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技論文格式
科學論文是我們對所學專業(yè)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深化。而論文格式使行文簡練、版面美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六年級科技論文格式,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六年級科技論文格式
1 題目是科技論文的中心和總綱。
要求準確恰當、簡明扼要、醒目規(guī)范、便于檢索。一篇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用小2號黑體加粗,居中。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2 署名
署名表示論文作者聲明對論文擁有著作權、愿意文責自負,同時便于讀者與作者聯(lián)系。署名包括工作單位及聯(lián)系方式。工作單位應寫全稱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稱及郵政編碼,有時為進行文獻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別、出生年月、職務職稱、電話號碼、e-mail等信息。
用小4號宋體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3 摘要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內容包括:
1)該項研究工作的內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實驗方法。
3)總結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見解。
4)研究結論及其意義。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稱的“內容摘要”用小2號黑體加粗,居中,其內容另起一行用小4號宋體(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
英文“內容提要”項目名稱規(guī)定為“Abstract”, 用小2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居中,其內容另起一行用小4號Times New Roman 字體,標點符號用英文形式。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4 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條目的單詞、詞組或術語,一般列出3~8個。
有英文摘要的論文,應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錄與中文關鍵詞相對應的英文關鍵詞(key words )。
中文名稱的 “關鍵詞” 另起一行用小4號黑體加粗,內容用小4號黑體,一般不超過8個詞,詞間空一格。
英文“關鍵詞” 另起一行, 項目名稱規(guī)定為“Key words”,用小4號Times New Roman 字體加粗,頂格,其內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詞間用分號“;”隔開。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5 引言
引言又稱前言、導言、序言、緒論,它是一篇科技論文的開場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寫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緒言、緒論。
引言的寫作要求
(l)引言應言簡意賅,內容不得繁瑣,文字不可冗長,應能對讀者產生吸引力。學術論文的引言根據論文篇幅的大小和內容的多少而定,一般為200~600字,短則可不足100字,長則可達1000字左右。
(2)比較短的論文可不單列“引言”一節(jié),在論文正文前只寫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與摘要雷同,不要寫成摘要的注釋。一般教科書中有的知識,在引言中不必贅述。
(4)學位論文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確已掌握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tǒng)的專門知識,具有開闊的科研視野,對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論證,因此,有關于歷史回顧和前人工作的綜合評述,以及理論分析等,則可將引言單獨寫成一章,用足夠的文字詳細加以敘述。
(5)引言的目的應是向讀者提供足夠的背景知識,不要給讀者懸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過于表示謙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貶低別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項目名稱用小2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另起一行用小4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論文的主體,是用論據經過論證證明論點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義占論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內容:調查對象、基本原理、實驗和觀測方法、儀器設備、材料原料。實驗和觀測結果、計算方法和編程原理、數(shù)據資料、經過加工整理的圖表、形成的論點和導出的結論等。
正文可分作幾個段落來寫,每個段落需列什么樣的標題,沒有固定的格式,但大體上可以有以下幾個部分(以試驗研究報告類論文為例)。
1)理論分析。
2)實驗材料和方
3)實驗結果及其分析
4)結果的討論
具體要求有如下幾點:
1)論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2)事實準確,數(shù)據準確,計算準確,語言準確;
3)內容豐富,文字簡練,避免重復、繁瑣;
4)條理清楚,邏輯性強,表達形式與內容相適應;
5)不泄密,對需保密的資料應作技術處理。
具體格式要求:
1)文字統(tǒng)一用5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多倍行距,設置值為1.25;
2)正文文中標題:
一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用小4號宋體加粗,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二級標題:標題序號為“(一)”,用5號宋體加粗,獨占行,末尾不加標點;
三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用5號宋體加粗,若獨占行,則末尾不加標點,若不獨占行,標題后面須加句號;
四級標題:標題序號為“(1)”,用5號宋體,其余要求與三級標題相同;
五級標題:標題序號為“①”,用5號宋體,其余要求與三級標題相同。
注意:每級標題的下一級標題應各自連續(xù)編號。
科學論文格式要求和科技論文寫作技巧
7 結論
科技論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結論。結論是實驗、觀測結果和理論分析的邏輯發(fā)展,是將實驗、觀測得到的數(shù)據、結果,經過判斷、推理、歸納等邏輯分析過程而得到的對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是整篇論文的總論點。結論的內容主要包括:研究結果說明了什么問題,得出了什么規(guī)律,解決了什么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對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補充、修改和證實,有什么創(chuàng)新;本文研究的領域內還有哪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思路和關鍵?! ?對結論部分寫作的要求是:
1)應做到準確、完整、明確、精練。結論要有事實、有根據,用語斬釘截鐵,數(shù)據準確可靠,不能含糊其辭、模棱兩可。
2)在判斷、推理時不能離開實驗、觀測結果,不作無根據或不合邏輯的推理和結論。
3)結論不是實驗、觀測結果的再現(xiàn),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結的簡單重復。
4)對成果的評價應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鳴得意。證據不足時不要輕率否定或批評別人的結論,更不能借故貶低別人。
5)寫作結論應十分慎重,如果研究雖然有創(chuàng)新但不足以得出結論的話,寧肯不寫也不妄下結論,可以根據實驗、觀測結果進行一些討論。
要求:
項目名稱用小2號黑體加粗,居中;內容另起一行用小4號宋體。每段起首空兩格,回行頂格。
8 參考文獻
在科技論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過去)已發(fā)表的文獻中的觀點、數(shù)據和材料等,都要對它們在文中出現(xiàn)的地方予以標明,并在文未(致謝段之后)列出參考文獻表。這項工作叫做參考文獻著錄。
參考文獻著錄的原則
1) 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文獻。
2) 一般只著錄公開發(fā)表的文獻。
3) 采用標準化的著錄格式。
參考文獻格式要求: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M——專著,C——論文集,N——報紙文章,J——期刊文章,D——學位論文,R——報告,S——標準,P——專利;對于不屬于上述的文獻類型,采用字母“Z”標識。
參考文獻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為:
(一)專著
示例 [1] 張志建.嚴復思想研究[M].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49).
