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論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生活化教學,提倡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此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語文生活化教學指的是通過與實際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的運用來實現(xiàn)語文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以下是學習啦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全文如下: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生活淺化。要讓學生把語文學習融入到生活中,就必須消除語文與生活之間的障礙,讓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心靈相溝通,讓語文課堂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關鍵詞】溝通;生活化;素材;閱讀
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1 有情有趣――識字教學的“生活化”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低年級學生要多識字,盡快地進入閱讀階段。如何讓學生在單調枯燥的橫、撇、豎、捺中學得有情有趣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因此,在詞串識字教學中,我從整體入手盡量讓這些字在學生的腦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畫”。如教學“寒流、大雪、北風,蠟梅、翠竹、蒼松,蟒蛇、螞蟻、刺猬,滑雪、跑步、跳繩。”一課時,我首先用多媒體手段顯示寒流侵襲、大雪紛飛、北風呼嘯的場面,讓學生說說此時此刻的感覺。有的說:“真冷呀!”
有的說:“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話,一定會縮著脖子、低著頭,凍得真發(fā)抖!”我讓他們在這樣的情境中認讀這些詞語,學生讀出來的不僅僅是幾個詞語,更是自己的感受。“在這么惡劣的氣候里,你們看它們表現(xiàn)得怎么樣?”多媒體依次出現(xiàn)蠟梅怒放、蒼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畫面,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見所感。有的說:“它們真勇敢!”有的說:“它們真是好樣的,是個小英雄!”“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蠟梅、翠竹、蒼松!”學生朗讀的聲音變了,語調變了,就連姿態(tài)和神情都變得個個腰桿挺直、精神飽滿,儼然就是一個個小英雄。
接著,我把話題一轉:“小朋友們,你們再看它們又在干什么呢?”學生看到三種動物冬眠的圖片都笑著說:“它們都在睡覺呢!”“對了,有些動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這叫冬眠。你們看它們睡得多香呀!我們應該怎么讀呢?”學生紛紛說:“我們應該輕輕地讀,不要把小動物們吵醒了!”在這樣的課堂里,學生的想象在馳騁、情感在激蕩、思維在跳躍、靈性在升騰……正如前蘇聯(lián)審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說的那樣:“這不是單純的理解,也不是簡單的評價,而是活躍的直接感情。”在這充滿著生活的氣息、飽含著親身的體驗與激蕩著情感的情境中進行識字教學,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負擔為享受、變苦痛為快樂。
2 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與實際相聯(lián)系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只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活動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智者,更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訪一訪,觀察生活。在我們的書中,并不是每一篇課文都與學生實際很貼近的,有些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存在著時空距離的差距,所以在學習中,學生常常會出現(xiàn)對課文內容認識不全面,甚至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再留心去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并擴大視野,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起到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針對前者,教師在準備教學之前可以組織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調查訪問,加深對課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一文時,由于距今已有20多年,這對學生來說已是非常遙遠了,也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此先可以組織學生去閱讀有關于周的一些資料,也可以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去采訪一些老人,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周的任務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也能有助于課堂上感情的激發(fā),而且也充實了學生的生活,學生也興趣盎然。在教學這篇文章后,我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詩詞《周,你在哪里》,讓學生誦讀,學生讀得非常投入,感情充溢。針對后者,例如:《春》一文中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小草、嫩葉偷偷地長大;挑花、梨花、杏花競相綻放。如果僅限于玩味語言文字,可能學生感受不大,不妨帶著學生走出教師,到田野上,小河邊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這段文字的感悟顯得具體、精彩,回味無窮。
如《貓》一文,貓對于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應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任務,并精心指導學生抓住特點去觀察,從而知道小動物的生活也是豐富多彩,它們一樣富有生命和活力。這樣,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并且在學完了之后,還可讓學生去仿寫,這樣又鍛煉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再如《火燒云》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去觀察云彩,領略天空的美景,感受自然的千變萬化;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演一演,再現(xiàn)生活。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景的創(chuàng)設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如把課文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孫臏、田忌和齊威王。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孫臏胸有成竹的理解,而且對田忌和齊威王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了很好的鍛煉。又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當時戰(zhàn)斗的英雄場面,加之教師抑揚頓挫的感情朗讀、精心剪輯的配樂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革命戰(zhàn)士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同時獲得一種強烈情感的陶冶。使學生明白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語文教學生活化,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只重語言智能的弊端,而且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使以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語文教學只有扎根于生活這一片沃土,才能發(fā)芽,開花,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