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論文大全 > 學科論文 > 近代史論文 > 近代史人物評價論文胡適

近代史人物評價論文胡適

時間: 斯娃805 分享

近代史人物評價論文胡適

  胡適是我國現(xiàn)代哲學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是主要在中國傳播實用主義哲學的第一人。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近代史人物論文胡適范文,供大家參考。

  近代史人物論文胡適范文篇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摘要

  胡適,現(xiàn)代著名學者。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興趣廣泛,作為學者他在諸多領域都有進行研究。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qū)。他的思想觀點對中國近代史的進程具有重要的意義。提出了很多實際并且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觀點?,F(xiàn)在看來,仍然對我們有著深刻的影響,能讓我們更注重于去了解現(xiàn)實社會,對現(xiàn)實社會的種種現(xiàn)象進行思考與反思。

  關鍵詞:胡適;新文化;新青年;領袖。

  讀完《胡適自傳》后,又找到胡適的其它一些文章讀了讀,讀后感觸頗深。對胡適這個人也比以前了解了很多。

  胡適5歲啟蒙,在績溪老家受過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礎。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學堂、澄衷學堂求學,初步接觸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啟超、嚴復思想的較大影響。1904年到上海進新式學校,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并開始在《競業(yè)旬報》上發(fā)表白話文章。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生,赴美后先入康乃爾大學農(nóng)學院,后轉(zhuǎn)文學院學哲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唯心主義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并一生服膺。1917年畢業(yè)并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

  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為新文學形式作出初步設想。“五四”時期,與李大釗等展開“問題與主義”辯難;陪同來華講學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譯逾兩年;與張君勱等展開“科玄論戰(zhàn)”,是當時“科學派”丁文江的后臺。從1920年至1933年,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考證,同時也參與一些政治活動,并一度擔任上海公學校長??谷諔?zhàn)爭初期,出任國民黨“國防參議會”參議員,1938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抗戰(zhàn)勝利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寄居美國,致力于《水經(jīng)注》的考證等工作。后去返回復興基地。1954年,任“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7年,出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臺灣的一個酒會上突發(fā)心臟病去世。

  胡適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北大文學院院長、輔仁大學教授及董事、中華民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東方部名譽顧問、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位于臺北南港)院長等職。

  胡適是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jù)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不小的建樹。胡適著作很多,又經(jīng)多次編選,比較重要的有《胡適文存》《胡適論學近著》《胡適學術文集》《胡適自傳》等。多部作品廣為流傳。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從初中的歷史課中的一次接觸到胡適,一臉的書生氣息,活脫脫的一個文人樣貌。再一次深入的去了解胡適,發(fā)現(xiàn)他很多觀點都十分的犀利,帶著他自己的特有的看法?!抖嘌芯啃﹩栴},少談些“主義” 》是胡適的一篇小文章,發(fā)表在1919年7月20日的《每周評論》第三十一號上,后收入《胡適文存》第二卷。這篇小文章之所以著名,是因為它在當時就引起了一些人的“批判”,解放后更是被揪住不放,被批得“體無完膚”。 胡適的這篇文章當然是有針對性的。它針對的就是上世紀初期中國的一些具體問題。我們知道,那時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時期,外來的思想文化象潮水一樣涌向中國古老大地,各種“主義”滿天飛舞,各色知識分子都在高談闊論。由于當時中國的封建主義還根深蒂固,人民大眾的文化思想還普遍落后,特別是社會弊病非常嚴重,國計民生問題更是需要迫切研究解決的問題。而一時引進的“主義”雖然多,但大多數(shù)是“空”的,只是少數(shù)知識分子在“紙上”談論的東西,所以胡適認為有作為的知識分子應該實際些,多研究與解決比較具體的問題,少談些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主義”。

