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形成及其對當今全球化的啟示
任何一種思想都是一定時代政治、經濟發(fā)展的產物,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也孕育于時代土壤之中。15世紀,美洲的發(fā)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的活動場所,歐洲和美洲相繼建立了民族國家,從此,資本主義的戰(zhàn)車奔跑于世界各地,在不公正、不平等的“血與火”的交往中,把亞洲和非洲的落后國家納入了世界體系。而正如列寧所說的:“世界歷史是個整體,而民族是它的‘器官’。” 于是,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在主客觀條件都成熟的基礎上應運而生。
一、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形成條件
世界一體化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而能否洞察這種大勢并科學的加以闡述,則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梢哉f,世界歷史理論的誕生是其主客觀條件共同發(fā)展成熟的產物。客觀條件表現在:工業(yè)革命是世界歷史形成的物質力量;交往的發(fā)展是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中介;世界市場是世界歷史形成的基礎;資產階級是世界歷史的開創(chuàng)者。當然,馬克思對世界歷史理論的探索也不能離開文明發(fā)展的大道,還有其思想來源。在黑格爾之前,資產階級思想家對這個問題的探討還處于萌芽狀態(tài)。而黑格爾則將世界歷史理論發(fā)展到最高峰,他運用自己的辯證方法,對世界歷史作了總體的研究,從而提出了不少發(fā)人深省的思想:
(l)第一個自覺地把世界歷史作為一個哲學概念來把握。
(2)既然作為“自由概念”的世界歷史要揚棄偶然性,那么各民族不論現狀如何,都必然要走上世界歷史的共同道路。
(3)深刻地指出推動世界歷史向前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內部的矛盾性。
二、馬克思對世界歷史理論的變革
在黑格爾“世界歷史”思想中,他突破了以往歷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民族地域性,深刻地洞察近代以來世界發(fā)展一體化的趨勢,他的哲學到處貫穿著一種宏觀歷史感,成為馬克思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的直接理論前提。而他在“世界歷史”理論研究中的不足之處,則從反面啟發(fā)了善于思考的馬克思,使之能夠成功地繞過理論探索中的暗礁和旋渦,創(chuàng)立唯物史觀。馬克思科學的世界歷史觀的形成,實現了世界歷史理論的革命變革。這種革命變革在于:首先,馬克思從生產力和分工發(fā)展出發(fā),對被黑格爾顛倒了的“世界歷史”思想進行了唯物主義的再顛倒;其次,馬克思指出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不是黑格爾所說的絕對精神運動過程,而是一個民族區(qū)域性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第三,馬克思揚棄了黑格爾的階級自我中心主義,對資產階級在世界歷史中的作用作出了客觀評價,從而打破了黑格爾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設置終點的形而上學觀點;第四,馬克思揚棄了黑格爾關于“世界歷史民族”的思想,說明了“世界歷史”本質上是與“歐洲中心論”格格不入的。
三、世界歷史理論在當代的表現:全球化
關于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我們應該以世界歷史理論為武器,客觀認識我們在全球化過程中面對的問題,以一種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從容面對全球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
1、理論層面—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客觀看待全球化
全球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一個普遍而又理解各異、眾說紛紜的一個問題。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去考察當今世界的全球化,也就是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用唯物史觀來分析和研究當今的全球化。對于全球化我們應該有以下正確認識:全球化不是從來就存在的,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作為世界史的歷史是結果,當今的全球化也是現代世界發(fā)展的結果;當今全球化的性質是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全球化按其本質來說是共產主義的。
2、實踐層面—全球化時代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全球化趨勢使各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我們既要抓住機遇,加快發(fā)展,盡快改變中國落后面貌,又要對西方主導的全球化向各領域的滲透保持清醒的認識。首先,積極參與全球化。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離不開世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世界的發(fā)展進步也需要中國的積極參與。江澤民同志指出:“必須全面正確地認識和對待經濟‘全球化’的問題,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趨勢,誰也回避不了,都得參與進去。”[2]其次,毫不動搖地堅持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鄧小平談到“現代化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在孤立的狀態(tài)下實現現代化,所以,中國要作世界公民。”[3]最后,堅決抵制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對我國的思想文化侵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經濟、科技、政治和軍事實力,使強大的西方傳媒輿論輕而易舉地進入其他國家和地區(qū),通過文化霸權主義,使得不發(fā)達國家在精神文化上也完全依附于它,泯滅第三世界國家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因此,我們要清醒地認識以資本主義為主導的全球化的消極后果,思考中國如何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做到趨利避害、更好更快地發(fā)展自己,更正確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