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選修課論文2000字
1924年實驗社會心理學的誕生,標志著科學社會心理學的建立。此后,社會心理學的發(fā)展經歷了確立期、發(fā)展期、和自我批判期,研究社會心理學是一大重要課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社會心理學2000字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社會心理學論文2000字篇一
《基于從社會心理學視角分析網絡輿論引導》
[ 關鍵詞] 網絡輿論;典型報道;深度報道;網絡新聞評論;意見領袖
[內容提要]網絡輿論引導的實質就是輿論引導主體使網民“態(tài)度改變”的過程。社會心理學申的態(tài)度改變理論為研究網絡輿論引導問題提供了理論借鑒。典型報道、深度報道、網絡新聞評論、意見領袖等網絡輿論引導方式都是對勸說宣傳、暗示和模仿以及團體影響等態(tài)度改變方法的具體應用。
作為炙手可熱的新興媒介,網絡媒體的影響力已經滲入到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等諸方面。近年來,幾乎每當國內外出現焦點事件,都會引起網民的強烈反響和激烈的辯論。其中很多具有建設性的看法和觀點,有些對有關部門的決策和施政產生了積極影響,互聯網正逐漸成為一個“意見自由市場”。但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其自由性、匿名性、即時性、交互性等傳播特性使得一些不良或非法內容信息恣意傳播。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對網絡輿論進行有效地引導,就成為網絡新聞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網絡輿論引導的目的是改變不正確或非理性的輿論,將其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來。因此,網絡輿論引導的實質就是輿論引導主體使網民“態(tài)度改變”的過程。實踐證明,對網絡輿情的引導也需要“攻心為上”,而了解和把握網民的心理變化特征則有助于增強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網絡輿論引導與態(tài)度改變理論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關于社會態(tài)度改變的研究成了社會心理學的重要課題之一。社會心理學中的態(tài)度改變,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影響下,一個已經形成的態(tài)度在接受某一信息或意見的影響后,所引起的相應的變化,其本質是個人的繼續(xù)社會化。關于社會態(tài)度改變的研究主要包括學習理論、信息理論、社會判斷理論、認知理論、功能理論和態(tài)度改變三階段理論。態(tài)度改變理論為我們研究網絡輿論引導問題提供了理論借鑒。
網絡輿論引導的具體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根據社會心理學對態(tài)度改變的研究,具體的引導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態(tài)度改變方法為依據:一是勸說宣傳法,或者稱說服法。這是一種借助各種傳播媒介傳播的信息影響人們,使之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的方法,是一種常見和廣泛使用的方法。二是暗示方法,就是用含蓄、間接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對個體或群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這種心理影響方法表現為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動,或接受某種意見或信念。與暗示相聯系的一種心理現象是模仿。模仿是指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受他人影響而仿效其言行的過程,是社會中人際影響的重要形式之一。模仿、暗示的結果,會使多數人行為趨向一致,成為某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范,有利于社會群體思想和行為的統(tǒng)一,推動社會的變化發(fā)展。三是團體影響法。團體的影響來自于團體的規(guī)范和準則,這種規(guī)范和準則對團體成員具有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促使團體中的每個人的言行與團體的規(guī)范準則保持一致。例如,在網絡社區(qū)或者BBS 中,都會對以“明文規(guī)定”的形式說明該板塊的具體規(guī)范準則,往往還會指出違反者將受到的處罰。在團體壓力下,其成員的態(tài)度往往會發(fā)生改變。
