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論文目錄怎么生成目錄
畢業(yè)論文目錄怎么生成目錄
畢業(yè)論文,泛指??飘厴I(yè)論文、本科畢業(yè)論文(學士學位畢業(yè)論文),而論文目錄是指按照一定次序開列出來的義工考察的事物名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了畢業(yè)論文目錄怎么生成目錄,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畢業(yè)論文目錄生成目錄
1、在[格式]中選[樣式與格式]
2、出現(xiàn)右邊的一條“樣式格式”欄,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標題1,標題2,標題3。把標題1,標題2,標題3分別應用到文中各個章節(jié)的標題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 制冷概論”我們就需要用標題1定義。而“1.1制冷技術的發(fā)展歷史”就用標題2定義。如果有1.1.1×××那就用標題3來定義。
3、用標題1,2,3分別去定義文中的每一章節(jié)。定義時很方便,只要把光標點到“第一章 制冷概論”上,然后用鼠標左鍵點一下右邊的標題1,就定義好了;同樣方法用標題2,3定義1.1;1.1.1;依此類推,第二章,第三章也這樣定義,直到全文節(jié)尾。
4、當然標題1,標題2,標題3的屬性(如字體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鍵點擊“標題1”選“修改”,會彈出修改菜單,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5、當都定義好后,我們就可以生成目錄了。把光標移到文章最開頭你要插入目錄的空白位置,選[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
6、選第二個選項卡[目錄],然后點右下的確定。就OK了。下圖就是自動生成的目錄
7、當你重新修改文章內容后,你需要更新一下目錄,方法是:在目錄區(qū)域內,點右鍵,選[更新域]
8、當選[更新域]后,會出現(xiàn)上圖的選框,選第二個“更新整個目錄”點確定。就OK了。
關于青春的論文范文
時代與青春感悟
摘要:《致青春》三天票房過億,70后生活已給了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80后一次對青春深深的回憶,90后的卻是“遲遲不肯脫離青春期”,實際上是找不到存在感,從而引發(fā)分析社會問題,抓住時代特征進行受眾的心理分析,緬懷青春,《致青春》一次青春的致敬。
關鍵詞:《致青春》 70后 80后 90后 心理
電影《致即將逝去的青春》引來廣泛關注。該影片從4月26日上映以來,短短3天票房過億,如此傲人的成績令人驚嘆,感慨之余,人們不禁要思考,《致青春》為什么如此受歡迎?一部青春情感類型片究竟觸動了觀眾的那根神經?是那“懷舊”與“青春”的熱度,激起的80后、90后的共鳴。
回過頭想想,最近,中國電影市場刮起青春的風暴,《北京遇上西雅圖》票房突破5.1億,《分手合約》也達到1.6億元,追溯更早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也曾帶來強大的票房沖擊力,引發(fā)熱議。
“青春”、“懷舊”是特定的時代下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對于年輕人面對當下的生活一味的懷舊,正是青春年少的90后卻開始感嘆青春,感嘆著曾經太多的過去,值得回味,值得想念。
在電影《致青春》講述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女生鄭微,當暗戀已久的林靜不辭而別,在大學愛上了學習頗好的陳孝正,相愛的他們在畢業(yè)后面對事業(yè)和愛情,陳孝正放棄愛情選擇出國深造,青春逝去,換來的是面對生活的現(xiàn)實的重新選擇。
一次70、80后的共鳴,一次青春懷舊的宣泄
70后:理性緬懷青春
沖著“青春”、“懷舊”,借電影去懷念已經逝去的青春。在影片中教室、食堂、操場、晚會舞臺、招聘會,,大多數觀眾對影片前半段展示的青春校園生活給予好評:抽煙、喝酒、打架……張揚、熱血、無畏。喚醒70后、80后的觀眾對學生時代的記憶。70后、80后的觀眾表示這部電影極好的反映著他們對青春的懷念,在影片中可以找到曾經的自己,的確,趙薇把每個人物刻畫的如此豐滿,看似簡單的主線下,其他人物也表現(xiàn)著獨特的性格陳孝正的要強,林靜的矛盾,小北的自尊,黎維娟的現(xiàn)實,阮莞的傻氣,老張的執(zhí)著,許開陽的天真,趙世永的軟弱,曾毓的理性,這種種個性的表現(xiàn)也正是70后、80后普遍的性格。
70后的男性觀眾看完后表示:在后半段對現(xiàn)實殘酷的描述中劇情不夠完整,感情主線缺乏說服力。
女主角鄭微和貧困高材生陳孝正的愛情演繹頗多,但由于缺少鋪墊,導致不夠刻骨銘心。面對前途的誘惑,陳孝正選擇放棄女友,在功成名就后再回到鄭微身邊,這樣的劇情輕描淡寫;就在這時另一男主角林靜出現(xiàn),使鄭微的感情生活的態(tài)度搖擺不定。因為影片后半段交代不清,當兩個男主角再度出現(xiàn)時,無論女主角選擇誰,她的愛情觀都是缺乏說服力。
70后群體面對愛情,因為經歷相對較多,心智上也多了份成熟,面對愛情也相對理智,雖然看到了這部電影的一些不足,但他們依然覺得這部電影可以讓他們釋懷一下曾經過往的青春。
80后:最真切的投入
80后應該是最大的受眾群體,他們的年齡是剛剛大學畢業(yè)。
80后表示:《致青春》是一部80后的集體回憶錄,電影情真意切,讓人感觸量多。還記得室友間的私密話,還記得社團招募的場景,回憶無限!大學校園的青澀愛情,無怨無悔很多共鳴,觸碰淚點。那些年,我們逃過課,通宵熬夜聊著QQ;那些年,我們對著暗戀的她蠢蠢欲動,直到畢業(yè)卻沒有表白;那些年,我們沒有錢,沒有電腦沒有手機,只能省出伙食費,在網吧玩dota,CS……
在針對的70后、80后、90后的群體中,80后的滿意度是最高的,也就是說明在片子開始的構思中對影片的受眾定位,針對性是最強的。從校園步入社會,在社會的眾多壓力下,踏著青春的腳步前行,沒有后悔,沒有回頭,堅定的一步一步,為夢想全力以赴。也許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下,去緬懷著青春的青澀感受更有意義,更有不一樣的味道。
70后、80后的緬懷是值得肯定和被人理解的,也說明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成功的抓住所面對的受眾群體內心感受,迎合了消費者的緬懷心理。
90后:感嘆?感嘆!
