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社會學論文 > 農村研究 >

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農民收入的關系分析

時間: 路楠楠1 分享
摘要: 農民是現代農業(yè)和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村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和農村社會進步的推動者。農民收入是改善農民生活,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基礎。經濟不發(fā)展、農民收入上不去,新農村建設就沒有堅實的基礎,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發(fā)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本文將予以分析和討論,并對上述問題作出回答。
Abstract: The farmer is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is the most active factor in the countryside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rural community progressive pusher. The farmers’ income improves the farmer to live, advances the economic basis of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economy does not develop, the farmers’ income not to be able to come up,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doesn’t have the solid foundation,then how can the better development rural economy,promote the farmer additionally receiving? This article will give to analyze and the discussion, and makes the reply to the above question.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人力資本投資;農村經濟;農民收入
Key words: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human’s capital investment;rural economy;farmers’ income
0 引言
當前建設新農村的熱潮正在興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整治村容村貌、提高農村的精神文明水平,關鍵是以發(fā)展農村生產力為中心。農民是發(fā)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社會整體進步的中堅力量,因此要充分認識到農村人力資本的開發(f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立現代農業(yè)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農民收入直接關系到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它主要來源于生產性收入和非生產性收入兩方面。因此從現實層面上看,增加農民收入的實現途徑主要包括完善農村要素市場,保持農業(yè)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和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農民素質、增強農民就業(yè)競爭力以及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非農收入等。
1 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
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是指在對全體農村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確定農民為主的不同人口類群中的質量(知識和技能)差別,同時利用教育、培訓等多種渠道有效地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努力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增加農民個人收入的一種投資行為。單純地從農民收入表面來看,近幾年各地區(qū)農民人均純收入不斷持續(xù)增長。以四川省為例,大多數市州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額均在300元以上、增長速度都在8%到9%之間。就目前投資現狀分析,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存量和增量不足,嚴重制約著農民收入的進一步增加。
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1.1 大量低素質人口集中在農村,平均受教育程度低 據統(tǒng)計,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年多。一般而言,個人的收入水平與他所受教育的年限成正相關關系。同樣,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與勞動生產率也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相關系數達0.73。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科技素質與城市勞動力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致使經濟發(fā)展落后。
1.2 我國農村勞動力接受農業(yè)技術培訓的比例普遍偏低 自實施科技興農戰(zhàn)略以來,極少數村民通過科學種田、科學管理使得收入增加。我國的農業(yè)勞動力占總就業(yè)人口的比例高達40%,而美、英的這一比例卻僅為2%;我國的農業(yè)勞動生產率不到美、英等國的1/20,其主要原因是農民人力資本短缺,尤其是科學文化素質低,特別是缺乏生產優(yōu)質農產品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因此,提高農業(yè)勞動生產率、促進農民增收的關鍵在于大幅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農業(yè)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提高農業(yè)科技水平,促進農業(yè)生產率的提高,尤其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實現農民增收的根本保證。
1.3 農村人口增長過快,導致教育投入不足,進而影響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以廣元市劍閣縣為例,2009年全縣總人口由2008年的683464人增加到687809人,而教育支出增長率卻由2008年的41.7%降至9.0%,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這充分表明:教育投資不足,農業(yè)勞動力繼而增加,同時農村剩余勞動力也隨之增加并且在轉移過程中大多也只能從事一些手工、體力等簡單的再生產操作,就業(yè)范圍??;就業(yè)競爭力加大,農民外出務工工資性收入降低,總收入減少。
2 結論、思考及對策建議
2.1 結論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長期以來,中國對農村人力資本投資嚴重不足,極大地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和農民增收。發(fā)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關鍵是要增加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增加農民就業(yè)競爭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從而提高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建設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是培養(yǎng)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通過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進而增強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農業(yè)現代化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最終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穩(wěn)定快速發(fā)展。
2.2 思考 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落后,而眾所周知的華西村又是怎樣由一個小村莊發(fā)展成為“小城市”的呢?40多年來,華西村的各方面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從過去只懂稻和麥,無條件打鐮刀,現在能夠用電腦。全村現有2.5萬名職工,2000多名各類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其中,高級職稱28名,中級職稱50名,初級職稱250名,同時有一大批會講英、日、西班牙等10多種語言人才,有很多能管理、懂技術、會經營的企業(yè)管理人才。近年來,華西有近百名青年到國外留學深造,30多名青年干部到中央黨校培訓。不言而知,增加人力資本投資、積累人力資本是經濟發(fā)展的主要源泉。
2.3 對策建議 ①加快農業(yè)科技推廣步伐,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發(fā)展現代農業(yè)。首先消除農民“讀書無用論”的落后思想,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然后分層次組織精干、高效的農業(yè)科技人員隊伍,不斷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農業(yè)技術推廣部門選用推廣高產、優(yōu)質、抗病良種,提高農業(yè)收入即生產性收入。②加強農民工的實用技術、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將受訓后的勞動力輸送到發(fā)達地區(qū)務工,通過到科學技術密集的產業(yè)打工、學習技術,把先進地區(qū)的管理經驗、科學技術帶回來建設自己的家園,帶動、幫助當地農民,最終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機制,提高非農收入即非生產性收入。③加大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要增加農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首先要大力發(fā)展教育,尤其是初等教育和農村基礎教育。在農村發(fā)展教育時,可以采取“義務教育+職業(yè)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義務教育+繼續(xù)教育”等模式并存的形式,增強農村人力資本的自我循環(huán)。
參考文獻:
[1]蔣國平.農村人力資本投資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J].商業(yè)現代化,2005,(12).
[2]黃金輝.中國農業(yè)現代化的瓶頸:投資不足[J].四川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03).
3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