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哪些
初一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哪些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所以在初一打好基礎非常重要。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一數學的學習方法指導,一起來看看吧。
初一數學的學習方法指導
一、“學法”指導:
學生在解題(特別是幾何證明題)書寫上往往存在著條理不清,邏輯混亂等問題,其原因之一是,我們在教學中不大重視對學生進行寫法指導。指導寫法,應做到:
1、要教會學生將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符號語言,數學符號中數學演算的前提;
2、要將學生在推理的同時學會書寫表達,讓學生在反復訓練中熟練掌握常用的書寫格式;
3、要訓練學生根據已知條件來分析作圖,正確地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直觀圖形,以便于利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多形式、多層次去強化訓練,讓學生過好分析關、書寫關,使學生在注意嚴謹性、邏輯性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記法”指導:
初中學生由于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知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初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法指導,使其能夠容易記憶,這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摒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如通過對知識之間的類比,使學生學會聯想記憶,通過在知識編成順口溜,使學生學會用口訣記憶,通過繪制直觀圖,使學生在以形助學中學會數形結合記憶;通過發(fā)掘知識的本質屬性,使學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時,學會理解記憶;通過歸納概括所學知識,使學生學會接受知識結構系統(tǒng)記憶;通過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學會循序漸近。此外,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明確各科記憶方法。
學法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走進行,協(xié)調開展,持之以恒。我們在數學教學的同時應關于理論聯系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打好初一數學基礎的建議
(1)細心地發(fā)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于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我們的建議是:更細心一點(觀察特例),更深入一點(了解它在題目中的常見考點),更熟練一點(無論它以什么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夠應用自如)。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學們會發(fā)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yè)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為,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fā)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fā)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復在出現;過去你認為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fā)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我們的建議是:做題就像挖金礦,每一道錯題都是一塊金礦,只有發(fā)掘、冶煉,才會有收獲。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fā)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同學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知識本身是有連貫性的,前面的知識不清楚,學到后面時,會更難理解。這些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你對該學科慢慢失去興趣。直到無法趕上步伐。
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里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于大家相互學習。
我們的建議是:“勤學”是基礎,“好問”是關鍵。
(5)注重實戰(zhàn)(考試)經驗的培養(yǎng)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么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tài)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tài)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jié)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yè)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我們的建議是:把“做作業(yè)”當成考試,把“考試”當成做作業(yè)。
以上,是我就初一數學經常出現的問題給出的一點建議,但要強調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學們在學習中千萬要避免形式化,一定要追求實效。
初中提高數學成績的四大技巧
一、該記的記,該背的背,不要以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學認為,數學不像英語、史地,要背單詞、背年代、背地名,數學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說你只講對了一半。數學同樣也離不開記憶。試想一下,小學的加、減、乘、除運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順利地進行運算嗎?盡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數的和的運算,但你在做9*9時用九個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樣,是運用大家熟記的法則做出來的。同時,數學中還有大量的規(guī)定需要記憶,比如規(guī)定(a≠0)等等。因此,我覺得數學更像游戲,它有許多游戲規(guī)則(即數學中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誰記住了這些游戲規(guī)則,誰就能順利地做游戲;誰違反了這些游戲規(guī)則,誰就被判錯,罰下。因此,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記熟,有些最好能背誦,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個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學敲一敲警鐘,如果背不出這三個公式,將會對今后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麻煩,因為今后的學習將會大量地用到這三個公式,特別是初二即將學的因式分解,其中相當重要的三個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這三個乘法公式推出來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變形。
對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記住,暫時不理解的也要記住,在記憶的基礎上、在應用它們解決問題時再加深理解。打一個比方,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頭、鋸子、墨斗、刨子等,沒有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這些工具,再加上嫻熟的手藝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樣精美的家具。同樣,記不住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就很難解數學題。而記住了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維,就能在解數學題,甚至是解數學難題中得心應手。
二、幾個重要的數學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數學是研究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數量關系是等量關系,其次是不等量關系。最常見的等量關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運動中,路程、速度和時間三者之間就有一種等量關系,可以建立一個相關等式:速度*時間=路程,在這樣的等式中,一般會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這樣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過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過程就是解方程。我們在小學就已經接觸過簡易方程,而初一則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并總結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如果學會并掌握了這五個步驟,任何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順利地解出來。初二、初三我們還將學習解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組、簡單的三角方程;到了高中我們還將學習指數方程、對數方程、線性方程組、、參數方程、極坐標方程等。解這些方程的思維幾乎一致,都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它們轉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個步驟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決。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學中的化學平衡式,現實中的大量實際應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過解方程來求出結果。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將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學好,進而學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謂的“方程”思想就是對于數學問題,特別是現實當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錯綜復雜的關系,善于用“方程”的觀點去構建有關的方程,進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決它。
