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藝術哲學的論文
在現(xiàn)代哲學史中,一些學家主張把美叫作藝術哲學,藝術哲學等同于藝術學,它屬于文藝學范疇。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藝術哲學的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藝術哲學的論文篇1
淺談美的時代變遷及其藝術哲學化轉向
摘 要:中國具有悠久的仕女繪畫歷史,隨著時代的轉變,每個時期的女性形象美都有其不同的時代特色和藝術特色。文章主要從四個不同時代去探索女性美的風格變化及其背后的哲學轉向,一個時代的繪畫風格反映出來的是歷史所沉淀的美學品格和精神意識,也可以折射出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人格心理。
關鍵詞:仕女畫;藝術風格;演變;哲學思想;審美心理
隨著時代的變化,政治、經濟、文化將發(fā)生變化,真善美的內容也將隨之發(fā)生變化,因而勢必產生新的審美對象,這便是美的時代性。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每一時代的美都是而且也應該是為那一時代而存在的。中國的古代仕女畫基本上產生了四種風格的演變。
首先,從六朝到魏晉來看,這個時候的仕女畫風格從秀骨清像變化到面短而艷。漢末魏晉六朝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社會,這里的兩極分化,指的是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世界兩個層面走向了兩個極端。獨尊儒術的局面被打破,各家思想都得到了發(fā)展,士族文人的精神支柱追隨老莊思想,追求超然物外的精神和放達的生活,各種思想的碰撞,使得人們的精神得到解放,思想更加自由,這恰恰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激起了藝術創(chuàng)作熱情的膨脹。魏晉時期的生活,自然主義和個人主義的個性釋放,解脫了漢代儒教理法的統(tǒng)治束縛,更加凸顯人格的自然和個性。
比如,女性在這一時期的形象大多是優(yōu)雅輕盈。“言不盡意”這一魏晉玄學中的理論曾在此期間,結合佛教,對當時的美學有很大的推動和發(fā)展。“韻”和“神”所要表達的就是這種非語言能盡的美。因此,“傳神寫照”所探討的形神理由,成為漢代以來哲學關心的核心理由及魏晉玄學的基本理由。傳神中的“神”指的一個不只是一般的生命、人的精神,而是指一個人的風神、個性和生活意境和審美意識,這是由魏晉超脫的自由追求中難言的情感表現(xiàn)出的一種微妙境界,而這與玄學追求是一致的。
到了隋唐五代時,仕女畫的風格逐漸演變?yōu)樨S肥腴麗。因為在這個時期道教在我國起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它曾經是唐朝的國教,對唐朝乃至整個中國的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表現(xiàn)在繪畫方面尤為顯著,唐代繪畫藝術在精神氣質層面對后世的影響要遠大于技法層面。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鮮明特色—它是世界上崇尚女神最多的一個宗教,在道教的體系中,女性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塑造的女神形象非常之多。因老子認為“道”是世界之本源,由道產生出“陰陽二氣”,萬物都包含著陰與陽兩方面,而陰又是陽的先導。
這樣就賦予道“可以為天下之母”的女性特征,以致唐代藝術中對女性的崇拜觀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女性地位的變化,是受到當時社會所信奉的社會思想決定的。因此,隋唐之后仕女畫才作為一種藝術形式逐漸發(fā)展起來,真正開始關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婦女。仕女畫的功能不在說教,而以觀賞和把玩為宗旨。受美好的生活的思想理念。
到了宋代,這一時期的仕女畫風格演變?yōu)槎藝佬沱?。儒家和道家思想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深深根植于我?a href='http://www.athomedrugdetox.com/guoxuee/chuantongwenhua/' target='_blank'>傳統(tǒng)文化肥沃的土壤。在近兩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它影響我們這個社會的各個方面,而且影響的深度與廣度是可想而知的。宋朝時期的繪畫作品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然而如果把宋朝時期的畫作拿來與魏晉和元明時代的相比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儒家思想的影子更加清晰。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宋代以前重視教化的道德倫理作用,主要影響在中國畫中人物形象的創(chuàng)作上。在宋代,以“新儒學”的興起,繪畫的審美最求也發(fā)生了相應的轉變。
