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歷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初二歷史點多面廣,很多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孩子不能很好的學習歷史。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二歷史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歷史的學習方法
歷史學科的生命在于真實。用史實來說話,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因此,對史實的全面掌握是高考復習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歷史知識包括:人物;事件(事態(tài));組織(機構);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成果(包括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
人物:
對于杰出歷史人物應從以下兩個角度進行把握:
第一,要知道他們的社會身份和屬于哪一歷史時代。
第二,要掌握他們的主要活動和業(yè)績。重要歷史人物的活動和業(yè)績在教科書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選擇特定角度;要求應試者對此進行連貫的闡述。如孫中山“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其歷史活動貫穿于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不同歷史時期,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分別記述于不同章節(jié),可以選擇特定角度將這些相對分散的記述連貫闡述。
事件或事態(tài):
所謂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fā)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而所謂事態(tài),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guī)性、持續(xù)性的歷史活動。對于歷史事件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把握:
第一,時間或背景。對于大部分歷史事件并不需要記住其發(fā)生的年、月、日等具體的時間,但須知道它們發(fā)生的歷史時期,或它們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如對于“公車上書”,應知道它發(fā)生于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時。不過對少數(shù)重大的歷史事件(尤其是中國和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中的事件),須掌握它們發(fā)生的具體時間。
第二,簡單經(jīng)過或內容。如對于“公車上書”,應知道其主要內容是康有為、梁啟超領導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上書光緒皇帝,反對簽訂《馬關條約》,要求變法。
第三,結果或影響。如對于“公車上書”,應知道它雖然沒能上達,但卻標志著戊戌維新運動的興起。
群體和組織、機構:
人類的歷史活動不僅是以個體形式進行的,更重要的是以群體形式進行的。對于歷史領域的這種群體和組織、機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把握:
第一,存在或創(chuàng)立的時間、背景。如對于西域都護,應知道它設立于西漢時期。
第二,性質或功能、職能。如對于西域都護,應知道它是西漢政府對西域進行政治、軍事管理并保護商旅往來的機構。
第三,在歷史上的影響。對于西域都護,應知道它的設立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
對于歷史上的各種制度、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應從以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產(chǎn)生的時間或背景。如對于科舉制,應知道它是作為九品中正制的替代物創(chuàng)立于隋。
第二,主要內容和沿革變化。對于科舉制,應知道它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官員,其考試在明清時期采用八股文。
第三,在歷史上的影響。如對科舉制應知道它打破了選任官員的門第限制,但八股取士使得士人脫離實際。歷史上的各種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看似僵化的規(guī)則,都是由一定歷史時期的各種社會關系、政治關系凝聚而成的?;蛘哒f,在它們文字形式的背后,其實隱藏著當時社會各個階級、階層、政治軍事集團、民族、國家之間的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關系。歷史上的各種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等,往往存在著沿革變化過程,存在著文字規(guī)定與實際實行情況之間的差異。
文化成果(包括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
歷史上各種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筑、書籍文獻等,是人類動態(tài)文化創(chuàng)造的靜態(tài)成果,是人類歷史文化活動的結晶,在人類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須予以重視。對于這些人類歷史文化活動的成果,應從以下幾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這些文化成果的產(chǎn)生時代或年代。如對于都江堰,應知道它修建于戰(zhàn)國時期。
第二,這些文化成果的創(chuàng)造者、總結者(他們有可能是一些知名的個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可知或不可知的群體)。如對于都江堰,應知道它是當時秦國蜀守李冰父子所組織修建。
第三,這些文化成果的內容或價值。如對于都江堰,應知道它是一項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岷江水流由激轉緩,既可免除水患,又能灌溉田地。
為便于掌握,還可以將歷史知識這樣分類進行掌握:
教材明確標示或我們在理解上可以認定的“歷史之最”、“歷史第一”的史實。如“筒車”這種提水灌溉工具,盡管教材敘述它時沒有用“最早”的字眼,但1997年高考第3題考查它最早出現(xiàn)的朝代。這需要理解教材“唐朝農(nóng)民……創(chuàng)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的表述。
