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議論文范文
下面請看mba議論文范文,這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mba議論文范文篇一
修身的重要性
1987年1月,75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聚會,有人問其中一位獲獎者在什么地方學到的東西最主要,學者說在幼兒園,因為他在幼兒園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已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這個科學家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一個名言: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見修身對事先人生的價值是十分重要的。
這個科學家的回答代表了到會科學家普遍看法。在幼兒園里這位學者學到的是美好的品德,良好生活習慣,這正是在修身,也是現(xiàn)代人所說修身的含義。這個科學家之所以能在科學上取得成就,正是由于他在幼兒園培養(yǎng)起了美好的品德,養(yǎng)成了良好生活習慣。愛因斯坦在居里夫人逝世后發(fā)表的演講說:"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做出的貢獻。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即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他明確地指出了人品道德在成就事業(yè)中的價值。
自古修其身的人就受人尊重、敬愛,因為修身可以使人有美好的品德、廣博的學識、不俗的談吐、高推的氣質。如果不是重修身,孔子怎么能被尊為圣人,被崇敬至今?如果不是重修身,戰(zhàn)國四公子怎么能有食客三千,怎么能有不惜犧牲性命為他們出力的人?如果不是重修身,唐宋的文豪們怎么能寫出名篇佳句,又怎么能流傳數(shù)百年仍然膾炙人口?
修身是成就事業(yè)的基礎。因為修身可以使人有不茍的學習態(tài)度、認真的工作作風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成功者所必備的。試想一個沒有勇氣的人怎能面對奮斗中的重重困難?一個沒有毅力的人怎能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一個沒有良好生活習慣的人怎能有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一個沒有高尚情操的人怎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yè)?不修身是不能成功的。
古今因不修身而亡國喪身昏君貪官的例子還少嗎? 古代商紂王、周幽王生活奢靡,貪戀美色而亡國喪身;高俅、秦檜貪贓枉法,誣害忠良而遭世人唾棄;當代的成克杰們都遭到了法律的嚴懲,他們都是不修身的呀!
有人說作學生只要學習好就是什么都好,這個說法不但是錯誤的,甚至是可笑的,除了學習什么都不會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只能被社會淘汰,品德不好學習好的人不可能成為社會棟梁而只能是社會的渣滓。所以人人都應當注重修身,青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尤其應當注重修身!
既然是修身才能齊家、平天下,我們?yōu)槭裁床粡男奚碜銎鹉?
mba議論文范文篇二
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
"蠶食桑,所吐絲也,非桑也;蜂采花,所釀蜜也,非花也。"
這句話既說明了一個淺顯的事實,也揭示了一個刻的哲理,那就是:學習任何事物都不能只是單純地接受,應通過消化、吸收,汲取精華,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東西。
這個道理貢穿在我們整個學習過程中。作為學生,學習的目的絕不只是為了解決某一個具體的問題,而是要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思考;通過吸收、整理、消化、總結,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和本領,并應用于實踐當中。這樣,我們的知識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反之,若只一味地教一學一,做老師的"記錄員",無異于"食桑吐桑,采花吐花",哪里還能有什么提高和進步可言呢?
人的學習如此,國家對技術的引進亦然。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時期,大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確能促進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發(fā)展。但與此同時,絕不能忽視消化吸收的問題。生產的發(fā)展,技術水平的提高不是靠單純機械地學習就能達到的。只有立足于我國的特點和優(yōu)勢,在引進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加工提煉,改進我們的生產工藝,提高技術水平,創(chuàng)造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產方法,從而開發(fā)研制出我們的國優(yōu)產品,才能真正做到洋為中用--即以"洋技術"促進"土生產",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因此,引進技術僅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還是一個消化吸收從而有所提高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正如蠶食桑吐絲,蜂采花釀蜜一樣。
縱觀歷史,小到個人的成長進步,大到國家的發(fā)展繁榮,乃至整個社會的發(fā)展進程,無時無處不體現(xiàn)著這一哲理的正確性。正如高爾基所說:"如果學習只在于模仿,那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試想,當年牛頓若停留在對前人成就的膚淺認識上而不進行深入思考和總結創(chuàng)新,怎會有三大運動定律的產生和物理學的進一步發(fā)展?若人們只滿足于萊特兄弟發(fā)明的簡易飛機又怎么會有今日飛向太空的偉績?而我們的祖國若只是照搬照抄西方的一切制度措施,卻不加以發(fā)展、完善和創(chuàng)新,又怎會取得今天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見,無論是科技的發(fā)展,還是社會制度的完善,都不能脫離開"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這一指導思想。離開了它,科技不能發(fā)展,社會無法進步,歷史的車輪也就將停滯不前;離開了它,人類社會的前景該是多么的暗淡和可悲。
當今,我們正處在振興中華的關鍵時刻,要想使我們的科技迅速發(fā)展,經濟高速前進,在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時,尤其需要遵循"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這一指導思想。
這樣看來,只有在這一哲理的指導下,我們才能不斷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絲"和"蜜",進而推動歷史的進步和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應恪守吸收、消化和創(chuàng)新這一準則。
蠶和蜂給我們做出了"吸收--消化--創(chuàng)新"的榜樣,我們要在學習中通過消化、吸收,汲取精華,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