  胡適認為,中國應該趕緊解決的問題,從人力車夫的生計問題,到大總統(tǒng)的權限問題;從賣淫問題到賣官賣國問題;從解散安福部問題到加入國際聯(lián)盟問題;從女子解放問題到男子解放問題„„他感慨道:面對這么多的緊急問題,我們的輿論家,也就是評論家和研究家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卻去高談公妻主義和自由戀愛;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他尖銳地指出:那么多人熱衷于空談主義,不愿意多研究些實際問題,根本的原因是畏難求易,是思想上的懶。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議如何解決,這都要費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征求意見,考察情形,還要冒險吃苦,方才可以得到一種解決的意見。又沒有成例可援,又沒有黃梨洲、柏拉圖的話可引,又沒有《大英百科全書》可查,全憑研究考察的工夫:這豈不是難事嗎?高談“無政府主義”便不同了。

  買一本《自由錄》,看一兩本西文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書》,便可以高談無忌了:這豈不是極容易的事嗎?在胡適看來,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面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據(jù)于自己與別人的經(jīng)驗,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y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加上想像力,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的辦法,該有什么樣的效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推想的結果,揀定一種假定的解決,認定為自己的主張,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jīng)過這三步工夫來的。

  看了胡適的原文,我認為他的觀點是很正確的。另外,不象有些人捕風捉影的那樣,胡適也沒有特別地反對社會主義。他反對的是所有的空談“主義”。 不僅觀點正確,我還覺得胡適這些話有著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國家強盛、民族興旺、人民富足、社會清明、民主法制、自由平等、生活舒心„„這些就是檢驗中國進步的標準,至于什么“主義”,那是很次要的。

  “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出自胡適的名文《實驗主義》,是胡適當時的一個長篇演講稿,最初發(fā)表在《新青年》上。是胡適介紹詹姆士的實在論哲學思想時說的。原話是:“實在是我們自己改造過的實在。這個實在里面含有無數(shù)人造的分子。實在是一個很服從的女孩子,她百依百順的由我們替他涂抹起來,裝扮起來。實好比一塊大理石到了我們手里,由我們雕成什么像。”我們今天看到的史實,不一定就完全的反映出了歷史。當朝的統(tǒng)治者為了讓后人看到當時統(tǒng)治的好,往往會讓史官做一些修飾,去美化歷史,去美化自己的統(tǒng)治。我們從不同版本的歷史記載中才能推論或是看到當時真實的歷史情況。胡適的這句話,實實在在的反映出歷史是存在著一定的虛假成分。

  胡適一生以理性的態(tài)度批判現(xiàn)實,保持人格獨立,視名譽如生命,同時主張“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這些理念的形成都與他母親的口授心傳分不開的。什么是理性,就是胡適主張的“有幾分證據(jù)說幾分話”,不可武斷。胡適以獨立知識分子的身份,用良知和責任對社會保持評判的態(tài)勢,以期國家進步。這就是有血有肉的胡適。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胡適一生主張并奉行的人生格言。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qū),是中國近代史上不能忽視的杰出人物。

  參考文獻

  [1]. 書名:《胡適作品集》,作者:胡適,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0 年5月,起止頁碼:1-504頁。

  [2]. 書名:《胡適自傳》,作者:曹伯言,出版社:黃山書社,出版日期:1992年7月,起止頁碼:1-132頁

  近代史人物論文胡適范文篇二:《希望之神·光明使者——品胡適的榮辱人生》

  [摘要]:胡適一生譽滿天下,謗亦隨之。他的為人處世、治學路徑、思想風范、道德操守、與魯迅的友誼與爭執(zhí),一直是海內(nèi)外廣泛流傳、評論的話題??蔁o論他人和歷史如何評價他,都掩蓋不了他曾推動了中國歷史進程的事實。他是希望之神,他是光明使者,他用他慣有的樂觀與希望努力探索著中國前進的道路。當然,他也犯過錯,可這錯還不足以抹殺他一生的功績。對胡適的評價,也許我們都該以“不管胡適臭也好,香也好,我始終認為,對他和對別的任何人都該永遠一分為二,既不捧為神,也不貶為鬼。”為標準,因為這種說法,既有歷史的針對性,也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

