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家的肢體語言及其深層含義探討論文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干、掌握著政黨或國家的兩道權力并對社會歷史發(fā)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國際政治家的肢體語言及其深層含義探相關討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國際政治家的肢體語言及其深層含義探討全文如下:
引言
人類社會的交往是靠信息的傳遞得以實現的。一般來說,這種傳遞可分為語言和非語言兩種形式。成功的交際不僅要理解語言行為,而且要理解非語言行為。肢體語言是人類交際中最常見的一種非語言行為,它包括眼神、手勢、身姿、面部表情和體觸等,它同語言行為相輔相成,共同完成交際過程,實現交際的最終目的。同樣,在政治場合中,如果你想要辨別政治人物所說話的真?zhèn)?,很大程度上不是聽他說什么,而是觀察他的行為。如果仔細研究一下那些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你便可以從他們的肢體語言解讀出那些隱藏在他們無聲肢體語言背后的真正含義。
本文旨在通過對肢體語言的解讀,揭開隱藏在肢體語言背后的深層含義,從一種新的角度去理解大國間的交際關系。
一、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
關于肢體語言,國外早在1644年就有一個叫約翰·布爾沃的做過一些研究。他出版的《手勢研究:手部的自然語言》,被視為肢體語言研究的開創(chuàng)性著作。
1790年,朱利葉斯·法斯特《體態(tài)語言》的問世,使得人們注意到肢體語言的重要性,并從此打開了人們研究肢體語言的大門。查爾斯·達爾文于1872年出版的《人類和動物的情感表達》一書,是20世紀以前最有影響力的一部作品。雖然這是一部以講述理論為主的作品,適于學者閱讀,并不適合大眾閱讀,但是,這本書卻引發(fā)了一場全球范圍內的關于面部表情與肢體語言的現代研究,達爾文的許多觀點和觀察結果最終也都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們的證實。
從那時起直至現在,研究者們已經收集并記錄下了將近一百萬條非語言信息及線索。在20世紀50年代,研究肢體語言的先鋒人物阿爾伯特·麥拉賓發(fā)現:一條信息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中,7%來自于語言(僅指文字),38%來自于聲音(其中包括語音、音調以及其他聲音),剩下的55%則全部來自于無聲的肢體語言。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心理學家、識謊專家艾克曼、福瑞森和瑟瑞森以生活在五種不同文化氛圍中的人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面部表情和動作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人類的七種基本情感反應,表現在表情上的時候是完全一致的。而現今對于肢體語言的研究也沒停止,更多的是把肢體語言應用于實際生活。如享譽全球的身體語言大師喬 ·納瓦羅就編寫了《FBI教你解除身體語言》。他在美國FBI工作了25年,他多次通過身體語言偵破大案要案,是名副其實的偵探大師,其成果已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認可。
2007年出版的《身體語言密碼》是享譽全球的英國人際關系大師亞倫·皮斯?jié)撔?0年研究的權威力作。編者盡量將生活中常見的、重要的肢體語言展現給讀者,希望能帶讀者走進人類潛意識深處,解析人類最神秘的身體信號,解碼無聲世界最復雜的信息。
(二)國內研究
中國對肢體語言的分析和理解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就詳細記載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問道于老子的歷史典故。據說孔子作《春秋》時遇到了一些難題,遂率弟子到樓觀向老子求教。老子未講任何語言,但孔子卻從其簡單的動作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從民間流傳的歷史傳說中,我們可以看出,早在遙遠的古代,先哲圣賢們就已經運用肢體動作來傳遞思想和情感,來表達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同時,也早就懂得了如何準確理解他人肢體動作所傳遞的意義了。