網絡輿論引導的典型方式
網絡輿論引導的方式主要體現為以下幾種:
典型報道方式。典型報道是一種邏輯勸服,其公式是“標準——衡量論證”,即通過尋求典型,塑造典型,樹立一種標準供大家對照和模仿。康德在《崇高的分析》一文中揭示了典型化的含義,他認為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暗示性,是“最充分的形象顯現”。人類只能通過個別認識一般,通過個性感悟共性,通過了解個別事例的性質與特征對同一類事物形成大體一致的意見,這正是媒體通過典型報道引導民意的奧秘所在。通過這種勸服和暗示,就會形成模仿。班杜拉提出的模仿論,即人可以不依賴自己直接的實際操作,而通過對他人的言行舉止的模仿而學得一定行為。他很重視榜樣的力量,認為榜樣特別是受到人們尊敬的榜樣。具有替代強化的作用,人們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榜樣而產生自我強化的作用。以上理論在網絡輿論引導方面則體現為對典型事件和人物的報道。
以對任長霞事跡的報道為例,網絡媒體之間協(xié)同合作,形成了強大的報道聲勢。由人民網、新華網、央視國際、中國網、中青網記者共同撰寫的《長風彩霞逝者如詩——記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同日在各大網站共同推出。揭開了報道的序幕。同時,各大網站還在相關網頁上互相設立鏈接,為受眾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典型事跡,學習典型精神開辟了一條網上“綠色通道”。2004年6月3日,人民網開設“人民的好衛(wèi)士——任長霞”大型專題,并開展討論,網友踴躍留言。至6月7日0時留言6113條。新華網也設立了“立警為公,執(zhí)法為民——人民的好衛(wèi)士任長霞”專題,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等多項內容。多媒體視頻新聞《憶長霞》囊括了各大電視媒體的34個節(jié)目。還有中央領導關于宣傳任長霞事跡的指示,任長霞家人、同事、同學追憶任長霞事跡的報道,滾動播出網友悼念評論的文字和紀念學習任長霞的后續(xù)新聞,匯集了各大媒體對任長霞事跡的相關報道,形成了互聯網上的任長霞典型報道平臺。
網絡媒體典型報道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不僅體現了報道形式和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也實現了網民的實時互動,吸引了廣大網民積極參與,這是網絡典型報道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網民的留言和評價中我們了解到,人們需要榜樣的激勵,需要精神的力量,這是網絡典型報道取得成功的社會心理因素。
深度報道方式。深度報道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為讀者梳理出對于事實的認識,也屬于一種邏輯說服。深度報道往往具有“言之有物,鞭辟入里”的高度說服力,從而達到從更深的層次將輿論引導到正確方向上來的目的。
和傳統(tǒng)媒體相比,網絡媒體在從事深度報道方面體現出優(yōu)越性。在傳統(tǒng)媒體的深度報道中,或以文字為主、輔以圖片報道,或以聲音為載體報道,或以綜合文字、音像等多種符號的報道,都有其形態(tài)上某方面的缺陷。而網絡新聞深度報道則憑借多媒體手段,對重大社會事件進行有背景介紹、有分析解釋、有歸納預測的報道與點評,報道方式也多種多樣。而且報道是超文本結構的,即文本的構成,不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聲音文本、圖畫文本、影視文本。在超文本結構中,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關鍵人名、地名、時間,甚至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都可以聯結另一個聲音文本、圖畫文本、動畫文本或影視文本。這樣,網絡媒體使深度報道更為生動、豐滿、深刻。人民網的“人民視點”、新華網的“焦點網談”、紅網的“紅外線”都在網絡深度報道方面表現得比較出色。
