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經(jīng)濟生活政治論文(2)
高一經(jīng)濟生活政治論文
高一經(jīng)濟生活政治論文篇二
生活的政治,政治的生活
中學政治教學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必須尋找一條突破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變“應試政治、課堂政治”為“生活政治、政治生活”,這條道路只能是政治教學的生活化。中學政治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一、政治教學生活化的理論依據(jù)和內涵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杜威曾經(jīng)針對學校教育中存在的脫離社會和學生生活的弊端,提出了“教育即生活”這一極具新穎性和號召力的教育信條。這一理論觀點,強調的是教育思考生活的意義,即“教育是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準備”并倡導“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即“明顯的事實是,我們的社會生活正經(jīng)歷著一個徹底的根本的變化,如果我們的教育對于社會生活必須具有任何意義的話,那么它就必須經(jīng)歷一個相應的完全的改革”。這意味著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到了20世紀初,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則推陳出新,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育觀。他說:“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可以說‘生活即教育’”。并且,陶行知還強調教育必須作用于人的生活,他說:“為生活需要而辦教育,教育與生活是分不開的。以前進的生活提高落后的生活,以合理的生活提高不合理的生活,以有計劃的生活克服無序的生活。”這些著名言論無一例外的都為“政治教學生活化”提供了強大的理論依據(jù)。
所謂“政治教學生活化”,是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提供豐富的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從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興趣出發(fā)并體現(xiàn)這種已有經(jīng)驗和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索、思考和研究的過程;要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學科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chǎn)和其他學科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究。如果教師能將生活中的教育資源與書本知識有機地融通起來,重新設計教學情境,就有可能使政治理論恢復到鮮活的狀態(tài),就有可能“激發(fā)、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和提升他們主動探索的欲望及能力,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那么,政治教學如何生活化?
二、政治課教學如何生活化
實現(xiàn)政治課教學的生活化首先要做到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法生活化等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生活化
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一輪課程整合的追求。新課改就是強調要學生從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自主獲取新知識,主張用富有生活意義的案例呈現(xiàn)問題,提供問題發(fā)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活化知識;注重以學生生活邏輯為主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態(tài)度和情感的和諧發(fā)展。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歷來是政治課教學所堅持的原則,但聯(lián)系的“實際”應該是貼近學生的最直接的生活實際。這樣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題。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政治課的教學內容能從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課堂教學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前幾天,我校組織學生利用午掃時間進行衛(wèi)生整治活動,為了不影響下午上課,我安排學生以四個值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按照分工,有序地進行勞動,效率較高。上課鈴聲響起時,我們的勞動剛好結束。同學們迅速進入教室,而此時他們的情緒還未完全從勞動中平息下來。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講“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tǒng)一”。面對學生現(xiàn)狀,我靈機一動,簡單總結勞動情況,對同學們較高的勞動效率、積極的勞動表現(xiàn)予以表揚,隨即提出問題“同學們?yōu)槭裁茨芤暂^高的效率完成勞動任務”“每個同學在完成我們班級勞動任務中發(fā)揮怎樣的作用”……這樣很快調動起學生思想的積極性,同學們借著勞動后的余熱你一言我一語發(fā)表見解,認為同學們能以較高的效率完成勞動任務是因為組織有序,各個小組能夠互相協(xié)作,每個同學都能盡其所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認為每個同學在完成我們班級勞動任務中發(fā)揮著添磚加瓦的作用,正是應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由此,我總結出:“每個同學(四個小組)就是我們班級這個集體(整體)的組成部分,我們班級這個集體(整體)就是由每個同學(四個小組)組成的,二者密切聯(lián)系不可分割。”以此引出本課整體和部分的聯(lián)系,這能夠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在授課中我引用“坐井觀天”“三個和尚沒水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我國經(jīng)濟社會全面發(fā)展與中部崛起”等事例說理,在分析過程中我不會忘記適時應用此次學生勞動的事例說明問題:“由于組織有序、各個小組能夠互相協(xié)作、每個同學都能盡其所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使得同學們以較高的效率完成勞動任務,這正說明集體(整體)的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當各部分以有序、合理、優(yōu)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得出結論:“同學們應樹立集體意識,在集體中充分發(fā)揮我們每個人的聰明才智。”