但據統(tǒng)計90后的觀眾也不在少數。正是年輕氣盛的90后也開始緬懷青春?
是的,年輕氣盛的90后真的開始緬懷青春。
據調查統(tǒng)計,在觀看《致青春》的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為90后群體,不符合科學的定位,為什么處于青春的90后開始緬懷?
針對這一心理對90后群體進行調查。
90后網民在qq簽名中發(fā)布:已經不再相信愛情。
90后在微博上發(fā)表文章: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般,轉眼間我已經二十歲了,孤寂徘徊中,青春已然蒸發(fā),不管我愿不愿意承認,事實是我變了。(部分截取)
南方周末也曾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90后 搖搖欲墜的生活 讓人感嘆這一塌糊涂的青春》
90后一代人身上會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嗎?或者“××后”真的只是一個偽問題?那究竟是什么原因給90后的年輕群體營造一個這樣的氛圍呢
90后群體表示:找不到存在感,風頭正勁卻感覺青春逝去,這種感覺是確實存在的,但是這種心理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環(huán)境誘導產生的,社會的輿論以及現(xiàn)在的競爭壓力過大,或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對我們的認識和態(tài)度,現(xiàn)實的壓力又讓我們喘不過氣來,或許我們還不夠成熟,承受能力還不夠,但是的確心理的感覺是疲憊的。
一位90后女生提到:記得美容的廣告,說女生到了22歲,皮膚就開始衰老了,現(xiàn)在我都20了,想一想都恐懼,青春真短暫,一切有顯得來不及。
一位90后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認為,青春就是大學時代的美好,畢業(yè)的找工作給他帶來巨大的壓力,無數的簡歷,賺的都不夠自己的花銷,對青春的絕望隨之而來,想到以后還要買車,買房子,壓力就更大了,畢業(yè)后還有什么青春可言,所以只想去回憶當初的美好。
如此看來這種90后的盲目懷念青春的心理產生與社會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系,太看重社會輿論和別人的看法是導致90后這種心理的產生。
其實壓力代代人都會有,90后的家長們還經常提起,90后是幸福的一代,他們可以吃飽穿暖,可以讀書,做自己喜歡的事,對比自己小時候的生活90后真是好幸福。溫室里的花朵更經不起風雨,被悉心呵護的90后因為壓力過大而對青春感嘆。因為被保護的太好,他們的抗壓能力很低,但一輩子終究有一些要去自己面對的。90后應該少一些感嘆,多一些對生活的勇敢和執(zhí)著,青春是屬于這個時代,青春就在自己的手中。
90后的緬懷與感嘆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最美的歲月,就多一些奮斗和超越自我,成長的路上難免有一些感嘆,感嘆后終歸是成熟了。不要把緬懷當做習慣,那樣就真的老了。
針對《致青春》的受眾群體分析,70后憑借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可以帶著成熟,帶著理性去緬懷那些已經逝去的青春,而80后,就是一次那么簡單、純粹的美好的懷念,懷念中透著真實的影子。90后的遲遲不肯脫離青春期”,實際上是找不到存在感。無論是社會的壓力,還是心智的不成熟,終究還是借《致青春》觸動了一次90后的內心?!吨虑啻骸凡粌H抓住了“青春”與“懷舊”還抓住了這個時代的壓力與90后對青春的無奈,從而90后產生與《致青春》的共鳴。
終究,《致即將逝去的青春》是成功的影片,至少對三代人的青春來說是一次青春的致敬。
看了“畢業(yè)論文目錄怎么生成目錄”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