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心理健康論文 > 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時間: 堅烘964 分享

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篇二

  《農村高中住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影響農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是綜合的,主要有缺乏親情、高考壓力、經濟壓力、家庭的忽視以及學生自身的因素。通過發(fā)揮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加強班級建設、加強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心理知識普及、設立學校心理咨詢機構、開設心理教育課程,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農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5-0070-02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謀生。有條件的把孩子帶在身邊上學,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農村學生留守在家或寄宿在學校就讀。未成年人長期與父母的分離不利于其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也會在心理上留下許多問題。研究表明“寄宿生與走讀生相比存在更多的焦慮及抑郁傾向、人際關系問題、性格缺陷、行為和學習問題”。[1]西部地區(qū)經濟文化教育相對落后,而西部農村經濟、文化教育狀況更是如此,農村高中學生的父母所接受的文化較低,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學的指導,加之經濟所迫,還要背井離鄉(xiāng)去外地打工,因此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匱乏。甚至許多高中學生在小學、初中階段就是留守兒童。到高三階段學習壓力加大,使其心理問題更加突出。有研究表明“高三學生SCL-90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國內青年常模和中學生常模”。[2]農村高中住宿生由于長時間生活在校園之中,而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欠缺,再加上沒有能夠提供心理輔導的場所和渠道,這就使許多住宿學生在感到心理壓力、情緒困擾時而不知道也無處去解決。廣大住宿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諸多困難和問題難以解決,必然會影響他們的學習和健康的成長,由此可見,妥善解決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廣大學校教育工作者的密切關注。

  二、影響農村高中住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缺乏親情。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個體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家庭不僅為青少年提供物質條件,還擔負著子女教育的責任。如果處于青年早期的高中生在自身身心成長、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問題上,家庭如果不能給予其解答和支持,就會在對自我的看法上、人際關系上出現(xiàn)一些偏差,不適應社會競爭。從心理方面來看,農村住宿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不良的主要原因是與其父母家人長期處于分離狀態(tài),一般是其父母一個月才回家一次,甚至一個學期學生才去父母打工的城市相聚一次。而且一些學生從兒童時期就與父母分離,就沒有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依戀[3]指個體的人對某一特定個體的長久持續(xù)的情感聯(lián)系。一般來說童年晚期和青少年早期形成的依戀關系變化不大,會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因此童年時期形成的依戀關系到青少年階段繼續(xù)影響其與父母的正常依戀關系以及與社會交往的發(fā)展。

  2.高考壓力。高考對農村學生命運的改變尤為重要,尤其是在西部落后地區(qū),高考是一條為數(shù)不多的改變農村學生命運之路,也可以說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所以也使得農村學生面對高考感到更大的心理壓力。在性別差異上,女生相對心理問題更多,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農村對女生的教養(yǎng)更嚴格,而女生自身對人際就比較敏感、比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所以更易產生自卑、抑郁等消極情緒;另一方面是由于女生的出路比男生更少,高考對女生來說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在學習上感受到更多的壓力。

  3.經濟壓力。從學生的經濟現(xiàn)狀來看,農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對來說經濟狀況較差。有關研究表明[4]:經濟困難與心理健康呈負面相關。長期的貧窮和經濟緊張會降低父母的效能感,使父母挫折沮喪感更強,易發(fā)生婚姻沖突,對子女的要求和變化不敏感。這些對青少年的環(huán)境適應有消極影響,更易使青少年變得焦慮、沮喪,出現(xiàn)較多的行為問題,學業(yè)成就也較低。

  4.學校的忽視。從學校教育來看,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片面重視升學率,且西部落后地區(qū)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缺乏,也使得這類學生在面對各類心理問題時,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和關心,從而產生更為嚴重的后果。從教師的認知上看,部分教師對農村學生存有片面認識,覺得農村學生由于缺乏早期的教育、培養(yǎng),沒有城市學生思維反應快、知識面廣,甚至缺乏禮貌,加之家長與老師聯(lián)系非常少,所以對這類學生主動關注的積極性不高并且不太重視,也不愿與他們在學習和思想上多交流,這也必然導致農村學生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減少。

  5.學生自身因素。從農村學生自身的認識方面看,許多農村住宿學生比較自卑、缺乏自信,不敢主動與老師交流,也缺乏與老師溝通的技巧,在老師面前顯得焦慮、緊張、膽怯、害羞。這些也導致教師對這類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充分。在社會支持方面,農村住宿學生在主觀支持上欠缺,對支持的利用度不夠;且在面臨困難時不能積極主動地應對困境,較多地運用消極的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解決問題等較成熟的應對方式,這也會導致其心理壓力增大??傊?,由于家庭、學校、教師、社會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和農村住宿學生自身的因素,都使農村住宿學生在高中階段呈現(xiàn)更多的心理問題。