宋代理學重在“理”,認為理是自然萬物和社會法則的根本法則,理學認為如果無法收斂私欲的話,則偏離了“天道”,所以有“存天理,滅人欲”一說,并且認為“天理”構成了人的本質,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崇尚“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婦女“三從四德”等一系列貞操觀念,在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審美趣味也發(fā)生了相應轉變。隨著禮教的深入和理學的興起,社會風氣反而謹小慎微起來。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仕女畫在意境、形式方面開始拘謹保守。從現(xiàn)有的仕女畫研究來看,畫風沉穩(wěn),線條嚴謹,唐代豐碩的形體逐漸傾向了身材嬌小,甚至消瘦輕盈的體態(tài)。宋代仕女畫的造型發(fā)展為人物形象嬌小的特征。
最后是明清時期,風格演變?yōu)轱L露清愁。明清時期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明朝初年,統(tǒng)治階級大力提倡朱程理學。中原的滿族統(tǒng)治者奉儒學為正統(tǒng)思想。但此時的封建禮教對人的摧殘卻愈加嚴重,特別是對婦女的束縛,導致了女性不強勁、不健壯,呈現(xiàn)的是一種病態(tài)的美。女性形體的柔弱,恰恰與儒家文化對女性的要求相一致,特別是滿足一些儒家文人的變態(tài)的審美心理。儒家對女性人格在精神上的摧殘,勢必會導致肉體上的摧殘。仕女畫中特有的“削肩仕女”形象則是對女性形體的摧殘在繪畫中的折射。在現(xiàn)實中的纏足和藝術中的削肩仕女,是儒家女性審美特征在藝術和現(xiàn)實中的集中體現(xiàn),是與理論上的審美理想完美統(tǒng)一。
總之,仕女畫的歷史變化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不同時期的藝術特色和時代特色。一個時代的繪畫風格反映出來的是歷史所沉淀的美學品格和精神意識,也折射出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下的人格心理。
參考文獻:
[1]張良.淺談中國仕女畫風格的演變[J].石家莊聯(lián)合技術職業(yè)學院學術研究,2007(03).
[2]歐陽旭霞.淺析傳統(tǒng)“仕女畫”中的古代女性美[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藝術哲學的論文篇2
試談哲學視野下藝術價值
摘要:
哲學與藝術自產生以來便相伴而生。前者的世界觀與方法論是藝術內涵的先導;而藝術也蘊含著藝術家理理性的思考,由此在二者之間產生一種有機的、動態(tài)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诖耍P者從傳統(tǒng)哲學的角度,一方面論述了哲學與藝術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此種聯(lián)系的根源;另一方面分析了藝術價值的內涵與呈現(xiàn)方式,從而對藝術和哲學之間的關系問題,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
關鍵詞:
哲學;藝術價值;辯證關系
一、哲學與藝術的內涵概述
從西方哲學發(fā)展史的角度來說,蘇格拉底的出現(xiàn)使人們從對“自然”的關注轉變?yōu)閷?ldquo;人”的關注,由此實現(xiàn)了西方哲學革命性的進步。中國的哲學雖然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深邃的學說,但卻不具有西方哲學系統(tǒng)化的特征,尤其是與現(xiàn)實政治保持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散發(fā)出濃厚的倫理道德的韻味。但二者的共通之處就在于強調哲學是對人生、社會、自然之間關系的思考,也即是一種思維式的或者是辯證式的智慧和樂趣,包括人為何而生存、人的價值、人的本性、人的幸福等諸多問題。正如西方學者將哲學定義為“愛智慧”,強調哲學不是藝術,但卻能給人以美感;不是宗教,但卻給人以信仰;不是科學,但卻給人以啟迪;不是道德,但卻能引入向善。這便是哲學的內涵。那么,藝術是什么呢?宗白華曾經說過:“藝術是人類通過情感和想象的手段來認識和反映世界,表達人與世界之間關系的一種獨特方式。”也即是說,藝術是人的經驗、知識、情感、思想、審美在特定物象中的再現(xiàn),表達語言、文字所難以陳述的主觀感受,由此產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意效果。在本質上,藝術創(chuàng)造屬于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主要是慰藉人的主觀缺憾,滿足人的情感器官的需求。因此,藝術的呈現(xiàn)既要迎合人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主觀需求;同時又必須塑造甚至是改變人的觀念形態(tài)。正是這一特性使得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一種珍貴的存在。
二、哲學視野下的藝術價值研究
哲學是人類理性思考的結果,思辨著人類自身及其與社會、自然、宇宙之間的本質問題,從而介于科學與神學之間的“模糊地帶”。而藝術是人們從經驗、情感、思想、審美或者是價值的角度,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生存空間以及不同的文化氛圍中,書寫著迥異的情感思想。因此,哲學與藝術分屬于不同的領域,無論在內容、形式還是實現(xiàn)手段上都呈現(xiàn)出鮮明的差異。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藝術植根于人們經驗的豐富和思維的進化,是一種創(chuàng)作行為,自人類自由思考以來,便依賴于人們對自然、社會、人生和生活的各種理解。而人們的此種理解則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基礎。它決定著整個社會的審美趣味、思維意象、情感表達、價值追求等等,從而也決定著人們所能接受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理念。