現今國內對于肢體語言的研究,更多的是在實踐中的應用。例如在教學中的應用。錢蓓斐認為,課堂中教師語言教學很重要,但肢體語言也不能忽視。教師正確恰當地運用肢體語言,不僅給學生美的享受,而且能增強課堂和諧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尤其是跨文化的交際。石弘婕認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相同的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和民族當中會有著不同的含義。
在跨文化交際活動當中,如果肢體語言運用不得體,就可能產生誤解,影響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因此,我們必須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肢體語言,這是非常重要的。
二、肢體語言
(一)肢體語言的含義
心理學家赫拉別恩曾提出一個公式:信息傳播總效果=7%的語言+38%的語調語速+55%的表情和動作(周增文,2008)??梢?,肢體語言是多么的不容忽視。肢體語言學家安頓(Anton)在他的《魔力肢體語言》中給肢體語言這樣下定義:“肢體語言是一種非言語交流溝通方式,我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通過肢體語言與別人進行互動的。肢體語言又稱身體語言,是指經由身體的各種動作,從而代替語言藉以達到表情達意的溝通目的。”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面部表情在內;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肢體語言在大多數時候比真正的語言更能使我們了解別人,包括別人的性格、情緒、思想等,很多時候,這些東西是我們在別人的語言里無法體察到的。雖然是無聲的交流,但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肢體語言的功能
肢體語言的重要性是由其自身的功能所確定的。
非語言交際通常與語言交際結合進行,在不同的情況下起著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補充、否定、重復、調節(jié)、替代或強調的熱烈握手?!?胡文仲,1999)對于肢體語言的功能,不同學者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美國學者洛雷塔·A·馬蘭德羅和拉里·巴克在《非言語交流》一書中指出:非言語交流 “至少包含言語交流可能具有的三種功能---補充言語信息、替代言語信息、強調言語信息”.而李克祥在《中日非語言研究》中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概括為以下三種:1)代替語言的功能;2)輔助語言的功能;3)表露情感的功能。通過學者們對肢體語言功能的總結,就不難發(fā)現肢體語言對人與人之間交流起著重要的作用。
三、肢體語言和政治之間的關系
在推銷、談判、服務客戶時,不論是微笑的點頭,微微上揚的眉毛,還是輕咬嘴唇,抑或是昂首闊步走在眾人面前,在不知不覺之間,隱秘的肢體語言都在幫我們收集有用的信息,讓我們能準確地判斷出對象的真實意圖。所以無論你是政治家、談判專家抑或是營銷高手,在不經意間勝負之局已定。
肢體語言對政治家也有著重要的作用,曾在牛津大學工作的心理學家彼得·科利特教授在東吉利大學的科學研討會中,具體解釋了肢體語言對政治家的這一重要意義。他說,權力、權威和堅韌是政治家極力想要表現的特質,但同時,他們又希望自己強勢的形象不至于讓人反感,甚至還希望自己能傳遞出友好、親切和真誠的信息。如今的政治家們都十分清楚,政治與公共形象和行為舉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F在,絕大多數有頭有臉的政治家都有自己的肢體語言私人顧問,從而幫助他們借助肢體語言使自己看起來顯得真誠、正直、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在真實情況并非如此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更是不可或缺。他們希望能夠巧妙地運用手勢、行為和面部表情等肢體語言來掩飾那些負面的蛛絲馬跡。本文從政治的角度,通過對那些政治家們一系列的肢體動作進行分析和觀察,較為真實、可靠地解碼政治家們的肢體語言,從而使隱藏在他們肢體語言背后的深層含義被成功揭開,也更深刻地理解大國間的關系。
四、肢體語言在國際政治交際上的應用
全球著名作家阿倫·皮斯認為:“肢體語言是一種比說話更有效的交流方式。”目前,大多數研究者都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而肢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發(fā)揮傳遞信息的功效。有些人由于身份特殊,他們的一言一行就隨之全都暴露在公眾的眼前,譬如說皇室成員、政治家、電視名人以及電影明星等等,他們都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公眾。
