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霧霾如何治理論文
霧霾天氣,是指造成城市里大面積低能見度的情況。那霧霾到底要怎樣治理呢?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城市霧霾如何治理論文,謝謝你的閱讀。
城市霧霾如何治理論文篇一
霧霾治理研究與國外城市對策
摘要: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之后,尤其是2010年以來,霧霾遮蔽中國北部大部分地區(qū),尤其北京、天津、石家莊等城市低空近地面空氣污染物久聚不散,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和日常出行。2013年11-12月,霧霾襲擊上海、三亞等南方城市,污染指數屢屢爆表,一再突破心理界線。顯然,霧霾已毫無爭議成為繼2003年SARS之后又一大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有人甚至認為威脅到了國家安全。2012年黨的報告將生態(tài)文明提高到重要地位,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和完善嚴格監(jiān)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huán)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huán)境監(jiān)管和行政執(zhí)法。”本文就霧霾的科學研究、霧霾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和治理措施進行描述,進而給出政策建議。
一、霧霾的科學認識
霧霾究竟怎樣形成的,和哪些因素有關,必須進行科學監(jiān)測。其實每個國家每個地區(qū)甚至同一地點不同時段的霧霾構成都有明顯差異。2011年英國構成霧霾的空氣污染物主要為大氣顆粒物PM10(微粒)和PM2.5(超細微粒)、二氧化氮、臭氧。歐盟大陸地區(qū)空氣污染物主要是SO2、NH3、VOC、CO、NOX,黑碳、有機碳、PM2.5和CH4。
隨著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惡化、霧霾濃度持續(xù)提高,有研究者基于中國氣象局的31座氣象觀測站對1980-2005年中國31個首都城市霧霾趨勢進行描述,發(fā)現霧霾嚴重的城市主要是人口密集城市,譬如重慶、北京、沈陽,而霧霾較少的城市主要是拉薩、昆明和昆明。25年內有12個城市霧霾程度顯著降低,而13個城市霧霾程度顯著提高,提高的城市主要是聚集于東部、西南部[1]。美國學者對2001-2010年我國各省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進行研究,除海南、黑龍江和西藏自治區(qū)外,全國各省、自治區(qū)及直轄市的PM2.5年均濃度都高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其中,山東、河南最高。2010年,河北省按人口加權的PM2.5年均濃度指標,僅次于山東、河南、江蘇和四川,居全國第5位。北京、河北、山東等地的空氣質量監(jiān)測數據表明空氣污染確已達到“危險”水平。
研究員劉翠發(fā)現西安市自2008年以來PM10、PM2.5持續(xù)上升,而PM2.5約有55%來自于燃煤、機動車、工業(yè)使用燃燒過程,28%來源于揚塵,17%來源于溶劑使用及其他。再譬如王庚辰領銜的研究:北京市大氣污染物來源,汽車尾氣約占總污染物的20%,工業(yè)排放污染物約占17%,工地施工揚塵排放污染近20%。除了自身排放,外來污染物約占20%。周濤、汝小龍等發(fā)現北京PM10峰值經常出現在春季;一天之中,PM2.5濃度較大時段是早晨7點到8點和下午18點到20點,該時段均為上下班高峰期,移動排放源和人類活動已成為北京污染重要源頭[2]。
氣候變化與霧霾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焦點。國外學者運用模型分析發(fā)現臭氧和污染地區(qū)氣溫有正相關關系??諝馕廴疚锟赏ㄟ^輻射力對天氣產生影響[3]。部分空氣顆粒有冷卻效應,影響溫室氣體所帶來的升溫效應。其他種類的空氣顆粒物,如炭黑或柴油車炭煙,則強烈升溫,由此合理協調氣候變化和空氣污染可實現雙重效益。研究人員還利用氣候模型來估計1850年(工業(yè)革命前)和2000年的世界各地空氣污染狀況,通過集中關注這兩個年份可大致確定有多少空氣污染是人為原因造成的。既然氣候變化對空氣質量產生實質性影響,那么空氣質量管理首先需要適應[4],而適應主要建立在空氣污染參數上的空氣質量預報。這種預報就包括了既定地點污染狀況的空氣污染物指標,包括可吸入懸浮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懸浮顆粒物等等[5]。
二、霧霾對經濟社會的負面影響評估
對霧霾最直觀的的感受便是“看不見藍天”,而這種看不見藍天必然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產生負面影響,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影響通行安全,較低的地面能見度必然引發(fā)較多的交通事故;二是導致氣象變異,區(qū)域氣候反常;三是對動植物尤其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霧霾和PM2.5的健康和經濟效應國外已有大量研究。歐洲曾有60名研究人員在歐洲25座城市(居民總計3900萬)深入調研,得出結論:這25個城市,微粒污染超出限值可造成平均每年1.9萬人喪生,降低細懸浮顆粒的排放量能夠延長人群平均壽命。如果PM2.5年平均水平每立方米10微克以內,30歲以上人群平均壽命就能增加22個月??墒?,從東歐到南歐,如布加勒斯特、雅典和巴塞羅那,微粒污染程度都遠超該值。
