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科技論文3000字(2)
大學科技論文3000字
大學科技論文3000字篇二
論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
摘要:本文論證了 科技 成果知識產權化的意義,揭示我這國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程度低及其原因,強調應當將成果知識產權化作為項目立項、驗收的評價標準、增加其在成果完成人獲得利益方面的作用,減少成果知識產權化申請、維持費用。
知識產權是基于創(chuàng)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業(yè)標記依法產生的權利的統稱。就科技成果為客體的知識產權而言,它是專利權、植物新品種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計算 機軟件版權和技術秘密權的統稱,其實質是 法律 賦予權利人對科技成果在一定期間內(技術秘密權除外)獨占支配,禁止他人擅自利用的壟斷權利。所謂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化,是指科研項目在立項、實施的過程中應當明確項目成果是否適用知識產權保護,對于適用知識產權保護的科技成果,在完成的同時應當明確采取何種知識產權保護形式并給予相應的落實;它不僅關注科技成果向知識產權轉化的結果,而且關注科技成果向知識產權轉化的過程。
1.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及其 研究 的意義
長期以來,無論是政府還是科技人員都十分重視科技成果的 應用 轉化,1996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預以支持,相關的 理論 研究也比較多,在農業(yè)領域,國家甚至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技術推廣法》、并設有專門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的農技推廣專業(yè)。相對而言,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化 問題 ,尚未引起特別的重視。
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是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揮積極作用的必要條件。“自主創(chuàng)新”是科技 發(fā)展 十六字方針的核心,在 科學 意義上,旨在強調國家有能力持續(xù)不斷地造出新的科技成果;在 經濟 社會 發(fā)展意義上,旨在強調這些科技成果能夠支撐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有助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并領先世界,這既是我國科技進步的根本任務,也是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本質所在;但從法律意義上看,自主創(chuàng)新的積極作用,有賴于這些科技成果的 內容 僅為我所掌控,或他人雖知曉但我有排他使用權,前者是技術秘密權的特征,后者是專利權等知識產權特征。
2)是一切科技投資獲得回報的基本保障??萍佳芯恳话惴譃榛A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三部分?;A研究在戰(zhàn)略上屬于引領未來,但在科學上僅服務于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能直接應用于生產的只能是后兩類研究的成果。包括基礎研究在內的一切科技投資,獲得回報的最終源泉,都是后兩類研究成果在生產上壟斷應用所產生的高額利潤。也正如此,受利益驅動我國每年全社會投入的R&D經費,后兩類研究占絕大部分,比如2004年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經費所占比重分別為20.4%和73.4%,而基礎研究僅占6.0%,這也是歷年來達到的最高比例。但應該看到,科技成果的壟斷應用須以這些成果已取得知識產權為基本保障。我們這方面有過深刻教訓,萬燕VCD事件和近幾年DVD專利費事件從正反兩個方面充分說明了,科技投資欲取到經濟上的回報,最終成果必須知識產權化。
3)是提高科技投資效益和科技成果創(chuàng)新高度的有力措施。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的投資效益及其成果的創(chuàng)新高度,以發(fā)明專利授予量及其比例最有指標意義。
據國家公布的科技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1720項(基礎理論成果2839項,應用技術成果27363項,(基礎理論成果2839項,應用技術成果27363項,軟科學成果1518項)。其中,發(fā)明專利授權量為2865項,僅占登記成果總數的9.0%,占應用技術成果也不到10.5%。由于為這些登記成果計投入累計投入資金達11253.4億元,相當于平均投入3.93億元才能產生一件發(fā)明專利。加之我國R&D經費歷年來94.0%以上被用于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可見我國科技投資的效益不高,成果的知識產權化程度低。
200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全年授予的專利為190238件,國內和國外的授予量分別為151382件和38910件,所占比例程度高的發(fā)明專利只有18241件,不到12.1%,而在國外的專利中發(fā)明件,比例高達80.0%。從全年總的發(fā)明專利授予量看,國內也只占37.0%,國外高達63.0%。而且國內與國外的這種差距,多年來一直如此。這些數據充分顯示了我國科技成果創(chuàng)新程度不高。