歷史上具有“開始”、“開端”意義的史實
但有些似乎熟知的史實,如果讀書不細容易弄錯。如春秋時期私田的大量開墾導致井田制的破壞,但私田的出現(xiàn)是在春秋之前;北宋時興起的是私人講學的書院,而私人講學則在春秋時期的孔子就開始興辦了。
具有“標志”意義的重大史實
教材對很多重大史實都用“標志”做出評價,有一些重大史實教材沒有明確標示,需要我們分析試題得出結論。如美國侵略越南從“特種戰(zhàn)爭”升級為“局部戰(zhàn)爭”,其標志是派地面部隊到南方參戰(zhàn)(1996年高考第28題)。
具有轉折、決定性意義的史實
如20世紀中國經(jīng)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其中第二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1999年高考第17題)。
具有特點、特征的史實
特點是指和同類歷史事物或同一歷史事物的不同發(fā)展階段相比較的不同點;一般從本質上去揭示,或在較大時間范圍反映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固有特點,往往稱為特征。1999年高考第9題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兩個新的時代特點:反封建同時反侵略;《資政新篇》具有資本主義色彩。
重要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重點經(jīng)濟、文化建設成就。教材對歷史事件、現(xiàn)象和人物所作的結論、評價。如教材對洋務運動的評價有“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我們復習時還應能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得出新的結論:洋務運動是近代民族工業(yè)的開端,開啟中國近代化的先河。使自己對教材知識的掌握不是僅僅停留在字面上。
初二歷史的復習方法
一、認識復習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復習態(tài)度。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掌握。要狠抓課本、重視基礎知識,歷史基礎知識是能力之本、變化之源、成功之基。復習歷史,一定要做到“系統(tǒng)、全面、扎實、準確”。夯實基礎,成功有望;基礎不牢,取勝談何容易。那么,怎樣在歷史復習中打好基礎呢?
1.深化教材的重點知識。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起因、性質、特點、實質、意義和歷史概念的內涵,要力求全面準確地理解和表述。
2.用新的眼光和追求熟讀課本。盡可能做到“明義、消化、整理、聯(lián)系”,把筆記做在課本上,把結論當問題讀,把句號當問號讀,這樣比較式讀書,就能讀出新意,讀出新的思考。
3.用新的方式聽好老師復習階段的輔導課。復習階段聽老師講課,聽什么?聽思路,聽提煉,聽挖掘,聽補充,聽小結,聽解題方法的指導。
三、中外結合,融會貫通,明確主干。在對課本內容進行優(yōu)化處理基礎上,有意識地實現(xiàn)遷移,學會進行知識的整合。如近代史(鴉片戰(zhàn)爭前夕的中國與世界的差距;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十月革命與五四運動;中國抗戰(zhàn)與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配合);當代史(1949年新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建國初中國學習蘇聯(lián);中國的大躍進與西方經(jīng)濟的黃金時期)。這樣中外史實結合復習,可以更好地把握歷史發(fā)展主動脈,駕馭歷史線索與規(guī)律,摒棄唯書唯上積弊,從單調、繁瑣的聽、抄、背中解放出來,以增強學習的成功率。
四、綜合歸納,專題復習。把教材重新組合,進行知識歸類,把已掌握的歷史知識前后左右貫通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一方面要把同一時期的政、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相聯(lián)系,這就是“橫”的聯(lián)系。例如:將19世紀60至70年代出現(xiàn)的俄國農(nóng)奴制改革與日本明治維新進行聯(lián)系,從兩次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進行比較,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兩次改革的異同。又如:近代重要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可歸類:1640年至1688年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89年至1794年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1861年至1865年美國內戰(zhàn);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另一方面,社會上每一歷史事件,都前后聯(lián)系、一脈相承,要把每一個歷史事件前后聯(lián)系起來,使其知識系統(tǒng)化,這就是“縱”。例如,復習美國的發(fā)展史,我們可以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將美國的歷史梳理成以下一條線索:美國獨立戰(zhàn)爭——美國內戰(zhàn)——美國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羅斯福新政——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冷戰(zhàn)的實施——“一超多強”時期的美國。我們將每一時期的歷史進行復習,然后將前后發(fā)生的歷史事件進行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了美國的發(fā)展歷史。
五、注重復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1、加強落實:復習每一步都離不開知識是落實,哪位同學知識落實得好,在中考中的收效就大。要經(jīng)常性地進行歸納,沒有知識的歸納總結,就沒有知識的落實。特別是每次練習和考試的失誤,要認真總結,防止今后再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
2、獨立思考: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不要過多地依賴老師。越往后復習,同學們自身的作用就越來越大,老師講的題、與同學討論的題易忘,自己做的題、特別是做錯后改正過來的題便不易忘記。
3、講究質量:選擇習題應該盡可能選擇諸如總結經(jīng)驗教訓,歸納“基本內容”,概括原因,談談認識,分析歷史地位,評價不同觀點等類型的題。能力主要是練出來的,通過練習要鞏固、深化、活化所學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練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來。
