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采訪論文參考
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節(jié)目總是以新聞采訪為前提和基礎的,新聞采訪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和新聞節(jié)目的質量好壞是息息相關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聞采訪論文,供大家參考。
新聞采訪論文范文一:探索提升電視新聞編輯素質策略
一、加強學習,提高指導能力
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雖然不需外出采訪,但并不代表編輯是兩眼不聞窗外事。記者在外采訪,編輯就需要對記者指明一條明確的道路,不讓記者跑新聞時丟失了最重要的信息,其集中體現(xiàn)在記者所采訪回來的新聞稿中。因為記者的新聞稿都是散亂的,編輯就需要對記者所采訪的新聞稿進行修改和組織,然后向受眾傳達最為真實的信息,而記者也可根據(jù)編輯所改的新聞稿,重新確立自己的目標或是照目前的發(fā)展前進。從上文中可以了解到,編輯必須站在最為公正的角度,結合受眾的需求,根據(jù)最為正確的方針政策精神,將信息真實準確的傳播。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者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更加刻苦的吸收知識,我國廣播電視新聞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因此,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就需要對我國最新的方針政策進行透徹的了解,這樣才能夠隨時隨地的掌握最新的理念,獲得最新的靈感,從而在編輯工作中展現(xiàn)最為新穎的思維方式,將廣播電視新聞帶回正軌。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光是努力學習還不夠,還需要學會通聯(lián),就是對廣大的社會記者進行適當?shù)呐嘤?,培養(yǎng)他們展露發(fā)現(xiàn)新聞的眼光,及時的將社會大眾需要的新聞信息采集回來,然后再給與發(fā)表。只有通過學習和通聯(lián)兩方面的共同進步,才能夠使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整體質量得到顯著的提高。
二、準確判斷,提高新聞的預見性和權威性
新聞的生命是什么?新聞的生命就是時效性和真實性。而對于編輯而言,這正是考驗期編輯工作的重要時候。記者要有高度的新聞敏感性,而編輯也需要通過對采集的新聞信息的新聞價值以及發(fā)展趨勢,憑借著長期以來的職業(yè)敏感,對其進行判斷。例如,2003年的3月20日,伊拉克爆發(fā)了戰(zhàn)爭,而當時的央視國際頻道的記者迅速的將這則消息傳達給了社會上的每一個角落,而央視編輯則依靠著其強烈的職業(yè)敏感度,判斷著一定是一場規(guī)模浩大的戰(zhàn)爭。于是,編輯一聲令下,各路記者趕往伊拉克,所有新聞采編人員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靜靜地等待伊拉克開戰(zhàn)。果不其然,當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后,遠在伊拉克的央視記者,在第一時間就將新聞信息傳回了央視電視臺。其他的新聞電視臺則手忙腳亂地進行播報,而央視電視臺則有條不紊的將之前預測的新聞事件進行播報。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在新聞上起到了一個領頭人的作用,而這也是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所需要學習的判斷力,以及對于新聞所具有的敏感性、對現(xiàn)今新聞的后續(xù)發(fā)展所擁有的預見性以及在廣大受眾以及各家電視臺面前的權威性,只有擁有了作為編輯的這些主要的要素,才能夠真正的帶領廣播電視新聞工作。
三、走出辦公室,多接觸鮮活的生活
編輯是整個廣播電視新聞的靈魂人物,且在上文也有所了解,廣播電視編輯需要具有新聞的敏感性和對新聞走勢的預見性,而這些編輯所擁有的要素,并不是單單只靠坐在編輯室中,看看記者發(fā)來的新聞稿就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而往往會因為編輯長期坐在編輯室中,所修改的稿子和記者的意見有時會出現(xiàn)分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電視臺都把編輯外派,也就像央視大部分記者實際上是編輯,而編輯在之前都是記者一樣。將編輯派到外地去采訪,目的就是希望編輯可以開拓視野,獲得最新的信息,打破原先的思想,將之前頑固的思想剝離,并創(chuàng)建出新的思維,這就是有的電視臺將編輯外派的主要原因,而這也是提高現(xiàn)今編輯綜合素質,改變思想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四、結語