知識產權的取得均須具備一定的條件,不同種類的知識產權還存在一定的差別,比如專利均以實用性、創(chuàng)造性、新穎性為實質要件。實用性意味著獲得專利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能是一種純 理論 的方案,它必須能夠在實際中得到 應用 ,并能生產積極的效果,而這正是一切 科學 研究 的最終目的;在創(chuàng)造性上發(fā)明專利比實用新型專利要求更高,須“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新穎性要求申請專利的技術不能與已有技術中的 內容 一模一樣,它以技術是否已經公開為判斷標準,但又以技術完全公開為獲得專利的前提。因此,在應用研究和試驗 發(fā)展 項目的立項之初,將科研成果是否采用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采用何種知識產權等,作為評判是否給與立項、資助科研經費數額的 參考 標準之一,并可以通過強行專利檢索制度,排除內容雷同項目的立項,避免不必要的投資浪費;課題完成后,可直接借用成果實際采用的知識產權形式,作為成果創(chuàng)新高度的衡量標準之一。促使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化,無疑有助于 科技 投資效益和科技成果創(chuàng)新高度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促使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并對此進行研究,不意味任何科研項目的成果,包括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的成果,都必須有知識產權化的結果,其目的旨在通過促使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的過程,提高科技投資的效益和科技成果的創(chuàng)新高度,辨別科技意義上的成果與 法律 意義上成果的區(qū)別,為科技投資獲得回報,自主創(chuàng)新發(fā)揮積極作用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
2.造成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程度低的原因
造成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程度低的原因有很多,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 分析 ,但根本原因還在于制度上的缺陷。
1)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未成為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項目立項、驗收、評價的強制標準。
不將成果知識產權化作為科研立項的強制評審標準,在我國由來已久。比如,從2003年5月1日開始執(zhí)行的 教育 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管理辦法》及所附的《教育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申請書》,就沒有將項目成果知識產權化列為教育部立項的評審標準, 自然 它也不會成為項目驗收、評價的強制標準。
根據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結題(驗收)報告》標準格式,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結題驗收及評估標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①研究取得的成果(受資助項目發(fā)表論文數、被引用次數、收錄論文期刊的 影響 因子分別是多少、專利申報和獲獎情況);②成果轉化情況,取得的 經濟 、 社會 效益、(附證明材料);③該項目的人才培養(yǎng)情況。將“成果轉化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作為項目驗收的評價標準,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它是一切科學研究的根本目的。在教育界,“項目的人才培養(yǎng)情況”比“成果轉化情況”相對容易得分,實務中最核心的標準還是“研究取得的成果”,但其中“受資助項目發(fā)表論文數、被引用次數、收錄論文期刊的影響因子”最為重要。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礋嶂杂诎l(fā)表論文的原因之一。
盡管國家科技部《關于加強國家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規(guī)定》(國科發(fā)政字[2003]94號)第四條明確規(guī)定:“申請國家科技計劃項目應當在項目建議書中寫明項目擬達到的知識產權目標,包括通過研究開發(fā)所能獲取的知識產權的類型、數量及其獲得的階段,并附知識產權檢索分析依據。”但從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課題申請書》、很難看出成果知識產權化已作為立項的強制評審標準,因為該《課題申請書》中的“成果提供形式”列舉了9種:發(fā)明專利、新產品(或農業(yè)新品種)、新裝置、新材料、新工藝(或新 方法 、新模式)、 計算 機軟件、技術標準、論文論著和其它,將“發(fā)明專利”與“新產品、新裝置、新材料、新工藝”并列在一起,是否意味著后者的創(chuàng)造性不高,不準備申請專利或當作技術秘密處理,還是無需明確知識產權的保護形式。其實質是混淆了科學意義上的成果和法律意義上成果的區(qū)別,“成果提供形式”中的成果仍是科學意義上的概念。另外,也看不出采用不同的知識產權成果形式在立項、獲得經費等方面有何不同。更重要的是,倘若申請人在申請書中也明確了將采取某種知識產權化的成果形式,比如發(fā)明的形式,但科技部制定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863計劃)課題任務合同書〉,并未規(guī)定預期成果目標不能實現時項目負責人應當承擔何種責任。從法律上講,合同以約定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但缺乏違約責任作保障的合同義務是無意義的。
