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免費師范生政策的不斷實施,進一步加強對師范生的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德育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德育教育論文范文一:中職德育教育路徑研究
摘要:網(wǎng)絡媒體的在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網(wǎng)絡媒體導向的偏頗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中職學生容易出現(xiàn)行為偏差。本文通過分析當代中職生的身心特點,提出以心育融合為切入點,以創(chuàng)新德育路徑為途徑來樹立中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自我約束能力。
關鍵詞:心育;中職德育教育;路徑
一、調(diào)查對象和方法
1.對象
以2014級全體學生(1050名)作為研究對象,生源來自浙江省內(nèi)各地區(qū),其中農(nóng)村學生占31%,城鎮(zhèn)學生占69%,學生平均年齡16.3歲。
2.調(diào)查方法
(1)訪談:班主任以電話、家訪等形式聯(lián)系學生或家長,在新生報到后2周內(nèi)與全體學生進行一次正式的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觀察、評估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
(2)問卷及測評:從學生家庭情況、身體檢查和心理測試三個方面進行問卷調(diào)查和網(wǎng)上測評,借助專業(yè)的心理測評系統(tǒng),初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并針對突出的問題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重點關注,隨時記錄,完成學生心理問題評估表。
(3)建立學生檔案:新生入學1個月后,通過班主任對班內(nèi)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等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建立檔案,記錄學生在日常管理中的違紀細節(jié),以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整體評估。
二、調(diào)查結果
調(diào)查總結果表明:在該年級的全體中職學生中,不良的家庭教育背景、心理問題、行為習慣均顯示了相當比例。同時,學生群體中該三種情況呈現(xiàn)交叉并存狀態(tài),即家庭教育不當?shù)膶W生,其心理不健康及行為習慣不良的學生比例遠高于平均水平,進一步說明心理存在問題的學生應成為德育工作的重點關注群體。
三、分析
1.調(diào)查結果分析
在心理輔導站、班主任、部分學生及家長的各類訪談記錄中發(fā)現(xiàn),該年級段的中職生存在以下主要心理及行為問題:
(1)缺乏自信。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家庭教育對學生單方面“高標準、嚴要求”,缺乏正向的鼓勵與支持,從而導致學生自信不足,沒有理想與追求。具體表現(xiàn)為學習不勤奮,做事不主動,人際關系被動。
(2)缺乏自控。主要包括情緒自控和行為自控兩方面。由于不恰當?shù)慕逃绞交蛘?ldquo;真空”的家庭教育模式,使這些學生在碰到情緒和行為問題時缺乏正確的引導與管理,逐步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自控能力差是導致中職生不愛學習、不守紀律的重要因素。
(3)情感孤獨。部分學生因長期缺乏父母關愛,出現(xiàn)性格內(nèi)向、不善交流等“情感孤獨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導致在校不適應新環(huán)境,同學關系不良,并對學習效率造成影響。
2.德育與心育融合的教育路徑
學校歷來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的國家級心理咨詢師培訓率達100%。因此,在開辟德育與心育有效融合的途徑上創(chuàng)造了優(yōu)良的條件,具體教育實施路徑為通過知、情、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1)知——心育滲入課程,改變認知。每個人的行為都有其動機,改變中職生不良的行為從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認知開始。懂學生心理,會分析學生行為表象背后隱藏的心理動因,讓學生能正確辨明真與假、善與惡、是與非,是提升家庭教育缺失學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①知其然——德育課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合。德育課程是學校德育的主陣地,從研究當今中職生的身心特點入手,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挖掘社會熱點問題,順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到德育課堂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正確的信息與理念,改變錯誤認知。②知其所以然——德育導師“一對一”心理疏導。學校實施的“德育導師制”對學生管理起到了關鍵的促進作用。通過對重點學生(違紀或心理問題)的定期約談(即每月一次思想交流),知其心理根源,不定期交流觀察其心理發(fā)展和疏導效果,兩者結合展現(xiàn)德育滲透心育的效力。③實踐認知——家校合力改變學生認知。個人認知的改變是不以環(huán)境變化而變化的,家庭介入是認知改變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的有效保證。筆者學校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通過家長會、專題講座及家長介紹經(jīng)驗等形式,針對筆者學校全省招生的特殊情況,抓住新生入學之日、寒暑假前后及學生進崗前等關鍵點,分享家庭教育理念,給予家長可操作性實踐指導措施,共同攜手解決實際問題,發(fā)揮家庭教育正面的引導與教育作用。