目前,中國網絡媒體的深度報道呈現出一些新的趨勢。首先,隨著政治民主化進程的推進,調查型深度報道將有更大的發(fā)展。在我國抗擊非典的新聞報道中,“信息透明度”原則得到很好的貫徹,一批全方位透視非典的調查性深度報道起到了安定民心的社會“穩(wěn)壓器”、動員社會各界的“協(xié)調器”與促進社會進步與加強城市管理的“推進器”的作用。其次,評論型深度報道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評性報道,更多的眼光投向富有建設性的議題。很多深度報道更注意捕捉“社情民意”,報道百姓真正關心的話題,例如再就業(yè)工程、房改政策出臺、醫(yī)療制度改革、幫困扶貧工作、全民健身、環(huán)境保護與生態(tài)平衡、社區(qū)文化建設等等?!@些新趨勢表明,反映公眾輿情已經成為深度報道的一個重要組成元素,深度報道在引導網絡輿論和穩(wěn)定民心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網絡新聞評論方式。社會心理學認為,任何信息的報道,對某些事實的描述,如果不加專門的闡釋和評論,對人們的思維定勢是幾乎不產生任何影響力的。網絡新聞評論是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評論在網絡平臺上的延伸與創(chuàng)新。當前我國網絡新聞評論有兩種主要形式:一是網絡媒體的評論,這是傳統(tǒng)新聞評論的翻版或延續(xù),往往是網絡媒體的編輯就新近發(fā)生的新聞或變動的事實,在新聞網頁上所設的言論專欄里發(fā)表或發(fā)布的署名評論,例如人民網的“人民時評”、“網友說話”等欄目。另一種是網民評論,目前網民評論最集中的場所還是BBS,例如人民網的“強國論壇”、新華網的“發(fā)展論壇”等。網民評論是反映公眾輿情、傳達社情民意的窗口,人們可以隨時將自己的觀點、言論以原創(chuàng)或跟貼的形式發(fā)表出去,網友還可以針對新聞事件進行討論,這是一種自發(fā)式的、群言式的解讀新聞的方式。
2005年3月,日本右翼勢力修改歷史教科書,篡改歷史,美化對外侵略。4月,臺獨分子祭拜靖國神社,日本允許__訪日。這一系列事件,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在北京、廣州、上海發(fā)生了涉日游行,還發(fā)生了打砸日本商店、損壞日本貨品等行為?;ヂ摼W上的反日輿情十分高漲,甚至有人別有用心地企圖利用互聯網策劃、鼓動長假期間進行非法游行示威。人民網的觀點頻道從4月16日開始,在“人民時評”和“網友說話”兩個欄目中登錄了一些評論員、網友、學者的評論文章,著重對游行事件發(fā)表看法,如丁剛在文章《我們怎樣表達愛國熱情》中認為,愛國是可以肯定的,但是要智慧地表達,不要給國家和人民帶來負面影響。人民網還在“網友說話”欄目中,登載了一些學者分析日本和中日關系問題的文章,解析了從二戰(zhàn)結束后中日關系的變化和日本政府對待歷史的言行。這類高屋建瓴的解析文章讓人們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克服盲目從眾心理,反思自己的行為,糾正一些不當的做法,做到真正的愛國。人民網的這組評論性文章,得到了許多網民的支持和贊同,顯示了網絡新聞評論在引導輿論方面產生的積極作用。
“意見領袖”方式。信息傳播者自身具備的特點對勸說宣傳有著極大的影響,例如專家身份、社會地位、職業(yè)背景等等。這讓人們很自然地聯想到傳播學中的“意見領袖”。意見領袖能夠影響受眾“怎么想”,從而使受眾發(fā)生態(tài)度、行為的變化。
當網絡上出現大量虛假信息和極端言論,受眾無所適從時,他們對于權威意見的依賴會更強烈,更需要意見領袖為自己解惑。網絡中的意見領袖主要是BBS的版主和強勢話語者或活躍者,他們已成為網絡新聞媒體輿論引導的一支生力軍。中青在線青年話題論壇的版主李方幾年來以“版主日記”的形式發(fā)表了幾百篇評論,在網友中影響很大,他自己也曾當選“中文論壇最勤奮版主”。目前,涌現出來的意見領袖大多具有良好的寫作功底,同時具有鮮明的網絡特色、地方特色和生活特色。例如,網友“小黃”常常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來講述生活中的大道理,讓人看了深受啟發(fā)。
此外,網絡媒體特邀專家或網絡評論員撰寫評論性文章,以及采用“專家在線訪談”形式來引導輿論,都是對“意見領袖”方式的運用,也更能體現出信息傳播者自身特點具有的勸服優(yōu)勢。例如,人民網的“網友熱評”中,在引導對日輿情時,邀請到了新華社的高級編輯、國際部編委、東京分社前社長、國際問題專家王大軍,他曾在日本工作過14年。他不僅發(fā)表了《到底怎么看待中日關系》的文章來分析中日關系,還作客新華網發(fā)展論壇,就中日關系同網友在線交流。王大軍在文章中和回答網友的提問過程中,深入分析了中日關系間的種種問題,并且以他在日本的生活經歷和親身感受回答網友提出的問題,介紹日本國內的現實狀況。他深刻而詳細地闡述能夠使網友了解中日關系的歷史脈絡,理解我國對日的政策,端正自己的愛國觀點。
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以上多種引導方式共同使用、互相補充,以達到引導網絡輿論的最佳效果。
