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為什么沒有實權
摘要:在日本,天皇不是實際的統(tǒng)治者,而只是一個象征。天皇的隔絕塵世,一來不妨礙重臣掌握實權,控制朝政;二來無實權就不會犯什么大錯,也不會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這樣有利于維護天皇制的長久性和國民對天皇的精神信仰。久而久之天皇也就被神化為日本統(tǒng)一與永存的超凡脫俗的象征,近乎宗教信仰。
日本天皇為什么沒有實權
日本皇室包括天皇及皇族。與中國不同的是,皇室成員并無姓氏,也沒選舉權,不受日本的戶籍法律管理,但有專門的《皇室典范》規(guī)定?;首逶谠诿撾x皇籍之后,可根據(jù)《皇室典范》規(guī)定以宮家名為姓氏。
管理日本皇室事務的機構被稱為宮內(nèi)廳,舊時也稱為宮內(nèi)省、宮內(nèi)府。宮內(nèi)廳有職員千余名,受轄于內(nèi)閣大臣,其組員很多都是高官出身的華族。宮內(nèi)廳除了掌管與皇室有關的國家事務外,也協(xié)助天皇接見外國使節(jié)與舉行儀式相關事務,并保管御璽、國璽。天皇和皇太子及其家族成員的生活費近年大約三億日元?;适抑饕ㄟ^股票投資獲得收入來源。天皇的皇居中傭人數(shù)量不足兩百名。
除了皇太子之外,其他皇子在成年或成婚后,會經(jīng)宮內(nèi)廳批準建立一個宮家,這與幼時的宮號不是一回事,譬如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宮號是“禮宮”,成年后建秋筱宮。而女性子孫出嫁后即脫離皇籍,隨夫家稱號或隨夫姓。
脫離皇籍的宮家將被授予親王爵位。親王是天皇的直系子孫稱號,直系三代以內(nèi)皇子、皇孫稱親王,公主稱內(nèi)親王;直系三代之外皇孫稱王,皇孫女稱女王。
由于天皇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和國家的象征,只負責執(zhí)行儀式和凝聚國民人心,并無實際行政權力,加上日本是個典型的男性主義社會,皇族中的女性在產(chǎn)子之后就幾乎退下臺面頤養(yǎng)天年,直到下一任天皇登基。因此,日本皇太后形同虛設不為世人所知。
天皇作為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源于中國道教。道教出于史官,故“天皇”并非道教神仙體系中的虛擬仙號,而是出于史書?,F(xiàn)在,天皇是日本國君主的稱號,日本國家元首和國家的象徵。天武天皇因喜歡道教而使用“天皇”作為君主的尊號。
公元7世紀之前的日本,沒有天皇這種說法,在律令制改革后,人們用“大王”來稱呼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天皇”一詞起初是一種宗教術語,是中國道教對宇宙的統(tǒng)領者的尊稱。在中世紀到近代這漫長的歲月里,“天皇”也絕非對最高統(tǒng)治者們唯一的稱呼,帝、院、朝廷、天子、主上都曾是統(tǒng)治者們慣用的稱呼,甚至推翻幕府統(tǒng)治、重新掌握國家大權的明治天皇也是在反復思量后才決定采用“天皇”這一稱謂的,而在其統(tǒng)治之初,諸如“皇帝”、“天子”這樣的稱呼也不絕于耳。近代天皇制的形成始于18世紀,尤其是關于天皇制的一些基本概念,是在18世紀以后才出現(xiàn)的。在日本,天皇不是實際的統(tǒng)治者,而只是一個象征。天皇的隔絕塵世,一來不妨礙重臣掌握實權,控制朝政;二來無實權就不會犯什么大錯,也不會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這樣有利于維護天皇制的長久性和國民對天皇的精神信仰。久而久之天皇也就被神化為日本統(tǒng)一與永存的超凡脫俗的象征,近乎宗教信仰。
天皇作為日本實際最高統(tǒng)治者的時間并不長。自公元6世紀大和國征服本州島和九州島的大部分地區(qū)后,天皇的權力達到頂峰。但從10世紀開始,日本經(jīng)歷了攝關政治、源平相爭、鐮倉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時代、江戶幕府,天皇權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時間。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權。裕仁(昭和)在位時期發(fā)動了侵略中國和亞太其他國家的大戰(zhàn)。
日本戰(zhàn)敗后,在美國的主持下建立議會民主制。但為了順應日本民意,允許天皇作為象征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1946年,美國迫使昭和天皇裕仁發(fā)表了“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只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征?,F(xiàn)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職責是任命首相(內(nèi)閣総理大臣),批準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準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
自古以來“皇室”、“皇族”這類詞語總有些“高貴冷艷”的味道。在歷史的長流中,“君權神授”這一思想令皇室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成為至高無上全力的象征。然而時光流轉至今,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謂“皇室”早已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存在。
天皇沒有姓?
