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火旺面部有什么癥狀
肺火旺面部有什么癥狀
秋冬季節(jié)天干物燥,而肺部也很容易上火而受傷,讓人們常常會出現(xiàn)不舒服的癥狀。下面來看看肺火旺的面部的癥狀有哪些呢?下面就隨學(xué)習(xí)啦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肺火旺的面部癥狀
“肺開竅于鼻”,由此可知“肺火”表現(xiàn)在鼻子上面,因為肺主呼吸所以通過鼻子來與外部溝通聯(lián)系。“肺火”的產(chǎn)生伴隨著以下的癥狀:初期是口干舌燥,流鼻血,然后會出現(xiàn)咽喉疼痛再甚者會出現(xiàn)咯血的癥狀,最后癥狀在臉部的表現(xiàn)是長痘痘等由于干燥引起的。
臉有癤子,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干咳無痰或痰少而黏、、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很容易傷風(fēng),而且傷風(fēng)后出現(xiàn)高熱、咳嗽、痰黃稠而粘、舌紅苔黃等癥狀。
一些小孩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喜吃冷飲,口唇發(fā)紅,也是肺火旺的表現(xiàn)。
中醫(yī)治療肺火旺的方法
1、擠按少商穴
(位于大拇指指甲根外側(cè))與大魚際穴(大拇指指根與腕關(guān)節(jié)的終點位置),按摩這個穴位,可以起到清咽利喉,清肺瀉火的作用。
2、按摩迎香穴
用指尖按住迎香穴,微微用力,向左右方向來回推動,連續(xù)推動1分鐘。
3、搓魚際穴
將兩手的魚際對搓,搓10余次時,感到魚際開始發(fā)熱,持續(xù)2分鐘左右即可。
魚際穴在手拇指本節(jié)(第1掌指關(guān)節(jié))后凹陷處,約當(dāng)?shù)?掌骨中點橈側(cè),赤白肉際處,屬肺經(jīng)。通過按摩魚際穴,可起到瀉熱宣肺、散瘀潤膚的作用,有助于緩解肺熱引起的感冒、咳嗽、氣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等癥。
調(diào)理肺火旺的食物
1、梨
梨性涼,味甘,能清熱化痰,熱咳者宜之。民間常將梨子削皮后,將梨核掏出,放入川貝粉1~3克,隔水燉食,每日2次,每次1只?;蜻x用已故名醫(yī)蒲輔周的方法,用中藥麻黃3~5克,搗碎或捶碎后放人梨心內(nèi)蒸熟食用。
2、枇杷
枇杷性涼,味甘,能潤肺化痰止咳。《滇南本草》云:“枇杷治咳嗽吐痰。”適宜熱咳吐黃膿痰之人食用。
3、柿子
鮮柿生食能改善咳嗽痰多、虛勞咯血紅軟熟柿,可治療熱病煩渴、口干唇爛、心中煩熱等。柿子所具有的潤肺止咳、清熱生津、化痰軟堅的功效,適合冬季食用。
4、銀耳
銀耳聚源潤肺化痰、養(yǎng)陰生津的功效,可治療陰虛肺燥、咽干口渴等癥??勺霾穗然驘踔笫秤?例如與百合或櫻桃加冰糖做羹。
肺火旺的食療偏方
1、木耳蒸鴨蛋
本方所需要的材料主要有黑木耳、鴨蛋以及少許冰糖。加水適量攪拌后,隔水蒸熟食用,每日兩次,可治陰虛肺燥咳嗽,此偏方對咽干痰少也有療效。
2、牛蒡排骨湯
排骨1000g、牛蒡500g、胡蘿卜100g、姜1塊、水2000g。牛蒡去皮后在鹽水里浸泡5分鐘,排骨飛水后,再沖去浮沫,牛蒡、胡蘿卜切段加水和一小塊姜,加到排骨里大火煮滾后保持10分鐘,改小火煲1個半小時,喝湯的時候加適量鹽。
3、核桃、芝麻、生姜粉
核桃5個,生芝麻25克,生姜25克,紅糖適量。核桃和生芝麻搗成碎末,生姜去皮搗成碎末。集中放入碗內(nèi),加紅糖攪拌均勻。每次取一湯勺(約30克),白開水沖服,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4、梨汁燉冬菇治療咳嗽
梨能潤肺涼心、消痰降火,冬菇內(nèi)的雙鏈糖核酸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的干擾素能消滅體內(nèi)的病毒。用“梨汁燉冬菇”的食療法防治秋冬的燥咳,消除感染,一般服用兩三天即見收效。
制作方法:首先把鴨梨去皮切片榨汁,再把冬菇洗凈切片,加適量水和冰糖同燉,等冬菇燉熟后,早晚分兩次連湯同食,即可。
肺火旺的注意事項
1、忌辛辣食物
俗話說的好預(yù)防勝于治療,胃火大多半是由于飲食不當(dāng)導(dǎo)致,例如辛辣食物,酗酒,都會助火生熱,使得胃火旺盛,平時我們盡量避免使用辛辣食物,這樣就可能降低胃火。
2、保證睡眠質(zhì)量
身體過度疲勞會導(dǎo)致上火,再加上睡眠質(zhì)量不好,更會火上加火,每天要注意睡覺時間,身體在休息的時候也是排毒的時候,如果此時休息不好影響身體排毒,會使得毒素殘留體內(nèi),導(dǎo)致身體上火,所以保證睡眠質(zhì)量很重要。
3、補充水分
俗話說的好,水火不容,可見水對火是有克制作用的,當(dāng)你感覺自己胃火大的時候,可以多喝水,喝水不但能夠解決胃火大的問題,還能解決其他很多問題,要不怎么有“白開水治百病”的說法。
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飲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胃火、肝火、肺火和心理狀態(tài)也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其實是人們在干燥冬日里最好的滅火劑。
猜你感興趣:
4.女人肺火旺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