是怎樣想?怎么做的?指導學生理解“防御”。
(4)克萊諦走近我,他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回讀課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課文為什么說克萊諦的眼里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萊諦“憤怒——悲哀——懊悔”的內心變化。)
(5)說說“我”和克萊諦發(fā)生爭吵后的結果怎樣?
(6)師小結: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萊諦發(fā)生爭吵后,“我”知道自己錯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萊諦認錯。最后克萊諦原諒了“我”,讓我們倆重歸于好。
4.理解父親說的:“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
(1)師談話:看到兩個小伙伴又走到一起,老師相信大家也一定會為他們感到非常高興。那么,對待這件事,父親又有什么看法?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父親說的第三句話。
(2)學生讀句子,說說父親為什么這樣說?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指導要點:一可以把“既然”、“就”、“更”等詞語讀得重一些,語調可以層層推進,讀出父親在火頭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語速,就像說話一樣,讀出父親的諄諄教導,讀出父親的語重心長,讓孩子聽得明白,從中受到教育。
(4)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5.回讀,把三句話聯系起來理解。
(1)師談話:同學們讀得真好,聽著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嚴格的父親的高大形象?,F在,請同學們把父親說的三句話聯系起來讀,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2)指名說說自己的體會。
(3)師小結:父親的話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錯,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認錯,要主動向別人認錯,請求對方的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不能還手,只能防御;別人沒打你,你不應該防御。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緊扣“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學習要求進行,這是學習本篇略讀課文的重點,也是保底要求。
四、 拓展延伸,文道結合
1.師談話:理解了課文內容,現在請同學們回過頭來再讀全文,說說你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也可以聯系實際說說你跟別人爭吵過嗎?你是怎樣做的?
2.指名說說自己的見解或交流自己的爭吵經歷。教學中,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都是可以的;二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三是在學生交流自己的爭吵經歷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適時指導。
3.師總結談話:這堂課,同學們都學得很認真。通過學習,我們認識了兩個小朋友,一個是懂得原諒別人,珍視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的孩子——克萊諦,一個是知錯、是非清楚、誠實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們還認識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親。老師希望大家能從他們的身上學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視同學、朋友之間的友情,做一個能夠諒解、寬容別人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重在聯系學生實際,喚起自身的體驗,深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的總結談話,意在引導學生明白做人道理,實現從課內向課外的遷移,體現文道結合的思想。
總評
本堂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能根據略讀課文的教材特點和學習要求組織教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特點
1.突出學生的自讀自悟。整堂課安排了多次、多種形式的閱讀訓練,大部分時間為學生自主閱讀時間。在讀書過程中,做到讀前有目的,讀后有思考、有檢查,這樣讓學生在自主、合作、體驗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內容,符合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
2.緊扣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過程。課上,老師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大膽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而學會讀書,學有所得。
新課標三年級下冊語文爭吵教學反思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最后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為本子被弄臟而發(fā)生爭吵這件事情,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
新課標提出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三方互動的“對話”中,尤其以“學生和文本的對話”為最終出發(fā)點和歸宿。因為只有學生和文本真正對起話來,才能真正建構起文本的意義,為學生體驗情感內化語言做好鋪墊。因此,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朗讀,再讓學生反復讀重點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現的兩個句子:“終于挨到了放學。我愣住了。”展開教學。自我感覺在教學“挨”時比較成功。我先請學生朗讀,從讀中感悟出此時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在層層剝繭,平時不覺得時間漫長,今天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給“挨”字換詞。第一個學生換了一個“等”,學生馬上有不同意見,認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現在的心情,有同學馬上想到了“熬”這個字。在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平時覺得時間難挨的情況。學生也能從不同的情況出舉例,有的說被關在門外等媽媽下班,挨了批評不好受……。最后走進我的內心,朗讀訓練。
對于克萊諦的表現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開教學。讓學生從克萊諦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中去體會他對朋友的寬容和友愛。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很棒,很會說。
父親教育我的話,我在教學時這樣處理:先解決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訴我什么;再聯系全文,平時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對于父親的教育,那些我已經做到了,哪些我沒有做到。
自我感覺整堂課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學生的發(fā)言面比較廣。但對于一些問題的引導上指向不夠明確,學生無從答起。還有教師的應變能力不夠,對于滑出教師答案的回答有的無措,拉回比較生硬。
2、教學本課,我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讓學生找出描寫爭吵后“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反復朗讀,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因為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導學生討論解決矛盾的根本方法。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最后讓學生齊讀父親的話,說說父親說的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白道理。
在學習完課文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安利柯和克萊蒂最后的和解歸功于誰,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有的說是克萊蒂,因為克萊蒂心胸寬闊,當安利柯罵他時他也沒有還口而是主動地去講和,和好。而有的學生卻在大聲說應該歸功于安利柯德爸爸,當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時,學生說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向克萊蒂認錯是因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是爸爸長期教育的結果。于是,我根據學生的發(fā)言適當引導,使學生深刻理解父親的話的意思。引導學生討論文中人物的行為,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還要互相寬容、團結友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fā)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猜你感興趣:
3.爭吵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