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綱要結課論文
中國近代史綱要含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學內容,是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現(xiàn)實生動教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中國近代史綱要結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近代史綱要結課論文篇一
《淺析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女性的愛國運動》
【摘 要】五四運動史一場全民族的反帝愛國運動。本文從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女性的愛國運動為背景,探討那個時期青年女性愛國運動的方式、特點、及對婦女解放的貢獻。青年女性的這種意識不僅關系到自身,也關系到整個國民素質的提高,對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五四運動;青年女性;男女社交公開;男女教育平等;女子經濟獨立
一、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女性愛國運動的歷史背景
五四運動是一場全民族的反帝愛國運動。在愛國主義的感召下,中國民眾普遍投身于這場反帝愛國運動當中。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女性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和堅定地斗爭勇氣。
對絕大多數(shù)的青年女性來講,猛促她們覺醒的是迫在眉睫的民族危機。愛國主義的傳統(tǒng)在受到異族凌辱時就變得格外的有力量。因此當山東歸屬問題在巴黎和會上由于美英法等國操縱而劃歸日本,中國外交徹底失敗的消息傳來時,當北京學生在1919年5月4日齊集天安門廣場,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掀起驚心動魄的反帝愛國運動時,各地女學生便沖破了封建倫理綱常的羈絆,戰(zhàn)勝了自輕自賤的心理障礙,昂首挺胸投入到群眾運動的洪流,顯示出新女性的戰(zhàn)斗英姿。她們提出,“救國不能后人”、“愛國不分男女”的新口號,率先投入戰(zhàn)斗。這些口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辛亥女知識分子提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女子豈能無責”的口號。不僅意味著女子同男子是平等的人,而且意味著女子要與男子聯(lián)合起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在反帝反封建精神的感召下,男性與女性的利益與國家的民族的前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從而將愛國主義精神升華為一種神圣的理想。這個政治口號的提出,不是某個人瞬間之際提出來的,而是有著艱辛的斗爭歷程和痛苦的認識過程,表明青年女性覺悟的進一步提高。
二、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女性愛國運動的特點
五四時期的青年女性愛國運動在婦女運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個時期青年女性的愛國運動的基本特點是: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緊密結合。這個階段的標志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被發(fā)動起來,青年女性在斗爭實踐中逐漸認識到,婦女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部分,婦女要得到解放,首先必須解決社會政治問題,而不是同男子進行斗爭。只有社會得到改造,被壓迫婦女才能得到解放。向警予在領導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時就指出,在帝國主義和軍閥主義壓迫之下的舊中國,非將人權民權首先爭回,女權不能有存在的把握,她為此寫了十多篇文章,強調要將婦女運動和國民會議運動結合起來;她參加起草的中國共產黨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也貫穿了這一思想。另一方面,在發(fā)動婦女參加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的同時,又不能不顧婦女的特殊利益,因此又必須根據(jù)不同時期的革命任務,提出婦女自身解放的種種要求,打破封建宗法社會加在婦女身上的束縛和壓迫,爭取政治上、經濟上、職業(yè)上、教育上、法律上、社會地位上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三、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女性愛國運動的方式
(一)各地女學界團體宣傳愛國思想
北京女學生深感局勢的緊迫,為了進一步壯大聲勢,5月7日,女師高發(fā)起、第一女中等十余所學校40多名代表成立了北京女學界聯(lián)合會(后稱北京女界聯(lián)合會)。聯(lián)合會通過了《告全國女界書》、《北京女校致巴黎和會代表電》等。其發(fā)起人楊玉潔女士慷慨陳詞:“所翼我女界同胞,投袂而起,惠然肯來合群策群力,以濟難關,向政府陳告力爭,保全我領土,勿甘雌伏之譏,共奮雄飛之志。我二萬萬女同胞,果尚有心肝血氣乎!”