美國城市對空氣污染和死亡率的相關性開展了大量研究。譬如對1973-1988年的空氣污染、死亡率和呼吸道入院率進行回歸分析,發(fā)現空氣粒子、二氧化硫和所有的空氣污染物與疾病多發(fā)有密切關系。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2005年在《空氣質量準則》明確指出:“當一地PM2.5年均濃度達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就會比每立方米10微克時增加15%。”如果PM2.5濃度每增加10ug/m3,全死因死亡率、心臟疾病死亡率和癌癥死亡率分別升高4%、6%和8%。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UNEP)認為,全球每年約有10億人暴露在室外空氣污染,城市空氣污染大約消耗了發(fā)展中國家5%的GDP和發(fā)達國家約2%的GDP?;诹餍胁W研究,譬如肺疾病、缺血心臟疾病以及日益增加的死亡率,美國環(huán)境署確立的標準為15ug/m3,和24小時平均為65ug/m3。
實際上PM2.5毒性學和急性流行病學研究已取得顯著進展[6]。北卡羅來納大學環(huán)境科學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10萬人的死因可能與空氣污染與細顆粒物有關。這種微小的顆粒物可以深入肺里,使人因心臟病和肺部疾病死亡;與此同時,顆粒濃度增大也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后果。這項研究還發(fā)現,每年有47萬人的死亡與人類制造的臭氧有關。
2011年英國的空氣污染合規(guī)性評價認為空氣污染物造成肺部及心血管疾病的增加。據估計,僅PM2.5造成的影響就相當于每年29000起死亡病例,或相當于人口平均壽命減少6個月。每年因此造成的經濟開銷在160億英鎊左右(90-190億英鎊不等)。 除了國外或者全球的健康影響研究,國內健康影響評估也逐步展開。中國疾控中心在全國PM2.5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開展健康評價研究,收集包括環(huán)保、氣象在內的相關資料數據,對室內PM2.5污染研究、人群PM2.5暴露水平展開研究。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對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四個城市PM2.5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進行了分析。發(fā)現2010年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因PM2.5污染分別造成死亡人數為2349、2980、1715、726人,共計7770人,經濟損失分別為18.6、23.7、13.6、5.8億元,共計61.7億元。若四城市PM2.5繼續(xù)攀升,無論死亡人數還是經濟損失都會持續(xù)上升。報告也認為PM2.5治理如能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甚至更高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那么則會減少過早死亡并實現相關經濟收益。2011年北京大學環(huán)境與經濟所對制定和實施PM2.5標準的效益進行分析,通過數據處理和分析,估算PM2.5標準設計的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各城市不同健康終端的健康效應變化量,發(fā)現北京PM2.5濃度降低帶來的健康效應都遠遠大于京津冀其他城市,其次是天津和石家莊,而承德、張家口最小。同時從所能實現的各城市潛在的健康經濟效益看,北京所能實現的健康經濟效益是最大的,且遠遠大于其他城市;天津與石家莊次之;而承德和張家口為最小。據估算不同情境下所能實現的健康經濟效益依次為1259億元、1729億元、2041億元、2335億元、2477億元,分別占到京津冀區(qū)域總GDP的3.41%—6.71%,由此可見降低和控制PM2.5能帶來相當可觀的健康效益。白韞雯、楊富強等研究員提出中國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僅疾病就相當于國內GDP的1.2%。京津冀地區(qū)空氣污染損失估計為1259億元,占該地區(qū)GDP的3.41%。中國著名的公共衛(wèi)生專家鐘南山指出,PM2.5每立方米增加10個微克,呼吸系統(tǒng)疾病住院率可以增加到3.1%。要是灰霾從25微克增加到200微克,日均病死率可以增加到11%,此外PM2.5對健康的損害不僅局限于呼吸系統(tǒng),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tǒng)也都有影響。盡管PM2.5短期內不會直接導致人的死亡,但對國民素質的長期影響比非典嚴重得多。專家胡名威對霧霾進行經濟學分析,發(fā)現每年因空氣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GDP總量的1.2%,譬如城市交通、航班延誤以及健康效應。當然隨著公眾對空氣質量和身體健康重視程度的提高,空氣質量質檢監(jiān)測設備和環(huán)保產業(yè)開始興起,對經濟產生部分拉動作用。霧霾也對莊稼產出有著重要影響,這種影響如何評估和精細貨幣化值得探討。
