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畢業(yè)論文 > 文學論文 > 古代文學 >

探析李齊賢“小樂府”詩中的文化內涵

時間: 何永波1 分享

 摘要:李齊賢是朝鮮文學史上最早將自己的一部分作品稱為“小樂府”詩的詩人,其中詩歌內容蘊涵著大量的朝鮮民俗文化,揭示出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思想情感和改良當時社會風氣的熱望。
  關鍵詞:李齊賢;小樂府;高麗民俗
  
  樂府民歌具有“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特點,使它沖破了封建文人類的表現方式和溫柔敦厚的審美品格,把藝術表現的觸角伸向生活的各個角落,尤其是深入到下層社會平民百姓生活的各個方面,比較自由地表達了平民百姓的悲歡哀樂。李齊賢的小樂府詩也有同樣具有“觀民風,知時變”,“觀風俗,知得失”的特點。
  高麗朝470年間,君弱臣強、戚臣執(zhí)權、武臣橫暴,社會政治及生活極度倫亂,國家處于內亂外憂、國運不濟的時代環(huán)境中。當時百姓創(chuàng)作民謠,自然而然地將現實的詬病和悲哀通過歌謠反映出來。真實生活中的百姓沒有精神支柱,悲觀厭世、逃避現實,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只有一味地“風流的享受”,所以,當時的女人也沒有保持節(jié)操的生活觀念。
  李齊賢在高麗末期社會綱紀極度紊亂的狀態(tài)下,為了糾正國家綱紀,鼎立新的理念,想積極運用文的職能的側面,以文為教化百姓的手段 ,提倡夫婦之情,勸戒女人的自律與貞節(jié),諷刺和警戒無視百姓生活的官僚、豪族,表達鼓勵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一、女性對愛情婚姻的追求與執(zhí)著
  
  愛情與婚姻是樂府詩中最為關注的內容。李齊賢的小樂府詩就表現了女性對愛情婚姻專一、執(zhí)著、積極的追求。如
  浣紗溪上傍垂楊,執(zhí)手論心白馬郎,
  縱有連簷三月雨,指頭何忍洗余香。
  (《濟危寶》)
  走在一條女子常常在此浣紗的小河邊,垂柳在河邊悠閑的搖蕩。幽雅環(huán)境與人物此時的心情相映,或許正式春天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埋藏在少女心底的愛情也悄然萌發(fā)了。少女和自己心愛的人,手牽著手,互相傾訴著心中的情話,這不禁使讀者想起中國《詩經?邶風?擊鼓》中“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最古老最浪漫的句子。“縱有連簷三月雨,指頭何忍洗余香”,強化了詩中女性對情愛的強烈的渴求與感受。詩中少女,天真單純,大膽簡單,毫不偽飾對情愛的追求,對真摯感情的向往,對幸福與快樂的渴望。
  又如《西京別曲》:
  縱然巖石落珠璣,纓縷固應無斷時。
  與郎千載相離別,一點丹心何改移。
  西京即平壤。作者以女性的口吻創(chuàng)作了這首樂府詩,其實,更是一首愛的誓言:即使發(fā)生了“巖石落珠璣”這樣的事,也認為纓縷是不會有斷的時候。一位癡情女子用一種假設的方式來表明自己愛的堅貞和執(zhí)著,并極其重視兩人之間的感情,即使離別“千載”,自己也會堅守對那份郎的“丹心”,向所忠愛的人表白自己心跡。
  高麗時期鄭澈曾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謠,并在民間一直口頭流傳著,直至朝鮮文字產生后,其原文于16世紀被記錄于《樂章歌詞》中。所以,有學者認為,李齊賢的《西京別曲》樂府詩只是翻譯了這首歌謠的中間部分?!段骶﹦e曲》歌謠描寫了一個癡情女子在送別心上人時依依不舍的情景,全篇樸實、流暢,表達了主人公憂傷、惆悵的離別之情。歌中的“嘟歐弄甸,大弄的里”是副歌,它模擬了鼓的聲音,使人聯想到歌者身背長鼓,邊舞邊歌的妙曼風姿。兩首樂府對比,李齊賢的漢譯詩是一首七言絕句,每一句對應著歌謠的一節(jié)??梢哉f這首樂府詩雖然經過了個人創(chuàng)作的過程,但基本上保存了原作的全部內容,未做添加刪減。
  前文提到的《居士戀》也是一首表現女性喜悅心情的詩歌。以鵲兒“噪花枝”、蜘蛛“引網絲”開篇,征夫妻子遇到了好兆頭,將要發(fā)生歡快的事情,而這件事情,女子猜測是自己丈夫即將歸來,表達出女子渴望夫妻團圓的美好愿望。作者用白描的手法描繪出少婦眼前的景物,襯托出少婦期待戍邊的丈夫歸來的心情,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真樸動人,歷歷如繪,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情。
  在這些女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女性心靈的真情釋放,那么的親切自然。這或許是“小樂府”對雅文學的一些挑戰(zhàn)吧。李齊賢小樂府詩中的女性形象,健康、活潑,讀者可以感受到這些女性形象獨有的風情。與中國樂府詩塑造的女性形象存有不同之處。中國樂府詩,尤其漢樂府,如《白頭吟》、《飲馬長城窟行》、《孔雀東南飛》、《陌上桑》等,更多的是塑造了一些的哀怨、婉轉、明麗、動人婦女人物形象,但她們往往是棄婦、思婦、烈婦的代表。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高麗時期人們對女性存在的審美觀念,沒有對女性容貌、身材、衣裝等外在美的要求,有的只是對女性在道德婚姻中巧淑敏惠、柔美善良、堅貞執(zhí)著的贊賞,透視出人們對女性價值取向的期望和要求。

