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畢業(yè)論文范文
大專生畢業(yè)論文范文
近年來,高校畢業(yè)論文質量持續(xù)滑坡,甚至出現雷同、抄襲等學術失范現象,癥結主要源于高校畢業(yè)論文價值的缺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大專生畢業(yè)論文范文,供大家參考。
范文一:學生方面大學畢業(yè)論文
【摘 要 】對于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高等數學教學來說,隨著高職教育對于高數教學的實際需求的不斷改變,高職高數同樣也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變革,以滿足現今高職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現今高職高數教學遇到的問題,以及如果來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高職高數教學.
【關 鍵 詞 】高職 高數 創(chuàng)新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127-02
要用素質教育來淘汰應試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而在這個變革的過程中,教育創(chuàng)新也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和手段.只有發(fā)揮教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性提高,素質教育的變革才有可能取得應有的成果.對于高等職業(yè)教育中的高等數學教學來說,隨著高職教育對于高數教學的實際需求的不斷改變,高職高數同樣也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變革,以滿足現今高職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本文旨在通過分析現今高職高數教學遇到的問題,以及如果來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高職高數教學.
一、高職高數教學問題分析
高等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理論學科,同時因為高數學科本身的難度,對于學生來說,吸引力自然是十分低的,特別是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更是顯得無足輕重.所以學生對于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一些學生更是對于這一門學科有著極大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高職教育往往關注的是以后學生的就業(yè)率和就業(yè)技能培訓,所以高職教師對于高數這門課程的關注度和重視度自然也不會太高.一些高數教師在教授這門課程的時候,更是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給學生灌輸一大堆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而毫不關心學生對于這些內容是否已經理解.在這種惡性循環(huán)之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然是不會太高,這也讓這門學科在高職教育中變得可有可無.
二、高等數學創(chuàng)新教育分析
(一)高數創(chuàng)新教育的特殊性分析
高數的創(chuàng)新教育是在傳統高數教育的基礎上,實現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應用人才的教育模式.與傳統的高數教學的相比,創(chuàng)新教育除了讓學生學習必備的書本知識以外,更加傾向于讓學生的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并且通過團結協作,共同探討這些在現實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共同找到問題的最佳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動性都能很好的被調動起來,增強學習高等數學的信心,對于高數這門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在這一過程中很好的建立起來。
(三)如何開展高等數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
1.考慮如何開展高等數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首先就要站在學習者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數學,對于一個普通的學生來說,它不僅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基礎性工具學科,同時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拓寬他們的空間和時間的思維能力,以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邏輯性.為了適應新時期下高職學生對于高等數學這門學科的現實需求.高數創(chuàng)新教育的首先一點就是要轉移高數教學的側重點,一定要從要求學生對課程體系的掌握轉移到培養(yǎng)高職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能力上來,以此來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創(chuàng)新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充分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等.
2.改進教學內容
對于高等數學這個龐大而復雜的學科來說,高職學生的底子基礎并不足以能夠很好的駕馭這門學科,在各種紛繁復雜的公式、規(guī)律、概念面前,許多基礎差的學生很容易就陷入奔潰,也會對這些還沒開始學習的內容產生極深的恐懼心理,所以高職高數教師在教授高數這門課程的時候,首先就要考慮到高職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習慣.
高職教師在選擇高數教學內容的時候,首先第一點就是要堅持做到刪繁就簡,少而精的原則.對于一些無足輕重的內容可以點到即止,對于一些重點、難點則要進行細致耐心的講解,最好是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重點難點時不時的融入到實際的例子教學中,讓學生在他們最為熟悉的例子中,能夠比較輕松的掌握高數重點和難點.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學習最大的動力就是將學習培養(yǎng)成為一種興趣,高數教學要想取得創(chuàng)新性改變,在教學方法上就必須對這門學科進行改革.寓教于樂的方式雖然對于高等數學這門學科來說有著極大的難度,但是也要從學生平時的生活中找到能夠與高數這門學科結合的點,把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漸向研究型學習模式轉變.對于感興趣的學生更是可以開設專門的課題性教學,讓他們從對課題和事物的研究中能夠更深層次的了解高等數學真正的魅力.