而他們內心的情緒,或是心理,他們則希望能夠藏得越深越好,不被任何人發(fā)現。所以,在公眾面前他們往往以經過“喬裝改扮”后的姿勢來掩飾內心的想法,從而在面對觀眾時能夠表現得自信、冷靜、有控制力。
接下來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淺析政治人物肢體語言下的大國關系。
(一)亦敵亦友的美俄關系
隨著被西方稱為“鷹派”的普京再次上臺,俄美關系可能就像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詹姆斯·尼克西說的“將不平坦”.美俄因“棱鏡”監(jiān)控項目揭秘人斯諾登臨時避難許可引起美俄關系緊張,現在又遇上美俄雙方在對敘利亞問題上的對決較量。因此,國際社會近來都在關注今后美俄關系究竟會走向何方。
這些消息我們通過新聞可以得知,但是有一段視頻,我們卻也可以看出美俄關系。
在2013年召開的G8峰會上,普京與奧巴馬有個單獨會面。當時他們就敘利亞問題進行磋商,普京知道俄羅斯上上下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在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可是普京的舉動卻是出乎大家的意料。與以往在公眾面前神采飛揚的樣子不同,在會話時,只要提到敘利亞問題,他就很不自然:經常搓手,低頭看腳,頻繁小動作,很少與人眼神交流。他的這種“異?!北憩F,值得我們思考。據研究人員發(fā)現,搓手、低頭看腳、頻繁小動作、很少與人眼神交流這些小動作意味著否定,審慎或是具有攻擊性的態(tài)度。通常情況下,人們在低頭的時候往往會形成批判的意見。所以,通過這些研究結果,我們就可以看出普京在敘利亞的問題上其實并不想多談,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出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還是存在較大的分歧。盡管矛盾“陰燃”,但普京強調愿大幅推進與美國關系,前提是美國必須遵守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原則。畢竟,經濟轉型時期的俄羅斯和實力相對衰弱的美國,更需要的是合作而非對抗。就這樣,通過對這種無聲肢體語言的解讀,一場無聲較量清晰地展現。
(二)安倍和樸槿惠“握手難”---“冰凍”的日韓關系
參拜靖國神社、歷史認識問題、領土問題等等摻雜而來,考驗日韓關系的敏感度、脆弱度和容忍度。
樸槿惠和安倍晉三上任以來的一年里,兩位領導人一直沒有會晤。在韓國看來,日本對自己的戰(zhàn)時行為悔意不足,而東京指責首爾采取死硬立場。通過新聞可以知道,由“島”引起的沖突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外交協商、解決”層面。外交糾紛與本國政治因素糾纏錯雜,外交問題也升格為政治問題,事件本身和決策、責任機制大為復雜化,以至于有評論認為,如今日、韓兩國正面對自1965年建交后的最嚴峻局面。通過一段視頻畫面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日韓兩國的緊張關系。
2013年10月10日,在文萊斯里巴加灣,參加東盟10+3(韓中日)領導人會議的各國領導人在會議開始前合影留念。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握手這一幕被細心的攝影師捕捉到,畫面變得意味深長。畫面上樸槿惠始終未能和安倍首相“同時握手”.而安倍首相在離開日本之前,曾經向記者團表示,要在此次APEC峰會上尋找機會與中國和韓國領導人交換意見,努力改變雙邊關系。
握手這種肢體語言早在原始時期就存在了。握手禮源于西方人類半野蠻、半文明時期,在戰(zhàn)爭和狩獵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作為防御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并伸開手掌讓對方摸摸手心,表示自己手中沒有藏著什么武器,以證實自己的友好。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作為見面和告辭的“握手”禮節(jié),被大多數國家所接受。了解這些之后,我們就可以知道,在拍照時,樸槿惠一時不知如何和其他人“同步”的深層原因。握手是為了證實自己的友好,但是日本卻頻頻挑戰(zhàn)韓國人民的容忍底線,而且絲毫沒有悔改的跡象,這樣的舉動令韓國實在心寒。所以,這樣尷尬的場面才會出現在這樣的場合。樸槿惠總統(tǒng)實在是沒有看出安倍首相的誠意和真心,也許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安倍首相,只有正確面對歷史,承認歷史,真心悔改,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三)普京牽狗迎安倍---俄日關系
