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淺析論文(2)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淺析論文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淺析論文篇二
《關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思考》
摘 要:“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能培養(yǎng)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開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還有待提高,學生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還有所不足,本文分析了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改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
關鍵詞:學前兒童 科學教育 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0.046
Reflections on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Teaching
HUANG Xunjun
(South Sichuan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Neijiang, Sichuan 641000)
Abstract The ability to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s to foster pre-professional student capacity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curr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e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 to be improved, the students carry out scientif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s well as inadequa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of pre-school" programs, an improved curriculum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of pre-school" effect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作為一門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職前師范課程,能幫助學生系統(tǒng)掌握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相關基礎理論,了解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方法、活動設計、材料選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活動效果評價等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設計、開展和評價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必須不斷提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推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發(fā)展。
1 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的教材內容大致相同,其中的大部分教材理論性較強,實踐指導性較弱,理論論述不夠簡明,部分章節(jié)的內容要求有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對幼師生在校期間的能力提升幫助不大。課程的教學安排主要以完成教材內容為主,理論課時多,實踐課時少。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學生設計的大部分教案的目標表述規(guī)范,目標定位不符合年齡階段目標、對方法技能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目標把握較差;活動流程的設計不完整或與目標不切合,缺乏創(chuàng)新性,部分活動過程沒有體現(xiàn)出科學活動的探究性,對相關科學現(xiàn)象的解釋不恰當甚至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在試講環(huán)節(jié)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科學方法和技能的運用很不熟練。
2 影響“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原因分析
2.1 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較薄弱
(1)科學情感、態(tài)度和興趣。由于受到長期存在的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價值觀念的影響,當前社會的主流意識仍然崇尚“學而優(yōu)則仕”價值觀念,家長和部分教師重視學生學習人文社會科學而不重視自然科學,加之封建迷信活動在學生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學??茖W教育給學生宣傳的正確價值觀輕易就被家庭和社會的負面思想推翻,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真正熱愛科學的情感和相信科學、崇尚科學的態(tài)度,由于學生價值觀念上認為科學不重要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教學而不重視學生興趣培養(yǎng)這兩方面的原因,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對科學不感興趣。
(2)科學方法和技能??茖W方法和技能離不開實踐和實驗訓練,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科學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科學方法和技能的任務。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只有一小部分條件較好的小學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和開設了小學科學課程,師資和硬件條件較差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科學課程沒有按要求開課。中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流于形式,由于實驗條件限制和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的原因,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科學課程中的實驗方法和技能訓練不到位,學生機械地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往往不明白實驗的目的以及為什么要按要求操作,只操作不思考,沒有真正動手動腦地探究科學。而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生源大部分來自有以上情況的學校,掌握的科學方法和技能都比較少。
(3)科學知識。科學知識的學習應該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探究活動進行意義建構,對科學感興趣和進行探究是獲得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條件。當前的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重在知識的講授與記憶,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不夠深刻,沒有理解知識的涵義,不能建立起知識間的聯(lián)系,掌握的科學知識數(shù)量不夠,質量不高。
2.2 課程的部分理論偏難、實踐不足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普遍對科學的興趣不高,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的發(fā)展也處于初級水平,加之長期以來重視語言和藝術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這門課程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較多較難,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困難、無趣,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本課程的興趣并產生畏難情緒而厭學。課程安排的理論課時較多,學生實踐課時較少,且由于師生比的限制,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能得到教師及時的指導,實踐教學效果也不佳,因此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不高。
2.3 學生缺少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直接經(jīng)驗