4.采用信息化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很對領域都對相信的學科科學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同樣的信息技術也能在高數教學中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通過多媒體的信息集成技術來對事物創(chuàng)設情境,就能夠讓學生更加真實的體驗到事物發(fā)展的變化和特點.通過模擬的手段也能夠給學生帶來最為直觀的心理感受,同時幫助他們能夠更好的理解高數這門學科,并且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學習.
創(chuàng)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同時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施,對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余達錦.信息技術時代高等數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J]. 科技廣場. 2004(11)
[2]蒙詩德.淺論數學建模教學和競賽活動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 信息系統工程. 2010(03)
[3]文海英,廖瑞華,魏大寬.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 2010(06)
[4]龔慧華.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的新認識[J]. 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0(04)
范文二: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與校園環(huán)境相關畢業(yè)論文
一、增強德育教育實效性的可行措施
1.轉變德育觀念,更新德育內容
首先,高中德育教育必須在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基礎上,樹立符合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德育觀念,摒棄形式主義.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次地確定德育教育的內容和整體規(guī)劃.要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根據德育教育的總體目標,科學地規(guī)劃初中階段各年級的具體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要根據不同年齡段、不同類型的學生,有區(qū)別地進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使學校德育工作擺脫“跟著感覺走”、“圍著問題轉”的窘況.
其次,學校德育教育還要把創(chuàng)新意識融于其中.在教育思想上體現“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教育要求上既有科學性,又有可操作性;在教育內容上從小到大,由此及彼,相互滲透;在教育方式上抓住主渠道,凸現主環(huán)節(jié).
2.加強行為規(guī)范管理,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高中階段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教育的最佳時期,也是為他們樹立科學人生觀、世界觀和形成正確的政治態(tài)度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剛進入高中階段學習的高中生,在很大程度上習慣于他律,因此,在他們一進入學校時,學校和老師就應該加強管理,用校規(guī)校紀及其它規(guī)范來要求學生,并利用學?;虬嗉壈l(fā)生過的典型事例,通過主題班會和各類教育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和道德判斷,使學生在道德建設上真正形成自律.
學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三個重要方面,應組織學生直接參與學校生活,通過演講、影評、參觀、訪談、文藝會演等活動,把學生置于必須做出道德選擇的具體情境中,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用探究、商量、討論、甚至辯論的方法代替強制的灌輸.因此,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行為規(guī)范只有經過學生的內化、實踐,才能使學生形成習慣,所以高中德育應以從活動中學為主,并注重活動的生活性、人文性,寓教于樂和全體參與性.
二、充分利用校園這塊凈土培育人
1.美化校園環(huán)境,和諧育人
校園環(huán)境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是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教科書,它時時處處、無孔不入地對學生的思想情操、行為習慣起著熏陶滲透和影響作用.
2.優(yōu)化精神環(huán)境,榜樣育人
一所學校的精神是驗證它是否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戰(zhàn)斗力的重要依據.學校精神主要通過師生精神來體現.其中教師精神尤為重要.教師精神的核心是師德,而愛心又是師德的核心.新世紀的教師應當具有慈母之愛、嚴父之威、朋友之情等多種角色的扮演意識,積極采用“走動式”的教育方法,運用“思變”的理念,適時對學生進行靈活、多樣的教育,讓學生充分體味被愛和被尊重的滋味,受到情操的感化、愛心的熏陶.
3.活化集體環(huán)境,自主育人
集體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是學生接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陣320;.教師是通過集體對學生進行健康品格教育的.以往的教育方式存在著很大弊端,教師把管、卡、壓作為德育工作的立足點和有效方法.因此,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和自主意識,片面強調他律而忽視自律,教育方法簡單,把教師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學生,這種只重視教師要求,輕視學生自我教育,只重視規(guī)章條款,輕視實踐活動的傾向,使學生感到教育缺乏活力,活動枯燥無味,致使德育實效甚微.必須真正做到活化集體環(huán)境,尊重每位學生的主體地位,敢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真正培育人.
面對新時期、新形勢,高中德育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和正確認識社會.因此,必須抓好德育基地的建設,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開展活動的廣闊天地,讓學生在環(huán)境刺激和激發(fā)中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主體的主動參與,使德育目標得到內化,從而使他們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經驗,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