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犯罪心理學論文
大學犯罪心理學論文
犯罪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也是一個綜合性的交叉學科,它融匯犯罪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監(jiān)獄學等學科的知識,盡管這門學科的歷史比較短,但是由于這門學科的獨特的實際效用和深厚的理論意義,對做好犯罪預測和預防,搞好社會綜合治理,提高對罪犯監(jiān)管的效果等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大學犯罪心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犯罪心理學論文范文一:大學生盜竊心理的成因、影響及措施
摘要:大學是大學生樹立人格、培養(yǎng)能力、獲得知識的重要時期,但在大學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身邊有很多學生有一些不好的行為那就是偷盜。為了讓大學生不犯這些
錯誤,進一步提他們的素養(yǎng),本文將從對大學生盜竊心理因、影響 及措施進行淺析,希望對我們女大學生有更大的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盜竊;成因;影響;措施
一、探究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犯罪手段一般以非暴力為主,尤其是盜竊行為比較嚴重。對偷盜者而言,得到的東西比失去的東西更多,同時也給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留下了很多污點。那造成學生進行偷盜的原因、影響有哪些呢?家庭、學校、社會又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進行給予幫助和指導呢?
二、大學生課偷竊的成因
(一) 社會原因
1,大學生正處轉型期,不良人際關系的交往。
大學生才從緊張的高中時期升入相對比較寬松的大學環(huán)境,人際關系還難以處理的很好,有時會不小心結交不良人群。其價值觀和思想就會有相應的改變扭曲,遇到適當的時機就會進行一些非暴力的犯罪,比如偷盜等。 2,不良的文化影響
在快速發(fā)展的市場經濟社會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使在校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發(fā)生嚴重扭曲,熱衷高消費。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難以滿足高消費需求。于是,一些大學生們便滋生了通過非法手段盜取錢財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想法。
3,,不良的家庭教育。
家庭環(huán)境是對人的個性的形成進行啟蒙教育的最佳場所,也是塑造性格的最佳環(huán)境。如果家庭沒有正確教育孩子,家長本身也有小偷小摸的習慣,孩子長大后就很容易去偷盜他人的東西 。
4,一些大學的校園安全系數趕不上擴招的步伐。
隨著學校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學校在管理層面漏洞百出。學校的物業(yè)安全管理不夠到位。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國家沒有建立完善的助學制度,使得一大批學生有可能的經濟問題得不到解決。加之學校不重視對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二)主觀心理原因
1, 從眾、貪慕虛榮的性格缺陷
當今社會攀比之風盛行,很多學生會為了追求時尚不惜大手大腳的花家里面給的錢。尤其是針對學生的產品又多。有些在校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去消費時并會采取偷盜他人財物。
2, 意志力控制力的薄弱
大學生的意志往往受情緒的影響比較大,一旦受到外界誘因的刺激就會很容易產生沖動,控制能力弱。
4,是需求心理的支配。
在消極因素的影響下,其經濟能力不能滿足物質上和精神上需要,而又不能自我控制,就會采取偷竊行為滿足需要。還有的學生為了人際關系的需要,認為辦很多事需要感情投資才能辦到,加上經濟能力有限,于是就會去盜竊。 3, 是僥幸心理的驅使。
僥幸心理對溝通小偷小摸以及盜竊犯罪動機與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的原本并未有偷竊惡習,然而,當垂手而得的不義之財擺在面前時,而且輕易得手,便會一發(fā)不可收拾。
二、大學生偷盜的影響
(一)影響著大學生的學業(yè)
偷盜行為本來就是一種犯罪行為,偷盜行為發(fā)生后被查出來了,當事人是要受到相應的處罰的,輕則予以警告,重則開除學籍、或承當相應的刑事責任的。這就會不利于大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
(二).影響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人們很難離開人群獨自生活,如果偷盜行為被人們知道了,很多同學就會因此而疏遠他,并孤立他,這是很不利于對當事人的人際交往的。
(三)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在進行偷盜的過程中,容易受到意外的人身傷害。同時要承受很多的輿論和法律的壓力,增加了心理負擔,久而久之不利于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三、針對大學生偷盜的建議及措施
面對大學生犯罪的現(xiàn)實問題,要從源頭有效遏止大學生犯罪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就必須采取綜合的措施,其中除了要增強學校的保衛(wèi)措施,更重要的是學校和大學生自己采取行動,從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首先,加強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高校要有針對性地實施價值觀教育,真正做到兩個統(tǒng)一,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價值觀。
其次,強化法制教育,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大學生犯罪,法律素質低下、法制觀念淡薄是直接原因之一。在今后的法制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使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遠離犯罪,健康成長。