為了維持“天皇是天照大神之后裔”的神話,日本皇室成員沒有姓氏。過去幾個世紀以來,男子的名字以“仁”結尾,女子的名字以“子”結尾。歷史上有少量例外。其嫁入皇室的皇后也將在身分文件上刪除姓氏。
皇室成員不具有選舉、被選舉,也無需納稅。此外,皇室成員不受日本的戶籍法律管理,而有專門的《皇室典范》規(guī)定。
誰能繼承皇位
2006年9月,日本明仁天皇次子文仁親王秋筱宮的妻子紀子6日早晨在東京愛育醫(yī)院接受剖腹產(chǎn)手術,生下一名男嬰。這是日本皇室近41年來增添的第一名男丁。
根據(jù)日本現(xiàn)行的皇室典范,只有男性成員才能繼承皇位。這名男嬰順利生產(chǎn)使日本皇室近41年來首次增添男丁,第三代皇室成員中也出現(xiàn)首位男性繼承人。他的降生使日本皇室缺乏男性繼承人的難題暫時得以緩解,而誕生一位女天皇的腳步也因此漸行漸遠。
天皇是日本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和國家的象征,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領袖,是當今世上中唯一使用皇帝稱號的國君。日本皇室也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皇室。據(jù)日本史書記載,天皇族系一脈相傳,綿延至今,稱為“萬世一系”,不像中國、韓國、越南等國經(jīng)歷改朝換代?,F(xiàn)在,天皇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征而存在卻并沒有實權,是國家的元首,但日本憲法并沒明定其元首地位。
天皇是國家的象征,被認為不同于普通的日本人,在神道教中,天皇是天照大神后裔,具神性,因此天皇與其家族沒有姓,日本憲法也未賦予其公民權。二戰(zhàn)后,昭和天皇宣布完全放棄歷史上其被賦予的“神性”,但多數(shù)日本人仍認為天皇代表著國家。
當今天皇為明仁,年號平成,1989年12月23日即位。自登基后,日本政府規(guī)定每年12月23日為天皇誕生日。天皇誕生日當天會舉辦很多活動,日本皇宮中有祝賀儀式、茶會,天皇還將接受一般民眾的朝賀。而伊勢神宮等神社則會舉行天長祭。
對于天皇名稱由來,最早的文字記載是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制定的《飛鳥凈御原令》。一說來自中華道教中的天皇大帝,即神化了的北極星(天皇太一)。另歷史記載,公元一至三世紀,日本群雄割據(jù)諸侯林立,各地諸侯各自稱“王”或“君”,到公元四、五世紀各諸侯國形成聯(lián)盟,首府設在大和地方,聯(lián)盟的首領改稱為“大王”或“大君”,甚至稱“治天下大王”。約七世紀圣德太子時代,公布十七條憲法,受當時中國儒家的影響,把“大王”改為“天皇”。我國在清末的同治時期,開始稱日本元首為天皇。
根據(jù)《古事記》、《日本書紀》等日本神話中的記載,日本的初代天皇是造物之神——伊奘諾和伊奘冉尊的第七個子孫——神武天皇。因而自古以來,神武天皇便被尊為神明。此外,供奉天照大神的伊勢神宮和以宮中三殿為中心的神命神社皆為歷代皇室所信仰。由此可見,天皇,乃至整個日本皇室與神道教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幕末,尊王攘夷派和討幕派將日本天皇神格化。隨后,明治政府繼承這一思想,將此作為統(tǒng)治國民的精神支柱,并提升至國家神道的高度。昭和初期,軍部開始把控國家權力,神格化的天皇作為鼓吹宣傳的工具被軍部大肆利用。
戰(zhàn)后,在聯(lián)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的干預下,國家神道解體,昭和天皇發(fā)表著名的“人間宣言”,承認自己是人而非神。但時至今日,傳統(tǒng)的神道教思想仍根深蒂固。
根據(jù)《日本書紀》中的記載,552年,百濟的圣明王將釋迦佛金銅像和經(jīng)論他敬獻給欽明天皇。佛教開始傳入日本。當時,家臣們關于是否信仰佛教展開議論,贊成派——蘇我氏與反對派——物部氏之間形成對立,并牽涉到用明天皇繼承人之爭。后因物部氏被滅,佛教信仰得以確立。用明天皇的第二位皇子——圣德太子興建法興寺、法隆寺,并頒布反映儒家、佛教思想的十七條憲法。此后,歷代天皇都大興寺院建設,大官大寺、藥師寺、東大寺等拔地而起。
進入平安時期,這些寺院甚至開始掌控政治權力。如白河法皇讓位出家后自稱“法皇”,頗有垂簾聽政的意味。如果你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看看2012年日本NHK大河劇《平清盛》或讀讀《平家物語》,想必會比小編有更深刻的理解!
據(jù)《日本書記》的記載,日本最早的年號出現(xiàn)在645年“大化改新”時,當時以“大化”作為年號。在7世紀中后期,斷斷續(xù)續(xù)出現(xiàn)年號的記載。直到701年,文武天皇5年,建元“大寶”,此后,年號才作為一個固定的紀元方式被沿用至今。
在明治時代以前,對于年號的變更并沒有太嚴格的規(guī)定,除了新天皇登基,也出現(xiàn)過因為其他原因更改年號的情況。但是,在明治年號建立之時,頒布了“一世一元制”的規(guī)定,此后,只有在新天皇即位時才能更改年號。
目前,日本所使用的年號為“平成”,于1989年1月7日改元,因此,1989年就是“平成元年”。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平成時代的福爾摩斯”,以及“平成三大歌姬”,顧名思義就是因為《名偵探柯南》是從90年代開始連載,而濱崎步、宇多田光、倉木麻衣都是在98年出道走紅,故而得名。而奧特曼系列,則是因為時間跨度太大,而用“平成”、“昭和”加以區(qū)分。
在年份的表記上,日本并沒有硬性規(guī)定要用年號來進行表記?!赌晏柗ā穼τ诠⑺絻深愇臅哪攴荼碛浬?,都不要求必須使用年號。但是,在公共文書上,幾乎默認采用年號表記法(如日本的駕駛證)。而在1964年東京奧運會前后,為了與國際接軌,開始普及公歷與年號并存的年份表記方法,此后,“2010年(平成22年)”或“平成22年(2010年)”這樣的表記方式成為了主流,被廣泛地運用在媒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