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孩子的思維特點開發(fā)孩子的思維潛能
如果你是幼兒園的老師、幼兒的父母,或是一貫關心幼兒成長的人,你不妨多了解一下幼兒的思維特點。這些知識或許就是你教育孩子的一個好幫手,不信你試試。
模仿思維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尼克和他的爸爸一起去探望祖母?;疖嚿?,尼克時時把腦袋伸出窗外。爸爸說:“尼克,安靜些!別把腦袋伸出窗外。”但尼克仍然把腦袋伸出去。于是爸爸很快地拿掉了尼克的帽子,把它藏在身后,說:“看,帽子被風吹掉了。”尼克害怕了,他哭了,想找回帽子。爸爸說:“吹聲口哨,帽子或許就會回來的。”尼克湊到車窗外,吹起了口哨。爸爸很快地把帽子放到尼克的頭上。“哦,真是個奇跡。”尼克笑了。他很高興,飛快地拿掉了爸爸的帽子丟出窗外,“現(xiàn)在該輪到你吹口哨了,爸爸!”他快活地說。小尼克以為爸爸的帽子也能找得回來呢。
小孩子學習東西主要在于模仿。他們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但只是簡單地模仿。比如在課堂上,如果一個孩子說要去廁所,你最好確信他真的有這種需要,否則你班里的小孩子有很多都會提出這種要求。
單向思維
如果你教給孩子1+1=2,但你千萬別認為他已經(jīng)懂得2-1=1,因為他只能從左邊推到右邊,不能從右邊推到左邊。又如,兩只同樣矮而寬的杯子裝著同樣多的水,其中一只杯子中的水被倒入另一只高而窄的杯子里,那么讓學生比較哪個杯子里的水比較多時,可能就會出現(xiàn)高而窄的杯子里水多的答案,因為這時兒童還不能很好的利用運算來解決問題,而利用的只是他們僅有的直觀經(jīng)驗。所以在教育幼兒時不能想當然地認為他能自己做一些逆向思維。
形象思維
你在孩子簡單運算的時候,比如還是1+1=2,知道1+1為何等于2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質(zhì)的飛躍。如果您說一支鉛筆加上一支鉛筆等于兩支鉛筆;一個蘋果加上一個蘋果等于兩個蘋果,他知道了1+1=2的道理,但以后他在算1+1=2的時候,也還是要借助實物的。經(jīng)過形象思維的積累,他才能從一個一個的實物中提取出抽象的數(shù)字概念。所以在教幼兒學數(shù)學時尤其要注意,多利用直觀教具,讓幼兒自己從實物中得到抽象概念。象“負數(shù)”這種抽象概念,很難利用實物示教,最好不要在幼兒時期傳授。
主次不分
有這樣一個小笑話,杰克放學回家,母親看見他滿臉血跡,就問道:“杰克,你又打架了?怎么丟了兩顆牙齒!”杰克急忙說道:“媽媽,牙齒沒有丟,我把它們放在口袋里了!”可見,孩子完全沒有搞清楚媽媽的意思,媽媽責備的是他又和別人打架了,他卻說牙齒沒有丟。從孩子的觀念來看,牙齒確實沒有丟,因為丟的意思對他們來說是找不到了,不見了,而他的牙齒還放在口袋里這能算丟嗎?還有一則笑話,也能說明這個問題。一個母親對孩子說:“留神別吃下蘋果里的蟲子。”孩子說:“為什么我要留神呢?該讓它留神我才是。”多可愛的童言呀!所以,幼兒說話抓不住問題的關鍵,父母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來傾聽。
單維思維
有一則故事能夠說明這個問題,母親教育兒子說:“凡是重要的東西都應該鎖在箱子里,才不會遺失。”兒子記住了這句話。過了幾天,母親要開箱取東西,卻怎么也找不到鑰匙了。兒子連忙說:“媽媽,鑰匙在箱子里面呢!您說鑰匙總該是重要的東西吧,所以我把它鎖起來了。”可以說孩子只知道鑰匙重要,而他卻忘了只有鑰匙才能夠打開箱子。還有小明正在吃冰淇淋,別人告訴他冰淇淋有一只蟲子,大人的意圖自然是讓他別把蟲子吃到嘴里,而他卻有點惡狠狠地說:“凍死他!”孩子的思維居然與大人的思維迥然有別。
發(fā)生認識論的主要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曾將此階段的兒童的思維特點總結為前運算階段;奧蘇伯爾也提出了相近的前運算水平階段,而且也把年齡規(guī)定為學前兒童,認為學前兒童只能理解和運用初級概念及其間的關系,這些初級概念是學習者從具體實際經(jīng)驗中獲得的,學前兒童不能進行可逆性的思維,不能掌握什么是守恒,不能進行真正的邏輯運算。
知道了這些后,您是不是對您的小孩子增加了一些了解呢?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孩子思維的這一特點,媽媽們也能巧妙地對孩子的思維潛能進行開發(fā)。
一位媽媽這樣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通過反復的試驗促使孩子形成正確的思維。
每次喝果汁時,我剛剛4歲的兒子都會去搶那只高高的杯子,因為他覺得這只杯子裝的果汁比別的杯子要多。但實際上雖然那只杯子很高,但由于它很細,所以它裝的果汁其實很少。我把這個“秘密”告訴過他很多次,但他只按自己的思維去選擇,根本就不相信我。為了讓他相信,我特意給他做了這樣一個試驗:在那只高高的和胖胖的杯子里分別倒?jié)M果汁,然后問兒子:“哪個杯子里的果汁多呀?”兒子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那只高高的杯子。接著,我拿出另一只胖胖的杯子,然后把高高杯子里的果汁都倒在它里面,結果只有多半杯。然后拿著這兩只胖胖的杯子問兒子:“哪只杯子里的果汁多呀?”兒子當然選擇那只裝滿果汁的杯子了。在反復做了多次這個試驗之后,兒子終于理解并接受了這個事實,再喝飲料時就開始去搶那種胖胖的杯子了。
是的,對于這些思維還依賴于事物形象的孩子來說,他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按自己的思維思考??吹礁吒叩谋颖扰峙值谋右吆芏?,他們就會認為高高的杯子裝果汁裝得多。所以,媽媽們要通過反復的試驗才能改變孩子一貫的思維,使他們按著正確的思維方式思考。
上述案例中家長的做法非??茖W,雖然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思維有些認“死理”、不“開竅”,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需要的是反復刺激、反復證明。在這種反復的試驗中,孩予就會突然“開竅”:“我知道為什么那只胖胖的杯子裝的果汁多了,是因為它胖!”所以,媽媽通過反復試驗的方式教孩子正確思維,這實際上就等于提前把孩子的思維潛能激發(f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