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華大學錄取分數線預測_大概多少分可以考上(3)
清華大學的學科總況
清華的文科 —“歷史悠久”,清華的理科 —“再創(chuàng)輝煌”,清華的工科 —“遙遙領先”,清華的未來 —“無可限量”。
工商管理學科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使命是“躋身世界一流經管學院之列,造就未來中國乃至世界范圍的商業(yè)領袖,貢獻學術新知,以推動民族經濟的偉大復興”。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數量經濟學為國家重點學科,有15個具有國際影響和國內領先的研究中心,其中有兩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并擁有國內唯一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現代管理與創(chuàng)新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學位中心舉辦的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工商管理”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1。清華經濟管理學科還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是最早獲得清華大學CSB和EQUIS兩大全球管理教育頂級認證的中國內地商學院,被世界著名的《財富》雜志稱為“中國最好的商學院”?!案叨硕ㄎ?、國際化、師資強大”是清華經管學科的重要特色。
清華經濟管理學科,由前院長朱镕基建立的顧問委員會,匯集了國內外最知名的企業(yè)家、政府管理者和國外著名商學院的院長,為學院的國際化指引方向,因此,清華的經濟管理學院不僅是國際定位,而且是國際的高層次定位,在國內的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學科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yī)學學科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科學院歷屆生物學部委員中,有30多位曾在清華生物系學習或工作過。
清華大學于2001年建立了醫(yī)學院,2004年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yī)學研究院,以利于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06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緊密合作,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yī)學院——清華大學醫(yī)學部”,旨在打造邁向國際一流水準的醫(yī)學院,北京協和醫(yī)學院的“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納入清華大學的普通招生計劃。2009年清華大學在理學院生物系的基礎上成立了生命科學學院,以嶄新的姿態(tài)全力迎接生命科學發(fā)展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北京協和醫(yī)學院——清華大學醫(yī)學部”是國內聲譽最好、影響力最大、實力最強的醫(yī)學院,在該國醫(yī)學教育體系中獨樹一幟,通過強強合作,清華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yōu)勢和優(yōu)良的學術氛圍,與協和在醫(yī)學領域中強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醫(yī)學實力,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是該國培養(yǎng)醫(yī)學博士的搖籃,也是優(yōu)秀學子施展才華的向往之地,是廣大有志于投身醫(yī)學事業(yè)的莘莘學子的第一選擇。
人文社會學科
清華從建立初期就是中國的人文重鎮(zhèn),清華百年的歷史中,既有“老文科”,也有“新文科”。歷史上,從蜚聲中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開始,清華園里大師云集,賢人輩出。清華學人以“古今融會、中西貫通”為指導思想,創(chuàng)造了一個影響整個時代的“清華學派”。
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成立
年6月30日,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正式成立。清華科學史系在學術研究方向上有獨特的定位。簡單來說,將主攻四個學術方向——西方科學技術史與中國近現代科學技術史是兩大主陣地,此外還有科學哲學與技術哲學和科學傳播學與科學博物館學兩個方向。
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
清華大學(16)清華大學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學校遵循“引進與培養(yǎng)并舉”的方針,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在國內外選聘優(yōu)秀人才,師資隊伍水平穩(wěn)步提高。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學校現有教師3196人,其中45歲以下青年教師1829人。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務的1273人,具有副高級職務的1388人?,F有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圖靈獎獲得者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4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15名教授榮獲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18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2人入選講座教授,157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癬_”入選者80人。國家863計劃各領域首席科學家7人,國家攀登計劃首席科學家3人。截至2010年,學校有50多位當選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和國際學術權威機構院士,其中有美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工程院院士11人,俄羅斯國家院士11人,法蘭西學院院士2人,荷蘭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院士、烏克蘭科學院院士、瑞士技術科學院院士和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共9人,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會士13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7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2人、國際高??茖W院院士2人,以及國際科學院院士和國際能源科學院院士各1人。
清華大學校訓
早在1911年,清華學堂初創(chuàng)時就提出“以進德修業(yè)、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清華學堂章程》)。1914年,著名學者梁啟超蒞校作《君子》為題的講演,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勉勵學生,后被鑄入?;?,高懸于大禮堂的上方,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訓。
清華大學在教育史、科學史、學術史上所創(chuàng)造的杰出業(yè)績,師生在拯救民族危亡和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中所表現出的英勇獻身精神,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zhàn)線取得的成績,都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種歷史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光輝體現。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于此,君子應剛毅堅卓,憤發(fā)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不斷獲得豐富和發(fā)展,被賦予新的內容。做為一個高尚的人,在氣節(jié)、操守、品德、治學等方面都應不屈不撓,戰(zhàn)勝自我,永遠向上,力爭在事業(yè)與品行兩個方面都達到最高境界。在做人做事方面應該順應自然,胸懷博大,寬以待人,承擔起宏偉的歷史任務。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辟地概括了中國文化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的深刻認識與辯證的處理方法。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時間的考驗和興衰變化,而一直能穩(wěn)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一個偉大民族的生機與活力,是同這種深刻認識分不開的。事實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已構成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重要表征。
1949年隨著全國的解放,清華大學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邁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新時代向我們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任務。為此,我們應該在更高的標準上,在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上,弘揚“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方面都有了巨大的發(fā)展,但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對于實現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這一目標來說,還有很多艱巨的工作要做。未來的五十年,對于中華民族能否以高度文明的姿態(tài)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決定性意義。國力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精神文明的較量。帝國主義與國際反動勢力亡我之心不死。在這場決定民族命運的較量中,清華大學承擔著不容推卸的重要任務。所有師生都必須樹立一流意識。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憤發(fā)圖強,爭創(chuàng)一流。我們應該勇敢地抵御來自國內外腐朽思潮的侵襲,努力戰(zhàn)勝自身的弱點,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堪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擬的業(yè)績。我們鄙視那種畏縮不前、懦弱頹唐、耽于名利、甘居末流的猥瑣品格,它們是同“清華人”的稱號不相容的。
在努力自強自尊的同時,我們還應該善于審時度勢,深刻把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與自然和睦相處,同社會諧調發(fā)展,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在自己的工作中發(fā)揚團隊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共同戰(zhàn)斗。目光如豆、高傲自大、心胸狹窄、蠅蠅茍茍等卑下品格都是同“厚德載物”的要求相去甚遠的。
時代為傳統(tǒng)注入新的活力?!白詮姴幌ⅲ竦螺d物”的古訓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必然以它生生不息的活力鼓舞著清華人開創(chuàng)新的歷史,再造新的輝煌!
>>>下一頁更多精彩“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