網絡輿論管理需“疏”、“堵”并重
“由于因特網確實開闊了新聞和言論的自由空間,政治、經濟的權利組織針對因特網實行的控制方式,正在從硬性控制轉向以軟性的對話關系、對策關系為主,如同我們說話中有語法的無形控制,但大多沒有感覺到一樣?!比绻麖纳鐣刂评碚搧砜?,對網絡輿論進行引導是一種“軟控制”,但是強調輿論引導并不意味著對“硬控制”的漠視?!坝部刂啤敝饕且苑煞ㄒ?guī)的形式,并輔以技術手段,對網絡信息進行內容上的管理,突出表現為“堵”。“堵”作為一種強力手段,對網絡信息散亂、負面傾向等不健康狀況的及時清理、規(guī)范會有明顯效果,如:對一些惡意散布西化言論、攻擊我政治體制、蓄意蠱惑人心的所謂“自由民主”、“思想啟蒙”等具有顛覆性、破壞性的網站進行封殺;對一些恐怖、黃色、反動、人身攻擊等有害言論予以刪除或取消訪問資格。這些“硬控制”為網絡媒體的健康發(fā)展、占領新陣地、掌控網絡話語權,起到了保駕護航的扶持性作用。但從網絡媒體的長遠發(fā)展來看,由于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不同特點,應逐步調整“堵”與“疏”的比例,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采取以“疏”為主、以“堵”為輔的網絡輿論引導與管理手段,不失為一種理性、科學的選擇。
社會心理學論文2000字篇二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淺析財富和幸福感不成正比》
【摘 要】文章通過對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與幸福感排名分析金錢與幸福感的關系,結果表明,金錢財富和幸福并非正比例關系,并探討其原因。
【關鍵詞】金錢;幸福;適應;社會比較
金錢可以買來幸福嗎?俗話說,金錢買不到幸福。但是如果是另外一個問題,如果你的收入高一點,更富有一點,會不會覺得比現在更幸福更快樂?這個問題的答案,大概多數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比如,根據《小康》雜志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研究室2012年11月2日聯合發(fā)布的“2011~2012中國幸福小康指數”的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公眾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被認為是收入(“漲工資”),健康和婚姻尚位居其次。我們默認為,財富和幸福至少是正比例關系,更富有的人理應更加幸福,收入的提高可以讓個人更幸福。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財富與幸福感的關系
1.財富多寡國家地區(qū)排名及幸福指數排名情況分析。聯合國近日在不丹舉行幸福指數討論大會,并發(fā)布了首份《全球幸福指數報告》。根據這份報告,丹麥、芬蘭、挪威和荷蘭這四國人均收入排進全球前15位的國家包攬了幸福榜的前四位,但是,財富的多寡也并非是國民幸福感的決定性因素,比如美國僅排在第11名。最不幸福的國家主要是那些戰(zhàn)火紛飛的地區(qū),尤其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比如多哥、貝寧、中非共和國和塞拉利昂?!癈CTV經濟生活大調查(2011~2012)”顯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前三名并非北上廣,而是拉薩太原合肥;“2011年廣東群眾幸福感測評調查報告”顯示,群眾幸福感的總體評價得分上,經濟更發(fā)達的珠三角地區(qū)低于經濟欠發(fā)達的粵東西北。
2.經濟發(fā)展情況及幸福指數增長相關情況。我國的GDP1990年增長率為3.8%,1991至2009年期間每年的增長率都在7.6%以上(具體數據參見“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0”計算)。然而根據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的3次調查,中國人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為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到2001年卻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國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現在的中國人沒有10年前快樂了。中國人的幸福感在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的確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而提高,但是經濟進一步發(fā)展之后,人們的幸福感反而下降了。