再次,培養(yǎng)健全人格,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各種容易引發(fā)矛盾的問題。近年來高校發(fā)生的大學生犯罪案件,大多是由于內部矛盾激化引起的。因此,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矛盾。作為高校,要鍛煉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培養(yǎng)受挫耐受力。 最后,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疏導學生心理障礙。大學生犯罪與其心理健康狀況有關。大學生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們心理起伏比較大、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做事情欠缺考慮,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誘發(fā)犯罪。
四.總結
大學生偷盜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觀現(xiàn)實原因也有主觀心理作用。其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為了讓大學生在大學里能夠更好的學習,樹立良好的人格,家長、老師、學生、學校和社會都應該對此加強關注和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導和管制。
參考文獻:
1.梅傳強主編,犯罪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佐斌主編,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呂建國主編:大學心理學,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
4.趙國玲、張曉秦主編:當代中國的犯罪與治理[C],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5.齊愛華:當代大學生違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范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6.韋慶辛:大學生違法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7.時蓉華:社會心理學[C],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8.張久祥:《犯罪心理與案例分析》[C],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9.張保平、李世虎編著 犯罪心理學[C],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四版。
大學犯罪心理學論文范文二: 青少年犯罪心理論文
摘要: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現(xiàn)象日益嚴重。青少年階段,歷來都是一個犯罪率高發(fā)的年齡段。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引發(fā)犯罪行為的社會、家庭和學校等客觀因素以外,與青少年時期特殊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了解青少年時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以及與犯罪行為的關系,揭示青少年犯罪的自身規(guī)律和特點,預防與矯正青少年犯罪是我寫這篇論文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青少年 犯罪心理 團伙犯罪
案例: 2004年9月,開平4名16歲少年存在著“未滿18歲作案,就不會被判刑”的心態(tài),鋌而走險,回原就讀中學用暴力毆打、搜身、恐嚇等手段,對男宿舍15名男生實施搶劫,搶得人民幣111元,全部用于吃喝玩樂,最終觸犯法律被判刑。開平市人民法院分別判處4名少年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1000元。
一、青少年犯罪的現(xiàn)狀與特點
我國有關法律中有“青少年”這一稱呼,但對其概念并未作出明確的表述和界定。按心理學關于年齡的劃分,青少年包括少年期(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又稱青年初期)、青年中期(十四五歲至十七八歲)和青年晚期(十八九歲至二十五歲左右)。從十一二歲到十七八歲,即從少年期到青年中期,又稱青春期,也是通常所指的少年,即未成年人。處于這一年齡段的青少年,以受外界環(huán)境誘因的影響,內心搖擺不定、動蕩不安、矛盾重重,所以這一時期,特別是十四五歲到十七八歲,又被稱為“第二斷乳期”、危險期、困惑期。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報道中出現(xiàn)“十五六歲現(xiàn)象”和“十七歲現(xiàn)象” 。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近年,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還有就是十七歲左右的犯罪特別多。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發(fā)展迅速的時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心理過程諸因素乃至心理與客觀現(xiàn)實之間,都存在著許多矛盾。本案例中,開平四個青少年正因為存在著認識與行為之間的矛盾,法律意識薄弱,才導致他們以身試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7條規(guī)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3條規(guī)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梢姡★L4人采取暴力毆打、搜身、恐嚇等手段向15名學生“要錢”的行為已構成了搶劫罪,犯罪時他們全部都已滿14周歲,應負刑事責任,只是在量刑的時候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此外,作為學校,對仍處于義務教育年齡的少年,由于怕其“難教”、“不聽話”而影響整體成績,隨便將其開除或者勸其退學,他們的做法是直接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guī)定的。