2、“數形結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數”與“形”無處不在。任何事物,剝去它的質的方面,只剩下形狀和大小這兩個屬性,就交給數學去研究了。初中數學的兩個分支棗-代數和幾何,代數是研究“數”的,幾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數要借助“形”,研究幾何要借助“數”,“數形結合”是一種趨勢,越學下去,“數”與“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現了專門用代數方法去研究幾何問題的一門課,叫做“解析幾何”。在初三,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后,研究函數的問題就離不開圖象了。往往借助圖象能使問題明朗化,比較容易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解決問題。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要重視“數形結合”的思維訓練,任何一道題,只要與“形”沾得上一點邊,就應該根據題意畫出草圖來分析一番,這樣做,不但直觀,而且全面,整體性強,容易找出切入點,對解題大有益處。嘗到甜頭的人慢慢會養(yǎng)成一種“數形結合”的好習慣。
3、“對應”的思想
“對應”的思想由來已久,比如我們將一支鉛筆、一本書、一棟房子對應一個抽象的數“1”,將兩只眼睛、一對耳環(huán)、雙胞胎對應一個抽象的數“2”;隨著學習的深入,我們還將“對應”擴展到對應一種形式,對應一種關系,等等。比如我們在計算或化簡中,將對應公式的左邊,對應a,y對應b,再利用公式的右邊直接得出原式的結果即。這就是運用“對應”的思想和方法來解題。初二、初三我們還將看到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直角坐標平面上的點與一對有序實數之間的一一對應,函數與其圖象之間的對應。“對應”的思想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會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是深化學習的必由之路
在學習新概念、新運算時,老師們總是通過已有知識自然而然過渡到新知識,水到渠成,亦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因此說,數學是一門能自學的學科,自學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數學家華羅庚。
我們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不光是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老師的那種數學思維習慣,逐漸地培養(yǎng)起自己對數學的一種悟性。我去佛山一中開家長會時,一中校長的一番話使我感觸良多。他說:我是教物理的,學生物理學得好,不是我教出來的,而是他們自己悟出來的。當然,校長是謙虛的,但他說明了一個道理,學生不能被動地學習,而應主動地學習。一個班里幾十個學生,同一個老師教,差異那么大,這就是學習主動性問題了。
自學能力越強,悟性就越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的依賴性應不斷減弱,而自學能力則應不斷增強。因此,要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在老師講新課前,能不能運用自己所學過的已掌握的舊知識去預習新課,結合新課中的新規(guī)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學習內容。由于數學知識的無矛盾性,你所學過的數學知識永遠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確的,數學的進一步學習只是加深拓廣而已。因此,以前的數學學得扎實,就為以后的進取奠定了基礎,就不難自學新課。同時,在預習新課時,碰到什么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解新課,收獲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學為什么聽老師講新課時總有一種似懂非懂的感覺,或者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就是因為沒有預習,沒有帶著問題學,沒有將“要我學”真正變?yōu)?ldquo;我要學”,力求把知識變?yōu)樽约旱?。學來學去,知識還是別人的。檢驗數學學得好不好的標準就是會不會解題。聽懂并記憶有關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只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能獨立解題、解對題才是學好數學的標志。
四、自信才能自強
在考試中,總是看見有些同學的試卷出現許多空白,即有好幾題根本沒有動手去做。當然,俗話說,藝高膽大,藝不高就膽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沒有去做則是另一回事。稍為難一點的數學題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結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畫畫、寫寫算算,經過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顯露出條件和結論之間的某種聯系,整個思路才會明朗清晰起來。你都沒有動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會做呢?即使是老師,拿到一道難題,也不能立即答復你。也同樣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確的思路后才向你講授。不敢去做稍為復雜一點的題(不一定是難題,有些題只不過是敘述多一點),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在數學解題中,自信心是相當重要的。要相信自己,只要不超出自己的知識范疇,不管哪道題,總是能夠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把它解出來。要敢于去做題,要善于去做題。這就叫做“在戰(zhàn)略上藐視敵人,在戰(zhàn)術上重視敵人”。
具體解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緊緊抓住題目的所有條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個條件。一道題和一類題之間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這一類題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這一道題的特殊性,抓住這一道題與這一類題不同的地方。數學的題目幾乎沒有相同的,總有一個或幾個條件不盡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題過程也不盡相同。有些同學老師講過的題會做,其它的題就不會做,只會依樣畫瓢,題目有些小的變化就干瞪眼,無從下手。當然,做題先從哪兒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準。但是,做題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則絕對沒錯。選擇一個或幾個條件作為解題的突破口,看由這個條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從中選擇與其它條件有關的、或與結論有關的、或與題目中的隱含條件有關的,進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難題都有多種解法,條條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這道題的條件,加上自己學過的那些知識,一定能推出正確的結論。
數學題目是無限的,但數學的思想和方法卻是有限的。我們只要學好了有關的基礎知識,掌握了必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就能順利地對付那無限的題目。題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題海無邊,總也做不完。關鍵是你有沒有培養(yǎng)起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有沒有掌握正確的數學解題方法。當然,題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處: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節(jié)省時間,這一點在考試時間有限時顯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題來鞏固、記憶所學的定義、定理、法則、公式,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解題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自信心。沒有自信就會畏難,就會放棄;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會輕言放棄,才會加倍努力地學習,才有希望攻克難關,迎來屬于自己的春天。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