  [關鍵詞]:胡適 新文化運動 魯迅 中國近代史

  “‘新文化運動’時代的人物,在當年‘如雷貫耳’的,如今已沒人知道了;今日‘如雷貫耳’的人物,在‘新文化運動’時代,還不見經(jīng)傳呢”②,這就是歷史,我們所見到的不一定就是它的本來面貌。比如胡適,今天我們對他的評價大都停留在胡適最終成為被國民黨反動派收買的“過河卒子”,是“與有權勢者相勾結,扼殺中國的新生力量”的走狗,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胡適是一個永懷希望者,他滿懷希望的去尋找中國的出路,他堅定的相信中國可以真正的建立民主法制并從而保障自由,他的心是系著國家的,他的情是為著民族的,所以我們不該以他一時的錯來掩蓋他一生的功績。今天,就讓我們拋開所有的偏見,撥開歷史的從從迷霧,來從新認識一下我們的“光明使者”——胡適。

  一胡適生平概述

  胡適(1891.12.17—1962.2.24),漢族,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其中,適與適之之名與字,乃取自當時盛行的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典故。安徽績溪上莊村人?,F(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這是一般人對胡適的了解,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他的生平事跡。 ㈠胡適主要經(jīng)歷 ② 曹聚仁 《天一閣人物談》 三聯(lián)書店 2007年出版 第1版 第493頁

  胡適5歲啟蒙,在績溪老家受過9年私塾教育,打下一定的古文基礎。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學堂、澄衷學堂求學,初步接觸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啟超、嚴復思想的較大影響。1904年到上海進新式學校,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并開始在《競業(yè)旬報》上發(fā)表白話文章。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留學生,赴美后先入康乃爾大學農(nóng)學院,后轉(zhuǎn)文學院學哲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唯心主義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并一生服膺。1917年畢業(yè)并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回國。

  回國后,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fā)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為新文學形式作出初步設想。“五四”時期,與李大釗等展開“問題與主義”辯難;陪同來華講學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譯逾兩年;與張君勱等展開“科玄論戰(zhàn)”,是當時“科學派”丁文江的后臺。從1920年至1933年,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考證,同時也參與一些政治活動,并一度擔任上海公學校長??谷諔?zhàn)爭初期,出任國民黨“國防參議會”參議員,1938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箲?zhàn)勝利后,于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寄居美國,致力于《水經(jīng)注》的考證等工作。后去臺灣。1954年,任臺灣“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7年,出任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臺灣的一個酒會上突發(fā)心臟病去世。

 ?、婧m一生的信仰

  胡適人生信仰的孕生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到1919年已有所定格。他在《我的信仰》一文中寫道:“我母親于一九一八年逝世。她的逝世,就是引導我把在這廣大世界中摸索了十四年多些的信條第一次列成條文的時機。這個信條系于一九一九年發(fā)表在以《不朽》為題的一篇文章里面。”他的信仰復雜而漸次豐富,貫其終身且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對其行為起著直接的左右作用。然而在1919年以前他的信仰是多維的,他之后的信仰是逐漸演化而來的:

 ?、俸m的第一信仰是父親的教誨。他說其父“是一位學者,也是一個有堅強意志,有治理才干的人。”胡適入學后的第一讀本是其父寫的《學為人詩》。他 2

  后來回憶說,內(nèi)中“為人之道,非有他術。窮理致知,反躬踐實,黽勉于學,守道勿失”寥寥數(shù)語,對他一生有重大影響。

 ?、诤m的第二信仰是母親的為人。他說“我的恩師就是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極大深刻的影響。我14歲(其實只有12歲零三個月)就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20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③