863計劃項目的驗收及評價標準,從〈863計劃課題驗收專家評議表〉可以看出:“技術指標”和“成果水平”是核心,其中前者又以是否達到合同規(guī)定的技術指標為衡量標準,由于863計劃“課題申請書”中的“成果提供形式”混淆了科學技術意義上的成果形式和法律意義上的成果形式,因此科技成果知識產權也沒有成為863計劃項目結題驗收及評價的標準。
2)在有關個人利益的制度設計上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化幾乎沒有作用。
以現行的〈安徽省高等學校教授任取資格考評標準〉為例,教授資格評審的三角標準為“學歷”“科研”、“論文論著”三方面。
“科研”條款設計了8項,與科技領域有關的有6項,須具備其中的一項:“①獲省、部級四等獎以上的技術負責人或獲廳、局級二等獎的課題第一二完成人。②作為主要骨干參加1項以上省級科研項目,或獲科研經費每人年均0.5萬元以上。③完成省、部級以上重點攻關課題,或是工程項目的主要技術負責人、設計人,并且該項目經有關專家鑒定已產生較好社會經濟效益;或科研成果經省主管部門組織鑒定達國內先進水平。④在科技開發(fā)、科技推廣、科技服務方面解決了難度較大的技術 問題 ,經省主管部門組織鑒定認為有較高水平,并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⑤獲得1項以上國家發(fā)明專利或2項以上實用新型專利,并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⑥創(chuàng)建新的學科領域,填補省內空白。”在該6項中有1項要求成果獲獎勵,有4項要求成果取得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或填補省內空白,還有1項僅要求作為主要骨干參加了省級科研項目,是否完成或成果如何無關緊要,此為最低要求。在這6項中有1項涉及到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化問題,但它又以“產生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為必要條件。
“論文論著”條款設計了10項,須具備其中的一項。最基本的兩項是①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專題學術論文6篇以上,其中在國家級重點期刊上發(fā)表2篇以上。代表作經同等專家鑒定達到教授學術水平。②公開出版10萬字以上的學術專著1部,如系合著,本人撰寫不少于10萬字,且在國家級重點期刊上發(fā)表專題學術論文2篇以上,代表作經同行專家鑒定達到教授學術水平。另外,有3項涉及到:成果獲獎可以降低論文的要求,但無關成果的知識產權化 問題 。
顯然,在安徽省教授資格評審中,獲得省級科研項目或成果獲獎,并發(fā)表論文最為重要,為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這就是現實中人們?yōu)楹畏e極申報項目或熱衷于申報獎勵、重視發(fā)表論文,忽視知識產權化問題的原因之一。相對而言, 企業(yè) 出于搶占市場考慮,其 科技 成果的知識產權化程度肯定比高校、獨立科研機構高。如前文提到的2004年全國取得的31720項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中,其有發(fā)明專利授權量2865項,其中企業(yè)(含科研轉型企業(yè))發(fā)明專利授權量最多,占49.7%(1424件);大專院校次之,占24.4%(699件);獨立科研機構占19.9%(570件)。如果同它們完成的科技成果總數比較,企業(yè)發(fā)明專利授權量所占的比例也最高,為13.8%,大專院校和獨立科研機構分別為10.2%、8.3%,但這還不包括企業(yè)有大量的實用新型專利。
3)過高的申請和維持知識產權的費用也是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的一大障礙。
在科技成果為客體的知識產權,從取得的程序看,可以分為4類,一是由特定國家行政機關審批而取得,如發(fā)明專利權、植物新品種權,二是向特定軍事家行政機關申請登記(非審批)而取得,如實用新型專利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三是由權利人自己采取保密措施而取得并維持,如技術秘密權,四是自成果完成之日自動取得,如 計算 機軟件版權。在這些知識產權中又以發(fā)明專利權最為常態(tài)。
以發(fā)明專利權為例,有關發(fā)明專利申請的費用共有17種,其中絕大部分由申請人承擔。根據《國家計委、財政部關于調整專利收費標準的通知》(計價格[2000]2441號)(以下簡稱《通知》的規(guī)定,該17種費用具體為:申請費(900元)、文件印刷費((50元)、說明書附加費(從第31頁起50元,從第301頁起100元)、權利要求附加費(從第11項起150元)、優(yōu)先權要求費(每項80元)、審查費(2500元)、維持費(每年300元)、復審費(1000元)、著錄事項變更手續(xù)費(發(fā)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變更200元,專利代理機構、代理人委托關系變更50元)、恢復權利請求費(1000元)、無效宣告請示費(3000元)、強制許可請求費(300元)、強制許可使用裁決請求費(300元)、延長費(第一次長期請求費300元,再次延長期請求費2000元)、中止程序請求費(600元)、登記印刷費(250元)、印花費(5元)。在這17種費用中,任何一個申請案都不可少的有6種,高達5000元。
