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文學論文
中國語言文學屬于文學中的一個專業(yè)類,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基礎性文科專業(yè),下文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國語言文學論文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國語言文學論文篇1
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摘 要:新形勢下各種各樣新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涌現(xiàn),新的教學問題也先后浮出水面,它們共同促進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針對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問題,目前,該門學科的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給漢語言文學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給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造成了諸多的不利。因此,相關的教學工作者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問題,并就目前的新形勢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本文就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新形勢;漢語言文學;教學;對策
一、引言
隨著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在逐漸改善,我國的“小康社會”計劃也逐漸跨上軌道,然而,要順利地實現(xiàn)小康社會,還需要不斷提高全民素質,縮短我國的貧富差距。同時,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貫徹執(zhí)行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學校接受并廣泛使用,當然,該種教學觀念也有效地促進了漢語言文學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現(xiàn)狀來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們需要不斷分析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究其根源,然后才能“對癥下藥”,齊心協(xié)力地探討出對策,為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做貢獻。同時,在某些高職院校中對漢語言文學的重視度不夠,導致該門學科的教學成果不甚樂觀,這也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重大教學問題,迫切需要相關人員的配合解決。所以,在新形勢下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我們要認清真正的問題所在,不斷地改革完善教學策略,并耐心探討教學對策,爭取讓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水平上升到全新的平臺。
二、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師資隊伍專業(yè)水平不夠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漢語言文學本來就已經(jīng)漸漸變得冷門,再加上其教學方式傳統(tǒng)落后,導致社會中人們普遍對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的研究大幅度減少,所以,能夠真正勝任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老師一直在減少,而且由于現(xiàn)在社會風氣的敗壞,導致學校在招聘教漢語言文學老師的門檻一直在降低,所以,有越來越多沒有足夠資歷能力的人進入學校魚龍混珠。而且,由于學校對漢語言文學這一學科的不重視,給教漢語言文學的老師安排了很多政務,使得老師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變成一種兼職,學校的行政工作非常繁重雜亂,如此繁雜的工作已經(jīng)導致老師精疲力竭,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去,導致學校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一直荒廢,無法進步。
(二)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nèi)容落后陳舊
現(xiàn)如今,有很多院校的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nèi)容都非常傳統(tǒng),在如今發(fā)展的新形勢下,其教材內(nèi)容不能夠脫離傳統(tǒng)刻板的教材形式,而我們都知道,傳統(tǒng)的教材內(nèi)容都相當?shù)目贪?,它要求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能夠死記硬背,但是充滿朝氣活力的學生需要的不是死記硬背,他們更需要的是有實踐性的學習。所以,對于枯燥無味的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nèi)容。他們除了反感就是抵觸,又怎么會又興趣去主動學習呢。對于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教材內(nèi)容,他們不能夠接觸到具有實踐性的學習機會,所以,漢語言文學也就不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形式陳舊單一
雖然新的教學方式已在全國各大院校大力推行開來,但是如今有很多學校的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形式還是非常陳舊單一刻板,存在很多弊端,考試形式是對學生學習以及老師教學的最直接的考核,它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的漢語言文學的考試方式主要是“要點式”的考核方式,很明顯,這種考試方式只要是考察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考察學生背誦要點知識的能力,這對提高學生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是毫無意義的。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僅限于考試要點重點,這和當今教育中的應試教育也正好相對應。
(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漢語言文學本就是一門比較枯燥難懂的學科,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他們都是非常有朝氣,有活力的青少年,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比較新奇,有活力的事物,對于漢語言文學,他們不僅不感興趣,甚至,大多數(shù)人對它是反感的,再加上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落后,內(nèi)容陳舊落后,講課方式刻板,考核方式單一,學生對這一學科更是沒有一點的積極性,這對于學好漢語言文學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五)學校不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
在現(xiàn)代的社會中,人們很多時候對物質的追求遠遠高于對精神的,在如此物欲橫流的社會當中,人們漸漸的認為漢語言文學已經(jīng)無法在現(xiàn)代社會中存活下來,也沒必要去費勁力氣去學習這一門學科,所以,理所當然,學校也越來越不重視對漢語言文學的教育工作,學校不會設立專門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研究小組,而且學校對于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情況考察也非常松懈,根本不能達到學校對課程考察的標準。最重要的是學校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老師的培養(yǎng)也變得越來越松懈,老師被安排更多的行政事務工作,導致老師沒有太多的精力專注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從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當然會越降越低。
三、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水平提升對策
(一)提升師資隊伍的專業(yè)水平