(2)情——心育融入活動,導引情感。作為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的衛(wèi)生類職業(yè)學校,“白衣天使”是我們育才的目標。通過“塑天使形、育天使心、鑄天使魂”三條實踐路徑,以環(huán)境文化、活動文化凈化心靈,逐步形成正向積極的天使情懷。①心育融合“外顯”文化。校園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土壤,對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是任何顯性課程無法比擬的。對于中職家庭教育缺失的學生尤為重要。②美化校園環(huán)境文化。多年來,筆者學校不斷完善校園設施,重視校園綠地文化、走廊文化及職業(yè)文化建設。文化氛圍遍布教室、寢室、心理咨詢室、團輔室等學生場所,使身處其中的每位學子,沉浸于文明、溫暖、積極、豁達的人文環(huán)境中。③優(yōu)化校園勵志文化。學校“一訓三風”定位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源自“奉獻、重托、品牌”校園天使文化基因要素。通過合理布局構思,關注視覺與聽覺的效果,在校園綠化區(qū)完善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勵志石刻,讓學生隨時謹記校紀校規(guī);以黑、紅和金的遞進色調(diào),按照抬頭是奉獻、轉身有重托、追求鑄品牌的空間立體設計,強化文化基因要素,從而抓住視覺強化效應;制定“天使文化”的宣傳整體規(guī)劃,充分運用校園廣播站、多媒體轉播、國旗下講話、德育課堂等文化宣傳陣地,以聽覺強化深入師生內(nèi)心,營造濃厚的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特色文化氛圍。④打造特色班級文化。班級是每一位學生每天都身處其中的場所。以天使文化為基調(diào),結合專業(yè)文化及班級特色,通過主題班會、班級博客、特色班歌等活動深化班級文化,師生共創(chuàng)“一班一品”特色。在集體教育的同時,教師再進行針對性引導,利用各種班級活動平臺,鼓勵集體合作,在過程中體驗成功和團隊的力量,展現(xiàn)班集體的正能量,正向強化健康的心理和行為。⑤心育滲入“內(nèi)隱”文化。把德育活動作為文化載體,化精神追求于學生的思想、語言和行為之中,從而滋養(yǎng)學生心靈深處向善的種子,主動“屏蔽”來自家庭或社會的負面影響。通過搭建豐富的活動平臺,鼓勵人人參與,在活動中激發(fā)自信,體驗肯定。一是團結向上——班團活動。在研究活動中,針對班級特點開展班團活動,有主題班會(如友善、誠信、文明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文體活動(如陽光體育、班歌創(chuàng)作、班級排舞等等),使學生在活動中悄然接受教育,培養(yǎng)團隊精神和正確價值觀,增強集體意識,學會交往,理解他人,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同時在活動中感受師生之情和同學之誼,形成快樂團結的情感體驗。二是多元多彩——社團活動。學校擁有近40個學生社團,學生覆蓋率達100%,目前有專業(yè)禮儀社、舞蹈社、逐潮文學社、英語社、專業(yè)技能社等等,成為學生展特長的舞臺。在該項研究中,指導老師充分挖掘學生優(yōu)點,主動吸收自卑、內(nèi)向、膽怯的同學加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增強自信,以促進學生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三是特色品牌——主題活動。校級層面每學期有序安排主題活動,抓住教育時機,滲透德育教育。如護理專業(yè)實習進崗前,舉行“南丁格爾傳光授帽儀式”,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為學生傳光授帽,在感動、感恩中洗滌心靈,振奮精神走入崗位,大大提升了活動的育人成效;校園文化藝術技能節(jié),共設20多個項目,給每一位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找到自信和勇氣。
(3)行——心育助力德育,規(guī)范行為。行是指外顯行為。夯實認知教育和情感引導的基礎工作,能否真正見效,還需剛柔并濟的管理和輔導,確保身心共健,從而促進行為習慣養(yǎng)成,使習慣形成內(nèi)涵。①廣義——整體規(guī)范。以7S標準化管理為德育管理的日常抓手,配合“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借校文明禮儀星級班評比,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升。嫁接企業(yè)持續(xù)質量改進(CQI)的方法,服務于學生管理。實施兩年中發(fā)現(xiàn),CQI管理能夠有效解決管理難題,通過有針對性的問題分析、有效策略及實施反饋等手段將困難各個擊破;同時也針對特征明顯的學生團體和個人進行追蹤管理,使學生規(guī)則意識不斷強化,偏差行為得到有效糾正,契合中職生管理要求。②狹義——針對性輔導。一是團體輔導:以“天使加油站”為“助力”平臺,以違紀學生群體為對象,強化德育管理針對性。源于“助低成長,不掉隊”的思考,筆者學校針對該學生群體創(chuàng)設天使加油站,通過“申報—審核—加油—完成”的程序,采取定期匯報、及時交流及自愿提升等措施,結合班級同學、班干部、班主任、學工處老師的成長幫扶,綜合評定考核,促進學生在規(guī)范中順利成長,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目標。二是個體輔導:通過心靈氧吧、結對幫扶和具體化策略,實現(xiàn)個別特殊學生的個性化輔導。德育管理配合有效的心理疏導,對于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劣勢的中職生,頗具成效。同時也需要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和社會輿論,先擺正自己,再規(guī)矩學生,杜絕在自身和受教者身上執(zhí)行雙重標準,即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合力,才能真正立德樹人,達到“育人為先”的目標。
作者:周蘭蘭 徐元智 單位:海寧衛(wèi)生學校
參考文獻:
[1]趙忠心.問題學生診療手冊[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焦曉駿.家庭教育缺失背景下的學校德育[J].教學與管理,2011(6).
[3]黃少懷.融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于一體[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4]王鑫,王麗化.淺談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中的“德育失范”[J].職業(yè),2016(3).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二:小學課堂滲透德育教育教學初探
