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探討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探討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是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因此,在學生工作中,積極探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增強實效性,尤顯必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心理健康教育探討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探討論文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二三”模式的構建》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學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其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是促進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完善的人格。因此,在學生工作中,積極探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增強實效性,尤顯必要。文章提出“一理念、二培訓、三結合”模式,科學、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近年來大學校園里心理危機事件不斷發(fā)生,它極大地威脅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各大高校成立心理健康中心,積極探索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如針對新生展開系列的心理活動,如心理普查、新生入學適應性團體輔導等。可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繁重的,任務是艱巨的。然而,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力量是有限的,單靠心理咨詢老師來解決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更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充分發(fā)揮高校資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因此,本文提出“一二三”模式,即一理念――心理自助理念,二培訓――培訓學生骨干、培訓輔導員班主任,三結合――結合貧困生資助體系、個體咨詢與團體咨詢相結合、班主任與輔導員相結合,創(chuàng)新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咨詢體系。
一、“一理念”
定位于心理自助理念,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助模式,完善現(xiàn)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心理自助的實質是通過主體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主動尋求自我?guī)椭?、自我發(fā)展的方法,有效促進自身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保持身心的和諧狀態(tài),促進自身發(fā)展(李笑燃、鐘建軍、陳中永,2008)。國內(nèi)外的相關研究表明,當個體發(fā)生心理問題時,均表現(xiàn)為“先求諸己,后求諸人”的傾向,大部分人在覺知到自身心理困擾時,一般都先依靠自我力量采取策略,做解決問題的嘗試,實施心理自助,只有當個體認為需要外部力量支持的時候,才會考慮尋求他助的方式,即個體在尋求他助式的心理健康維護方式之前,更多地會先選擇自助式的維護方式。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自助意識尤為必要,以此發(fā)揮大學生在心理發(fā)展與成長中的主體作用。
基于心理自助理念,構架大學生心理自助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以包括以下5個子系統(tǒng):自我意識系統(tǒng)、心理健康信念系統(tǒng)、心理自助方法系統(tǒng)、社會支持系統(tǒng)、學校及心理老師支持的網(wǎng)絡資源系統(tǒng)。構建該系統(tǒng)的措施可以有以下幾個途徑:(1)優(yōu)化學校心理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學?,F(xiàn)有的資源;(2)運用各種團體咨詢和個體咨詢的技術手段,把心理學理論和生動的實踐體驗、操作、探討結合起來,幫助大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領悟和成長,認識自我、管理情緒、體驗情感、應對壓力與挫折、掌握溝通技巧、處理交友和戀愛問題、預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機;(3)召開相關的專題講座,如大學生適應心理講座、戀愛講座、就業(yè)心理講座、人際交往心理講座等。從而幫助大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自助系統(tǒng),提高心理自助能力,讓更多的大學生學會做自己的心理咨詢師,使他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首先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時有效地運用專業(yè)的心理自助方法,讓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斷得到改善。
二、“二”培訓
培訓心理委員,進行朋輩心理咨詢。班級心理委員的工作將輻射班級中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形成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監(jiān)控體系,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貼近每一個大學生。據(jù)調查顯示,同學們認為班里的心理委員是自己的同學,是同齡人,與教師相比,沒有距離感,能夠了解彼此的想法,因此會更愿意找心理委員傾訴問題。同時,心理委員是班委會的一員,為教師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橋梁的作用,提供身邊出現(xiàn)心理異常的同學的信息,為及時發(fā)現(xiàn)與預防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與完善心理委員的培訓。對心理委員的培訓可采取定期定專題培訓,一學期舉行三次及以上的次數(shù)的培訓,其專題可以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解決心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途徑。通過系列的培訓,明確心理委員工作的職責,以便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培訓工作在第一線的輔導員和班主任。輔導員與班主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中的重要力量,他們長期與大學生打交道,工作內(nèi)容涉及大學生學習、工作與生活,因此,相對其他專任教師來說,他們更接近大學生,為深入了解與掌握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提供有力條件。然而,高校輔導員與班主任多數(shù)是由剛畢業(yè)生的青年教師擔任,也并非為心理學專業(yè)背景。因此,對輔導員和班主任展開心理培訓,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識,掌握心理咨詢方法與基本的心理問題診斷知識,結合學生心理特點,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情況并進行反饋。通過發(fā)揮輔導員和班主任這一重要隊伍的作用,配合專職心理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三、“三結合”
(一)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相結合
當前,高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緊缺的狀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面臨強大的工作壓力,為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質、穩(wěn)定的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顯得尤為必要。通過專、兼、聘等多種方式,充分發(fā)揮高校資源,將班主任、輔導員等納入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業(yè)互補,專兼職結合,相對穩(wěn)定的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隊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主要負責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規(guī)劃與實施方案的設計,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庫,開設并教授心理教育課程,開展心理輔導培訓和心理咨詢、治療工作,承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動態(tài)分析和理論研究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中的兼職工作人員,主要承擔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掌握,兼任日常心理咨詢工作,開展大學生心理講座與心理輔導。通過專、兼和聘的方式,有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形成專兼職心理咨詢隊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結合貧困生資助體系,發(fā)揮其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我國尤為重視貧困生大學生的資助,逐步形成了以“獎、貸、勤、補、免”為主體的資助體系。然而,貧困大學生資助工作依然存在困境(段俊磊、肖迪、唐潤葆,2011)。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存在問題有,一是過于物質資助,而淡化精神資助;二是資助形式以經(jīng)濟救濟為主,助困機制單一,在貧困生中容易滋長依賴心理和惰性思維,這極大影響資助工作的實施效果。因此,高校要進一步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貧困生資助系統(tǒng),完善其育人功能,顯得尤為重要。貧困生是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要彰顯貧困資助體系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品,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采取多項教育舉措,通過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團體游戲等形式,克服依賴心理和惰性思維,培養(yǎng)貧困生自尊自強自立的意識,掌握應對挫折的能力,增強回報社會的責任意識;第二,加強受助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正確引導學生消費,真正把資助款用在實處;第三,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主體作用,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問題,主動關懷學生,將學生心理問題消滅在萌芽中,另外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心理衛(wèi)生知識講座,幫助貧困生了解與掌握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自身心理特點,能自我疏導不良情緒。
(三)個體心理咨詢與團體咨詢等多種形式相結合
個體咨詢是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常用手段,主要形式是采用一對一的面談、信件往來、電話咨詢、網(wǎng)絡咨詢等進行,以此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然而在長期的高校心理教育工作中,個體咨詢凸顯了它的不足之處,比如咨詢對象少,消耗時間與大量的人力。隨著高校擴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增強,為緩解工作壓力,讓更多的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個體咨詢的前提上,結合應用團體咨詢,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團體咨詢主要是在團體情境對來訪者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通過團體成員間相互支持、相互影響,多向交流,從而達到理想的心理教育效果。比如人際交往訓練,自卑心理矯正,學生成功意識等,通過團體輔導的形式,有效促進大學生學生完善人格,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段俊磊,肖迪,唐潤葆.淺論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完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J].世紀橋,2011(13).
[2] 李笑燃,鐘建軍,陳中永.心理自助結構及其系統(tǒng)構建[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5).
[3] 歐淵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三五”模式初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4).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