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面花藝術主題內涵探析論文
面花,俗稱“花花饃”,屬面塑藝術。種類有婚禮、喪禮、壽禮、節(jié)日花饃。他以普通面粉為蕊,特等面粉為皮,借用針、梳、刀、剪等工具,靠捏、剪、修、綴而成。相傳它是古代圖騰金石禮器演化的產物,也是漢族勞動婦女智慧的結晶。北方民間普遍盛行,尤以合陽、華縣面花為佳。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陜北面花藝術主題內涵探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陜北面花藝術主題內涵探析全文如下:
面花又稱“面塑禮饃”,因各地地理位置與民俗的差異而稱謂各異。面花是我國農耕時代的產物,是廣泛流傳于民間,貫穿于歲時節(jié)日、風俗禮儀和信仰禁忌中的一種風俗禮饃,主要流行在以面食為主的北方地區(qū),遍布山東、河北、山西以及陜西諸地,尤其在黃河流域最為盛行。陜西境內面花的制作主要集中在陜西關中和陜北,陜北面花主要集中在洛川、延安、富縣和神木府谷等地,[1]這里的面花在造型方面更加夸張,裝飾精美、色彩濃艷,并含有豐富的精神內涵,有獨特的審美價值,表達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對生命的禮贊。
1 陜北面花藝術中蘊含的圖騰崇拜的原始信仰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變化無常的自然氣候和自然環(huán)境又影響著人類的生存,人們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并借助想象創(chuàng)造出虛幻的世界,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有某種人類戰(zhàn)勝自然災害求取人類生存的力量,“萬物有靈”觀念就是原始先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認識的成果,于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圖騰崇拜的民間信仰由此產生并得以長久流傳。面花藝術是由古代圖騰崇拜演化的產物,在陜北,面花以它廣泛的應用范圍深深地扎根于民間,它是伴隨著當地百姓自我精神理想的追求而展開,主要表現在人們對神?生物和神靈的崇拜上。
陜北面花主要題材是人們賦予生命寓意和象征的動植物。例如,魚、鼠、虎、兔、牡丹、葫蘆、石榴等,這些題材廣泛地運用在民間的面花、年畫、刺繡、剪紙上,這些動植物為什么能夠成為人們心中的神?動植物或圖騰對象呢?原來這些動植物題材有獨特的雙關寓意和象征意義,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心里崇拜和慰藉感。例如,人之初生,陜北風俗外婆和舅家要送滿月花饃,最為講究的虎饃和兔饃,虎饃呈圓形,頂部捏塑虎頭,饃身裝飾簡潔精美,虎的形象威風乃萬獸之王,被認為是力量和威猛的象征,以虎為保護神,祈求神力保護,愿男孩子虎氣生生,健康平安的愿望就展現出來。兔饃造型靈巧生動可愛,用以表現女孩柔美與靈氣,兔饃成為祝愿女孩子善良乖巧的必備禮饃。人們捏塑老鼠、兔子表示多子多福,用龍鳳花饃象征榮華富貴,捏塑魚蓮表示陰陽相合,這些看似平常的生物,卻被賦予新的寓意,成為人們心中的神?生物而加以崇拜。
插花面花主要是在主體造型上輔以更多小裝飾,用牙簽或竹枝將其連接插接在主體上,陜北的插花“花供”是每年正月十五廟會搭建“燈棚”供奉信仰神靈必不可少供品。供奉的神靈之一就是送子娘娘,“燈棚”里懷抱嬰兒的送子娘娘塑像前擺有數排色彩絢麗、制作精美的面花,久婚不育的媳婦或盼孫心切的婆婆就會到“燈棚”敬神請愿,待來年生下孩子,還要做幾對插花“花供”前去謝神,面花成為人與神靈交流的禮品,這些習俗中的神靈信仰也延續(xù)至今。
2 陜北面花藝術中求吉辟邪的心里訴求