  三、對農村高中住宿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發(fā)揮家庭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研究表明[5]:社會支持總體及三個維度(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的利用度)與主觀幸福感總體、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之間存在中等的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情感之間呈中等程度的顯著負相關。在個體的發(fā)展過程中,個體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由若干個相互鑲嵌在一起的系統(tǒng)組成,其中家庭和同伴、學校是對個體發(fā)展起著直接影響的微系統(tǒng)。特別是家庭環(huán)境質量會影響孩子在學校的自信心和同伴關系。因此家庭的情感氛圍、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會影響個體的發(fā)展。農村住宿學生父母應提供更多的精神方面的社會支持。農村住宿高中生的家庭相對來說經濟狀況較差。有研究表明[6]:學生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有顯著的影響。同時,在成長中的青少年,經濟條件較差會對其社會適應產生消極影響,也會使他們出現(xiàn)較多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如果社會各界能為貧困家庭提供經濟援助和精神上的支持,貧困家庭的家長也能夠對子女采取多鼓勵和適度的約束策略教育方式,會對生活在貧困環(huán)境中的青少年起積極作用,使得他們較少受社會經濟地位的負面影響。因此,農村住宿學生的父母應該有完整的責任意識,要定期與子女溝通,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表達對子女的關愛,特別是家長要加強對孩子心理的關注。

  2.加強班級建設,為學生發(fā)展良好的伴群關系創(chuàng)造條件,培養(yǎng)農村高中住宿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一項關于南通市青少年的社會支持調查研究[7]的結果表明:青少年的社會支持主要源于非正式社會支持系統(tǒng),核心成員依次為好朋友、父母、兄弟姐妹等家人以及老師。由此可見,同伴、家庭、學校是青少年最重要、最直接的社會支持來源。特別是同伴關系在其成長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班級建設,為學生發(fā)展良好的伴群關系創(chuàng)造條件;有關研究表明[8]:青少年的朋友關系對于其心理發(fā)展水平和情緒的穩(wěn)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朋友,他們會表現(xiàn)得更熱情、積極、富有信心和勇氣,各種社會能力發(fā)展得也更好,也為日后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提供了基礎。

  3.加強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班主任心理輔導應該立足于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探索自我、培養(yǎng)學生健康個性與情緒、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破解青春期的煩惱、重建積極的行為方式以及展現(xiàn)豐富的生活、精彩的生命。筆者曾在擔任高三班主任期間,把心理咨詢技術特別是團體游戲輔導廣泛應用于班級管理當中,特別是充分利用班會課,對所帶班級開展團體和個別輔導,引導其正確對待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增強其應對技巧的指導,學會采用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避免幻想、自責等消極的應對方式,提高耐挫力和應對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自信、寬容、堅韌的品質,使他們能夠較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增強了耐挫能力,并能夠保持樂觀、平和、愉快的心境,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了他們人格的健康發(fā)展。進行心理教育,還可以通過共青團、學生會、心理社團等形式來進行。

  4.設立學校心理咨詢機構,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發(fā)揮學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開展學校心理咨詢工作,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因為心理教育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形式是心理教育課程。心理教育課程是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的專門課程。普通課程中雖然包含了某些心理教育的因素和成分,但是不系統(tǒng)不全面,也缺乏科學性。只有開設系統(tǒng)的心理課程,才能利用各種教育和心理手段改進學生心理的缺陷,發(fā)揚其優(yōu)勢,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心理特征,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陳彥芳.寄宿生心理健康研究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8):97-99.

  [2]王小康,黃路陽,季宏,朱壽安.西部農村高三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對策[J].新西部(下半月),2008,(3).

  [3]張文新.青少年發(fā)展心理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134-136.

  [4]袁浩.經濟社會地位、年齡與心理健康:一項基于上海的實證研究[J].社會.2011,31(1):159-194.

  [5]宋佳萌,范會勇.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關系的元分析[J].心理科學進展,2013,21(8):1357-1369.

  [6]占盛麗.從個人和學校視角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啟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1,(12):10-13.

  [7]戴家雋等.青少年社會支持系統(tǒng)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116(11):10-12.

  [8]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58.

論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3.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4.淺議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25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