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
對于大學生來說,個人角色的轉換、所處環(huán)境的變遷、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凸顯出來。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篇一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心理健康 決策 新思路
【摘要】近年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了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2016年轟動全國的馬加爵事件發(fā)生后,更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和研究。目前,該領域的理論和研究主要涉及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及其解決方法,筆者查閱了大量文獻,對此進行了回顧和總結。
1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
1.1 心理健康與否的判斷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huán)境的一種平衡關系,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測量,其標準是隨著時代變遷和文化背景變化而變化的。根據我國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大致可概括為:智力正常,自我評價得當,情緒調控能力強,社會適應良好,人格完整,人際關系和諧,學習動機明確。
1.2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正值一個發(fā)展時期,是從青少年不成熟的人格狀態(tài)向成熟狀態(tài)轉變的過程,也是各種矛盾的思想觀念發(fā)生碰撞、沖突的時期,還要面臨復雜的角色轉換問題,因而,大學時期正是各類心理問題的高發(fā)階段。筆者了解到,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包括學業(yè)、人際關系處理、戀愛問題、性健康、性格和情緒調節(jié)以及特殊群體心理健康問題,涉及面較廣,深入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各個角落。
1.3 學業(yè)問題
具體表現(xiàn)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兩極分化現(xiàn)象較嚴重和學習動機功利化;人際關系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很多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與人和諧相處;戀愛問題則主要體現(xiàn)為情感的迷茫、不正確的戀愛觀以及如何應對失戀;性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性反應,產生了墮落感、恥辱感與性罪惡感,把性與不潔聯(lián)系起來并由此產生的心理壓力;性格和情緒調節(jié)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抑郁和情緒失衡。
1.4 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
(1)網絡群體。網絡這把雙刃劍給一部分大學生帶來了困擾。(2)貧困大學生。貧困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比例高于非貧困生,人際關系敏感、自卑和心理負擔過重的現(xiàn)象在貧困生中較為普遍。
2 剖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
當代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加入WTO后國際競爭的加劇,對人們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震蕩,在這樣一種社會大背景下,大學也不再是寧靜的港灣,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使得一些大學生原本就脆弱的心理防線受到了空前的沖擊和挑戰(zhàn)。久而久之,引起了心理的迷亂和失衡。
(2)家庭和學校教育的缺失。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出生于國家改革開放之時,成長于國家經濟發(fā)展之日,由于家長對他們的過高期待,過分保護,使其對家長的依賴性強,導致他們認知和情感發(fā)育不正常。另外,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忽略了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訓練。
(3)大學生未接受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識匱乏。當前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學校都只是流于形式,心理健康知識匱乏導致學生心理調適能力不足,進而使學生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不足,埋下了誘發(fā)心理問題的隱患。
(4)大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其主要表現(xiàn)在: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他們在性格、意志力和對事物的認知及情感各方面都有別于高中生和成年人,情感方面比較熱烈,認知方面明顯不足,具體為對社會制度、人際交往和愛情等諸多方面的認識不完善,不成熟。同時,他們的柔韌性不夠好,自制力也相對較差,做事喜歡隨心所欲,缺乏長遠目標,計劃性不強。加之現(xiàn)代社會競爭和市場經濟加強,各種形形色色的信息帶來人們心理的復雜化,很多大學生經常感到壓抑,但由于自身認識不足、心理方面知識的缺乏或顧及個人隱私等多方面因素,他們的郁悶沒有得到及時釋放,經過長時間的積聚和沉淀,便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
3 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決策
3.1 學校方面的應對措施
3.1.1 開展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普查
高中教育以學業(yè)為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易被忽視,帶著高中遺留下的隱性心理問題,加之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大學新生有可能在遇到一點小挫折后就將原先存在的問題加強化,以相應的癥狀表現(xiàn)出來。研究表明,開展新生入學的心理健康普查是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3.1.2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良好的環(huán)境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沃土,而校風建設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所以學校應加強團結友愛、奮發(fā)圖強等優(yōu)良學風的建設,讓同學們在其影響下學會怎樣與人和諧相處,解決一些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擾。同時學生還可通過參加學校開展的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的情緒特征。
3.1.3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由于中學時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大學生普遍缺乏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鑒于此現(xiàn)狀,校方很有必要系統(tǒng)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除了對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外還應加強認知心理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系統(tǒng)學習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
