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生的感恩教育論文(2)
談學生的感恩教育論文
談學生的感恩教育論文篇二
《教育學生學會感恩》
摘 要:感恩是社會的美德,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學生學會感恩?本文從教育學生基本的感恩、培養(yǎng)學生的幾種意識兩上方面去探究。
關(guān)鍵詞:教育學生;感恩
現(xiàn)代社會已經(jīng)成為“獨生子女時代”,家長對獨生子女的嬌慣和溺愛,滋長了孩子們的自我意識,一切活動都以自己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學校則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該怎么樣”,不知“該我怎樣”;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師敬長,關(guān)愛他人。現(xiàn)代教育強調(diào)讓孩子們“張揚個性,自主成長”,但這絕不是讓孩子們自覺成長,過于強調(diào)個性的凸顯而忘本,容易使孩子們失去起碼的道德準則和歷史責任感,為所欲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費時,早已經(jīng)忘卻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當然,他們記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卻記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們知道麥當勞、肯德基價格卻不知父母的疾苦。目前,應(yīng)試教育使學校往往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修養(yǎng)等的引導(dǎo)和教育。所謂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評價學生時,往往只注重學習成績,情感教育變得微不足道,這些都使學生的價值取向受到影響。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這樣的教育真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p>
一、教育學生基本的感恩
我們的教育不僅要教我們的孩子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樣學會感恩。我們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務(wù)遠,要從諸如教育學生主動幫助老師擦黑板,對師長有禮貌,尊重老師,關(guān)心理解父母,為父母分憂等不起眼的實在小事做起,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使他們“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記別人的幫助之恩,不忘父母師長的養(yǎng)育教導(dǎo)之恩。
(一)感激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教育學生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父母不僅賜予自己生命,更把自己養(yǎng)育成人。父母起早摸黑掙錢供養(yǎng)自己讀書,把自己養(yǎng)大成人,非常不容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yīng)該幫助學生樹立一種正確的消費觀,適當消費。學生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就不應(yīng)該貪得無厭地索求父母的付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么可能愛同學、愛社會?通過感激父母教育,讓學生體悟來自父母無私的愛,知道父母給自己每筆錢背后的艱辛;引導(dǎo)學生樹立責任意識,自立意識,克服奢侈、攀比、享樂等毛病;懂得愛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二)感激老師的培育之恩。
教育學生要對自己的老師感恩。因為老師不僅賜予了自己的知識,更是教會了自己如何做人。正是老師們春風化雨式的教育解開了自己成長路上的心結(jié)。以幫助一名學習上有困難學生、資助一名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一名在心理上有障礙的學生、輔導(dǎo)一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為主要內(nèi)容的三助一導(dǎo)活動正在我校黨員教師中展開,成為我校保持共產(chǎn)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一個特色。
(三)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
教育學生要對自己的同學感恩。因為他們不僅在每一個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著自己度過了許多個春夏秋冬,更與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中相互鼓勵、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獲得歡樂和充實。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幾種意識
學校作為育人之地,我認為要讓學生善于理解和發(fā)現(xiàn)他人之恩,明白為什么要報恩,是我們當前對青少年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一課,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以下幾種意識:
(一)培養(yǎng)學生正確分析事物歸因的意識。
我們知道,學生因為年齡和心理的特點,對事物的分析往往顯得片面化和絕對化,而如今大多數(shù)學生又是獨生子女,在他們身上存在的自我中心意識使其容易形成“成皆由我敗皆由人”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習慣,容易導(dǎo)致人的驕傲自滿;總是過高的估計自己的努力,看不到別人為他的付出,更想不到為他人、為社會的回報。因此,要引導(dǎo)青少年用辯證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在看到自己努力的同時,也要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要看到別人為自己的努力與付出,學習歌德的“我不應(yīng)把我的作品全歸功于自己的智慧,還應(yīng)歸功于我以外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萬的事情和人物。”學會正確歸因,就會有謙虛的品質(zhì),就知道感恩。
(二)培養(yǎng)學生相輔相成的責權(quán)意識。
有位哲人曾說過,當舒適地享受一旦成為習慣,便使人幾乎感覺不到樂趣。外來的幫助和關(guān)懷成為習慣時,人就會變的漠然。我們老師往往更多的是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而忽視了自己在師生關(guān)系中還有理應(yīng)享有的“權(quán)”,也就是忽略了學生的責任和義務(wù)。由此,學生缺少了付出的體驗,久而久之,老師的付出在學生眼里就變得理所當然了。長此以往,又何談對老師的體諒與感恩呢?因此,要從小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權(quán)意識:我們老師在付出的同時,要讓學生看到或者感覺到,進而要求學生也要盡相應(yīng)的責任和義務(wù),他們才能感受到老師的艱辛與付出,才能逐步養(yǎng)成感恩的心態(tài)。
(三)培養(yǎng)學生接納、欣賞他人的意識。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需要人與人的相互配合與合作,而心胸狹窄、名利之心過強的人,往往喜歡從小處著眼,斤斤計較,難以包容和接納與他人的一些不愉快,正如羅蘭所說:“如果你只注意別人的缺點,那你就會處處碰到敵人,把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灰暗之中去。”所以感恩教育必須要進行寬容和接納他人、欣賞他人為主要內(nèi)容的胸懷教育。只有胸懷廣闊的人,才能忘記人與人之間的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冷靜面對他人的各種誤解和非難,包容他人的不同觀點和做法,更多的看到他人的優(yōu)點和長處,更多地記住人與人之間的至真至誠的醇美。只有這樣才能對他人、對社會心存感恩,做到以德報德,甚至是以德報怨。
感恩,來自于心理的滿足,來自于對人對事的寬容和理解,來自于一種回報他人和社會的良好心態(tài)。感恩,能夠促進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感恩,使人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對抗,多些寬厚,多些友善,多些快樂,使人有積極的人生觀,有健康的心態(tài),能夠善待他人的誤解與錯誤。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對生活對人生充滿希望,才會理智地面對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從容地面對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帶來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與感激。感恩,善待了自己,也快樂了自己。我們在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應(yīng)該大力弘揚感恩文化,教育我們的學生學會感恩,讓感恩教育成為學生重要的必修課。
談學生的感恩教育論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