 ?、酆m的第三個信仰是“無神論”。他說:在八至十一歲時,讀《資治通鑒》“使我成了一個無神論者”。“我以十一歲的兒童就取了偶然論而叛離了運命。”“我是我父親的兒子,司馬光和范縝又得了我的心。”④

 ?、芎m的第四個信仰是杜威哲學。他說:“杜威給了我一種思想的哲學,以思想為一種藝術,為一種技術。”“這個技術主體上是具有大膽提出假設,加上誠懇留意于制裁與證實。”“這種功利主義的邏輯競使我變成了一個做歷史探討工作的人。”

  ⑤胡適的第五個信仰是“社會不朽”。這種“社會不朽”的信仰是從“三不朽”的信仰演化而來的。他說:“好多年來,我都是以一種‘三不朽’的古說為滿足,這種古說我是在《春秋左氏傳》里面找出來的。”所謂“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說“我母親的逝世使我想到這個問題。我就開始覺得三不朽的學說有修正的必要。”經(jīng)過種種“推想”之后終于“信了可以稱為社會不朽(Social Immortality)的宗教”。他認為,“這個社會不朽的概念之所以比中國古代三不朽學說更為滿意,就在于包括英雄圣賢,也包括賤者微者,包括美德,也包括惡德,包括功績,也包括罪孽。就是這項承認善的不朽,也承認惡的不朽,才構成這種學說道德上的許可。”

  胡適一生頭銜很多,他有“三十六個博士頭銜”,但最讓人欽佩的還是那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領導者之一、自由主義的先驅(qū)”的頭銜。由此可見,盡管胡適一生貢獻卓越,但最讓人震驚的還是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新文化運動中的胡適。 ③

  二胡適在“新文化運動”中的作用

  胡適是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個人及其自由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以及他命運中所凝聚的現(xiàn)代文化移植的困厄,都是令人回味并有著現(xiàn)代啟示意味的。

  ㈠思想站的更高的胡適

  胡適是“傳統(tǒng)中國”向“現(xiàn)代中國”發(fā)展過程中,繼往開來的一位啟蒙大師。是近代中國,思想言論影響最大、最久的一個人。外國學者說胡適是中國文藝復興之父,這就足以證明胡適之思想在中國“新文化運動”中,占有多么重的分量。

 ?、婧m稱得上是中國新文學的“開山鼻祖”之一

  “五四”文學革命前后,胡適還身體力行地投入文學創(chuàng)作與評論的實踐之中。在文學理論方面,他陸續(xù)發(fā)表了《論短篇小說》、《文學進化觀念與戲劇改良》、《談新詩》等文章。從創(chuàng)作理論的角度闡述了新文學與舊文學的區(qū)別,大力提倡新文學創(chuàng)作。在引進西方文學作品方面,他翻譯了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等名家的部分作品,為國內(nèi)的新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精品借鑒。最為可貴的是,胡適一馬當先,嘗試用白話文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1917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上,發(fā)表了他的幾首白話詩,這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這些作品,雖然還留有舊詩的若干痕跡,但采用自然音節(jié)和自由句式,開始打破傳統(tǒng)的詩歌格律,內(nèi)容也表達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的思想傾向。正如他把它們結集時取名《嘗試集》所表明的,他為新詩創(chuàng)作進行了積極有益的“嘗試”。胡適又于1919年發(fā)表自稱為“游戲的喜劇”的《終身大事》,劇作明顯帶有易卜生的影響。盡管反封建的主題思想相當軟弱,卻以其觸及覺醒中的青年普遍關心的婚姻戀愛自主、婦女解放等社會課題,激起過強烈反響。所有這些,使胡適成為“五四”文學革命和初期新文學運動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㈢胡適的學術研究在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上有重要地位

