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蘑菇栽培技術論文(2)
實用蘑菇栽培技術論文
實用蘑菇栽培技術論文篇二
稻麥秸稈室外栽培蘑菇技術
作者:顧開聯(lián) 咸陽 馮亞軍 谷愛珍
摘要 介紹了稻麥秸稈室外栽培蘑菇技術,主要包括培育料準備、大堆通氣發(fā)酵、栽培場地選擇與三角棚搭建、消毒與播種、覆土及出菇前管理、出菇管理、采菇后形成的下腳料再利用等內容,以供參考。
關鍵詞 蘑菇;稻麥秸稈;室外;栽培技術
稻麥秸稈栽培蘑菇不僅利用秸稈資源,而且將蘑菇廢料作肥料施用,是培肥地力的一種優(yōu)質有機肥料,是開辟建湖縣稻麥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為了引導菇農利用本地的稻麥秸稈資源栽培蘑菇,發(fā)展循環(huán)農業(yè),增加收入,筆者對稻麥秸稈室外栽培蘑菇技術進行了試驗和推廣,已取得了初步成效?,F(xiàn)將稻麥秸稈室外栽培蘑菇技術總結如下。
1 培養(yǎng)料準備
培養(yǎng)料配方:稻麥秸稈70%(鍘成10~20 cm短段,麥草不超過30%),菜籽餅12%,石膏粉、過磷酸鈣各1.9%,尿素1.5%,石灰粉2%,米糠2.7%,干畜糞(或禽糞粉)8%,每100 m2菇床需培養(yǎng)料2 200~2 300 kg。稻麥草用澆水方式濕透,在堆料場建堆預濕,堆形和常規(guī)堆相似,1層草1層尿素1層石灰,循環(huán)至1.5 m高左右,覆蓋上薄膜,悶堆4 d,翻堆1次,使之均質化,再堆3 d,要求結束時pH值為8.5~9.0,用手緊捏指縫滴水不超過3滴。建堆第6天,用菜籽餅粉、畜糞粉、米糠、石膏、磷肥,調水制小堆,含水量約65%,用手捏之能成團、拋之能散,小堆悶堆12 h左右,再與已經(jīng)軟化的草料均勻混合。
2 大堆通氣發(fā)酵
發(fā)酵草料和小堆料均勻混合后,仍建成堆形,中間要預留通氣道,方法是將幾根較粗的竹竿,埋在堆中,堆完后拔除竹竿,以形成通風道。人不能站堆上去操作,避免因踏實而影響通氣,堆好后仍用薄膜覆蓋,但通氣口處要留空隙使氣體能流通,堆頂可留1條寬約20 cm的縫,不蓋薄膜,下腳也不要踩死,留一點通氣孔道。蓋好薄膜后,用稍厚的草簾或整捆稻草排列覆蓋,以保溫。如果2 d后溫度上升不夠,說明通氣不夠,應加以改善。正常情況下,第2~3天溫度可升至65 ℃以上,并在50 ℃左右持續(xù)3~4 d。此時料色轉深,長有大量棉絮狀嗜高溫放射線菌,無臭味、無異味,發(fā)酵即可完成[1-2]。
3 栽培場地選擇與三角棚搭建
栽培場地以選擇背風、排水條件好的地方為宜,菇床南北向設置,床面寬120 cm,床埂高25 cm、寬20 cm,菇床中央增設1條與菇床平行且寬高均為20 cm的中央埂,菇床內每100 cm處設1條寬高均為18 cm橫埂,中床埂和橫埂應低于床周埂5 cm左右,床面的土要疏松呈龜背形,菇床兩邊開挖排水溝,溝寬50 cm,溝深低于床底10~15 cm,排水溝可兼作人行道。床上用竹竿搭60 cm高的三角活動架,以避光雨。
4 消毒與播種
菇床用石灰粉和敵敵畏進行消毒和殺蟲,床底墊約1 cm厚的稻麥草,然后將培養(yǎng)料迅速運到床上,料面整平后厚18~20 cm。播種時,培養(yǎng)料的水分要求在60%左右,即手緊捏成團、丟地即散為宜,pH值7~8。在播種前一天,將菌種連瓶用50%的敵敵畏熏蒸24 h,菇床料面亦噴0.5%的敵敵畏。采用撒播法,先將菇床內的培養(yǎng)料揭去3 cm;撒上菌種,麥粒菌種播種量為1.5瓶/m2,再將揭去的培養(yǎng)料覆上,用手輕拍料面后,在三角架上蓋遮陽網(wǎng)、薄膜和草簾。播種后重點抓好通風換氣,防止雜菌和蟲害,播后2~3 d,以保濕為主,少通風,3 d后通風量逐漸加大,晴天溫度高宜在夜間通氣,陰雨天可全天通風。
5 覆土及出菇前管理