面花作為民間美術的一種,不僅是人們逢年過節(jié)、敬神祭祖、婚嫁祝壽、走親訪友隆重的禮品,更多是通過面花傳遞著人們對幸福、理想、信仰和對美好愿望的追求,主要表現在人們賦予面花祈子延壽、驅邪避災的主題內涵。
生存與長壽是人類的基本愿望,祈子延壽的心愿便通過民俗活動展現出來。陜北面花中“曲連”是一個印有花紋的大環(huán)形餅,這種面花禮饃外圓中空形如項圈,人之初生,親朋好友前來祝賀時將綁有紅繩的“曲連”掛在孩子身上,祈求把孩子鎖起,無病無災健康平安成長。老人年至花甲,祝壽時面塑壽桃也是不可替代的禮俗佳品。
人類早期由于周圍的環(huán)境與他們的生存密切相關,希望能征服大自然,渴望生存的平安,于是人們便把驅邪避災的美好祈愿在節(jié)令習俗中用面花表現出來。清明節(jié)陜北流傳家家戶戶蒸“罐”,全家食用的“人口罐”則要求家中有幾口人就要蒸幾個。“罐”是一個很大圓形饅頭,內放雞蛋,上塑有書本文具、或麥屯糧倉,也有塑針線籮筐還有塑燕子孵卵的,食用對象不同“罐”上雕塑面花也不同,但都折射出人們祈愿祖先在天之靈保佑家族人丁興旺的愿望。端午節(jié)正是夏至天氣,氣候炎熱干燥、蛇蟲繁殖、瘟疫流行,陜北風俗端午全家同吃“烙魚”,這些面花,造型靈巧生動,人們把先蒸后烘干的“烙魚”用五色線穿起,像項鏈一樣掛在胸前,表現出驅邪避災、人丁興旺的主題內涵。
3 陜北面花藝術中生命繁衍的陰陽生息觀
人類要生存,要繁衍,生殖和生命成為民間美術創(chuàng)造的一個永恒的“母題”。陜北面花無論從題材上、還是從造型都坦誠的反映陜北民間勞動者對生殖生命的真摯向往與渴求。
面花題材上,陜北人民賦予自然界中許多動植物生命的寓意,并圍繞“生命繁衍”這個主題,將面花內涵加以升華。例如,魚戲蓮、老鼠吃葡萄、魚鉆蓮、蛇盤兔、葫蘆生子、鳳穿牡丹等面花,巧手農婦用面捏出的魚、蓮、老鼠、南瓜、葫蘆、葡萄等形態(tài),并非被其外形所吸引,而是其多子的功能屬性,這一系列高揚生殖與生命意識的生物,流露出其對生命與自然的深深的眷戀。
陜北婚俗里經典之作“混沌禮饃”,長兩尺有余,上塑有龍有鳳,或魚戲蓮,“魚鉆蓮”、“鳳穿牡丹”。“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早開始指代情偶了”,也因此在面花中被廣泛加以比附和引用,一方面是因為魚多子;另一方面是源于魚的外形具有男陰的外部特征,蓮又是生命力極強的植物,根莖可以蔓延再生,蓮房又是蘊含生命的地方,把蓮花比作女性就顯而易見了,而婚俗中面花上“魚戲蓮”“魚鉆蓮”則指陰陽相交,男女相合的生殖祈盼。
面花在造型上,陰陽相合的繁衍意識體現得更為明確,婚俗中的混沌禮饃底盤長兩尺有余,底盤渾圓,兩頭慢慢變細形似魚尾向中間卷成兩個圓形,酷似如意,頭部工藝精湛,多為連體雙魚,或雙兔雙虎,尾部卻渾然一體。原來這種造型表示陰陽和合,化身萬物,在混沌底盤上捏塑“魚戲蓮”、“龍與鳳”這些造型進一步表現男女調情相合的隱喻。
“罐”是清明節(jié)陜北人民為祭奠亡靈,緬懷先祖蒸的花饃,有祭祀的“掰子罐”,和全家人用來食用的“人口罐”,“掰子罐”又稱“百子罐”,是一圓形大饃和饃上小鳥組成,祭祀時將一部分掰子罐掰成塊放入水中,潑灑墳前,其余帶回家分食,“掰子罐”是人們將繁衍后代的希望寄托先祖,意為掰開就生貴子,或生百子,祈愿子孫興旺。“人口罐”則是在圓形大饃里藏一個雞蛋,花饃以每個人當時所用器物為主表達寓意,捏塑老雞孵小雞或燕子孵卵造型的人口罐,則是祈求子孫繁衍,罐饃內藏雞蛋,用以象征母體的罐中孕育新的生命,可見生命繁衍的主題在民俗生活中隨處可見。
民間美術產生于形形色色的民俗事象中,陜北人民用心血和智慧將自己虔誠的信念和希望淋漓盡致地表現在親手創(chuàng)造的面花形象上,面花都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它是民俗的產物,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它的生存基礎將被削弱,只有對面花這種文化現象進行深刻剖析,才能使它健康合理的傳承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