一般來說,人類的一切活動都體現(xiàn)在思想的過程和行動的過程兩個方面。哲學雖然建構在人類思辨的基礎之上,但卻是通過語言、文字呈現(xiàn)出來的,使其思想被客觀化和固定化。藝術與哲學的區(qū)別遠遠小于同科學的區(qū)別。它們之間不是思維方式的不同,而是表達中介的差異。哲學追求所表達觀點的準確性、明確性、系統(tǒng)性等特征,使情感轉變成思想,使感性思維凝固為理性結構,因此,需要靈活應用語言文字符號,否則會導致模糊或者是松散的表達效果,使人不知所以然。
但藝術卻恰恰相反。它不僅擁有詩歌、繪畫、舞蹈、音樂等諸多表達方式;而且追求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內涵,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藝術品的審美價值,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以及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虛、空的藝術手法等等,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藝術的審美特征。哲學是藝術的核心思維基礎,由此決定了藝術家的審美趣味和價值追求方向;而藝術比哲學擁有更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和更自由的表達內容,因此,反過來又通過不斷的價值創(chuàng)新推動了哲學的發(fā)展。
三、哲學方法論對于藝術研究的價值
二十世紀,在此思想的指導下,藝術理論研究活動也開始廣泛使用認識論研究方法,因此,關于藝術價值的研究和探索也開始被放在認識論的哲學基礎之上,尤其是在前蘇聯(lián)的美學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目前,部分藝術理論研究活動仍然沿用了哲學領域認識論的研究方法。黃海澄曾這樣描述認識論指導下的前蘇聯(lián)美學研究活動:“文學藝術作為對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認識形式,把藝術研究、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欣賞和藝術批評都單純地納入哲學認識論的研究范疇。理論認識和藝術認識之間的區(qū)別僅僅在于一個采取抽象的形式,一個采取形象的形式,除此之外,便沒有其它的任何區(qū)別。
這是以哲學認識論為基礎的文學藝術觀念,或者是從哲學認識論中推演出來的文學藝術觀念和方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以及前蘇聯(lián)認識論美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國近現(xiàn)代諸多藝術家都將藝術價值的本質問題納入哲學認識論的研究領域。比如著名藝術家凌繼堯在《藝術美學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方法》中提出:“哲學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便是對認識論的探索。藝術也是建立在對現(xiàn)實認識的基礎之上,呈現(xiàn)出明確的審美意識,雖然不同于哲學的認識,但雙方存在緊密聯(lián)系。”
由此看出,凌繼堯先生也并沒有擺脫前蘇聯(lián)藝術研究的庸俗認識論法,審美認識論在現(xiàn)當代社會甚至是傳統(tǒng)社會中的藝術發(fā)展史上根深蒂固??傮w來說,哲學從非生命的運動軌跡中感受生活的活力,從生命的多舛中體味非生命的幻變,由此深入探索人與自然、社會、宇宙的真實存在;藝術則是努力追求生命的本質意義,并通過物質性的深刻印跡使之長存。哲學和藝術自產生以來,便相依相存。前者為后者提供思想、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深化其價值內涵,使藝術創(chuàng)作顯得更加意義深刻;而后者則通過多樣化的創(chuàng)作手段和自由化的創(chuàng)作理念,豐富哲學理論,推動哲學研究的發(fā)展。因此,藝術家既要具備嫻熟的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和豐富的藝術理論知識;同時還必須具有哲學的視野和內涵,由此才能創(chuàng)作出引人深思的藝術品。
參考文獻
[1](法)丹娜.《藝術哲學》[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2]朱志榮.《中藝術哲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3](美)諾埃爾•卡洛爾.《大眾藝術哲學綱領》[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4]宮寒冬.《人的心靈的文化形式:宗教、藝術與哲學》[J].《學術交流》.2006(9).45-47頁
[5]阿瑟•丹托.《藝術過去的形態(tài):東方和西方的比較》[J].《藝術百家》.2011(3).79-81頁
[6]葛俊偉.《哲學與藝術的茍合》[J].《西江月》.2012(5).65-67頁
藝術哲學的論文篇3
試談藝術哲學的價值分析
藝術是不陌生的詞語。到底什么是藝術,藝術的內含、本質又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認識藝術,這就需要對藝術的哲學有所了解。藝術哲學不僅能對美學提出科學見解,還是研究正確認識、理解,并促進藝術理論、藝術創(chuàng)作實踐發(fā)展的科學理論。本文主要分析藝術哲學具有的價值。