[2] [英]藹理士.性心理學[M]. 潘光旦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二)論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2] [俄]別林斯基.論俄國中篇小說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說[A].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下冊[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凡引專著的頁碼,加圓括號置于文中序號之后。
(三)報紙文章
示例 [1]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學史觀散論[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3).
(五)學位論文
示例 [1] 劉偉.漢字不同視覺識別方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D].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1998.
(六)報告
示例 [1] 白秀水,劉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術三大要素市場培育與發(fā)展研究[R]. 西安:陜西師范大學西北經濟發(fā)展研究中心,1998.
關于六年級科技論文范文
淺談智能移動機器人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智能機器人性能不斷地完善,移動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廣泛應用于軍事、排險、農業(yè)、救援、海洋開發(fā)等。介紹了常見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基本系統(tǒng)組成及其相關的一些技術,提出一種能夠應用于智能移動機器人的越障機構,并簡單闡述了其工作原理。在對智能機器人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論述了智能移動機器人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發(fā)展動向。
關鍵詞:智能移動機器人 越障 避障 伸展收縮
中圖分類號:TP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7-049-02
1 引言
上世紀60年代智能機器人的出現(xiàn)開辟了智能生產自動化的新時代。在工業(yè)機器人問世50多年后的今天,機器人已被人們看作是不可缺少的一種生產工具。由于傳感器、控制、驅動及材料等領域的技術進步開辟了機器人應用的新領域。智能移動機器人是機器人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2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基本系統(tǒng)組成及其相關技術
由于智能移動機器人在危險與惡劣環(huán)境以及民用等各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使得世界各國非常關注它的發(fā)展。其共同的五大系統(tǒng)組成要素為:(1)機械機構單元是智能移動機器人的骨架,機器人所有的模塊都依靠其支撐,機械機構單元的結構,性能,強度直接影響著整個機器人的穩(wěn)定性。隨著科技發(fā)展和新型材料的研制開發(fā),使得智能機器人產品的結構性能有了很大提高,機械機構的各項工藝性及尺寸設計都向著更加合理高效,更加輕便美觀,更加環(huán)保節(jié)能,更加安全可靠等方向發(fā)展。(2)動力與驅動單元為智能移動機器人提供動力來源。(3)環(huán)境感知單元相當于智能移動機器人的五官,機器人通過感知單元對周圍的環(huán)境進行感知識別及各種參數(shù)的收集,然后通過轉換成控制模塊可以識別的光電信號,輸入到控制單元進行數(shù)據處理。(4)執(zhí)行機構單元為智能移動機器人執(zhí)行部分,能根據控制中心的命令執(zhí)行命令,完成任務。不同的機器人有著不同的執(zhí)行機構,執(zhí)行機構的設計影響著對要執(zhí)行動作的效率,精度,穩(wěn)定性,可靠性等。(5)信息處理與控制單元作為整個機械系統(tǒng)的核心部分,它如人的大腦一樣,調控著整個系統(tǒng),一切的活動都由它指揮。將來自傳感器部分采集到的信息進行集中匯總,存儲,對所有信息分析,規(guī)劃決策,輸出命令。使機器人有目的的運行。
智能移動機器人是一個集環(huán)境感知、動態(tài)決策與規(guī)劃、行為控制與執(zhí)行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機電系統(tǒng)。它是傳感器技術,控制技術,移動技術,信息處理、人工智能、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等多學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機器發(fā)展進化過程中的產物,是目前科學技術發(fā)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
3 一種越障機器人
