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小橘燈》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小橘燈》教案
《小橘燈》是反映兒童生活的一篇散文。那么,語文教師在講解這篇時需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問題呢?下面就不妨和學習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語文A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小橘燈》教案,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語文A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小橘燈》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小桔燈”對表現(xiàn)小姑娘性格的作用,學習小姑娘“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品格;
2、學會恰當?shù)厥褂眯揎椩~語;
3、進行復(fù)述訓練。
教學過程:
根據(jù)“我”與小姑娘交往的經(jīng)過,文章可分為三個部分,即初遇小姑娘、探望小姑娘和離開小姑娘。
一、講讀“初遇’部分,著重理解修飾語的作用。
《小桔燈》寫于1957年,它回憶了十幾年前的往事,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是重慶。這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也是一個特殊的地點,想一想,特殊性表現(xiàn)在哪里?(1945 年,正是國民黨白色恐怖籠罩的時候,重慶是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中心,國民黨特務(wù)正瘋狂地屠殺革命黨人、革命群眾,文章巧妙地暗示了這一背景。)
在一個鄉(xiāng)公所的樓上,“我”與小姑娘相遇了,文章先描寫了小姑娘的外貌。哪些詞語體現(xiàn)出小姑娘的外貌特點?這些外貌描寫有什么作用?(文中分別用“瘦瘦”、 “蒼白”、“發(fā)紫”、“短”、“破舊”等詞語修飾小姑娘的臉、嘴唇、頭發(fā)及衣褲,這些描寫暗示了小姑娘饑寒交迫的生活處境。)
看著小姑娘打電話的一系列舉動,“我”對小姑娘產(chǎn)生了一種同情心理,并買了幾個大紅桔子去探望小姑娘及她生病的母親。
〔提示:講“初遇”一段,教師可著重抓住小姑娘的外貌描寫的文字,體會修飾語的作用?!?/p>
二、學習“探望”部分,理解“小桔燈”對表現(xiàn)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學生默讀課文:“我輕輕地扣著板門……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教師提問:這一部分可分為幾層?(可分為兩層:一寫小姑娘接待“我”,二寫她為“我”送行。)
進到小姑娘的家,作者先寫了她家的陳設(shè)。注意:作者反復(fù)使用了一個“小”字,如“小炭爐”、“小沙鍋”、“小凳子”、“小矮桌”,這個“小”字說明什么?(說明小姑娘的家十分簡陋,一貧如洗。)
家境如此清貧,而媽媽的病又是這樣嚴重(“被頭上有斑斑的血痕”),小姑娘的表現(xiàn)如何?請找出關(guān)鍵語句分析。
a.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安慰”一詞體現(xiàn)出小姑娘在困難面前很鎮(zhèn)定。
b. 她笑著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笑”這個詞體現(xiàn)出小姑娘面對困難的樂觀態(tài)度。“年夜飯”讓人想起這是除夕之夜,正是小孩兒放鞭炮、吃團圓飯的時候。小姑娘卻在又小又黑的房子里陪伴著病危的母親,沒有歡笑,沒有溫暖,而她卻“笑”對困難,這不得不讓人對她產(chǎn)生由衷的喜愛之情。
指名,朗讀課文:爐火的微火漸漸地暗了下去……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教師可從三方面引導(dǎo)學生學習“送行”部分。
1、從人物言行看人物性格。
“小姑娘”為“我”送行時,哪些動作和語言最能體現(xiàn)她的性格特點?(文章運用“拿”、“穿”、“挑”、“點”、“遞”等動詞生動地描述了“小姑娘”制燈的經(jīng)過,她的這些動作,體現(xiàn)她處事鎮(zhèn)定的性格。“小姑娘”與“我”話別時所說的話也很能反映她樂觀的性格。如“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一句,說明“小姑娘”堅信媽媽的病會好起來;“我們大家也都好了”則說明“小姑娘”對未來生活懷著美好的憧憬。)
2、理解“寫燈”與“寫人”的關(guān)系。
在 “這朦朧的桔紅的光,實在照不了多遠,但小姑娘的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覺得眼前有無限光明”一句中,作者先講小桔燈的光是“朦朧”的,后面又說“眼前有無限光明”,這樣前后矛盾嗎?(“朦朧”是對“小桔燈”燈光的實寫,而“光明”是指“我”受到“小姑娘”鎮(zhèn)定、勇敢、樂觀精神的鼓舞,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曙光。小桔燈在“黑暗”的山路上閃著“朦朧”的光,同樣,“小姑娘”的形象在“革命勝利的前夜”閃著“桔紅”的光。作者以“燈”寫“人”, “燈”與“人”交相輝映。)
3、比較人物形象,加深認識。
“小姑娘”與《最后一課》中的小弗郎士年齡相近,他們的性格有哪些不同?原因是什么?(“小姑娘”生活在中國40年代的山城重慶,父親王春林是個地下黨員。“小姑娘”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受到了父親的影響。因此,她“鎮(zhèn)定、勇敢、樂觀”的性格與特殊時代和特殊家庭分不開。小弗郎士由一個頑皮厭學的孩子變?yōu)橐粋€懂事、好學、愛國的孩子,也與“最后一課”的情景分不開,與阿爾薩斯人即將成為“亡國奴”的大背景分不開。可見,刻畫人物性格時,作者必須注重對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的描述,離開了成長的環(huán)境,人物形象就會失去真實感,就會顯得很單薄。)
〔提示: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得起”和“撒得開”。所謂“提得起”,是指教師善于抓住重點、難點,以精要的問題提挈課堂教學。上述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先讓學生分析人物言行,理解人物性格,然后扣住“朦朧”與“光明”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小桔燈”對表現(xiàn) “小姑娘”性格所起的作用,學生的學習思路明確而集中。所謂“撒得開”,是指教師能夠想方設(shè)法拓寬學生的思維活動面,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上述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巧妙地將“小姑娘”和小弗郎士兩個形象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辨析,使他們懂得人物性格形成與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這樣的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深度?!?/p>
三、略講第三部分(“離開小姑娘”),理解側(cè)面描寫的作用。
指名朗讀課文第三部分,思考三個問題;
1、王春林是“小姑娘”的爸爸,他給那些“被當作共產(chǎn)黨抓走”的學生送信,以后也“失蹤”了,這些內(nèi)容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它暗示了什么?(這些內(nèi)容是以側(cè)面描寫的形式表現(xiàn)的,它暗示當時的重慶正處于白色恐怖之中,國民黨正瘋狂地鎮(zhèn)壓共產(chǎn)黨人和進步群眾。側(cè)面描寫的作用在于突出“小姑娘”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同時以當時的恐怖氣氛反襯出“小姑娘”的鎮(zhèn)定、勇敢和樂觀。)
2、文章結(jié)尾寫道:“她媽媽也一定好了吧?因為我們‘大家’都‘好’了!”這個句子中,“好”字的含義分別是什么?(前一個“好”的含義是病好了,后一“好”的含義是指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3、這一部分,流露出作者對“小姑娘”怎樣的感情?(深切的思念之情。)
〔說明:第三部分以側(cè)面描寫的形式暗示了“小姑娘”父親王春林的身份,這使讀者找到了“小姑娘”性格形成的原因。結(jié)尾一句則“說明這個小姑娘樂觀和信心,在12年之后,早已得到了證實。”(作者語)〕
看了六年級下冊語文《小橘燈》教案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