正是由于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這節(jié)課不僅傳授了學科知識,而且充分挖掘了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部分)與集體(整體)的關系,發(fā)揮了思想政治課德育主渠道的作用,達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生活化
課堂是政治教學的主要陣地,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起點。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盡可能把學習的內容跟真切的生活內容進行聯(lián)系,接近政治課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距離,使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學習中健康成長。
(1)設疑激趣式教學法:設計生活化的問題,啟迪學生思維,引發(fā)其強烈的求知欲望
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以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日常生活實踐中包含著豐富的學科知識,在教學中提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能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消除他們對學科知識的陌生感,真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授《經(jīng)濟生活》模塊中《公司的經(jīng)營與發(fā)展》內容時,我讓學生去搜集自己最喜歡的中國名牌和印象最深的廣告詞,在妙趣橫生、群情激昂的課堂上,我又及時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他們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僅僅是廣告詞嗎?一個企業(yè)怎樣才能使得自己的名牌長盛不衰?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中,我適時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幾則材料:青島海爾集團的科技館里的陳列的大鐵錘的故事、三鹿“毒奶粉”等相關資料,然后設問:“他們有的成功有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認為要使企業(yè)成功,哪些因素是關鍵的”。這樣,借助生活化材料,配以歸納設問,引發(fā)了學生求知的興趣,開啟了學生思維,從而順利切入課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探究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
探究式教學法又稱“發(fā)現(xiàn)法”,是以學生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具體說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讓學生通過個人自學、小組討論、集體研究等不同方式,對現(xiàn)行教材的部分內容進行質疑、分析和探究,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導師、導演,其任務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強化動機、點撥引發(fā)、客觀評價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恰到好處地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為學生探究感悟提供廣闊的空間。生活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借助于師生口頭描述、生活化活動、圖片、多媒體課件等多種途徑。
例如,我在講授《生活與哲學》“價值與價值觀”一課內容時,恰逢“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戰(zhàn)輝來我校演講并簽名售書。于是,在上課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了一組圖片,把學生帶回當時的場景,而在照片中就有我班幾名學生購書等待簽名的情形,課堂一下子沸騰了,我馬上又拿出當時很多同學買的《當苦難成為人生的必修課》,提問:“同學們?yōu)槭裁匆I這本書?”出乎我意料的是,平時要我點名才回答問題的同學們此時已不待我叫,爭先恐后地說起來,有講買書是因為能得到洪戰(zhàn)輝的精神鼓舞的,有講是為了得到一個簽名的,有講是看到別人買自己不好意思不買的等。見到學生們如此被激活,我便不失時機地加以適當點撥:不管你是因為什么目的買這本書,都是因為它能夠滿足你的某種需要,從而引出“價值”這一概念。自然而然又從洪戰(zhàn)輝的先進事跡引出人的價值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最后,學生在集體朗讀洪戰(zhàn)輝語錄中和“感動中國”的歌聲中結束新課。
這節(jié)課我感覺是自接觸新教材以來上得最成功的一節(jié)課,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我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設計本課時,我再現(xiàn)了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當然,要實現(xiàn)政治教學的生活化,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深入挖掘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實現(xiàn)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同時,還要強化實踐,實現(xiàn)課外活動的生活化。我們可以經(jīng)常組織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引導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剪報、辦報等課外活動,這些都可以作為政治課教學的必要補充。只有處理好課堂教學生活化與實踐活動的關系,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參與實踐,才能讓學生親自體驗教材,體驗生活,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育的可信度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結語
總之,中學政治教學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必須尋找一條突破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變“應試政治、課堂政治”為“生活政治、政治生活”,而這條道路只可能是政治教學生活化,只有它,才能讓學生對政治學習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有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yōu)槿谌肷畹纳罨虒W。也只有它,才能擴大學政治和用政治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運用。
看了“高一經(jīng)濟生活政治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