  1919年7月,胡適在《每周評論》第31號上發(fā)表了《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文章,立即在學術界引起反響。這篇文章中,雖包含著“遠離政治”的主張,但卻從學術研究上提出了胡氏治學的“三步法”。同年8月,胡適寫了《論國故學——答毛子水》一文,強調(diào)了用科學的研究法去做國故研究的意義,并把整理國故同新文化運動聯(lián)系起來,指出:“新思潮對于舊有文化的態(tài)度,在消極的一方面是反對盲從,是反對調(diào)和;在積極的一方面,是運用科學方法來做整理的工夫。”因此,他把新文化運動概括為“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于是,一場“整理國故”運動興起了。1921年,胡適草擬了《整理國故的計劃》。在胡適等人倡導下,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國故基本叢書》、《國故基本叢書簡編》、《學生國學叢書》、《國學小叢書》等數(shù)百種書籍。胡適在有關歷史的方法論、古籍整理、個人傳記寫作、考古學、專史研究甚至檔案文獻學方面,都有了不起的建樹。其治學方法與路徑,更影響了幾代中國學者。

  說起“新文化運動”,就不得不說魯迅,他和胡適同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但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評價,歷史抬高了魯迅貶低了胡適,難道事實真是這樣嗎?我不以為然,我倒認為他們各有千秋。

  三永懷希望者與永處絕望者——胡適與魯迅

  胡適與魯迅,兩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鋒,在文化層面上,若說“激進”,可以說是針尖對麥芒,不分軒輊。但在隨后的日子里,兩人從隔膜到生疏到分道揚鑣,直至近乎敵人。如果以官方的說法,那是因為胡適逐漸被國民黨反動派收買,成為“過河卒子”,是“與有權勢者相勾結,扼殺中國的新生力量”,而魯迅,則一直是站在“勞苦大眾”一方,決絕的與有權勢者作著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兩者一個是在后退另一個是在不斷前進。成為敵對,那就毫不奇怪了。

  可如果歷史人物或是歷史事件都是如此概念化的,如教科書般的解釋,容易倒是容易,淺陋卻也是一定的了。

 ?、鍍扇嗽谏系奈幕愅?/p>

  兩人在文化層面上有著相同的追求。都曾經(jīng)希望用文化改變國民性,然后在國民性改造的基礎上,改變中國的政治。一個從詩入手,一個以小說作先鋒,都從默默無聞而名聲大噪,成為文化上的“旗手”。文化是他們的當務之急,而政治則仿佛還很遙遠。而最初的志同道合,由于他們年輕時所不同的經(jīng)歷,很快就出現(xiàn)了變奏,終于在不斷深的介入到政治而凸現(xiàn)出來,分道揚鑣的命運已經(jīng)是注定的了。

  兩人從文的經(jīng)歷相同,但胡適并不是因為刺激而有了在文化上的責任感,而是首先服從興趣,在學習的同時,把自己“全盤西化”了一遍,之后覺得“古老中國這位絕色美人,一旦接受全面現(xiàn)代化的洗禮,登上世界大舞臺,必定會處于不敗之地”。他已確定,在現(xiàn)在世界,歐美式的民主雖然不是完美,但卻是最好的制度,中國要有這樣的制度才能富強,在改革制度之前,必須對習慣了幾千年專制統(tǒng)治的國民性進行“全盤西化”也就是全盤現(xiàn)代化的改變。他的目標明確并且相信這目標總會實現(xiàn),為實現(xiàn)目標而要走的路也矢志不移,因此他的一生都充滿希望。而魯迅正好相反,所以他一生都處于絕望。

 ?、鎯扇嗽谡螒B(tài)度上的異同

  兩人都從文化起步,但魯迅始終注視著文化,而胡適則更多的關注政治,一個追求完美,一個只圖“不要太壞”。完美導致絕望,而“不要太壞”則總會激發(fā)希望,他們之間有了不可逾越的鴻溝。

  有著“烏托邦”情節(jié)的魯迅是孤獨的,因為有心中的“烏托邦”,他的目光太敏銳了,他的言語也最為讓人難以接受,中國在面對魯迅時是崇尚中庸的國度,何時能夠容忍如他這樣對于國民的性格挖掘得深入骨髓的人?何況,他還是一個完美主義者!魯迅不斷的被刺傷,也不斷的用手中的筆去回擊,但越回擊心中的困惑也越大——中國的前途在那里?