除了健康效應,霧霾還有能見度效益。能見度就是視覺范圍,視覺范圍影響交通延誤和交通事故的變化、景觀公園等旅游人數變化、舒適性等效益,對這些效益進行經濟價值的估算便是能見度改善的效益評估。目前中國幾個主要大城市能見度正從1973年到2007年呈現下降趨勢。北京大學對環(huán)境與經濟所研究發(fā)現京津冀區(qū)域能見度與PM2.5濃度與氣候條件都相關,但這種相關并不是簡單線性關系,不同季節(jié)相關性程度有所不同。霧霾污染物中,PM2.5是影響能見度的最大的細顆粒物,而PM2.5中又以硫酸鹽和有機物對光的散射對能見度影響的貢獻最為突出。經評估發(fā)現能見度改善效益至少能達到約15.6-18.5億元,僅僅交通方面的航空延誤減少帶來的效益可達到2.7-5.6億元[7]。
三、國外城市應對霧霾的經驗和措施
通過綜述,不難發(fā)現國外城市曾有過嚴重霧霾,而現在這些城市污染指數已總體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規(guī)定數值,那么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這里僅就洛杉磯、倫敦、墨西哥城、巴黎等城市的一些突出案例作出說明。
加州洛杉磯曾經發(fā)生過光化學煙霧事件,應對措施最突出的特征是嚴厲?!肚鍧嵈髿夥ā肥敲绹珖缘目諝夤芾矸ㄒ?guī),除州內空氣質量控制區(qū)外,聯邦環(huán)保局局長還有權劃定州際空氣質量控制區(qū)。地方性規(guī)定比全國空氣質量標準和污染控制政策要嚴格的多,并根據污染數據采取分級警報措施。州際空氣質量控制區(qū)的污染問題由有關州政府聯合組建的州級政府聯合組建的州級空氣污染控制機關管理。1990年前的《清潔大氣法》只要求新污染源領取許可證;1990年的修正案要求各州在1991年后必須按照聯邦環(huán)保局有關許可證條例的規(guī)定制定和實施包括所有空氣污染源的許可證規(guī)劃。為了滿足許可證規(guī)定的要求,污染源必須安裝排放控制裝置和監(jiān)測排放的系統(tǒng)。1989年實施激進“空氣質量管理計劃”,該計劃分為三個層次:依賴現有技術;依賴突破性的新技術;依賴尚未完全開發(fā)出來但被認為能夠開發(fā)出來的新技術??刂平煌ㄎ矚馀欧欧矫?,要求40%的小汽車、70%的載重汽車和所有的柴油公共汽車到1998年改用清潔燃料如甲醇??刂破囄廴痉矫?,1984年當局采用車輛檢測的辦法,屢次檢驗不合格汽車被送往集中檢驗站對其進行最高標準的檢驗并推出配方汽油。對工業(yè)和企業(yè)的排放控制是發(fā)放經營許可證的方式進行。為了一定的靈活性并引入市場激勵機制,洛杉磯地區(qū)于1994年對1000個污染大戶實行排放交易制度。
倫敦作為霧都,也發(fā)生過數起光化學煙霧事件,其應對措施是設置“空氣質量管理區(qū)”。1956年,英國政府首次頒布《清潔空氣法案》,在城區(qū)設立無煙區(qū),禁止使用產生煙霧的燃料;發(fā)電廠和重工業(yè)等煤煙污染大戶遷往郊區(qū)。1968年又頒布一項清潔空氣法案,要求工業(yè)企業(yè)建造高大煙囪,加強疏散大氣污染物。20世紀80年代開始,汽車取代燃煤,成為倫敦大氣的主要污染源。針對此,倫敦大部分市鎮(zhèn)通過詳細檢測,確定各自空氣重污染地域,在這些地方建立“空氣質量管理區(qū)”,對這些區(qū)域有的放矢地實行更嚴格污染治理措施,特別是對主干道采取交通限流,對重點車輛進行限行,禁止排放不符合標準的車輛上路等措施見效明顯,減少了重污染區(qū)的機動車尾氣污染。
墨西哥城是世界上是特大的城市之一,其主要政策是煙霧警報。該警報分為三級,每一級都伴隨著相應措施:譬如警報為一級時工作排放減少30%-40%;政府用車減少50%,暫停街道修車,要求人們不要駕駛小汽車;二級警報時就要工廠排放量減少50-70%,要求關閉學校。禁止汽車上路從每周一天延長每周兩天,以期將用車輛減少40%。三級警報時,工廠全部關閉,許多活動被迫減少。所有私人汽車必須出示五種彩色許可證中的一種,每一種顏色代表一星期中的某一天該車不能上路,違者被罰款600美元,汽車也可能被沒收。要求新車安裝催化轉換裝置,將出租車最大年齡限制為10年,政府提供資助更新出租車。采取措施,試圖將冬季政府用車減少30%。 巴黎市也有過嚴重空氣污染,至今未得到根本有效改觀,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經濟手段:限制機動車的數量,尤其是控制出租車數量;規(guī)定當空氣質量為二級時,汽車根據牌照的單雙號交替行駛,而當空氣質量達到三級時,凡可能造成污染的都嚴禁上街;鼓勵人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空氣質量凡在二級以上時,所有公共汽車和地鐵票價都降低。此外,巴黎還采取一系列交通工程措施,如:開辟了自行車車道;開展“無車日”活動、拓展地鐵和增開公共汽車線路,完善巴黎公交覆蓋網,并擬恢復有軌電車。
德國城市在治理空氣質量上有短期和長期兩種措施。