廣播電視新聞是廣大受眾所離不開的一種新聞形式,而目前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中的種種缺陷,要將通過上述的措施和決策予以改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除了需要對受眾的心理有所分析,還應當尊重新聞的客觀事實,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時效性,將新聞的生命大放異彩。只有如此,才是一個合格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才能夠將最為優(yōu)質的廣播電視新聞傳達給廣大受眾,為社會新聞事業(yè),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新聞采訪論文范文二:新聞采訪技巧廣播電視論文
一、做足前期工作,打有備之戰(zhàn)
采訪前的準備工作既是記者一項基本功,也是新聞采訪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采訪前有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整個采訪的成功與否起到關鍵的作用。采訪前準備得充分,就等于完成采訪任務工作的一半。山區(qū)條件艱苦,道路崎嶇,有時到偏遠農(nóng)村采訪,一個來回差不多就得一天時間,有時為了及時播出當日所采訪內容,還得算好回到電視臺對所采訪內容的后期編輯制作時間,因此做好前期各項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備好、備足相關的采訪工具設備。像我們山區(qū)電視新聞記者,可能都會吃過準備不足的苦頭,我剛剛從事新聞采訪工作時,對采訪前的工具準備工作沒有足夠的認識,一有采訪任務就直奔現(xiàn)場,有一次在接到下鄉(xiāng)采訪任務時,拿到機子、帶子、話筒就出發(fā)了,到了現(xiàn)場開機時,發(fā)現(xiàn)帶子由于老化,拍攝時老是卡機,由于來時只拿了一個帶子,沒有備用帶子,回到臺里拿,顯然時間已來不及,只好硬著頭皮上陣,拍拍停停,弄得自己很被動。因此,采訪前的工具準備對我們電視記者來說至關重要,攝像機對于我們電視記者來說,就像是士兵手里的槍,一把好槍加上充足的彈藥,才能打好戰(zhàn),同樣,機器能否正常工作,電源是否充足,帶子是否足夠,是順利完成電視新聞采訪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圍繞相關報道內容準備有關資料。從大處講,就是要站在全局高度,了解掌握上級精神,以及近期出現(xiàn)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動態(tài)等。這樣有助于我們在采訪時站得高、看得遠、抓得準問題。如果我們對宏觀情況不甚了解,胸無全局,視野短淺,那么采訪時自然無法站在全局的角度觀察問題和分析事物,寫出的報道就容易就事論事,缺乏深度。從小處上講,就是記者要了解被采訪者或是被采訪當?shù)氐臍v史和現(xiàn)狀,如某個鄉(xiāng)鎮(zhèn)的地理位置,人口,土地面積,特色產(chǎn)業(yè),領導班子,新農(nóng)村建設等。這樣去采訪,就不至于說外行話,容易與被采訪者找到共同的語言。就不至于碰到尷尬的事情了。
二、深入基層,到群眾中去
由于是山區(qū)縣,交通不便,一些記者一想到要下鄉(xiāng)就緊張,平時能不下鄉(xiāng)就盡量不下鄉(xiāng),圍著縣城機關部門轉,圍著會議轉,工作雖然輕松了,但老百姓卻并不買帳。新聞界老前輩鄧拓說,記者工作最忌機關化,上班下班,“公事公辦”,這是老爺記者。因此,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記者,不光要有敏銳的目光,過硬的文筆,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眾脈搏,捕捉群眾喜聞樂見的好新聞?;鶎雍腿罕娭?,蘊藏著大量有新聞價值的題材。實踐證明:距離群眾的生活越近,越容易捕捉到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2009年受莫拉克臺風影響后的一個月,我?guī)е妒苣擞绊?,我縣獼猴桃損失慘重》的報題到一個偏遠鄉(xiāng)采訪,在拍攝了一些獼猴桃受災畫面后,就想趕回去完成報道任務,卻發(fā)現(xiàn)當?shù)毓r(nóng)雖然在采訪中有提及獼猴桃受災嚴重,表情卻很輕松。