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激發(fā)學生的物理興趣
時間:
王新姣1由 分享
在新課程改革中,利用物理實驗、生活事例、多媒體技術等創(chuàng)設中學物理情境,能更好地展現(xiàn)感性材料,為學生學習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更重要的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的變化,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愉快、自主地學習。
實踐證明,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用實驗、生活實例及網絡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比起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具有其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下面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一、應用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育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起著積極作用,而物理實驗給學生展現(xiàn)了一個具體、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演示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成功地設計和演示實驗,對于成功地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我在講“大氣壓強”內容時,我通過演示覆杯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及瓶口吞雞蛋實驗,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大氣壓強的存在。特別是“瓶口吞雞蛋實驗”,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點燃一張紙放入廣口瓶中,把一個剝了皮的雞蛋放在瓶口,雞蛋緩緩地被吞入瓶中。學生看了這個演示實驗后覺得非常有趣,很想知道這是為什么,這就為學好“大氣壓強”的內容創(chuàng)設了一個佳境。
又如,我在講“慣性”內容時,演示了這樣一個實驗,首先將一杯水放在講臺上,用硬塑料片蓋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個雞蛋,提示學生注意,當用棒擊打塑料片時,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學生好奇的目光集中在雞蛋上。我舉起木棒突然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聲,塑料片飛了出去,雞蛋卻落入杯中,學生看完實驗后都感到非常震驚,同時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制造出緊張、驚險的氣氛,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住,對觀察的現(xiàn)象產生了極大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積極正確的展開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多媒體通過計算機集文字、圖表、錄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它的直觀性、交互性、智能型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更形象地聽取與教學相關的聲音信息,觀看實驗過程及原理,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我在講解“勢能與動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利用Flash課件,使學生聽到水流聲,能感受到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發(fā)電的情景,使沒見過大型水電站的學生也能認識水電站的運轉過程。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不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的水力發(fā)電原理,而且還讓學生很好地感受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梢?,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多種信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huán)境變得豐富而生動,將學生置于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提高;使課堂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應用性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歷史故事、新聞等事實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在歷史上有著特定的地位,在科學發(fā)展中起過特定的作用,科學家為此曾付出大量的、艱辛的勞動。
例如,大氣壓的存在,浮力、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等,這些事實與豐富多彩的歷史背景相結合,可以使物理教學更具有趣味性。
又如,在“阿基米德定律”展開之前,首先以史料設計教學情境,介紹“曹沖稱象”這一有趣的史實,并根據(jù)“曹沖稱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與石頭重之間的特定聯(lián)系,由此為阿基米德定律教學展開奠定了情境基礎。
再如,在講解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兩則新聞,作為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新民晚報報導)一鐵路工人“中彈”昏倒:1990年6月10日沈陽開往上海的195次列車經過上海分局管轄的滬寧線103區(qū)段時,突然從列車左翼車窗飛出一只饅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當班的上海鐵路分局蘇州工務段職工的鼻梁上,當場將其擊昏。(揚子晚報)火車吻肥豬,吻死一大片:1990年10月6日南京郊區(qū),一輛運載“生豬”的拖拉機,在橫穿火車的軌道時,突然拋錨熄火,正好北邊駛來一輛列車,火車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后,緊急剎車,駛到拖拉機前面速度已經很慢。但還是撞向了拖拉機,拖拉機司機僥幸逃命,但生豬卻被“吻死一大片”,拖拉機也被撞得支離破碎。學生看了這兩則報導感到十分震驚,心中產生了很大疑問,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強烈的動機,迫切想知道原因,這時我再引入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速度和質量。前者的質量雖然小,但速度很大,所以動能很大;后者的速度雖然小,但質量很大,所以動能很大,所以才產生了這樣大的威力。
四、運用問題、生活實例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精心設計、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當一個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時,他就把自己的思維發(fā)動起來了。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制造矛盾,提出疑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浮力”內容教學,來自于生活中的經驗往往成為學生的思維障礙,學生常常誤以為浮力跟物體的質量、密度有關,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沉入水底的物體不受浮力等,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疑問是:①用彈簧秤分別掛起同體積的鐵塊和鋁塊浸入水中,要求學生觀察彈簧秤示數(shù),并提問:這說明了什么?②用彈簧秤掛起鐵塊慢慢地浸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彈簧秤示數(shù)變化,待鐵塊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問:觀察到什么?③換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并回答液體密度不同,彈簧秤示數(shù)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源于生活,但又往往被人們熟視無睹或與常規(guī)生活經驗相桲,這就更使即將展開的教學籠罩上一層趣味的“靈光”。
又如,在講授“壓強”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挑擔子時喜歡用木棍還是扁擔?喜歡坐板凳還是軟沙發(fā)?學生都回答喜歡后者,我又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這樣舒服)這樣為什么會感覺舒服?接著我引導學生探究壓強跟受力面積的關系,從而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因為許多學生缺乏深入探究的心理需求,只滿足于知道怎么做,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的認識深入下去。類似的問題還有做功改變內能、力的相互作用等。