一、藝術哲學的實踐價值
1、藝術的內含、本質
藝術源于人類生活,并且高于人們的生活。藝術對于人們來說,不僅是美化生活的一部分,它還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但是對于藝術本身來說,它是以生活中的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可是又比現(xiàn)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這樣來說無論是什么樣的藝術,都是藝術家用來表現(xiàn)當時社會主流的思想感情的手段,同時也是對這些代表一個時代主流人物的一種精神訴說。之所以是對主流人物的訴說,是因為主流人物是當時時代藝術的接受者,只有被主流大眾所接受才能為人們所知,才能形成一種藝術風尚。
例如:大約3000年以前,愛琴海的許多島嶼和海岸上出現(xiàn)的城邦。這些城邦在發(fā)展過程中為了保證自己城邦不被別的城邦侵襲、不被淪為奴隸,在人民心中就形成一種以公共事務與戰(zhàn)爭為核心的民眾責任感。在這樣一種以加強人們身體素質,要求人民身體越強壯越矯健越好,造成體格最好最持久的斗士為目的的時代。這種民眾意識在經過社會意識的洗禮下,逐漸成為一種特殊的觀念:對矯健形體美的追求,一種在當時來說新的藝術——雕塑,便應運而生。
2、藝術的產生
藝術的出現(xiàn)不只是對主流思想情感的提煉加工及世人對藝術品的認可。藝術的出現(xiàn)是有孕育其藝術形態(tài)特征的種族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環(huán)境的。
同樣以愛琴海沿岸的城邦為例,其藝術形態(tài)雕塑的產生與他們的民族風俗、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特征有緊密的聯(lián)系。
愛琴海是地中海的一個大海灣,位于希臘半島和小亞細亞之間,屬于地中海式氣候。生活在這里的人只要一雙涼鞋,一件短褂,平日都在露天的環(huán)境中生活。
當時無論是誰都可以在法庭上判決重大的政治案件,在公民大會中決定國家大事。而且多數(shù)城邦東零西碎分散在地中海沿岸,周圍都是躍躍欲試、想來侵犯的蠻族。所以公共事務與戰(zhàn)爭便是當時公民的職責。[1]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打仗全靠戰(zhàn)士肉搏,要想保證城邦不被蠻族侵略,就必須鍛煉每一個士兵的身體,使他越耐苦越好,越強壯越矯健越好,總之要造成體格最好最持久的斗士。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人們的這種特有的風氣產生了特殊的觀念。在他們眼中,最理想的人物莫過于血統(tǒng)好、發(fā)育好、比例勻稱、身手矯捷、擅長各種運動的裸體。人們對裸體的觀念不同于以往,而是對健美裸體的贊賞與向往。他們認為神明也有肉體,不過比凡人的更恬靜更完美,那么用雕像來表現(xiàn)神明是很自然的事。[2]對健美裸體追求與向往的這種情感,最后轉化成為運動會上奪冠的選手,立雕像作紀念。
這一時期的雕塑作品非常豐富非常完美,并且作品的主要特色都反映時代與民族的主要特色。
3、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
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發(fā)展起因于發(fā)展過程。這樣的起因與過程就形成了這一類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藝術也是一樣。
藝術所應具備的兩個特征就在于:藝術所表現(xiàn)的是時代特有的思想情感;以及藝術的受眾是要有著這一時代特有思想情感的群眾。這樣的兩個任務,一是確保了藝術總的形式;二是肯定了時代總體形式的藝術化的傾向與才能。只有有了明確的藝術形式后,才能產生特殊傾向與特殊才能,才能確定以一個時代為背景的思想情感,最后才能加之以形、色、音,塑造出那個時代獨有的藝術形式。
例如,在科學技術發(fā)展到今天,當代社會中流行的電影藝術已經普及到全球各個角落為人們所熟知。這是繼承并超越各大藝術的新藝術。一方面,在表現(xiàn)方式上綜合了各大藝術表現(xiàn)方式中靈活的手法;另一方面,在科技發(fā)展過程中又將人體生理特點——視覺暫留原理——與科學技術相結合。從而產生出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之所以為人們歡迎是因為電影藝術是首個可以具體到畫、聲、色的具體形態(tài)上的藝術形式;在這樣一個總的藝術大形式中電影的畫面、聲音與色彩可以由不同的構圖、不同的音效、不同的色彩搭配得到不同的電影風格;不同的風格決定敘述故事的方式,決定敘述故事的感情色彩的側重點;最后才能形成代表這一時代電影藝術的獨有主題思想,成為一個時代的標志。
4、丹納的藝術哲學觀點
丹納的《藝術哲學》,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fā),向讀者呈現(xiàn)歷史現(xiàn)實中可追述到的歷史實例,進行論證藝術這一文化產物的成因、發(fā)展規(guī)律及發(fā)展走向。以他獨特的哲學視角,探索了一條欣賞品讀藝術品的規(guī)律。在他看來,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huán)境、時代三大因素。他認為,每種藝術的品種和流派只能在特殊的精神氣候中產生,就像南橘北枳一樣,藝術家也必須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并且在滿足社會要求的同時,才能形成一種為大眾所承認的藝術。