從犯罪的形式來看,這宗案例的是屬于團伙犯罪,產生團伙犯罪的原因有:一、社會原因。社會上存在著一些黑社會團體,團伙勢力對青少年的拉攏,長期處于渾濁的環(huán)境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校內學生的身上或多或少沾染上不良的風氣,這是無可避免的。二、文化原因。我國傳統(tǒng)封建色彩的幫派文化根深蒂固,“講義氣”、“講哥們”、崇尚暴力、追求高消費的享樂觀等犯罪亞文化為滋生不良團伙提供了文化氛圍,也成了他們犯罪的精神支柱和行動指南。三、心理原因。團伙犯罪以青少年為主,他們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普遍具有合群交往的需要和歸屬的意識。當他們志趣相投,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結成團伙,產生不良需求。在實施犯罪活動中,產生責任擴散和共同分擔的心理,使他們情緒相互感染,行為相互支持,從而強化了他們的犯罪心理。
二、關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的分析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小風四人真正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還是在于他們存在“未滿18歲作案,就不會被判刑”的法律觀念。而這既有學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俗話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由于教育觀念上存在片面強調智育的重要性,學校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有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簡單、陳舊或是流于形式,而且內容空洞、脫離實際,對學生缺乏吸引力。老師隊伍中的道德素質人才參差不齊,或多或少存在著職業(yè)道德低的人,教育學生的時候沒有正面疏導,而導致莘莘學子走向歪路。也有一類人,只以成績看學生的品性,成績好就是好學生,成績差就是壞學生,這打擊了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進取心,甚至有些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給社會造成嚴重的破壞和干擾。同時,學校法制教育落后,效果不佳,造成學生法制觀念淡薄也是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制教育課老師基本上是非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生,而且多數由政治老師兼任,這樣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解釋法律知識準確程度不高的問題,上課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讓學生死記硬背。家庭方面存在著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1、嬌寵、溺愛2、簡單粗暴3、放任自流4、期望過高5、缺乏情感交流,這種種教育方式都會讓孩子的心理出現(xiàn)扭曲,給孩子往后的人生埋下陰影,這或多或少會成為青少年犯罪的間接原因。
三、青少年犯罪的預防
對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預防、教育為主、懲戒為輔。
(一)、學校教育,刻不容緩
在學校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和性知識教育,已是刻不容緩。改變我國現(xiàn)代基礎教育中的弊端,讓素質教育真正走進教室,走進課堂。在學校增設一些有實質性內容的心理輔導課或心理咨詢,幫助青少年學生解答各種因生理成熟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指導青少年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切實減輕學業(yè)負擔,改革傳統(tǒng)的學生評價體系和內容,客觀真實、公正公平評價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加強學校制度建設,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強化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讓校園、教師、學生共同營造一個良好健康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
(二)提高家庭素質,營造良好的家庭的氛圍。
作為家庭環(huán)境的營造者的父母,要認真對待,引起重視,時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不斷學習,提高素質。做好孩子生活的榜樣,讓孩子從小就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完善法制體系,構筑社會防線。
我國現(xiàn)有的《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這些專門的法律法規(guī),在一定層面上不僅填補了因國外的《少年法》、《少年法庭法》所帶來的法制空白,也為我們全社會都應該履行關注青少年成長的義務提供了法律依據,為青少年的成長應該有一個健康的氛圍提供了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曉真著,《犯罪心理學》,第二版,2007.11,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共216頁
[2]蔣艷菊著,《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第一版,2007.8,共323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