俄日關系是近代以來國際關系中最重要的大國關系之一。作為西方世界的經濟強國和原超級大國的繼承者,他們在亞太地區(qū)的作用舉足輕重,日俄經貿關系的好壞對亞太地區(qū)乃至全世界的和平與穩(wěn)定來說更是至關重要。兩國歷史上曾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
1956年蘇聯和日本建立外交關系。盡管兩國關系在各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由于北方領土問題無法解決,俄日兩國時至今日未能締結和約。
當地時間2014年2月8日,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索契牽著一條寵物狗會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并一同逗狗作樂。普京特立獨行,經常做出驚人之舉,世人習以為常,而牽狗會見日本首相,卻引人頗多聯想。
首先,俄羅斯成功舉辦冬奧會是國家盛事、人民喜事。而安倍晉三此次主動出席開幕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并非真心誠意來祝賀,而是沖“北方四島”而來,真心誠意給俄羅斯人民添堵。因此,普京便以“玩世不恭”的姿態(tài)“歡迎”.我們都知道作為政壇上的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多方的關注,而他們的舉動也會引發(fā)外界的聯想與深思。在攝影師鏡頭的記錄下,我們看到安倍彎腰逗狗的畫面,是引人聯想的。彎腰鞠躬是尊重,是禮貌,是友誼,是謙遜,是感謝,是道歉,是表達內心思想的一種外在方式。鞠躬是中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家傳統(tǒng)的、普遍使用的一種禮節(jié)。鞠躬主要表達彎身行禮,以示“恭敬”的意思?,F在的日本,鞠躬禮是最講究的。對日本人來說,鞠躬的程度表達不同的意思。如:彎15度左右,表示致謝;彎30度左右,表示誠懇和歉意;彎90度左右,表示懺悔、改過和謝罪。
了解這些知識之后,我們就能夠理解安倍“彎腰逗狗”背后的含義。此次與普京會晤,非真心誠意來祝賀,而是另有目的?,F在就日本的現狀,可以用“四面楚歌”來形容。而且這一次,許多歐美國家領導人都未出席冬奧會的開幕式,所以安倍覺得機會來了,希望借此機會來就領土爭議談判的進展以及加強能源領域等經濟合作進行確認。但是并未達到目的,可以說是熱臉貼上了冷屁股,大虛此行。普京的接待方式,也實在令人深思。
結語
一個無心的眼神,一個不經意的微笑,一個細微的小動作,就可能決定你的成敗。肢體語言的作用已經不言而喻了。它比我們想象傳達出更多的信息,起著更重要的作用。在交際中如果只注意語言交際,忽視非語言交際,那就有可能是一種不完整的交際。因為這些復雜的信息、豐富而細膩的思想情感只有通過這兩種手段的結合,才能得以充分的表達。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無心的眼神,都有著神奇的魔力。我們可以通過那些不經意的語言去分析其背后蘊藏的含義。在這風云變幻的政壇上,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有可能引起軒然大波。如果我們把握好那些無聲的語言,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參考文獻]
[1]Allan Pease.How to read other's thought by gestures[M].Sheldon Press,London.
[2]Allan&Barbara Pease.The Definitive Book of Body lan-guage[M].Pease International,Australia.
[3] 獨雪梅.談跨文化非語言交際中的體態(tài)語[J].文教資料,2010(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 黃贊琳.論全球商務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J].外國語言文學研究,2006(3).
[6] 郝社蓮.淺談體態(tài)語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研究2011(7).
[7] 李杰群.非語言交際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8] 彭晉祁.論體態(tài)語言在幼兒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懷化學院學報,2010(6).
[9] 喬·納瓦羅.FBI教你解除身體語言[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
[10]亞倫·皮斯.身體語言密碼 [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
[11]張先亮.語言交際藝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