見習和實習是獲取有關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直接經(jīng)驗,了解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重要途徑,由于客觀原因,目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見習和實習時間少??晒W生學習、研究的視頻資料也較少,學生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了解不夠,在活動設計和試講等方面不能進行借鑒學習。
3 提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
3.1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是指根據(jù)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兒童科學教育的要求,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能力等?,F(xiàn)代幼兒教師在具備公眾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上,還應該具備能體現(xiàn)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職業(yè)特征的科學素養(yǎng)。①幼兒教師應有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學習科學的興趣、熱愛科學的情感和相信科學、崇尚科學的態(tài)度;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產生疑問、進行猜想、進行驗證三個基本步驟,知道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觀察、實驗、歸納演繹等,知道幼兒學習科學的方法,掌握進行科學實驗的相關技能;掌握自然科學的核心概念。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進校時科學素養(yǎng)薄弱,應該開設“自然科學基礎”課程來切實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學習“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和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做準備。
3.2 進行科學教育活動專項見習、收集高質量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示范視頻
教育見習和實習能促進學生專業(yè)思想的形成,專業(yè)知識的完善和專業(yè)能力的提高,因此,應當加強與各實習基地的聯(lián)系,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科學教育活動專項見習。同時還要收集高質量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視頻資料供學生借鑒學習,增強學生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認識。
3.3 精簡課程理論,突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強化學生實踐教學
(1)必備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性課程,學生必須掌握必備的理論基礎才能進行各種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和評價。在本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簡明扼要地講解科學的價值、科學的本質、科學素養(yǎng)的定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生活教育論等與科學教育有關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特性、目標、內容方法、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一般規(guī)范、各種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思路以及活動的評價等必備的理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習簡單的例子、找關鍵詞、編順口溜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對于一些學生已經(jīng)在衛(wèi)生學、心理學、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原理等課程中學過的知識則要簡明扼要地歸納、提煉,用盡量簡便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本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
(2)重要的指導思想。在本課程的理論基礎中,科學的價值、科學的本質、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三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重要性,要通過講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讓學生真正理解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究,要通過講解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教育活動目標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意識到制定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對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重視科學教育活動,并將探究式教學的理念落實到科學教育活動中。
(3)實踐教學。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應包括選編科學活動內容(制定教學計劃)、設計科學活動、分組試講和說課、制作科學教玩具幾個方面。
學生開展科學活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什么的問題,因此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選編科學活動內容的能力,在教材中專門介紹了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內容范圍、選擇科學活動內容的原則和編排方法,但理論性強,學生必須經(jīng)過實踐才能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應讓每個同學制定一個科學活動計劃并寫出選編說明,然后在班級展開互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內容范圍,掌握選編科學活動內容的原則和方法,也促進了學生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理解,為順利開展科學活動的設計和試講做好準備。
設計幼兒園科學活動是本課程的重中之重,學生選擇了合適的活動內容以后,就要設計出完整的教案,此環(huán)節(jié)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教案的基本格式以外,還要幫助學生對具體活動的目標、重難點、活動方法和組織形式、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方面進行設計和優(yōu)化。重點指導學生的目標定位、活動材料準備和活動過程安排,尤其要考查學生活動過程是否具有探究性,兼顧教學設計的規(guī)范和科學教育活動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設計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
分組試講和說課是學生模擬授課、解說自己的活動設計方案的過程,除了要訓練學生的教態(tài)和教學技能外,還要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活動材料準備是否恰當,活動流程的安排是否可行和合理。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讓學生養(yǎng)成做聽課記錄的良好習慣,并為學生制作詳細的評分表,讓小組成員逐項進行詳細的打分,從而引導學生認真地對試講同學的教學設計、教師技能等方面的優(yōu)缺點進行思考。通過分組試講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模擬了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場景、練習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也能讓學生通過相互學習和討論來實現(xiàn)共同提高。
制作科學教玩具是提高學生開展科學教育活動能力的重要途徑??茖W活動的部分內容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活動過程具有探究性,幼兒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學生必須學會制作和利用教玩具來幫助幼兒探究科學。在要求學生制作科學教玩具時可先將作品簡介的空表發(fā)給學生,通過讓學生填表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和制作科學教玩具,鼓勵學生制作出關于不同科學內容的教玩具,然后舉辦展覽,讓學生相互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制作教玩具的能力,促進科學教育活動質量的提高。
注釋
?、?王月蓮.現(xiàn)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科學素養(yǎng)[J].文教資料,2010(7).
看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淺析論文”的人還看了:
1.兒童科學教育論文
4.學前科學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