二、貧民的憤怒心情
  
  李齊賢的詩歌中有很多反映下層勞動人民民不聊生的生活遭遇,在小樂府九首詩中,也有反映貧民生活的詩歌,并且揭示出貧民敢怒不敢言的憤怒心情。如《沙里花》:
  黃雀何方來去飛,一年農事不曾知;
  鰥翁獨自耕耘了,耗盡田中禾黍為。
  黃雀忙忙碌碌地不知從何處飛來又飛去,它不知農民一年一年地為農事奔波??蓱z鰥翁只能獨自地在田地里耕耘,可年終的收成卻被一無所獲。在這里,作者把坐享其成的剝削者比喻為不知農事、飛來飛去的黃雀,藉辛勞一年、顆粒無收的“鰥翁”之口,表達了下層農民對無所作為、尸位素餐的上層統治者的憤恨之情。統治者關心自己的生活,對勞動人民漠不關心!
  詩歌的內容并不復雜,而是很單純的,但寓意深刻,現實地反映了時代風貌和勞動人民的生活,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勞動人民的感受、情緒。作者完全是站在人民的角度,反映和思考現實社會存在的矛盾。但卻沒有表達出勞動人民的美好心愿。
  造成貧苦人民生活的困苦,也因統治階級的腐朽?!端隆?、《耽羅曲》對現行統治階級的腐朽進行了批判,“先時,貢賦不煩,民樂其業(yè),近者,官吏不法,賊首良守等,謀叛,逐守宰。” 雖然,李齊賢說《耽羅曲》“極為鄙陋”,“然而可以觀民風知時變也”,“今則官私牛馬蔽野而靡所耕懇,往來冠蓋如梭,而困于將迎,其民之不幸也,所以屢生變也。”
  
  三、對理想生活的向往
  
  小樂府詩雖只有11首,卻表現了豐富的生活內容。高麗時期,動蕩不安、朝不保夕的現實生活,使朝鮮人民渴望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童年的生活是無憂無慮的,往往成為成年人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用童年的智慧去體驗和享受生活。
  脫卻春衣掛一肩,呼朋去入萊花田;
  東馳西走追蝴蝶,昨日嬉游尚宛然。
  (《少年行》)
  春天來了,大自然一片生機盎然??鞓返纳倌辏摰舸阂聮煸谝贿叺募珙^上,一邊呼喚著同伴,一邊已經急不可耐地沖進了菜花田。東奔西跑追逐著飛舞的蝴蝶,這情景歷歷在目,猶如昨天在和同伴嬉戲玩耍。“少年不識愁滋味”才是真正的幸福。這種理想的生活,作者在其詩《熊川禊飲》也有表現:
  沙頭酒盡欲斜暉,濯足清流看鳥飛。
  此意自佳誰領取,孔門吾點舞雩歸。
  其中佳妙,生命的真與善美俱在其中。“沙頭”、“酒”、“斜暉”、“濯足”、“清流”、“飛鳥”,呈現出生命與自然、生命與文化以及生命與生命彼此之間的交通和諧與交融和樂。這種生活的佳境有誰能夠真正領會呢,相信與孔門弟子曾點有相同的感受。“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番話道出了曾點對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其實,曾點所言有表層和深層兩重意蘊。表層講的是一種享樂的態(tài)度。當孔子要他說說自己的理想,因其所想是一種并非宏大的政治抱負和治理倫常的大事,所以曾點才流露出為難情緒。他注重的是一種日常生活范圍內的私人生活趣味,與對儒生入世治政的要求完全迥異。而其言一出,卻得到了孔子的贊同,“吾與點也”。這便從深層而論,曾點的理想又是儒家人倫理想的具體落實。一個人應按照人文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生活并從中得到真正的樂趣,政治和日常生活之間未必是各行其道,其實根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正是基于此孔子表露出對曾點所言的贊同:“吾與點也。”孔子一輩子提倡克已復禮,仁義道德,但骨子里還是渴望衣食無憂、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也贊成曾點的理想,孔子也希望不問世事,過自娛自樂的生活。圣人如此,何況常人?
  李齊賢曾四度為相,為士大夫官人具有敏銳的政治頭腦和人文關懷的社會洞悉力,面對世風日下的國情絕不會袖手旁觀,因此采取“文以載道”的方式,想為當時的國王或者為政者查看民情,了解政治的得失,為理順政事提供一點幫助,這才是其創(chuàng)作小樂府詩歌目的所在。
  
  趙然淑 《益齋小樂府的社會性格研究》《中韓人文科學研究》卷4 ,2000
  《高麗史》卷18 世家 卷第18 毅宗22年(1168)3月 11月 丁丑
  《益齋集》卷四之小樂府 民族文化促進會出版

1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