六、關注國內外重大事件,關注熱點、注重實踐。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評析。“文科綜合考試”多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有關實際問題、熱點問題、理論問題進行立意命題。因此,我們必須關心時政,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和熱點問題,關注國家以至人類的前途和命運,與歷史知識鏈接起來,從中挖掘出新的知識,學以致用,古為今用。
初二歷史知識點的記憶方法
有效地掌握教材。
1.抽取要點。即正確選用課本中的關鍵字詞或章、節(jié)、目標題,或者用自己的語言精煉準確地表達出來,形成知識要點。比如蘇維埃政府實行的戰(zhàn)時共產(chǎn)主義政策,可提煉成①收企業(yè);②征余糧;③禁商貿(mào);④配物品;⑤強勞動。
2.時間作序。即以時間為序來組織知識。如1997年高考第47題“結合有關社會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衰過程。簡要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此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發(fā)展過程按時間順序勾勒答題題綱:①鴉片戰(zhàn)爭前資本主義萌芽;②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產(chǎn)生;③甲午戰(zhàn)爭后初步發(fā)展;④辛亥革命后迅速發(fā)展;⑤20世紀30—40年代陷入困境。
3.邏輯劃塊。即按照有關知識的邏輯關系進行分塊概括。如中國古代各時期文化發(fā)展的原因,可以分析以下方面:
?、僬吻迕?、社會安定;
?、诮?jīng)濟發(fā)展、社會繁榮;
?、勖褡迦诤虾透髅褡彘g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④對外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發(fā)展等。
靈活化運用歷史理論對任何歷史問題的分析,都必須以理論為根據(jù),否則就無法保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必須系統(tǒng)地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注重運用理論分析歷史問題。例如分析拿破侖的有關歷史問題,就可以運用不同的史學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運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辯證關系分析拿破侖在政治舞臺上的出現(xiàn);運用人民群眾和杰出人物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分析拿破侖帝國的政權性質;運用質量互變原理分析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性質的變化等等。只有堅持運用史學理論分析問題,史學理論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平時要選擇一些理論性較強的試題,進行史論結論合訓練。有目的、經(jīng)常性的練習,必然會促使靈活運用理論的能力不斷提高。
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準確定義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試題第7題“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c.系統(tǒng)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此題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又如第8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志。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b.可使美國在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d.有利于美國加快侵華步驟”。該題主要考查門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于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題“中國共產(chǎn)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點是:①體現(xiàn)中國共產(chǎn)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nóng)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題已對歷史概念的內容進行了部分歸納,要求選出符合項。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歷史概念所含內容的歸納過程。經(jīng)過歸納比較,顯然②不是共同點,應選沒有②的選項。
3.區(qū)別概念的異同。在復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qū)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準確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第26題“蘇聯(lián)實行新經(jīng)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點是①面臨極為困難的經(jīng)濟形勢②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強制干預經(jīng)濟③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yè)④通過發(fā)展商品生產(chǎn)來恢復農(nóng)業(y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xiàn)象才是復習中的理想境界。如運用“分封制”的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實行郡縣制、漢初分封等歷史現(xiàn)象的原因和結果。運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兩面性等。
猜你感興趣:
4.初中歷史知識總結
初二歷史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上一篇:初二課內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初二學生的高效學習方法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