我們設計的移動機器人(圖1)有很好的機動性能,前導輪、前輪和后輪可以實現(xiàn)獨立升降運動。前導輪(如圖1)由通過曲柄圓盤的轉動角度控制搖桿的擺動角度,帶動相關的平面連桿機構運動,從而實現(xiàn)前導向輪的伸展和收縮實現(xiàn)攀越。機器人兩側的側邊驅動機構為平面連桿-滑塊越障機構,前后輪(如圖1)分別通過導桿在槽中的移動,帶動平面連桿機構的運動,實現(xiàn)前后輪的伸展和收縮,實現(xiàn)越障功能。本機器人通過尺寸的設計可以實現(xiàn)較大的越障高度,通過合理的控制輪擺動的角度還能實現(xiàn)多種類型障礙物的攀越。
4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應用概況
隨著科技的進步,機器人的功能不斷完善,智能移動機器人的應用范圍也大大拓寬,不僅在工業(yè)、農業(yè)、醫(yī)療、服務等行業(yè)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且在排險、海洋開發(fā)和宇宙探測領域等有害與危險場合(如輻射、災區(qū)、有毒等)得到很好的應用。
4.1 陸地智能移動機器人
20世紀60年代后期,蘇美為了完成對宇宙空間的占領,完成月球探測計劃,各自研制開發(fā)并應用了移動機器人,通過移動機器人實現(xiàn)對外星土壤的樣本采集和土壤分析等各種任務。陸地智能移動機器人的出現(xiàn)是為了幫助人類完成無法完成的任務。陸地移動機器人也廣泛應用于軍事,可以完成排除爆炸物,掃雷,偵查,清除障礙物等等,近年來智能移動機器人也開始漸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4.2 水下智能移動機器人
近年來,人們對資源的渴求加大,開始對原子能和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加之水下環(huán)境十分復雜(能見度差,定位困難,流體變化等),水下智能移動機器人在海底資源探測上的優(yōu)勢使之受到關注。近年德國基爾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新型深水機器人“ROV Kiel 6000”,這架深水機器人能夠下探到6000米深的海底,尋找神秘的深水生物和“白色黃金”可燃冰。
4.3 仿生智能移動機器人
近年來,全球許多機器人研究機構越來越多的關注仿生學與機構的研究工作.在某些情況下仿生機器人尤其獨特優(yōu)勢,例如,蛇形機器人重心低,能夠模仿蛇的動作,穿梭在能夠穿梭在受災現(xiàn)場和其他復雜的地形中能夠幫助人類完成各種任務。除此之外還有仿生寵物狗、仿生魚、仿生昆蟲等。
5 智能移動機器人的發(fā)展方向及前景
影響移動機器人發(fā)展的因素主要有:導航與定位技術,多傳感器信息的融合技術,多機器人協(xié)調與控制技術等因而移動機器人技術發(fā)展趨勢主要包括:
(1)高智能情感機器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人機交互的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具有人類智能的情感移動機器人是移動機器人未來發(fā)展趨勢。目前的移動機器人只能說是具有部分的智能,人們渴望能夠出現(xiàn)安全可靠的能夠溝通交流的高智能的機器人。雖然現(xiàn)在要實現(xiàn)高智能情感機器人還非常的困難,但是終有一天,隨著科學技術的突破,它將成為現(xiàn)實。
(2)高適應性多功能化的機器人。機器人的出現(xiàn)是為人類服務的,自然界中還有好多未知的世界等著我們開拓,各種危險的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人類無法涉足,因此人們也迫切希望有能夠代替人類的機器人出現(xiàn),高適應性多功能化的機器人也必將是機器人的發(fā)展方向之一。
(3)通用服務型的機器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機器人也是應該越來越容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在日常生活中為人們服務。例如在家庭中,機器人可以幫助人們做各種家務,和人們生活關系密切。
(4)特種智能移動機器人。根據不同應用領域,不同的目的,設計各種各樣特種智能移動機器人是未來發(fā)展方向,如納米機器人,宇宙探索機器人,深海探索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等等。
6 結束語
總之,智能移動機器人涉及到傳感器技術,控制技術,移動技術,信息處理、人工智能、控制工程等多學科技術。未來智能移動機器人走向生活,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是其趨勢。盡管智能移動機器人以驚人的速度在發(fā)展著,但是實現(xiàn)高適應性,智能化,情感化,多功能化的移動機器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謝進,萬朝燕,杜立杰.機械原理(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陳國華.機械機構及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3] 徐國保,尹怡欣,周美娟.智能移動機器人技術現(xiàn)狀及展望[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2007(2).
[4] 肖世德,唐猛,孟祥印,等.機電一體化系統(tǒng)監(jiān)測與控制[M].四川: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看了“六年級科技論文格式”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