短期措施有五種。第一,對某類車輛實施禁行,或者在污染嚴重區(qū)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第二,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yè)設備、禁止重型貨車通行;三、限速;四、通過補貼或宣傳項目,鼓勵乘坐公共交通以及騎車出行;五、通過合理的交通指示燈變化、設置機動車專用道等更好地管理交通。
長期措施有五種。第一,設定機動車排放標準;小汽車、輕型或重型卡車、大巴車、摩托車等各類車輛都須滿足設定排放上限。機動車需安裝微粒過濾器等尾氣清潔裝置;第二,嚴格大型鍋爐和工業(yè)設施排放標準;第三,設定小型鍋爐設備排放標準;第四,設定機械設備排放標準;同時設立“環(huán)保區(qū)域”,德國超過40個城市設立了“環(huán)保區(qū)域”,只允許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駛入。
圣保羅市治理空氣污染的特色是使用清潔燃料。圣保羅市目前工業(yè)污染物很少,污染來源主要為陸上交通以及燃煤和揚塵。圣保羅市采取多項措施推廣清潔燃料,圣保羅地區(qū)49%的輕型機動車使用乙醇作為燃料,另有部分輕型機動車使用MEG混合燃料(含33%甲醇,60%乙醇和7%的汽油)。事實證明,無論哪種替代燃料都可大大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另外,巴西汽油中的含鉛量也在逐年降低。
法國空氣質量監(jiān)測協會負責監(jiān)測空氣中污染物濃度,并向公眾提供空氣質量信息。法國環(huán)境與能源管理局每天會在網站上發(fā)布當日與次日空氣質量指數圖,并就如何改善空氣質量提供建議。當污染物指數超標時,地方政府會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向公眾提供衛(wèi)生建議。
美國民眾通過環(huán)保署網站隨時了解當地的空氣質量。美國環(huán)保署和其他機構合作設立了“空氣質量指數”,向公眾提供有關地方空氣質量以及空氣污染水平是否達到威脅公眾健康的及時、易懂信息。
此外,國外許多大城市,像日本的東京市、美國的洛杉磯市和紐約市等還積極開展針對空氣污染的適應。他們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開展各種天氣形勢和氣象條件對空氣污染狀況影響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開展空氣污染預報的試驗,定量空氣污染濃度預報。預報分為周報、日報,煙霧警報和空氣質量管理體系。這些措施都有效加強了城市治理力度。
參考文獻:
[1] Huizheng Che, Xiaoye Zhang,Yang Li,Zijiang Zhou,John J.Qu,Xianjun Hao, "Hazy trends over the capital cities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1981-2005",Theor Appl Climatol,2009,97:pp.235-242.
[2]周濤 汝小龍:《北京市霧霾天氣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華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4月第2期,第12—16頁.
[3] Petter Tollefsen, Kristin Rypdal,Asbjorn Torvanger, Nathan Rive," Air Pollution Policies in Europe: efficiency gains from intergrating Climate Effects with Damage Costs to health and Crops", Environmental Science&Policy,12(2009),pp.870-881.
[4] A.R.Ravishankara,John P.Dawson,Darrel A.Winner, "New direction: Adapting air quality management to Climate Change: A must for planning", Atmospheric Environement,50(2012),pp.387-389.
[5] Anikender Kumar,P.Goyal,"Forecasting of daily air quality index in Delhi",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09,2011,pp.5517-5523.
[6] Everett A.Sondreal,Steven A.Benson,John H.Pavlish,"Status of research on air quality:mercury,trace elements,and particulate matter",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65-66,2000,p.5-19.
[7]張世秋等:制定和實施中國PM2.5空氣質量標準的經濟分析—以京津冀區(qū)域為例,2011年7月.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城市霧霾如何治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