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高工職稱論文
時移世易,與時俱進,建筑行業(yè)也一樣,今天的建筑早已不是以前的技術了。小編整理了建筑高工職稱論文,歡迎閱讀!
建筑高工職稱論文篇一
淺談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設計
[摘 要]建筑材料的運用直接關系到結構的選取,進而決定建筑形式和美學價值。建筑材料作為建筑設計的原材料,同時參與到建筑整個生命周期。鋼筋混凝土構成現代建筑的基本語匯,而其作用于建筑的本質又在建構。本文從建筑本源展開,思考建筑的物質性,例舉鋼筋混凝土,展望建筑設計中的材料建構。
[關鍵詞]建筑;設計;材料;建構。
中圖分類號:TU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0-0109-01
一、建筑的本源
古老的時代,人類的智慧被自然之火一觸即發(fā),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學會找尋合適的洞穴遮風避雨,躲避天敵。從此,他們開始挖掘,開始搭接,建造棲身之所――房屋――最直白亦是原始的建筑。人類找尋身邊可以利用的物質:石塊、樹枝、泥土――最直白亦是最原始的建筑材料,創(chuàng)造生存的空間。一些人沉醉于負載著建筑自身之外解釋學釋義的形式語言之中不能自拔,建筑不再關心自身的本體――材料、建構等形而下的現實問題〔1〕。我們在今天探尋建筑的目的及意義,卻忘乎它的本源――遮蔽的棲息。而在做出這個解釋之后,才有談及附加意義的話語權。所以建筑是形而下的,Materiality被用以描述建筑對材料的表現。針對建筑中過于強調風格、構圖的現狀,該詞被提出,是一種回到建造本體層面的召喚?!?〕它“將要成為我們的建筑的放縱文化所需的解毒劑馴”?!?〕
二.建筑的生與死
思考建筑的生與死往往讓人牽動萬千情緒,感慨萬千。行走城市之中,你看不見城市中曾被宣判死刑的建筑留下的蛛絲馬跡。曾經為人們所熟知的建筑頃刻間破碎坍塌,化為瓦礫。面對此情此景,你會發(fā)現建筑縱使龐大而看似堅不可摧,其實是如此脆弱而可悲,因為物質的材料居然是其毅然不倒的唯一生命力。由物質堆砌的建筑物始終源自物質,不過血肉之軀。物質不會消失,或許從此淹沒在塵泥之中,或許將會成為新建建筑的一部分,而老建筑卻不復存在。那些塵封千年的古城重見天日,能訴說的只是歷史,卻不是建筑的辛酸。
三. 建筑材料――建筑設計的原材料
“建筑之始,產生于實際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著意創(chuàng)制形式,更無所謂派別,其結構之系統,即形式之派別,乃其材料環(huán)境所形成。” 〔4〕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建筑設計尊其本源,因需而生,建筑材料成為建筑設計的源動力。建筑必須是形而下的,依賴物質而存在。一切創(chuàng)意、一切想法,不過只是給建筑附加意義,這并不是建筑之所以為建筑的理由。現代主義大師密斯的設計人生是“從材料通過建造的目的達到純藝術王國的過程”。他認為:“建筑藝術的源泉在于材料” 〔5〕所以,對建筑材料的深入理解造就了對建筑最質樸而又沒的詮釋。
建筑之存在不僅為人類創(chuàng)造物質的遮蔽,也提供了精神的依托。建筑設計這門古老的學科長久以來依托域實踐,它不僅需要學科內的理論更新,還需要其他相關領域,如結構科學、材料科學的知識支撐。其中建筑材料的創(chuàng)新為建筑結構的發(fā)展找出突破口,相繼直接影響建筑的表達。
四.現代建筑的基本語匯
上世紀初,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普遍應用與相繼發(fā)生的現代建筑的嶄頭露角是建筑界發(fā)生的最富意義的兩件事?;炷敛牧媳阌谌〔?,實用性強,是當代建筑工程的主力軍。目前全球每年水泥生產的預定量為17億噸,這些水泥能夠生產60億立方米以上的混凝土〔6〕。龐大的使用量昭示著鋼筋混凝土傳統結構帶來的空間限制和不變定律的解放,成為現代建筑的基本語匯。
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混凝土工藝限制,混凝土被單調地復制,城市逐漸淪為冷漠的單曲重復,空前的建設量在土地上迅速形成一簇簇混凝土森林。80年代,建筑師們回歸混凝土本體,探索內在與外在的關系,還其以秩序與自由,讓混凝土不僅撐起建筑,同時還成為建筑真實的表皮。
自混凝土工業(yè)化以來,研究持續(xù)不斷,新材料不斷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但在可見的未來混凝土仍將會是一種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材料的易得性、結構的堅固性及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是其強大的生命力:混凝土的拌制可以在最簡陋的環(huán)境里,原材料廉價而易得;鋼筋混凝土做為人工石被制造,替代傳統石材,卻優(yōu)于石材;混凝土可以出現在最破舊的貧民窟,也可以建構最華麗的宮殿,由其結構允許的多樣性在世界各地發(fā)揮著作用。
五. 建筑設計中的材料建構
“建筑的根本在于建構,在于建筑師運用材料將之構筑成整體建筑物的創(chuàng)作過程和方法”?!?〕建筑附于材料而生,建筑的發(fā)生其實是一個材料建構的過程,從而實現建筑的附加價值。
現代主義建筑貴在對結構和材料的真實表達。結構的真實表達是指真實地表達出建筑材料的力學性能及力學構造,而材料的真實性則是指真實地表達材料自身及其加工工藝展現出來的美。對于建筑材料真實性的發(fā)掘,不同的建筑師各有千秋。隈巖吾“對建筑基本的研究是如何使用天然的材料創(chuàng)造出空氣感和開放的充滿陽光的空間。這些建筑材料一定要靈活并且開放;結構要和諧,對人友好。”〔8〕安藤忠雄則認為一個設計概念只有在提供了某種能夠表達出材料真正特性的方式,并由此產生相應的空間結構,它才是正確的,并說“材料使用要盡可能簡單,才能將隱藏在空間構成背后的設計意圖清晰表達出來?!?〕“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對清水混凝土的應用展現了材料的細膩和可塑性,這與他想營造的空間特質也是相輔相成的。
20世紀后期產生的極少主義也與此不謀而合。“極少主義可以理解為裝飾或表現主義的反命題”〔10〕。現代建筑的發(fā)展在多樣化和復雜化的道路上偏離太多,亦即前文提到的“建筑的放縱文化”。極少主義自誕生以來收到不少建筑師的青睞,他們用最直白的建筑語匯去除雕飾,去除繁瑣的結構裝飾,著重細節(jié),回歸自然。極少主義的發(fā)展給建筑迅猛生長的今天帶來一股清新的涼風。
結語:建筑材料――建筑的形容詞或名詞
建筑材料之于建筑設計,是最直接而坦誠的輸出。它可以是表皮,暴露建筑最直接的目的,也可以是物質結構,含蓄地展露建筑空間。在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對建筑材料的選用是對建筑本身的選擇,這種選擇可能成為背叛,也可以是成就。無論是作為表皮的形容詞,還是作為建筑本體的名詞,建筑材料都是建筑設計發(fā)展中決定上層建筑的關鍵。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建筑高工職稱論文
建筑高工職稱論文
上一篇:建筑初級職稱論文范文
下一篇:建筑高級工程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