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有關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論文
中學生有關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論文
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身心健康。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中學生有關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中學生有關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論文篇一
《論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tài)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身心健康。本文論述了情感及情感教育的含義,并指出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最后經分析給出了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關鍵字:情感 教育 途徑 方法 歷史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歷史教學改革的不斷發(fā)展,非智力因素在教學中的作用日趨明顯,情感教育已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過程,是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步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國歷史教育正逐漸向科學化方向發(fā)展,歷史教育界展開了對歷史科學目標的研究,但至今比較成熟的只是對認知領域和技能的研究,情感領域的研究尚未深入展開,既缺乏系統性,又缺乏操作性。可以說,當前的情感教育處于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的狀態(tài)。因此,為我們對情感教育的研究提供了契機和廣闊的空間。
一、情感及情感教育的含義
所謂“情感”,是人的內心對外界信息產生的某種反應,以及在這種反應的基礎上具有的一種較為復雜的與精神、心靈和心理狀態(tài)相關的體驗。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情感的過程就是通過人內心體驗來反映客體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情感在人的生活實踐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育過程中,情感能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情感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彰顯。
情感教育一般是指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情優(yōu)教,用積極、高尚的情感去開發(fā)、激活受教育者的內在潛能。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價值及意義
(一)情感教育是解決我國傳統教育弊端的主要手段之一
歷史課程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豐富的內容。如果能用心、用情感去學習歷史,會讓人體會到歷史人物和事件所帶來的豐富的情感和想象,獲得好壞、美丑的價值判斷和道德評價,啟發(fā)學生對做人的精神和情懷進行思考,觸動學生的心靈。但是,目前的中學歷史教育卻存在著嚴重的弱化情感教育功能的問題,歷史學科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內容,剩下干癟的條條框框,讓學生望而卻步。
(二)情感教育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歷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因為情感教育能夠提高學生認識,享受歷史精神。情感因素是歷史素材中固有的豐富的資源,歷史中的悲、喜、美、丑真真切切、有血有肉。在某種程度上,讀史,唯一需要的是用心用情感去體會、去體驗。沒有情感,就不可能產生對祖國的愛;沒有情感的歷史,也絕不可能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和功能。缺失了情感的歷史也不可能稱得上是真正的人類歷史,當然也就不可能實現以人為本,達到探求“人之所以為人”的人文教育的目的。
(三)在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一,促進認識活動的作用。情感可以使記憶持久。同一內容由不同的教師授課,一個善于以史激情,一個則抱著冷漠的“客觀主義”態(tài)度照本宣科,其效果差別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二,促進意志形成作用。情感教育可以使學生的無意知覺統一和諧,使學生高度注意,使思維想象處于最活躍狀態(tài),精神系統達到最順暢的境界。
其三,促進信念樹立作用。帶著熱情去學歷史,會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欲。濃厚的興趣是學習歷史最好的原動力和誘發(fā)力。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和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激發(fā)。
其四,促進行為規(guī)范作用。歷史教師在教學中,用動人的史實、激情的語言,燃起學生的情感之火,對他們將來的學習,甚至一生都將產生影響。
三、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情感教育原理認為:教育教學活動并不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參與的“純認知”過程,而是認知活動與情意活動在課堂教學中的辨證統一。
課程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全面和諧地發(fā)展,所以,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歷史教育怎樣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有所得、達到情感教育的目標呢?其方法、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
歷史教材的簡約性、綜合性強,從而使本來生動形象感人的歷史內容的情境性大為失色。因此進行情感教學,要根據歷史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的,多方面的創(chuàng)設以形象為主體的教學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觸“境”方能生情。
放錄音、投影、歷史錄像也是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的方法之一。如講《新中國的成立》時,播放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國成立的錄像,學生馬上有一種自豪感。歷史教學掛圖、教材上的歷史圖、人物圖,歷史環(huán)境之一,如講唐朝《步輦圖》,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再通過老師有聲有色地描述唐太宗三考吐蕃求婚使者的故事,使學生也仿佛置身于共慶民族團結,分享共同創(chuàng)造祖國文明的歡樂情感中。
(二) 挖掘歷史內在魅力,激活學生的潛在情感
歷史的特點之一就是過去性,同現實生活的距離拉得越遠,學生感受力、接受力就越差,相反,對現實生活的東西很敏感,容易產生較直接、形象、生動的感受,這是求近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共同心理分為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讀者喜歡知道發(fā)生在自己周圍,同自己有關的事情。
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但歷史本身卻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充滿情感的。在教學過程中,抓住歷史這一魅力,激發(fā)學生學歷史的好奇心和興趣。心理學認為,好奇是人的一種本能,好奇向前發(fā)展即興趣,“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歷史教育,首先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氏族公社的發(fā)展時期為什么先母系后父系?”“圈地運動中為什么羊會吃人?”“西安事變中為什么不一槍把蔣介石給殺了?”如此等等的問題,學生喜歡思考因而盼望歷史課早點到來以看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從而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情感體驗
體驗,即通過親身經歷或實踐來認識事物。體驗可分為直接體驗和間接體驗。直接體驗要親自行動或身臨其境,間接體驗則須借助想象、虛擬?!稓v史課程標準》提出:“歷史學習過程是間接感知歷史的過程,應培養(yǎng)學生感知歷史的興趣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設身處地地進行歷史想象與體驗,加深對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的理解。”
歷史學科是情感教育很好的素材,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我認為歷史教學滲透了情感教學的特征即教師從歷史教學的整體目標出發(fā),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次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特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過自己的健康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以及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再現歷史事件的情節(jié)、人物的形象及與之有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強化對史實的認知、啟迪思維、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獲得知情并舉的效果。
(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建立良好融洽的關系,對教學起著推動的作用。所謂“親其師,信其道”這要求教師熱愛學生,把學生真正擺在“人”的主體地位上,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獲得知情并舉、相互促進的教學效果。歷史學科運用情感教學,從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的個性和素質的根本目的出發(fā),把“知”與“情”的教育視作同等地位,貫穿于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中,“以知激情、以情啟智”,使師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樂教”、“樂學”,教學相長,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克蘭:《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2]吳也顯: 《教學論新編》,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
[3]王策三:《教學論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陳俠:《課程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邵瑞珍: 《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作者信息:于海蛟(1969.9―),女,單位:義縣職業(yè)教育中心,研究方向-歷史,本科,中教高級。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中學生有關歷史教學的情感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