在這種愛國精神的激勵下,其他省份女學界都紛紛組織團體。
1919年5月25日成立了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該會簡章規(guī)定,“本會以提倡國貨并喚起女界之愛國心為宗旨。”女界愛國同志會成立后,在演講隊長鄧穎超的組織率領下,積極開展愛國宣傳。青年女性起初只是劃地宣講,號召婦女群眾去聽,后來才到各公共場所、居民住戶去宣傳,宣傳內容也從一般的愛國宣傳發(fā)展到爭取民族獨立,爭取婦女平等權利,保護女性、保護兒童等方面,是反帝反封建的內容更為鮮明充實。聽眾常被感動,如7月20日一次演講,聽眾達上千人,有的被感動得落下淚來。但女學生出外演講,也不是一帆風順,如鄧穎超后來回憶的那樣,到個居民家庭演講時“有的人家對我們很熱情,有的人家就把大門一關,據(jù)我們于門外。但我們碰了一點釘子不灰心,還是挨家挨戶訪問。”
重慶女學生聯(lián)絡各女校成立了川東女子救國會,并致電政府“密約不廢,青島不還,國權喪失,萬劫不復,吾等雖屬女界,同為國民一份子,一致誓死否認。”在女學生的帶領下,一批女教員、女職員乃至官吏家屬也參加了游行集會及演講活動。
(二)女學界組織群眾抵制日貨
在女學界的帶動鼓舞下,婦女們紛紛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支持愛國運動。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日本的經濟嚴重威脅到中國民族工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抵制日貨,提倡國貨這個口號在五四運動中深得人心。組織起來的各地女學生全力投入了這一次斗爭。如上海民生女校學生組織了勸告團,到各商行進行登記,到5月底動員了30余店鋪填寫了不進日貨的志愿書。女學生采取多樣形式進行宣傳,上海南洋女師編寫了愛國歌,唱道:“救家先救國,國亡家也忘。汝如欲愛國,國恥不可忘……莫學無恥人,去買東洋帽……莫貪小便宜,去坐東洋船……紙傘也可撐,莫買東洋傘……老布也可著,莫買東洋布。”各地女學生還紛紛捐募錢款,籌集資金,或自己制作各種小日用品,開辦愛國商行。
湖南《大公報》6月19日登了一條小消息:“女生四人,手提皮包,內儲各種國貨,肩上斜束白布手帕,上書某校國貨販賣團,在司門口一帶發(fā)賣,并隨地演講提倡國貨以救亡各情況,聽者無不鼓掌。其貨物較市面為廉,購著甚伙。”
女學生針對婦女裝飾化妝品中以日貨為多這一特點,深入到家庭宣傳,講明道理,啟發(fā)婦女群眾覺悟。天津婦女舉行了抵制日貨的游行示威,沿途散發(fā)“警醒”、“勸勉”兩種傳單,在商業(yè)區(qū)高呼“商界同胞快起救國”。除了宣傳,各地女學生還參加對蓄藏、私賣日貨的奸商的斗爭。天津商學界3萬余人在南開大學操場,將學生查出的日貨當眾焚燒。重慶二女師學生在追查日貨中表現(xiàn)得機智勇敢,她們和男學生一起在太平門城墻洞里發(fā)現(xiàn)了不法商人藏得日貨,全部燒毀,又將日商船偷運的日貨全部卸下。
四、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女性的愛國運動對舊時期婦女解放的貢獻
(一)爭取男女社交公開
五四時期關于男女社交公開的討論是十分熱烈的,在具體實踐“男女社交公開”方面,長沙的新民學會和天津的覺悟社,有比較突出的貢獻。
新民會的會員都主張“會友的界限要打破,無論男女老幼……只要他和宗旨相合,均可邀為會友”。陶毅、向警予、李思安、周敦祥、魏璧、等一批女同學志愿加入了以男性為主體的新民學會。新民學會實行男女公開社交,不僅對湖南,對各地青年都產生積極地影響。
天津覺悟社是在1919年9月,由周恩來、郭隆真等人倡議,集天津學聯(lián)和女學愛國同志會骨干分子組成的一個組織嚴密的團體。該社的新社員及社友均按1∶1的原則吸收。干部選舉上頁采取了男女平等的原則,以充分發(fā)揮女社員的作用。
五四時期青年女性的這種愛國運動形式對幾千年“男女授受不親”的倫理觀念,是一種大膽的否定。新民學會和覺悟社敢于破除封建陳規(guī),在男女之間建立一種平等的,互助,互敬的關系,這確實是一種創(chuàng)舉。它有力地沖擊了“男女授受不親”的陳腐觀念,鼓勵青年男女沖出家門,到社會上經受鍛煉,恢復婦女正當交際權利。男女社交公開初步實現(xiàn),為婦女爭取職業(yè)、教育權利掃清了思想與輿論的障礙,它不僅有利于婦女運動的廣泛開展,有利于婦女人才的培養(yǎng),還有利于整個社會的進步。因為它畢竟沖開了男女間幾千年形成的封建狀態(tài),勢必對社會生活、意識形態(tài)產生多方面的影響。當然,五四時期男女社交公開是極有限的,不管是在地域方面還是在人的階層方面都是有限的。但封建藩籬一經沖開,封建禮教再也不可能恢復它無所不至的權威地位了。