近幾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根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在《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小學德育工作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增強了兒童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為他們形成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等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教育環(huán)境的差異、教師素質的高低、家庭及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原因,小學德育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1以“趣”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chǎn)生興趣,就會產(chǎn)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首先,教師尊重學生,把愛心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成功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把溫暖的語言播撒給每一個學生,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欲,喚起他們的成就感,切莫用諷刺、挖苦、旁敲側擊等手段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次,教師要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他們獨立發(fā)表各自的意見。教師要適度寬容學生。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生的行為總有不盡人意的時候,此時,教師須循循善誘,耐心開導,予以寬容。切勿妄下論斷,把人“一棍子打死”。在課本學習中有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nèi)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jīng)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設計就可以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xiàn)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例如在商場購物的學習訓練,學生通過學習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在看產(chǎn)品使用說明。”“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學生回答踴躍?,F(xiàn)在從城鎮(zhèn)到農(nóng)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思”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nèi)容,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tài)。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現(xiàn)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以“思”入境,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學貴有疑,質疑問難是創(chuàng)新的開端,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在學習中有了疑問,才能產(chǎn)生興趣,產(chǎn)生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熱切愿望。教師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和認知水平去束縛或代替學生的思想和認識水平,鼓勵和教會學生質疑設問。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問題意識環(huán)境,教學中應充分愛護、尊重學生的質疑意識,讓他們積極思維,對提得好的問題要及時表揚,提錯了幫助他改進后鼓勵再提。
3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nèi)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jié)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關鍵是讓學生感受到母親的“偉大”,激發(fā)學生體貼父母,關心父母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在課文的學習伊始,可以運用生活化的談話做鋪墊,營造輕松的氛中與學生交談自己與媽媽之間的點點滴滴,并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著每位學生,讓學生有說的沖動。最終通過同學們自己的講述,孩子們初步感受著母親的“偉大”。有了這樣貼近生活的談話做鋪墊,正式的教學自然不在話下。學生們被濃濃的情感包圍著,怎么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雅斯狽爾斯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nèi)容的傳授、生命內(nèi)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guī)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chǎn)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長,并啟迪其自由天性”。從小讓學生樹立一種好的思想,培養(yǎng)一種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為其一生奠定幸福的基礎。讓我們的教學設計更開放些、“簡單”些,讓我們的愛更飽滿些、真切些,讓課堂多一些留白,多一份真情,多一些生成,便多了份精彩。
作者:葉修倫 單位:重慶市江津區(qū)崇興小學校
參考文獻:
[1]閆振部.淺談思品課教學中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學).2010(11)
[2]達彪.初中思品課教學淺議[J].青海教育.2010(Z3)
[3]姚麗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思品課教學實效[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6)
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相關文章:
6.教師德育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