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論文
淺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論文
“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之一。研究“灌輸”理論對提高我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從而在新形勢下自覺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論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意義全文如下:
摘要:實踐觀是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最基本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本質特征和理論核心。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產(chǎn)生,并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完善,因此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關鍵就在于正確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對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馬克思的實踐觀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的實踐觀,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
實踐觀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最基本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本質特征和理論核心。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合理內涵,是正確理解整個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并進一步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健康快速發(fā)展的理論根基。
一、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本內容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在借鑒以往舊唯物主義哲學實踐理論的基礎上,超越前人,對實踐的概念和特征等做出詳細解釋,而形成的科學實踐觀。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超越了唯心主義把實踐看成是精神的主觀的東西,超越了舊唯物主義把實踐等同于動物式的本能活動的東西,指出實踐觀既是物質性的活動,又是屬人的活動,前者體現(xiàn)了實踐的客觀性原則,后者體現(xiàn)了實踐的主體性原則,最終得出“實踐是指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對象性活動”[1]。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實踐的基本特征:客觀實在性、自覺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實踐觀指出實踐是人們主動改造客觀世界的行為,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同時人們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具有目的性、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不是被動接受,沒有目的。同時實踐不是個人的運動,而是整體的運動,在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實踐的速度和規(guī)模也是不一樣的。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實踐的基本形式包括三個方面。第一,生產(chǎn)實踐活動即物質生產(chǎn)實踐活動。馬克思曾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是以生活資料為依據(jù),正是這種需求不斷推動人類歷史的發(fā)展。第二,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活動。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與他人存在著各種社會關系,而處理好這種關系,對于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第三,科學實驗活動。伴隨著生產(chǎn)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實驗作為人們在實踐過程中一個重要手段,擺脫了盲目依靠經(jīng)驗來研究事物,提高了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事物、證明新事物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實踐的運行過程:目的、手段、結果。目的是實踐的初始環(huán)節(jié)、內控因素,在做一件事時,先對這件事做一個預期,并在實踐過程中,當預期結果發(fā)生偏離時,及時進行調整。手段就為了達成預期目的,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達成預期結果的措施,結果也就是實踐的最終目的的實現(xiàn)。在實踐過程中只有遵循實踐運行過程,一步一個腳印,才能正確的運用實踐觀。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實踐與認識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首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fā)展的動力。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在對其實踐的基礎上產(chǎn)生,同時人們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認識,為了了解這些新認識,滿足自己的需求,人們又必須回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人們不斷抬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水平,進而促進了人們認識的積極性。其次,馬克思在《費爾巴哈提綱中》指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3]體現(xiàn)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后,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指出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在認識的過程中,我們會形成對某事物的規(guī)律性認識,在這種規(guī)律的引導下,可以讓我們快速、準確的進行實踐活動。
二、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不僅對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理論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實踐上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作為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不僅對我國的政治、經(jīng)濟具有指導作用,在我國文化建設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作用。
1、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
當今在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中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國一直堅持科教興國思想,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我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我們也應看到當前我國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面臨一系列問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論與實踐教育脫節(jié)。在當代社會,中國的教育工作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因此學校過多的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在教學中主要“采取灌輸式教育,采取能提高成績的投機式教育”[4],只注重書本知識,而忽視了將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忽視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方法落后。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課堂灌輸式等簡單的粗放式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教育,同時隨著社會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wǎng)絡,網(wǎng)絡也影響著人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單純依靠簡單的粗放式教育方法,限制了學生的視野。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缺乏能動性。首先,大多數(shù)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僅僅將課本上的知識原封不動的傳授給受教育者,而沒有聯(lián)系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使得教學脫離現(xiàn)實,枯燥無味,不能為學生所掌握。其次,受教育者只是被動接受教育,沒有發(fā)揮受教育者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于教學內容僅限于死記硬背,不能融會貫通。
2、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作用
面對當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發(fā)揮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現(xiàn)實指導作用,將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點運用到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中,變得刻不容緩。
首先,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認識與客觀物質世界相符合的思想,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人的認識活動是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滿足人們的現(xiàn)實需要。因此當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與當前的時代背景相結合,面對人們的困惑,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從根源來解決人們面臨的困惑,加強人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以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和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片面的照搬課本知識忽視人們的社會生活,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融會貫通。 其次,發(fā)揮主體的能動性。馬克思的實踐觀強調發(fā)揮人的能動性,從實際出發(f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理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應該“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5],為受教育者樹立榜樣作用。曾說過“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6]其次,教育者在為受教育者傳授知識時,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適合受教育者的教學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使受教育者能將所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踐,真正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堅持認識論的辯證發(fā)展過程,主張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認識的真理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jīng)不能適用科學技術與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社會需要,必須要進行創(chuàng)新。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也層出不窮,如多媒體教學、遠程課堂教學等。學校在加強傳統(tǒng)教學的同時,也要重視現(xiàn)代化教學,將其納入教育工作中,不應將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課堂,使思想政治課教學更加靈活多變,調動大學生的上課積極性,達到大學生認知、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共同參與,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其中,隨時隨地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結語
綜上,馬克思主義實踐觀作為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不僅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jù),也對加強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具體的指導方法,為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