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比例尺》教案
對于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數(shù)學教師們該如何去做好備課計劃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比例尺》教案以供大家閱讀。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比例尺》教案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1-92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九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2.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讀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運用比例尺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中國地圖、螺絲帽的放大圖、尺子、格子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設疑。
課件出示:一幅中國地圖和國旗的平面圖。再依次點擊,出現(xiàn)一組大小不同的地圖平面圖和國旗平面圖。
教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教師:我們可以把地圖和國旗畫在紙上,同樣也可以把我們的住房縮小后畫在紙上,這是幾天前,我在售房中心看房時,一位售樓先生給我推薦了兩套住房 (課件出示),可是他只給看了一下圖紙,我買房的標準是想要面積大一些,我想請同學們幫幫我這個忙,好嗎?
學生1:建議購買第二套。
學生2:建議購買第一套。
學生3:我也同意購買第一套,第一套的住房前面標有比例尺,而且它的比例尺大。
學生4:不同意,第二套大,應該購買第二套。
2.揭示課題。
教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統(tǒng)一了,目前還不能幫老師確定到底購買那一套住房。那么,住房平面圖與實際的房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比例尺)
二、動手操作,感知比例尺
1.“實際距離”的含義。
教師:同學們已經(jīng)動手測量出我們教室地面長9米,寬6米。
教室長9米,寬6米就是實際的長度,即實際距離。(板書)
2.“圖上距離”的含義。
教師:現(xiàn)在老師就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將教室占地的平面圖畫在老師發(fā)給的邊長為1cm方格紙上。
(1)電腦出示學習要求:①確定圖上的長和寬;②個人獨立作出平面圖(方格邊長是1厘米);③寫出圖上的長、寬與實際的長、寬的比,并化簡。
(2)學生自主設計教室的示意圖,師巡視并指導。
(3)投影儀展示學生設計方案、思路。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
長
寬
學生1:我是把實際的長和寬都縮小100倍,圖上的長就是9厘米,寬是6厘米,這樣的長方形圖就是教室的平面圖。
板書:9厘米∶9米=9:900=1:100
6厘米:6米=6:600=1:100
教師: 9厘米和9米的單位不同,不能直接化簡,必須先要把它們化成相同單位,再化簡得到1:100。這里的1:100就是我們以前所說的1格表示的1米,即100厘米。
學生2:我是把實際的長和寬都縮小200倍,圖上的長就是4.5厘米,寬是3厘米,這樣的長方形圖就是教室的平面圖。”
板書:4.5厘米:9 米=4.5:900=1:200 3厘米:6米=3:600=1:200
(4)明確:設計的示意圖長、寬就是畫在方格紙上的距離,即圖上距離。(板書)
3.認識比例尺。
我們知道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存在著一種倍數(shù)的關系,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比例尺。
教師: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什么叫做比例尺嗎?比例尺是誰與誰的比?怎么求呢?
板書: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或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三、結合圖例,理解比例尺
1.教學例2:看一看,議一議。
課件出示例2(1)主題圖:這張三峽庫區(qū)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1)同桌互相說一說比例尺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思?
(2)學生回答。
(3)小練習:說一說比例尺1∶25000000和200∶1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2個比例尺又有什么區(qū)別?
明確:1∶5000000是縮小比例尺,10∶1是擴大比例尺,縮小比例尺前項是1,擴大比例尺后項是1,圖距與實距的單位是相同的。
(4)介紹數(shù)字比例尺。
教師:1∶5000000,10∶1,1∶25000000和200∶1這些比例尺都是用數(shù)字表示的,我們把它叫做數(shù)字比例尺。
2.認識線段比例尺。
課件出示例2(2)主題圖:比例尺 表示什么意思嗎?
(1)同桌互議。
(2)學生回答。
(3)介紹線段比例尺及表示的意思。
教師:象這樣用線段表示的比例尺是線段比例尺,表示圖上1cm,相當于實際的10m。如果我們量出了圖上小紅家到學校的長度是11厘米,怎樣算出實際距離呢?怎么想的?
3.線段比例尺與數(shù)字比例尺的相互轉化。
4.指導學生看書并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課堂活動:第1~3題。
2.練習:練習十九第1~3題。
五、學生質疑,教師總結
1.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或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或不懂?
2.教師總結:
(1)比例尺是一個比,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間倍數(shù)關系,其結果不應帶計量單位;它更不是一把尺子。
(2)求比例尺時,前、后項的長度單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單位,否則比例尺無意義。
(3)比例尺前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縮小;比例尺后項化簡為1,是將實際距離擴大。
3.驗證:能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幫老師選擇A套房子面積大還是B套房子面積大?說說你的理由。
看了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比例尺》教案的人還看:
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比例尺》教案
下一篇:六年級上冊語文《伯牙絕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