首先,學校在聘請老師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招聘的標準對老師進行嚴格篩選,聘請有資歷有能力的老師來教漢語言文學這一門課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老師教學的起步就在一個比較高的平臺上。其次,學校應該鼓勵老師形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漢語言文學是一門極有內(nèi)涵的學科,教師必須不斷的進行學習,深究其中的一字一詞才能夠所有進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能力。而且學校也應該定期對老師進行培訓,培訓他們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授技巧和傳授能力,讓他們了解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形式,以及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最重要的是,學校應該盡量爭取老師外出學習的機會,派遣有能力的老師去其他模范學校進行交流學習,借鑒人家有優(yōu)勢的一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提升自己,并且?guī)ьI學校的其他老師共同改進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從而提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 (二)對漢語言文學的教材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
如今的教育都是以開放教育為主且著重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學的實踐性。首先。我們應該做的是對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nèi)容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漢語言文學的教材內(nèi)容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適應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發(fā)展,以必要的理論知識為核心,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實踐性強的實驗應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漢語言文學的研究能力。
(三)對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形式進行改革
學校應該積極對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形式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切忌一直搬照以前傳統(tǒng)的考試形式,這樣不僅不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能力和質量,而且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進步。對漢語言文學的考試形式的改革主要是將漢語言文學的考試活化,在考試中更多的融入實踐性的題型[2],漸漸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研究性的學習方式,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知識。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知識的深奧與奧妙,才能夠主動的融入到學習中去研究文學知識。
(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漢語言文學對于現(xiàn)在的學生來說本就比較枯燥難懂,學生對其沒有很高的積極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為新形勢下漢語言文學的教師是完全有義務在教育上來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首先,老師應該耐心的給學生講解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重要性,讓他們懂得學習漢語言文學的意義,讓他們懂得漢語言文學在他們今后生活工作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這樣,他們才有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動力。其次,老師應該對其上課方式進行改革,現(xiàn)在新課標的教學方式已大力推行開來,學校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對老師的教學方式有所改革,老師應該極力對自己的課堂講課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不能一直進行填鴨式的講課方式[1]。老師應該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而不是一味的提升自己的主導地位,在課堂中多設置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提升對課堂的興趣。而且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時一定要注意提問的方式,并且對于學生的回答一定要做出認真的分析評價,切不能簡單應付。最重要的是,對于學生的作業(yè),老師要認真做出評價,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評價,提出最適于學生改進的意見和建議,并且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進進步,并適當?shù)墓膭顚W生,這樣學生就會漸漸對老師尊敬,對從而對他所教的漢語言文學也感興趣。
(五)學校應該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
學校應該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首先,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研究小組,根據(jù)新形勢積極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且在實施措施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對于學生在學習狀況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并且對于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教學問題進行解決改善,這樣,才能在不斷的摸索中得到進步。其次,學校應該讓漢語言文學教學老師放下一切行政事務[3],專注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工作,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研究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法的改進創(chuàng)新上,這樣,學校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就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四、結語
總之,無論是何種學科,何種教學策略,都不可能是萬能的,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當下的形勢,對比當下的教學策略,然后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探索相應的對策,從而研究出最順應時代發(fā)展的、最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對于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問題及對策,我們也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分析,并結合社會及企業(yè)對漢語言文學素養(yǎng)的需求與要求,設計相應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發(fā)展,從而更有效地推進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進而促進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靜.寧夏高校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J].寧夏大學,2014(03):16-18.
〔2〕吳桐洲.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漢語言文學教學觀念的轉變[J].中國校外教育,2014(03):44-45.
〔3〕陳家琳.淺淡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應用性的問題及思考[J].東方企業(yè)文化,2014(06):80-90.
