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論文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優(yōu)化學習方式,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英語課程在設計和實施方面都要有利于學生優(yōu)化英語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透過觀察、體驗、研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學習潛能,構成良好的學習策略,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形成一種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意義非常重大。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
淺析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全文如下:
摘要: 英語是一門語言實踐課,其需要達到的語言技能是要靠學生個人的積極參與和反復實踐才能達到熟練的境界。英語老師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把學生看成能動的主體,促進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全員參與, 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關鍵詞: 英語教學 學生 主體作用。
英語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除了要認真學習英語的有關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親自實踐。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主體,衡量教學效果的最終尺度是學生對英語掌握的程度。學生的主體作用,簡單地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xiàn),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學生應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師、教材、教學手段都應為學生的“學”服務。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引導者或促進者, 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并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學看成“教師灌、學生裝”的過程,把學生看成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事物內在的矛盾性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因而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能力、品質、性格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本身內部的矛盾性。教師水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設備等對學生來說雖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終究還要靠內因起作用。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并確立自身的主體作用意識已成為教師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創(chuàng)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需要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有助于溝通理解, 只有在民主平等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表現(xiàn)出來。主體教育理念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客觀上不對等,主觀上平等民主的關系,客觀上的不對等指的是學識的不對等, 但在主觀上教師要視學生為與自己平等的社會成員,尊重他們,愛護他們,關心他們,與他們實現(xiàn)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使課堂成為一個和諧的教育場,使他們的主體意識得到增強,學習的潛力得到發(fā)揮,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以人為本,分層教學。
以人為本,是當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每個學生都有其“獨一無二”的個性,而且由于各自的智力、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方式的差異,其英語學習情況必然也千差萬別。因此,為了使英語教學適應于學生的不同情況, 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教師必須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和性格特點,實行分層教學,給每一個學生必要的自主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空間、時間,促使有差異的學生的普遍發(fā)展。
分層教學包括學生分層、目標分層、施教分層、練習分層和評價分層等。教師應針對學生個體不同情況,在英語教學活動中采取相應策略,支持和鼓勵學生更充分地發(fā)揮主體性,感受成功的歡樂和自豪,從而促進英語教學,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3.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由表現(xiàn)是對教學活動的主體參與,沒有自由的學生, 在教學中就談不上主體參與。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以學習者的身份參加的,是英語學科實踐活動和英語知識認知活動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是認識的主體。教師所擔任的角色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這就要求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結構,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真正突出精講巧練,不搞“滿堂灌”,從課堂的主角位置退下來,把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不要把知識作為思維的結果去教,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過程,作為思維活動的主體去實踐。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讓學生帶讀單詞領讀課文;讓學生批改作業(yè);讓學生提問和回答別的同學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盡可能地把教學內容活化為生活實際,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真正成為學生鍛煉聽、說、讀、寫能力與發(fā)展智力的場所。
4.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為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必須使學生的學習方法符合英語學科的認識規(guī)律,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法符合英語學科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的意義首先應該是教學習,即讓學生知道怎么學習,進而善于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知識本身,又是訓練思維的材料。教師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guī)律,學習和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體現(xiàn)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自覺主動和科學有效地學習。 [論-文-網(wǎng)]
二、學生要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
由于教學過程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為了能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把自己置于主體地位,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善于自我激勵學習動機。
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興趣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它是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的基本條件。一個有強烈學習動機的人,才可以有強大的學習動力,也才能主動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
2.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要自覺地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 并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去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3.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當今時代是信息時代, 而英語就堪稱為時代信息的首要載體。對于中國人來說,學會英語就等于打開了世界之窗,使自己與世界聯(lián)系得更為密切。學生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 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
4.培養(yǎng)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
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特別是對我們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來說,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地去總結,才能不斷地創(chuàng)造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英語學習的方法對于學習英語來說將事半功倍。
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 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習效率。因此,英語教師就要特別注意研究學習英語的規(guī)律特點和方法,讓學生會學與學會。
教師的教法應符合學生的學法。學習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學生要采用不同方法打好語言基礎,培養(yǎng)聽、說、讀、寫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各種感官協(xié)調活動有助于提高記憶效果,教師要有效使用直觀教學手段。教師不僅在講新課時要有計劃地以新帶舊,使新知識和舊知識有機結合,而且要指導學生復習。只有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自覺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英語課程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學生參與程度如何,對提高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僅要采取各種靈活有效的方式來突出與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體意識, 而且要使自己的教真正服務于學生的學。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麗生。英語新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