當然,物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教學過程也是豐富多彩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和接受性出發(fā),從教材實際內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如其分的情境。在物理教學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就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實踐證明,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用實驗、生活實例及網絡課程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比起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具有其不可比擬的優(yōu)點。下面我就談談我的看法:
一、應用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育家孔子也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說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習起著積極作用,而物理實驗給學生展現(xiàn)了一個具體、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演示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成功地設計和演示實驗,對于成功地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我在講“大氣壓強”內容時,我通過演示覆杯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及瓶口吞雞蛋實驗,形象生動地展示了大氣壓強的存在。特別是“瓶口吞雞蛋實驗”,深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我點燃一張紙放入廣口瓶中,把一個剝了皮的雞蛋放在瓶口,雞蛋緩緩地被吞入瓶中。學生看了這個演示實驗后覺得非常有趣,很想知道這是為什么,這就為學好“大氣壓強”的內容創(chuàng)設了一個佳境。
又如,我在講“慣性”內容時,演示了這樣一個實驗,首先將一杯水放在講臺上,用硬塑料片蓋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個雞蛋,提示學生注意,當用棒擊打塑料片時,會產生什么現(xiàn)象?學生好奇的目光集中在雞蛋上。我舉起木棒突然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聲,塑料片飛了出去,雞蛋卻落入杯中,學生看完實驗后都感到非常震驚,同時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制造出緊張、驚險的氣氛,學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住,對觀察的現(xiàn)象產生了極大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積極正確的展開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多媒體通過計算機集文字、圖表、錄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它的直觀性、交互性、智能型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作為初中物理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興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使學生更形象地聽取與教學相關的聲音信息,觀看實驗過程及原理,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我在講解“勢能與動能的相互轉化”這一節(jié)內容時,利用Flash課件,使學生聽到水流聲,能感受到氣勢磅礴的長江、黃河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帶動水輪機轉動發(fā)電的情景,使沒見過大型水電站的學生也能認識水電站的運轉過程。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不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化的水力發(fā)電原理,而且還讓學生很好地感受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梢?,多媒體技術可以提供豐富多彩的聲、光、電等多種信息,使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大大優(yōu)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環(huán)境變得豐富而生動,將學生置于這樣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興趣將得到極大提高;使課堂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應用性將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利用歷史故事、新聞等事實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有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在歷史上有著特定的地位,在科學發(fā)展中起過特定的作用,科學家為此曾付出大量的、艱辛的勞動。
例如,大氣壓的存在,浮力、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等,這些事實與豐富多彩的歷史背景相結合,可以使物理教學更具有趣味性。
又如,在“阿基米德定律”展開之前,首先以史料設計教學情境,介紹“曹沖稱象”這一有趣的史實,并根據(jù)“曹沖稱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與石頭重之間的特定聯(lián)系,由此為阿基米德定律教學展開奠定了情境基礎。
再如,在講解動能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兩則新聞,作為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新民晚報報導)一鐵路工人“中彈”昏倒:1990年6月10日沈陽開往上海的195次列車經過上海分局管轄的滬寧線103區(qū)段時,突然從列車左翼車窗飛出一只饅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當班的上海鐵路分局蘇州工務段職工的鼻梁上,當場將其擊昏。(揚子晚報)火車吻肥豬,吻死一大片:1990年10月6日南京郊區(qū),一輛運載“生豬”的拖拉機,在橫穿火車的軌道時,突然拋錨熄火,正好北邊駛來一輛列車,火車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后,緊急剎車,駛到拖拉機前面速度已經很慢。但還是撞向了拖拉機,拖拉機司機僥幸逃命,但生豬卻被“吻死一大片”,拖拉機也被撞得支離破碎。學生看了這兩則報導感到十分震驚,心中產生了很大疑問,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強烈的動機,迫切想知道原因,這時我再引入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速度和質量。前者的質量雖然小,但速度很大,所以動能很大;后者的速度雖然小,但質量很大,所以動能很大,所以才產生了這樣大的威力。
四、運用問題、生活實例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精心設計、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當一個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時,他就把自己的思維發(fā)動起來了。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制造矛盾,提出疑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例如,“浮力”內容教學,來自于生活中的經驗往往成為學生的思維障礙,學生常常誤以為浮力跟物體的質量、密度有關,跟物體浸入液體中的深度有關,沉入水底的物體不受浮力等,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概念,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的疑問是:①用彈簧秤分別掛起同體積的鐵塊和鋁塊浸入水中,要求學生觀察彈簧秤示數(shù),并提問:這說明了什么?②用彈簧秤掛起鐵塊慢慢地浸入水中,讓學生觀察彈簧秤示數(shù)變化,待鐵塊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問:觀察到什么?③換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并回答液體密度不同,彈簧秤示數(shù)有何不同?這些問題源于生活,但又往往被人們熟視無睹或與常規(guī)生活經驗相桲,這就更使即將展開的教學籠罩上一層趣味的“靈光”。
又如,在講授“壓強”內容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挑擔子時喜歡用木棍還是扁擔?喜歡坐板凳還是軟沙發(fā)?學生都回答喜歡后者,我又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這樣舒服)這樣為什么會感覺舒服?接著我引導學生探究壓強跟受力面積的關系,從而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這樣的問題,學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正因為許多學生缺乏深入探究的心理需求,只滿足于知道怎么做,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探究,使學生的認識深入下去。類似的問題還有做功改變內能、力的相互作用等。
當然,物理情境的創(chuàng)設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教學過程也是豐富多彩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和接受性出發(fā),從教材實際內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如其分的情境。在物理教學中,只要教師潛心研究,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就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