后來在與果農(nóng)的深入交談后了解到,雖然當?shù)孬J猴桃大量減產(chǎn),但是,由于外來訂單增多,獼猴桃供不應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當?shù)毓r(nóng)對獼猴桃增收信心十足。“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只有深入才會有深度,作為一名記者我牢記這句話。只有多下基層,多同群眾交談,才會讓我們山區(qū)一線記者的視野開闊、思想活躍,也會獲得豐富生動的語言,為寫出好的作品提供良好的條件,“腳板子底下出新聞”這名老行話,正是告誡我們的新聞記者要善于在深入基層上下功夫,要不怕吃苦,多到小、散、遠的農(nóng)村走走,多到群眾中走走。只有敢于吃苦,至人所未至,才能寫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好作品。
三、捕捉細節(jié),彰顯感染力
生動的細節(jié)可以調動觀眾的情感反應和情緒體驗,引起觀眾的關注,吸引觀眾投入到新聞中,參與討論,發(fā)表看法。因此,細節(jié)把握得好,新聞的質量就高;沒有好的細節(jié),新聞的質量就比較低。如果能捕捉到表現(xiàn)力強的細節(jié),那就會使新聞主題更有感染力,否則,新聞就會平淡無奇、枯燥無味。記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訪對象的生活環(huán)境,一邊用心體驗,一邊認真采拍,充分掌握豐富的原始材料,然后通過分析、判斷、提煉,把那些最能表現(xiàn)主題,特點鮮明,文字、畫面語言內涵深刻的細節(jié)篩選出來,確定為典型細節(jié)。例如,當一位村主任談起新農(nóng)村取得的成就時,臉上流露出喜悅之情,可以將他的表情確定為細節(jié),怎樣抓細節(jié)呢?首先,選擇恰當?shù)奈恢?,這樣才能拍攝出滿意的效果。其次要對采訪對象進行觀察,觀察不能面面俱到,要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重點進行深入、透徹的觀察,其余部分稍稍注意即可。既要突出點,又要兼顧面,保持畫面的完整性。第三,記者對新觀察的事物,要進行思考,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要展開豐富多彩的聯(lián)想,由此及彼,由近及遠,由小到大,要善于在聯(lián)想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造,豐富其內涵,深化新聞報道的主題。
四、尊重采訪對象,營造良好氣氛
記者的言談舉止、對采訪對象的態(tài)度不僅深深影響采訪效果,而且也關系著記者所代表的媒體的形象。如果記者舉止文明,言語得體,便會給采訪對象留下良好的印象,塑造媒體的較好形象。在以后的采訪中,人們就愿意提供新聞線索,交流情感經(jīng)驗,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從而減少溝通中的障礙,提高采訪效率。如果記者自以為是、盛氣凌人、高高在上,往往會讓采訪對象感到厭惡,避開媒體,拒絕采訪。因此,記者在采訪時,一定要注意禮貌,尊重對方。只有尊重采訪對象,才能獲得對方的尊重。尊重采訪對象,一是尊重采訪對象所在地區(qū)的風俗習慣。記者在采訪時應該入鄉(xiāng)隨俗,盡量適應環(huán)境,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以免引起對方不滿。要深入到田間地里,放下架子,幫農(nóng)民做農(nóng)活,聊聊家常,與他們打成一片。其次是注意對方的地位身份,提問得體,不唐突、不魯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時宜地提問,也不要讓對方尷尬。營造和諧的氣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發(fā)現(xiàn)對方的興趣和愛好。當對方因為性格問題或對記者不熟悉不愿多說時,記者找到對方的興趣點,把采訪變成輕松的聊天。比如,可以與農(nóng)民聊一聊新農(nóng)村建設,讓他們談談農(nóng)村的新氣象,以此拉近雙方的距離,消除隔閡,緩和緊張的氣氛。
五、結語
總之,新聞采訪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山區(qū)電視記者,除了善于發(fā)現(xiàn)新聞,還應掌握新聞采訪的技巧。還要加強學習,提高業(yè)務水平,關心農(nóng)民的生活,關注農(nóng)村的發(fā)展,在采訪實踐中探索新的技巧,不斷完善采訪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收集到有新聞價值的素材,寫出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
新聞采訪論文參考相關文章:
3.關于看新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