中國語言文學論文篇2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摘要】本文中,筆者從自身的翻譯經(jīng)驗出發(fā),對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效果,并通過舉例說明,文化因素對翻譯的不可忽視的作用,以期能夠讓人們增強翻譯過程中對文化差異的重視,從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以及文化差異敏感性。
【關鍵詞】文化障礙 中西方文化差異 翻譯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轉化為另外一種語言的過程,它注重對信息、內(nèi)容以及藝術的表達。美國有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曾指出:“我們所說的翻譯,就是在譯語中使用最貼切的對等詞匯將語言和文體描繪出來。”多年來,功能等值、對等、傳神等標準已經(jīng)被翻譯界的人士列為翻譯實踐中的通用規(guī)范。本文中,筆者從自身的翻譯經(jīng)驗出發(fā),對比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效果,并通過舉例說明文化因素對翻譯的不可忽視的作用,以期能夠讓人們增強翻譯過程中對文化差異的重視,從而提升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對文化差異敏感性,進而幫助改善人們在翻譯中經(jīng)常遇到的文化障礙。
一、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
通常我們將一個民族所歸屬的地質條件和生活領域統(tǒng)稱為生存環(huán)境,由于語言來自于生活,所以生存環(huán)境是影響民族語言和文化的主要因素。例如,漢語中的“東風”與英文中的“east wind”,因為中國東面緊鄰大海,所以中國文化中的東風有春天、溫暖之意,而英國面臨的是大西洋,屬于海洋性季風氣候,其東風則意味著寒冷。為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一定要區(qū)別地域之間的差異,以免由于語境上的誤區(qū)造成讀者的誤解。如果翻譯者想要很好地將一篇作品翻譯出來,除了要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底外,還要對各國的文化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分析中西方語言之間的差異,從而找到其共同特性,以保證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出作者的本意。
二、歷史文化的差異
中西雙方都是歷史悠久的國度,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沉淀出了不同的歷史文化。例如,漢語言中會存在許多的故事,“臥薪嘗膽”、“毛遂自薦”等成語都源于歷史典故,而“守株待兔”、“畫蛇添足”等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寓言。但是英國的許多典故中涉及的人或者事物都是源于英國的文學寶庫,莎士比亞的一系列作品一直廣為流傳。另外,由于受到西方的圣經(jīng)、羅馬神話等影響,許多典故都源于希臘神話。
三、社會習俗的差異
社會習俗往往導致中西方國家對相同的事物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比如,漢語言中,“狗”被視為是一種卑微的動物,因此與狗相關的一系列語言都包含貶低的意思,例如“狗急跳墻”、“狗眼看人低”等,但是在西方國家,狗則被視為忠誠、勇敢的象征,并經(jīng)常被用來比喻人類,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人皆有得意之時)”等。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民族心理之間的差異會導致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褒貶含義有所不同。如果只是單純的利用字面意思翻譯,不能通過分析習俗差異來展開翻譯,將導致翻譯出的內(nèi)容不切實際,甚至會傳遞出錯誤的信息,從而造成交際過程出現(xiàn)障礙。
四、宗教信仰的差異
宗教信仰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成分,對于人類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宗教信仰中最主要的就是佛教和道教,而西方則以基督教為主。宗教信仰之間的差異也就導致了人類在語言上表現(xiàn)出了不同。如,在與佛教有關的習語中有“五體投地”、“借花獻佛”等,而西方與神、上帝有關的詞匯包括“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等。在《紅樓夢》中劉姥姥說過一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楊憲益則分析了中國的漢語言文學之后,將其翻譯為“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既保留了文章的宗教色彩,也充分體現(xiàn)了劉姥姥的宗教信仰。而對于英美的讀者而言,將其翻譯為“Man propose,God disposes”則更容易被接受。
五、思維方式的差異
語言的表達是受思維控制的,由于各民族的思考方法有所差異,就導致了每個民族千年以來形成的語言文化傾向都有所不同。作為從一種語言向另一種語言的轉換手段,翻譯本身將受到思維方式的限制。中國人表達事物時習慣由因到果,從大到小,先后有序來進行闡述;而英美人士的思維表達卻和中國人相反: 由小到大,先結果后原因。例如,表格中填寫地址:北京朝陽區(qū)平樂園8號。翻譯成英語應該是:No.8,Ping Leyuan,Chaoyang District,Beijing,China。如果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直接翻譯成China,Beijing,Chaoyang District,Ping Leyuan,no.8西方人就不能理解。因此,翻譯工作者只有了解了中西方人民思維方式的差別,才能準確地進行翻譯。
除了以上幾個方面外,中西方文化之間還存在著許多其他的差異,他們都與翻譯工作息息相關。為此,如果翻譯者想要很好地將一篇作品翻譯出來,除了要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底外,還要對各國的文化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分析中西方語言之間的差異,以保證能夠最大限度的表現(xiàn)出作者的本意。
文化和翻譯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翻譯的過程不單純是在語言層次的轉換,更是兩種文化之間的交流。翻譯過程中的難點并不在于對語法和句子結構的分析,而在于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導致的語言活動負遷移?;プg的過程就是一個克服文化障礙的過程,而作為文化的主要載體,語言中往往包含一系列社會范疇的內(nèi)容,包括社會現(xiàn)象以及歷史現(xiàn)象等。由于語言與文化之間的不可分割的特性,在翻譯之前先了解各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將會幫助翻譯者輕松跨越語言之間的障礙,從而翻譯出更貼切的思想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張代芬.淺析中外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以《甄嬛傳》英文譯本為例[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287-287,295.
[2]張瑾.探析英漢語言中的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J].湖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12(3):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