選擇半沙半泥團粒結構好的泥土,制成1.5~3.0 cm粗土粒和1 cm的細土粒,使用前將土粒置于烈日下曝曬至干,上床前在土粒上噴灑1%~2%石灰清水,使土心pH值在7.5~8.0。同時,加噴多菌靈和敵敵畏,土粒最后含水量保持在16%~18%,然后將土粒堆蓋上薄膜,悶閉24 h以上,以殺滅土粒中的病蟲。播種后約12 d,當菌絲長到料的4/5時開始覆粗土,覆土前1~2 d,料面噴0.2%敵敵畏和800倍多菌靈混合藥液,然后通風,將料面輕輕拍平整再覆土,土粒不能重疊,以不見料為宜,前2~4 d將粗土水分調妥,在噴水時加入1%~2%清石灰水,使粗土pH值維持在7.5~8.0,如發(fā)現(xiàn)有雜菌侵染床面,應噴800倍多菌靈藥液,粗土調水后,應加大通風量,確保土層無積水,土粒上干下濕,表干里濕,干干濕濕,促控結合,發(fā)足養(yǎng)壯粗土層的菌絲,增加粗土層菌絲總量。5~7 d后覆細土,用量以不見粗土為宜,粗細土總厚度4.0~4.5 cm。覆細土2 d后,逐步調水至土粒呈松軟狀[3-4]。開始調水時,可用1%清石灰水加600倍波爾多液混噴1次,調節(jié)土層pH值和防止雜菌污染床面,噴霧時要防止水分直接滲入料面,造成菌絲萎縮不長。晴天主要在夜間通風,陰雨天可晝夜通風。菌絲在土層生長到粗土和細土交界部位,菌絲變粗變壯,應補1次透水,補水要猛,一次補足,結合加強通風,促使菌絲扭結出菇,這一次透水是迫使蘑菇菌絲中止營養(yǎng)生長轉生殖生長的關鍵措施,是優(yōu)質高產(chǎn)的基礎。
6 出菇管理
當有大量黃豆大小的小菇出土時,再噴1次較重出菇水,通過2次重水達到粗土捏得扁、細土搓得圓、不粘手為宜,隨后停止床面噴水2~3 d,出菇期間,若菇蓋起鱗片,未到成熟就開傘,說明水分不足,需及時補充水分。采收期用水原則是:菇密菇大多噴水,菇稀菇小少噴水。出菇前期勤噴輕水,采菇落潮停噴水,養(yǎng)菌3 d再補水,菌絲旺盛重噴水,菌絲稀疏輕噴水,前期高溫早晚水,后期追施營養(yǎng)水,在每次噴水后,必須讓土層充分收汗后再蓋上覆蓋物。通風原則:晴天宜早晚通風,陰雨天宜白天通風,低溫寒潮期間宜中午通風[5]。在出菇階段,土層的pH值要求保持在7.5左右,因此噴結菇重水時可結合用0.5%~1.0%的純堿調pH值。每次采菇結束要及時整理床面,對裸露的菌絲、子實體要及時補蓋細土,然后噴結菇重水。出菇中后期,可用竹竿插入料層松動土層和料,增加透氣性,促進菌絲復壯。菇床四周經(jīng)常保持清潔衛(wèi)生,每隔7~10 d將三角架上的覆蓋物揭下,用800倍多菌靈加0.2%的敵敵畏混噴。菇床四周可撒石灰粉,并除盡雜草等。
7 采菇后形成的下腳料再利用
蘑菇廢料中的成分與栽培前的堆料相比,水溶性有機物增加了4.77~6.73倍,氮、磷、鉀三要素含量也比堆料時多,且所含氮素化合物是一種高肥效的速效性氮。蘑菇廢料不僅結構疏松,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還含有大量的腐殖質,其浸提物能促進植物的根系發(fā)育??梢?蘑菇廢料是一種優(yōu)質農家肥,可以用于各種農作物、果樹、蔬菜和花卉的種植。
8 參考 文獻
[1] 韓梅.秸稈磨菇栽培技術要點[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1(3):43.
[2] 范凌云,丁小良,葛惠元,等.利用水稻秸稈的蘑菇大棚栽培技術初探[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6(2):101-102.
[3] 牛糞秸稈培育雙孢菇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07(2):24.
[4] 梁枝榮,張清文.玉米秸稈栽培雙孢蘑菇高新技術研究[J]. 中國食用菌,2002,21(3):11-13.
[5] 朱晨.秸稈栽培食用菌高產(chǎn)技術[J].農家致富,2009(17):47.
看了“實用蘑菇栽培技術論文”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