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素質教育的有關論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素質教育應運而生。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淺談素質教育的有關論文,希望大家喜歡!
淺談素質教育的有關論文篇一
《淺談素質教育》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素質教育應運而生。其要求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核心理念使素質教育在教育界得到廣泛的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三個要義是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學生主動的在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fā)展。實施的關鍵是教育觀念和評價體系的改變。
關鍵詞:素質教育;三要義;教育理念;評價體系
一、素質教育提出的背景,內涵
素質教育概念出現(xiàn)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努力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一文中使用了“素質教育”一詞。這一階段主要從社會和人的發(fā)展的需要角度探討素質教育的意義,從馬克思主義全面發(fā)展角度探討素質教育的理論基礎,從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關系角度分析素質教育的關鍵和內涵。從對素質教育的認識確定素質教育的內容。在20世紀90年代,十四大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國家從政策上加強了對素質教育的引導。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中國教育和改革發(fā)展綱要》中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fā)展,辦出各自的特色。這是中央首次對素質教育做出的表述。1994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李嵐清同志在會議總結講話中指出,基礎教育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這都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研究和實施。這一階段,教育理論界對素質教育進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的深入研究。在21世紀,教育界對素質教育理論進行了深化研究,1996年6月,第三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這次會議以素質教育為主題,把教育提到了是關國家發(fā)展大局的位置,使素質教育的實施領域更加廣泛,包括幼兒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職業(yè)教育等各級各類學校。
二、素質教育三個要義
素質教育包括三個要義。第一要義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第二要義是要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第三要義是讓學生主動發(fā)展。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義務教育就是以法律為手段強制實施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體中小學生的素質。所以,在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要做園丁,幫助所有學生共同成長。教師絕不是作伯樂,伯樂的任務是要尋找千里馬,使其獲得受教育的良好條件,幫助其成為精英。眾所周知,國家規(guī)定要實行義務教育,使每個適齡兒童都得到公平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所以,素質教育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素質教育的第二要以是要要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在義務教育階段,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而現(xiàn)在大家比較重視智,德育、體育、美育,包括勞動教育處于相對薄弱的地位。如果德、體、美這種相對薄弱的地位得不到改變,那就不能是實施了完整的素質教育。加強德育要有針對性。中學階段,德育要培養(yǎng)三個意識,一個公民意識,一個愛國意識,還有一個民主意識。公民意識首先是遵紀守法,然后是責任感。還要求忠于職守和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美育就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對人的修養(yǎng)起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沒有美育,就少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就少了感情的力量。有了美育,有了感情的力量就比較容易化解矛盾,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的關系。美育還包括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體育就是要求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體魄,如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就是實施體育的重要手段。擁有健康的體格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基礎。
素質教育是要讓學生主動發(fā)展。只有讓學生主動發(fā)展,人才規(guī)格才會有多樣性。如果有主動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人才的多樣化,將來的人才結構才能夠形成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
三、素質教育的實施
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和關鍵是教育思想的改變。我們提倡的教育思想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要以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為目標。在我國一直都存在這樣的事實,高一級的學??偸且苑謹?shù)為標準從低一級的學校選拔部分學生甚至少數(shù)學生入學。低一級的學校則總以向高一級的學校輸送部分新生為目的。如果說就業(yè)不充分,就業(yè)制度不完善是應試教育的社會原因的話,那么這種幾十年不斷強化的選拔升學機制,就是應試教育的教育自身內部的原因。所以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改變學習室為了選拔的思想,要樹立教育是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的正確意識。目前,政府要下力氣縮小好學校與薄弱學校之間的差距,從投入、師資、領導干部力量配備等方面向薄弱學校傾斜。尤其要通過建立校際之間的校長和教師的交流或輪換制度,以迅速提高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另外,對于一個學校而言,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在熱情關心和大力幫助后進生上下功夫,不能給優(yōu)等生特殊的照顧,要加強對學習不好學生的個別教學,要因材施教,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除了樹立正確的思想,還要以促進全面發(fā)展為宗旨?;A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要為基礎教育后的各級各類教育打好知識基礎,而且還要為學生打好今后進入社會做人、辦事、健體的基礎。
教育要以育人為根本。一個學生學業(yè)上的缺陷并不一定會影響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就必然會貽害他一輩子。所以教育要以育人為根本。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塑造一個健康的人,就必須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入手。在智育方面,我國一直都非常重視,但是為實施素質教育就要求學校在智育方面改變在過去在應試教育思想指引下的教育方式,要順應學生的天性,以為了提高素質為目的來搞智育。德育就應該滲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傳授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以及愛國意識、民主意識、民主和法制意識。
素質教育要以因材施教為方法。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普遍的,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要面向全體學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因材施教。
實施素質教育的機制是要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制度。在過去,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以考試為手段,以單純的學科分數(shù)為標準,以選拔或淘汰為目的。在這種評價制度的引領下,學校難以實施素質教育,所以,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至少評價的項目應該包括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也不應該一切都有分數(shù)的高低來評判,比如智育、美育就很難用分數(shù)來量化結果。評價的方式也可以改變過去單純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采用自評或者學生互評的方式。這些做法都可以使評判標準更加科學客觀,改變過去教師和學生只關注學習的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