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論文(2)
淺談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論文
淺談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論文篇二
《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心理教育問題研究》
摘要: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最早在西方興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學力量,它關注人性中的積極層面,包括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特征、積極社會環(huán)境,力圖完成從消極心理學模式向積極的心理學模式轉換,倡導心理學要研究人心理的積極方面,強調用積極的方式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shù)慕忉?,并從中獲得積極意義。本文針對大學生心理教育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教育
一、積極心理學簡介及研究領域
(一)積極心理學概念。積極心理學的創(chuàng)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塞里基曼。什么是積極心理學?謝爾頓和勞拉・金的定義道出了積極心理學的本質特點:“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fā)展?jié)摿兔赖碌目茖W”。積極心理學把自己的研究重點放在人自身的積極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固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為出發(fā)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xiàn)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從而激發(fā)人自身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并利用這些積極力量和優(yōu)秀品質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獲得良好的生活。
(二)積極心理學研究領域。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包含的主要內容是:積極是對前期集中于心理問題研究的消極心理的反動;倡導心理學要研究人心理的積極方面;強調用積極的方式對心理問題做出適當?shù)慕忉專闹蝎@得積極意義。
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一主觀層面上積極情緒體驗研究:對過去的幸福感和滿意感、對現(xiàn)在的愉悅、對未來富有建設性的認知,如希望、忠誠;二個人層面上積極人格特質研究:樂觀、愛和職業(yè)能力、勇氣、人際技能、美感、寬恕、創(chuàng)造性、天賦和智慧;三群體層面上積極組織系統(tǒng)研究:如何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促使個體發(fā)揮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如責任感、利他、文明、忍耐和職業(yè)倫理等。
二、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的心理教育
近年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重視,發(fā)展較快,全國各大高?;径荚O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誤區(qū),認為沒有心理問題就是健康,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保持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并未實現(xiàn)。然而,關注人類積極力量,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人獲得幸福為目標的積極心理學在這方面卻表現(xiàn)出獨特的潛力,它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結合,勢必為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新的生機,以更好地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素質拓展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教育培養(yǎng)的內容可概括為:創(chuàng)新意識,即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興趣和欲望,勤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求新、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即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勇于突破思維定勢的束縛,不唯上、不唯書、不唯師,只唯實;創(chuàng)新知識,即在某一領域有獨到的見解或較深的造詣,具有扎實的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并及時汲取最新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即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研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人格,即具有敢于懷疑、敢于批判、敢于冒險的科學精神,在挫折面前能很快調整自我心態(tài),在任何不利環(huán)境下都不動搖對自我的信念,不因一時困難和挫折放棄個人的想法和計劃,有較強的獨立性。
(二)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1.積極心理暗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謂暗示:“就是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的意志相符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要重視灌輸教育的“智育化”說服作用,也要積極利用暗示教育的情感化說服作用,改變單純灌輸?shù)慕逃绞?,通過情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使被教育者愉悅地接受教育,避免被教育者產(chǎn)生心理抵制情緒,對于促進被教育者的個性全面發(fā)展都具有一定的意義。
暗示的方法很多,包括語言暗示、行為暗示、人格暗示、環(huán)境暗示等。引導大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對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有很大幫助。一是用語言表達出內心的感受。二是把每一次失敗都當作最后一次。三是不要總對自己強調負面結果。四是在狀態(tài)最好的時候迎接挑戰(zhàn)。五是別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簽。
2.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積極道德人格的培養(yǎng)。積極道德人格是指個體人格表現(xiàn)為積極追求一定道德原則規(guī)范所認定的各種善的品質。在當代中國國情之下,大學生積極道德人格的培育表現(xiàn)為大學教育要引導大學生積極追求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規(guī)范所認定的各種善。
第一,增強道德理論教育的實效性,不斷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一是在理論灌輸中確立主體的本質、價值和尊嚴。二是在促成認知失調中矯正扭曲的道德價值觀。三是在滿足大學生道德需要中增進道德判斷力。
第二,開展道德情感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義務感和正義感。“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的道德認識,對現(xiàn)實道德關系和道德行為的一種愛憎或好惡的情緒態(tài)度體驗,它是一個人根據(jù)一定的道德標準,在處理相互道德關系和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時所體驗的到的心理活動”。一是培養(yǎng)愛的情感。二是培養(yǎng)義務感。第三,科學引導道德行為,促進知行統(tǒng)一。
三、積極心理學的存在的問題以及發(fā)展方向
(一)積極心理學的存在的問題。從以上方面來看,積極心理學似乎給我們展示了一種非常光明的前景。但就積極心理學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來看,它還有著許多尚待克服的問題。
積極心理學和早期的一些相關研究存在著一定的脫節(jié)。如早期的原始預防、增進幸福等的研究成果就沒有很好地被整合到積極心理學的理論之中。就以積極心理學的一個核心概念―――主觀幸福感來說,主觀幸福感其實早就是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斯達克、阿杰勒和斯沃茨等人早在1991年就出版了一個主觀幸福感的專輯,這一專輯的書名就叫做《主觀幸福感》,其中包含有12篇極有價值的研究論文。但積極心理學在其研究中卻很少提到,積極心理學這種脫離早期研究的做法使它既顯得基礎單薄,又顯得內容不夠豐富。
(二)積極心理學的發(fā)展方向。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和一般人相比,“那些具有積極觀念的人具有更良好的社會道德和更佳的社會適應能力,他們能更輕松地面對壓力、逆境和損失,即使面臨最不利的社會環(huán)境,他們也能應付自如?,F(xiàn)在,積極心理學已成為當代心理學新的研究方向,建構完善的積極心理學體系、發(fā)展積極心理學技術、促進人類生活質量提高,將是其主要任務。
1.完善積極心理學體系。積極情緒體驗,是積極心理學基本理論基礎。積極心理學的宗旨是要培養(yǎng)和造就健康人格,將個體的人格優(yōu)勢體現(xiàn)到整個生命過程中。加強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品質與整個社會環(huán)境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系。不能孤立地考察個體的積極心理,而應綜合考察和諧、安寧的社會、積極的社區(qū)、積極的組織、良好的社會關系、文化規(guī)范和家庭背景對人的積極品質形成和發(fā)揮的影響。
2.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優(yōu)點和價值,重視人性中積極方面,使心理科學更加科學的理解人性,并實施更有效、積極的干預,以促進個人、家庭與社會的良性發(fā)展。積極心理學更關注于重建人類的新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人文關懷,最終實現(xiàn)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其發(fā)展和壯大的本質和目標。積極心理學是既體現(xiàn)對人類命運深切關懷又理性嚴謹?shù)男滦蛯W科。(作者單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邊防系)
參考文獻:
[1]劉偉偉,惠秀,王智永,陳勛. 積極心理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J]. 教書育人. 2010(18)
[2]宋玉冰,張海燕. 論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 中國成人教育. 2010(11)
[3]李俊杰.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研究[J]. 才智. 2010(03)
淺談大學生與積極心理學的相關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