事實顯示,民眾的幸福感指數并非和經濟發(fā)達的程度呈現一一對應的關系,那些相對而言更有錢的人,并沒有像預期那樣幸福感更高。幸福感和經濟發(fā)展軌跡之間的非同步性,國民幸福感的提升與經濟發(fā)展速度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二、原因分析
1.適應水平現象。人們的成功與失敗,滿意與不滿的情感都是相對于先前的狀態(tài)而言的。如果我們目前的成就降到我們先前所達到的水平之下,我們就會產生不滿和挫敗感;如果成績超過了先前的水平,我們就會體驗到成功和滿意感。如果我們不斷取得成功,那么我們將很快適應成功。達到我們所渴望的目標所體驗到的狂喜的消散速度比我們想象的要快得多。從前可以使我們感覺良好的事件現在變成了中性事件,而從前我們感受到的中性事件現在很可能讓我們體驗到一種失落感。這就是人類的適應能力。以手機為例,1987年,中國大陸才有了第一個大哥大用戶,僅僅25年后,中國人使用手機的普及率達到82.6%,大家開始把手機、鑰匙和錢包稱作“隨身三件寶”,并且超過半數的人承認自己離不開手機。在手機剛剛開始興起的時候,人們可以體驗到使用手機隨時聯系到遠方的親人、重要的商業(yè)伙伴、朋友的幸福感,但隨著手機日益普及,隨時聯系到他人成為了很平常的事情,人們已經適應了使用手機,這時就不能再體驗到幸福的感覺;而一旦某日手機沒電,一時聯系不到他人反而感受到一種不滿和失落感。其他一些讓我們生活更舒適的東西,如空調、寬帶、汽車等,也都是如此。適應水平現象導致物質條件的提高不能給我們帶來持續(xù)的幸福感。
2.社會比較傾向。我們大部分的生活是以社會比較為中心的,我們感覺好或者不好依賴于我們和誰相比較。如同學業(yè)成績好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突然發(fā)現自己不再是最優(yōu)秀的,這并非是因為其本人在智力或學習能力上下降了,而是因為比較對象發(fā)生了變化。當一個籃球明星以年薪3000萬簽約時,他年薪2500萬的隊友有可能會感覺不滿。當我們?yōu)榧依镔徶昧诵碌姆孔?、車子,卻發(fā)現鄰居換了更大的房子,更貴的車子,這時我們感受到的往往不是快樂和幸福,而是不滿。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中所謂的向上社會比較,這種比較帶來的不滿在社會心理學中稱為相對剝奪。中國人的幸福感在1990~2009年間會先升后降,其主要原因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初期,物質發(fā)展成效明顯地呈現出來,那時社會分化程度還不大,社會成員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縱向比較,與前幾年的生活水平相比,較容易產生滿足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人們日益適應物質條件較好的生活(社會適應),需求能被滿足的標準相對提高了;而隨著社會結構轉型加速,貧富差距凸顯;我們在收入增加后,可以享受更好的物質條件,但占據我們意識的是別人所擁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相對剝奪),我們的物質欲望不斷上升而自己卻越來越不滿意,因此沒有幸福的感覺。
三、結論
金錢財富與幸福感有相關關系,但是并非一直呈現正比例關系。由于人具有適應能力以及社會比較傾向,金錢財富的增加和物質條件的改善不一定帶來幸福感的相應提升。
參考文獻
[1]David G.Myers.社會心理學(第8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2]鄧海建.“漲工資最幸福”指向著民生改善[N/OL].
[3]宣華華.隨身三件寶.[N/OL].2013-03-04.
[4]調查:你是否離不開手機?[DB/OL].2013-03-04.
[5]調查顯示中國人幸福感仍在下降沒有10年前快樂[N/OL].
[6]廣東首度發(fā)布群眾幸福感測評調查報告總體“比較幸?!盵N/OL].
[7]聯合國公布幸福指數報告 丹麥民眾全球最幸福[N/OL].
[8]我國手機普及率超全球水平 質量反降需強化監(jiān)管[N/OL].
[9]中國城市幸福大排名:拉薩居首 年入10萬是門檻[N/OL].
[10]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0[EB/OL].2013-03-02.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