  希望中國真正建立民主法制并從而保障自由的胡適,也是孤獨的。他的民主、法制思想不為當權者所接受,也不為“革命者”所接受,那么要想影響這兩大團體所控制的民眾更是難上加難。中國要么隱忍于黑暗,要么在黑暗中進行更為黑暗的破壞,而進行光明的建設卻總是沒幾個人愿意去干。

  魯迅在不停的抗爭、揭露、還擊中精疲力盡的倒下了,而胡適卻在以后的日子里,仍然不厭其煩的提倡他所一直推崇的西方文化和制度,他如同一個執(zhí)拗的宗教徒,在最為黑暗的時候仍然相信自己的信仰是永恒的真理,直到突發(fā)性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

  魯迅死在絕望當中,死在努力一生而看不到希望的絕望當中;胡適死在希望當中,死在努力一生看到希望在遠處閃爍的希望當中。無論希望與絕望,他們都已死了,都在歷史的風塵中看著后人們進行著希望和絕望的努力。⑤

  「結論」:“歷史該留給歷史評述”,這句話說得并不完全正確,因為歷史總會應各種原因而存在偏差,所以對于歷史或歷史人物我們都應該懷著懷疑的態(tài)度⑤石原皋著《閑話胡適》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出版 第1版 321頁去接受。正如胡適,如果我們只聽信歷史課本而就認為胡適是一個“過河卒子”的話,我就會錯過一位能給我們心靈帶來啟迪的大師。

  “以口為碑”,使先生的事業(yè)代代相傳,“以心為碑”使先生的精神更感人至深,“以文為碑”使先生的功德壽于金石而不朽。⑥既然我們已了解了胡適先生一生的榮辱成敗,那么,就讓我們好好發(fā)揚他的優(yōu)秀的品格,并把他的失誤當成我們的前車之鑒吧!

  [參考文獻]:

  1.曹聚仁 《天一閣人物談》 三聯(lián)書店 2007年出版 第1版 第493頁

  2.石原皋著《閑話胡適》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5年6月出版 第1版 321頁

  3.林語堂 《為胡適先生營造一座公共紀念坊》載于《北大人》2008年冬季刊第34期

  近代史人物論文胡適范文篇三:《試論胡適的人格》

  【摘 要】胡適先生作為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有著不媚不俗的獨立人格和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在婚戀生活上,他有著遺世獨立的君子操守;在待人處世上,他更有常人不備的雅量。胡適的人格值得后人學習和發(fā)揚光大。

  【關健詞】胡適;人格;獨立;愛國;雅量

  一、胡適的獨立人格

  胡適的政治人格是獨立的。對于政治,胡適一生從未加入過任何政黨,而是選擇了“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胡適在政治上并不完全偏向蔣介石,還反對國民黨稱共產(chǎn)黨為“匪”。他始終在悲觀和執(zhí)著中超脫,始終敢于說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始終堅信民主政治是一種世界潮流,不可違抗。他“隨時隨地不忘為民主、自由、人權尋找中國的歷史基礎,他并不認為中國文化土壤完全沒有不適于民主、自由、人權的移植,在20世紀的中國,胡適始終是對民主不曾失去信心的人i ” 。