發(fā)明專利權取得后,繳納年費是權利人的一項 法律 義務,《通知》所確定的年費標準是:第1-3年900元,第4-6年1200元,第7-9年2000元,第10-12年4000元,第13-15年6000元,第16-20年8000元。
3.提高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程度的措施
1)應將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納入 應用 研究 和試驗 發(fā)展 項目立項、驗收的強制評估標準。
首先,應當樹立科研成果有 科學 技術意義上的成果與法律意義上成果的區(qū)別意識,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法律意義上的成果就是已知識產權化的成果。因此,應將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作為一項有別于科學意義上的獨立指標,納入科研項目立項、驗收的評審標準。
其次,應將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作為一項強制的標準納入基礎研究之外的科研項目立項,驗收的評審過程中。這意味著應用研究或實驗發(fā)展項目,都不能回避知識產權化問題。當然,強調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作為一項強制標準,并不是說任何一個應用研究或實驗發(fā)展項目的成果都必須確保知識產權化。它旨在強調成果能知識產權化的項目要明確采用何種知識產權保護形式,項目成果不能知識產權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另外,由于不同的知識產權形式對成果的創(chuàng)造性要求不同,投資者應當將其作為確定科研經費的標準之一。
再次,應采用法律的形式確保成為強制評審標準。這不僅要求項目的“申請書”、“驗收報告”有明確的成果知識產權化要求,而且要將成果知識產權化的承諾作為項目完成人的法律義務,并在合同書或任務書中明確違反該項義務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最后,應當吸納知識產權法專家參與科研項目的立項、驗收的評審工作?!犊茖W技術評價辦法》(國科發(fā)基字[2003]308號)第18條規(guī)定:“建立健全評價專家?guī)?。評價專家?guī)鞈▉碜匝芯颗c發(fā)展機構、大學、企業(yè)等單位的科學技術專家、 經濟 學家和管理專家等。并應當根據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時更新。”本文認為,吸納經濟學家和管理專家參與項目的評價是非常正確的,但將法律專家排除在外不恰當。
2)有關個人利益的制度應當充分肯定成果知識產權化的作用和地位。
大學和獨立科研機構中的教師、研究人員,限于自身的觀念、能力以及資金,他們一般不會通過創(chuàng)辦企業(yè)的方式來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以此獲得個人的利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承擔科研項目所獲得的利益,主要表現以下方式:①在科研經費中能報銷一部分個人家庭生活支出,如電話費。無論采取多么嚴格的 會計 核算措施,這都是不可避免的。②按項目管理單位內部規(guī)定的比例提取一定的科研經費作為項目承擔人的獎勵。這早已是一個普遍而公開的秘密。也正如此,科技部為了制止這一現象,發(fā)布了《關于嚴肅財經紀律規(guī)范國家科技計劃課題經費使用和加強監(jiān)管的通知》(國科發(fā)財字(2005)462號)。③科研成果獲得政府或單位獎勵。這種獎勵包括榮譽稱號和一定數額獎金兩方面的利益。④發(fā)表論文并因此產生一系列的間接利益??蒲谐晒啾憩F為論文形式,表述具體科研項目成果的論文也容易發(fā)明。論文的發(fā)表又可進一步為科研成果獲獎、申報新的科研項目創(chuàng)造良好的基礎。另外,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也是許多大學給付年終獎的重要標準。但論文最重要的間接利益表現在職稱的評定上,職稱的晉升會直接導致工資、津貼的提高,同時反過來又有助于新科研項目以及碩士、博士導師資格的獲得。相反,根據現行的制度科研成果知識產權化并不能為人們帶來明顯的直接或間接利益??傊斜匾薷默F行的制度,發(fā)揮成果產權化在個人利益,比如職稱的評定、年終獎等級、科研項目的申報等方面上有切實作用。
3)應當減少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化申請及維持的費用。
科技成果的完成本身已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加之專利權又以技術公開為獲得專利權的先決條件,這本身為 社會 科技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因此有關專利權的申請費用應當減少,更不能以贏利為目的。考慮到發(fā)明專利從申請到授權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為給申請人在獲得專利權后有兩年的推廣或轉讓時間,對于維持專利權年費,至少應當免除前5年的年費。這樣做也有助于鼓勵權利人繼續(xù)投資科技研究,鼓勵成果完成人繼續(xù)從事發(fā)明創(chuàng)造活動。當然,可能通過增加第6年以后的年費,促使權利人早日實施轉讓專利技術。
看了“大學科技論文3000字”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