3.1.4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詢體系
學校心理咨詢體系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有效的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學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找到應對措施解決心理問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近年來,高校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而且為每一位學生建立有心理健康檔案,比較全面地記錄學生心理健康情況。選擇適合中國文化環(huán)境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量表,對其大學四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跟蹤調查、分析、歸類,評價并記錄在案,針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做到有的放矢,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大學生。
3.2 家庭社會方面的應對措施
3.2.1 家庭教育模式的轉變
當代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由于家庭嬌慣等原因造成了他們嬌生慣養(yǎng)、依賴性強、適應性差、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缺陷。一旦進入大學獨立面對生活的考驗時,問題便會接踵而至,如同學關系緊張、不適應寢室集體生活、報復心理強、不關心他人等。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家庭,解決方法自然也得從家庭著手,現(xiàn)代社會的家長們應該意識到過去那種全權代勞的呵護方式往往是孩子成長的障礙,放手讓他們自己處理一些生活中的事情,積累生活經驗才是健全的家庭教育方式。
3.2.2 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完善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導致的最嚴重后果就是自殺,近幾年,高校學生因為各種心理問題自殺的事件并不少見。巢傳宣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系統(tǒng)在自殺意念的產生中可發(fā)揮緩沖作用,社會支持系統(tǒng)比較好的學生相對而言產生自殺意念的機會較少。因此,在預防大學生自殺工作中,應考慮構建比較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3.3 學生自身方面的應對措施
3.3.1 學會自我保健,加強心理調節(jié)
大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論和知識的基礎上,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首先從認識上入手,學生要對自身心理狀態(tài)、性格特征等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對自己在大學里的位置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其次,應該學會自我調適消極情緒。正確的調節(jié)方法可以是通過寫日記、聽音樂、聊天散步購物等,以便及時釋放負面情緒。此外,郝霞研究表明經常運用幽默緩解壓力的大學生的抑郁和交往焦慮水平都較低,且自我效能和自信都較高,鑒于此大學生可以積極培養(yǎng)采用幽默方式來緩解壓力的能力,以促進自身心理健康。
3.3.2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促進心理健康
體育鍛煉有益于身體和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互相依賴。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其意志品質,弱化、扭轉不良的心理傾向。同樣,由于體育鍛煉中的情感體驗強烈而又深刻,成功與失敗、進取與挫折共存,歡樂與痛苦、憂傷與憧憬相互交織,這種豐富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學生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
4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思路
4.1 完善研究的操作方法,努力推進研究本土化
我們必須在借鑒國外先進研究經驗的同時,大力加強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研究,加快大學生心理健康理論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并結合中國大學生的自身特點,研發(fā)適合中國學生的心理評估量表及問卷,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大學生心理研究的本土化發(fā)展。
4.2 拓寬研究的視野范圍,努力推進研究具體化
在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我們不僅要考慮學校這個大環(huán)境的影響還要將研究視野擴大到家庭及社會環(huán)境等領域,密切關注其成長過程中一些特定因素的影響,使研究細化和具體化。
4.3 擴大研究的文化維度,努力推進研究國際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留學生群體逐漸融入各大院校。對外國大學生來說,國外長期的學習與生活是一個重要的轉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那么校方在著手研究中國學生的心理問題的同時也不得不重視起這些群體的問題。所以我們應對外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進行研究,擴大研究的文化維度,從而推進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國際化。
【參考文獻】
1 路文煥,徐炳亭.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4,25(4):449-450.
2 李殿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87.
3 李淑英.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應對方式.中國校醫(yī),2008,6:761.
4 王定福,陳福生.論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4,5:185-188.
5 王魯慧,張揚.認知心理教育對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及相關因素的實驗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1:1203-1204.
6 楊彩云,潘素芳,劉建宏.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蘭臺世界,2005,7:59.
7 巢傳宣,劉建平,付茶英.江西某大學學生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的關系研究.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1:87.
8 郝霞.幽默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1(9):84-85.
9 朱德明.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重要關系探析.中國科技財富,2009,8:97.
10 孫曉青,姚本先,王東華.美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現(xiàn)狀、趨勢及啟示.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08,6:414-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