  胡適總是讓青年人特立獨行,說老實話,敢于向惡勢力作戰(zhàn)。他認為西方就是有了健全的個人主義,才有了無數(shù)愛自由勝過面包,愛真理勝過生命的特立獨行之人,才有了今日文明的世界。他曾說過:“現(xiàn)在有人對你們說:‘犧牲你們個人的自由,去求國家的自由’!我對你們說:‘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ii ”胡適倡導建立健全的個人主義。他說過:“救出自己的唯一法子便是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iii”。與此同時,胡適清醒地看到自由主義也不能矯枉過正,故還強調(diào),這個“小我”不是獨立存在的,是和無數(shù)個“小我”直接或間接相關的,是和社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都有因果關系的。這種思想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積極的一面,這種“大我”與“小我”互相關聯(lián)的責任心,有助于激勵社會良知和警誡罪惡行為。

  縱觀胡適的一生,他雖也曾效力于國民政府,但他總是試圖以自己的政治追求和人生信仰來改造積貧積弱的中國。他鞭撻國民政府不重視白話文的推廣,批評其不重視教育,也曾多次面刺蔣介石。胡適的人格獨立還在于其對文學的改良,他早年推行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受到林琴南等人的圍攻,仍不改初衷。胡適的獨立更在于對權力并不貪婪且有自己的原則,1922年就曾拒絕接受黎元洪頒發(fā)的勛章,拒絕為北洋政府效力。1933年,他拒絕汪精衛(wèi)的邀請,辭官不做,即便昔日好友張慰慈來游說,也決不輕從。當國民黨大勢已去,他拒絕出任外交部長,頂住了閻錫山和美國佬的壓力,寧可偏安美國一隅,也不和“無賴政府”合流。

  二、胡適忠心為國的言行

  胡適先生認為,愛國要不忘讀書,愛國要講理性。1915年,北美的中國留學生熱議“二十一條”,一致主張“對日宣戰(zhàn)”。而胡適作為一個冷靜的實用主義者,明確表示了自己的反戰(zhàn)態(tài)度。他從功利和實用的角度盱衡問題和權衡利害,“戰(zhàn)”并不一定就是愛國,“不戰(zhàn)”也不一定就是不愛國。胡適認為愛國必先愛民,必先愛國民的生命。所謂“國以民為本”,國就是那些有血有肉的民,他們是國的實體,也是國的根本。愛國,需以愛民為其衡量,愛民又非一句空話,須以愛其生命為其首要。所以他不主張用道德去綁架民眾的生命,更不忍心用國民的血肉饜足某些人的愛國熱忱。胡適的愛國思想體現(xiàn)在愛中國的文化上。所以他首倡白話文,寫了《文學改良芻議》,主張“文章須言之有物,不作無病之呻吟”。他還革新了文學體裁,新詩方面有《嘗試集》問世,戲劇方面有《終身大事》出版,這兩部文學開山之作為中國文化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胡適的愛國還體現(xiàn)在他的行動與實踐中。曾經(jīng)留學美國七載,卻并不貪圖外鄉(xiāng)的物質(zhì)享受。學成之后,毅然回國,在北大授學,教化后昆??箲?zhàn)爆發(fā)之后,胡適奉命于危難之間,為了國家利益毅然出任中國駐美大使。駐美期間,胡適四處奔波,說動美國政府對華進行經(jīng)濟援助,使美國人民同情中國的抗戰(zhàn)并慷慨解囊。在祖國危急的時刻,胡適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為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和爭取中國抗戰(zhàn)外援作出了自己獨特的貢獻。后人評價之為:“竭慮殫精,折沖壇坫,勛猷懋著,誠信孔昭。iv”胡適一生情系北大,始終視北大為自己永遠的精神家園,甚至規(guī)定五月四日為北大校友返校節(jié)。在遺囑中他要求將自己留北平的所有文獻資料全部轉(zhuǎn)交北大。胡適晚年居住在美國,仍寫文章關心國家的命運,在困苦中“位卑未敢忘憂國”。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始終沒有去領美國綠卡,始終沒有加入美國國籍。胡適的一生始終保持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愛國情懷,著實令人感動。