5、毛澤東的藝術哲學觀點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闡明了自己的藝術哲學觀點。我們的文藝是為工農兵以及城市小資產階級服務的,革命的文藝反映的是最生動最豐富的人民生活。延安時期的文藝工作者在毛澤東文藝思想指引下塑造了一批反映人民生活的、反映在偉大的革命斗爭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工農兵藝術形象。許多作家在塑造工農兵形象和反映偉大的革命斗爭方面獲得了新成就,在文學的民族化、群眾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3]當時的作品有《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暴風驟雨》、《王貴與李香香》、《白毛女》、《漳河水》、《荷花淀》等作品。革命的文藝工作者,必須以反映廣大人民的生活內容為己任,革命作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反映人民生活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藝術 哲學的理論價值
1、指導藝術理論研究
做好藝術的理論研究,是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 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藝術哲學的角度來說,藝術理論的研究就是對藝術規(guī)律的研究掌握。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有據(jù)可循的特征。對藝術來說,這個看似毫無章法而言的時代產物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研究方法對它進行剖析。
從一個時代中來說,對藝術的研究可以從其時代、從 環(huán)境、從種族風俗等方面認識各民族之間獨有的藝術形式。只有對藝術產生的三大要素進行根深蒂固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連帶關系,才能真正了解一門藝術中所蘊含的美的依據(jù),才能對藝術進行指導。這樣的藝術創(chuàng)作才更能表達出所需要的時代藝術主流情感。
2、指導藝術批評
藝術作品,本是是以藝術家個體對 社會的認識所作出的感性的物化表現(xiàn)。對于藝術批評來說,在沒有規(guī)矩可循的感性物質面前是沒有辦法對其評判的。
例如三千年前,愛琴海沿岸人民對健美裸體的憧憬與向往,對雕塑藝術的執(zhí)著與熱愛。我們對當時人們的雕刻藝術又如何進行批評?藝術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是時代風尚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應該把具體的藝術放在產生它的具體時間段中所受的民族風俗與當時社會大環(huán)境中去評價它,才能給它相對準確的評價。
3、 總結藝術創(chuàng)作 經驗、風格
不同時代出現(xiàn)不同的藝術形式。后代的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新的藝術形式的同時,也繼承前人的藝術形式,對其進行發(fā)展。這樣相同的藝術形式在不同的時代所表現(xiàn)的風格也被注入了不同時代的主流情感?,F(xiàn)代的雕塑,已經不完全是歐洲古代的矯健形體藝術美,其中也有對其進行藝術夸張,對比例進行藝術加工,加入后代人的審美特征,形成新的雕塑流派;或者受到抽象主義影響,又有了抽象化的雕塑。不同的藝術流派對藝術的不同理解越來越多的展現(xiàn)在交叉的藝術空間中。
4、指導藝術創(chuàng)作
對于指導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我們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理解它。一方面,我們對與同一時代中產生的藝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定要根據(jù)它的三大要素來對它進行創(chuàng)作指導,藝術品能否體現(xiàn)出社會的主流思想,能否體現(xiàn)出社會背景、能否體現(xiàn)出民族風俗都是藝術創(chuàng)作能否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的依據(jù)。另一方面,我們對不同時代的藝術加入現(xiàn)代人們的意識所產生的藝術,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我們可以對其沿用,但是內容上一定要具備新時代的具體特征。這樣才能又繼承前人的藝術形式,又對前人的藝術形式進行發(fā)展,同時還產生符合現(xiàn)代人認識水平的藝術作品。
三、結語
每一個形式產生一種精神狀態(tài),每一種精神狀態(tài)產生一批與之相適應的藝術品。[4]所以不能否認,人的生活、風俗、觀念都在對藝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否認,客觀形勢與精神狀態(tài)的更新一定能促進藝術的更新。這樣,藝術的發(fā)展對于研究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學科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脈絡。對于藝術哲學而言,其價值能幫助人們直接提高對藝術的理論認識水平,并且在此基礎上推動藝術理論研究、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猜你喜歡:
4.哲學與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