(二)爭取男女教育平等
五四時期爭取男女教育平等是青年女性對婦女解放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爭取大學開放女禁。在這方面首先站出來呼喊的是甘肅籍女學生鄧春蘭。鄧春蘭在報上發(fā)表了一封《告全國女子中小學畢業(yè)生書》,提出征求同志,組織大學解除女禁的請愿書。這封信在京滬幾家報紙上登載后,引起了社會輿論的重視。
1920年9名女生分別進入北大哲學系、國文系、英文系一年級旁聽,成為中國國力大學第一批女大學生。女學生進入大學,無論在社會上還是北大校內都引起了轟動。到1921年北京有7所公立大學招收女生。北大還正是規(guī)定入學不限男女名額。
五四時期青年女性在爭取男女教育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地成果,在一部分大城市突破了男女有別的傳統(tǒng)勢力,開了男女受平等教育的新風氣,這是有重大意義的,因為它不僅徹底否定了封建主義“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對“賢妻良母”的教育思想也給予了有力的沖擊。這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當然,學校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部門,歷來被國家直接控制。封建傳統(tǒng)勢力也不肯輕易退出歷史舞臺,男女教育平等在五四時期僅僅是拉開了序幕,而要真正實現(xiàn)這一理想,還要經過相當艱巨曲折的斗爭過程。
(三)爭取女子經濟獨立
中國近代工業(yè)興起發(fā)展造就了第一代女工,但在五四以前,社會其他職業(yè)向婦女開放的異常有限。在婦女參加社會工作,關鍵問題是在觀念上是否承認婦女有權支配自己的行為,有權參與一切社會經濟活動。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在法律上對婦女自謀職業(yè)的權利有嚴格的限制。1920年廣州有幾位女師畢業(yè)生曾自動發(fā)起,集資在廣州繁華的惠愛馬路上創(chuàng)辦了女子競業(yè)商店,經營雜貨。這是女青年自謀職業(yè)的最早的嘗試。
婦女參加社會經濟生活,謀取社會職業(yè),到20、30年代,職業(yè)婦女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成為婦女界中一支中堅力量。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以人權平等為武器,抨擊歧視婦女的傳統(tǒng)觀念,爭取男女就業(yè)平等起了促進作用。當然,五四時期關于婦女經濟獨立的討論和實踐只是局限于爭取男女就業(yè)平等,對于男女同工同酬,婦女勞動保護等都尚未涉及。
【參考文獻】
[1]向警予.今后中國婦女的國民革命運動(1923年)[A].中國婦女運動歷史資料[C].1921—1927:111.
[2]李靜之.中國婦女運動研究文集[C].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3]中華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中國婦女運動史(新民主主義時期)[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4]楊劍利.女性與近代中國社會[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7.
[5](日)須藤瑞代.中國“女權”概念的變遷——清末民初的人權和社會性別[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6]鄭必俊,陶潔主編.中國女性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
王琦評(1988— ),女,陜西西安人,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1級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高延春(1972— ),女,陜西延安人,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中國近代史綱要結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