  三、胡適的婚戀觀

  胡適本人的愛情最終是屈服于親情。雖然在美期間和韋蓮司有過一段戀情,但他本人深受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以孝為先,最終與江冬秀結為夫妻。江冬秀雖然沒有什么文化,但胡適并未意氣用事,接受了這樁舊式婚煙。也許胡適骨子里頭是崇尚戀愛自由的,他喜歡真性情,喜歡交真性情的朋友,也喜歡真性情的女子。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親自成全了沈從文和張兆和的愛情,也促成了趙元任和楊步偉這對神仙伴侶。胡適還曾與表妹曹誠英有過美好的感情,但他愛惜自己的名節(jié),始終沒有與江冬秀離婚,正確處理好了個人的感情問題。

  胡適的婚姻有對本我感情的壓抑和戕害。“說到胡適的婚姻,我們常為胡適報不平,覺得他是新時代中舊禮教之下的犧牲者。然而他因此而建立起來的道德形象,又何嘗不是受賜于舊禮教呢?胡適之所以能令新舊兩派都敬重的一點,正是他婚姻上的‘不忍’之心,這點‘不忍’之心背后有多少關愛、容忍和體貼v ”。胡適一直認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還曾說自己和江冬秀的婚姻是人生一大幸事,認為這是最討便宜的事情。胡適不舍糟糠之妻的名士風度值得后人學習,尊重母命的孝道精神和愛惜羽毛的自律品質(zhì)值得學人敬重。胡適的自我犧牲,成全了他感情世界的高貴,使他堅守住了真名士的精神高標。

  四、胡適待人處世的謙和與雅量

  眾所周知,大凡有真才實學的人,對于高官厚祿可以無動于衷,然對于后起才俊則無不獎愛有加,胡適也不例外。胡適曾節(jié)衣縮食,東挪西借湊錢資助在國外讀書的林語堂,希望他學成之后能回北大效力。三十年代,胡適獨具慧眼,任命、幫助梁實秋完成了――日后號稱是梁實秋對文壇的“三大功績”之一的“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對待自己的學生,胡適傾心培育了“物理女王”吳健雄,對吳晗和顧頡剛等學術奇才大力提攜。 在臺灣的時候,胡適自己有一筆錢,專門用來資助年輕人出國深造。借給誰之后,言明希望日后歸還,以便繼續(xù)供應他人。

  胡適的確是心胸坦蕩之人。在白話文和文言文論爭問題上,很多人與他發(fā)生過筆戰(zhàn),但他毫不記仇,還維護罵他的人的形象。在魯迅死后尸骨未寒即受人攻擊之時,胡適沒有因為魯迅與之有過嫌怨就坐視不管,很快站出來替魯迅說話,維護了魯迅新文化運動健將的名譽,肯定了魯迅非凡的文學成就。再如李大釗曾與他開展過“問題與主義”的論爭,兩人政見不和,在李死后,胡適負責了李的后事,任勞任怨。胡適還曾經(jīng)四次營救獄中故友陳獨秀,其行其跡,感人至深。

  在20世紀的大哲中,應該有胡適的重要位置。胡適的獨立人格、愛國主義情懷、婚戀生活上的君子操守的以及待人處世的雅量,值得后人學習和借鑒。他的人格魅力正如他的墓志銘寫的那樣:“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xiàn)在在這里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易,但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① ”

  注釋:

  i 余英時.重尋胡適歷程[M].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2004:39.

  ii 黃團元.胡適的謙和雅量[M].武漢:長江出版集團,2007:180.

  iii 白振奎.胡適人格[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585-586.

  iv智效民.胡適和他的朋友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80.

  v 周質(zhì)平.胡適的情緣與晚境[M].合肥:黃山書社,2008:332.

  【參考文獻】

  ①沈衛(wèi)威.無地自由――胡適傳[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462-463.


猜你喜歡:

1.胡適勵志名言

2.胡適的經(jīng)典妙語

3.胡適經(jīng)典長篇散文欣賞

4.胡適散文推薦三篇

5.精選胡適散文閱讀

90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