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教學語言藝術提高教學效果
時間:
馮永卿1由 分享
教學語言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教師如能巧妙運用語言藝術,捕捉最佳的教學時機,就自然能達到教育學生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
中職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感到單調(diào),尤其是在學習高級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時表現(xiàn)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diào)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采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而如果采用電視節(jié)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講循環(huán)語句時,我手舉一張紙,設其紙厚0.05mm,接著提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出來。這時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紙和珠穆朗瑪峰有什么聯(lián)系呢?接下來話風一轉(zhuǎn)說道:就用這樣的紙(足夠大),對折若干次后,就可以達到或超過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學生馬上會瞪大了眼睛張開嘴發(fā)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chǎn)生,興趣也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會懷著急切的心情要編出程序來驗證一下這個問題。教師這時恰當?shù)攸c出編這個程序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編出來驗證一下,預期的教學效果達到了。
二、幽默,輕松愉快掌握知識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
在計算機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nèi)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shù)谋扔骰蚺c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如講解軟磁盤的使用時,5寸軟盤將缺口封上為寫保護,3寸軟盤則是將寫保護劃片打開時為寫保護。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認為3寸盤和5寸盤一樣都是將口封上為寫保護,講到這一點時,我拿出了一張3寸軟盤,將寫保護劃片打開,讓盤片上兩個孔對在兩只眼的位置上,告訴學生,3寸盤上有兩只眼睛,當兩只眼睛都瞪著時,是處于高度警惕的戒備狀態(tài),別人是侵犯不了的(寫保護了);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時(把劃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狀態(tài),因此就沒有進行寫保護。聽到這一比喻時,學生都歡笑不已,點頭稱是,至此,這一教學難點在幽默的情趣中解決了。
三、含蓄,提高批評的實效
教學批評,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許多學生由于定勢往往對此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使得教學批評收效甚微。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生差錯是難免的,此時,教師若厲聲厲語、指責、批評,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如果教師采用溫和含蓄的語言使學生消除窘態(tài)、緩和氣氛,就能跳出困境、深化理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一次,在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抄襲作業(yè),怎么處理呢?在課上我講了這樣一段話: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這次在批改作業(yè)時,我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天工造物,奇妙無比,有好幾個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樣的,就像是用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一樣,簡直把我驚呆了,難道克隆技術已經(jīng)普及到我們學校了嗎?請你們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開始學生都煞有興趣地聽著,聽著聽著那幾個抄襲作業(yè)的學生表情就顯得緊張起來了,當大多數(shù)學生笑著說到“抄”字時,他們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個“抄”字正是教師批評的主題,借學生之口點了出來,基本目的已達到了,教師這時就可以順勢而下,點到為止即可。從始至終沒有點名批評,也沒有厲聲指責,而是用含蓄的語言開導學生,讓他們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了批評教育的目的。
四、故錯,啟迪思維
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故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QBASIC語言課堂教學講到兩個變量值互相交換的問題時, 我就采用了“故錯”的教學方法。首先將題目列出,然后讓學生自己先編程序,找一個直接采用“A=B:B=A”這種錯誤方法的程序展現(xiàn)在黑板上(多數(shù)學生采用此方法),而后引導學生一起分析程序。當講到這一語句時故意加上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至此就會有學生提出質(zhì)疑了,如何解決呢?此時就可將其比喻成兩杯飲料,要交換,而飲料不能丟失,學生會馬上說出“再拿一個杯子來”。這時,必須借助于第三變量問題就提出來了,程序也解決了,從而引導學生由個別到一般,進行概括、總結(jié),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編制這個程序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思考的狀態(tài),教師通過一個錯誤的語句一步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最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語言也是一門教學藝術,表面上看是口才問題,實質(zhì)上是教師學識與修養(yǎng)的問題。正如人們常說的:文如其人,言如其人。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根據(jù)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教學藝術,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科學的思維,深化理智,強化教學內(nèi)容,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
一、懸念,激發(fā)學習興趣
中職生在學習計算機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對課堂理論性教學感到單調(diào),尤其是在學習高級語言進行程序設計時表現(xiàn)較突出。此時如果教師只是單純地強調(diào)理論知識的重要性或采取簡單批評指責的方法要求學生注意聽講和積極思考,效果不會很好。而如果采用電視節(jié)目預告中使用的“懸念”手法,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講循環(huán)語句時,我手舉一張紙,設其紙厚0.05mm,接著提問: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多少?此時學生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出來。這時學生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一張紙和珠穆朗瑪峰有什么聯(lián)系呢?接下來話風一轉(zhuǎn)說道:就用這樣的紙(足夠大),對折若干次后,就可以達到或超過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學生馬上會瞪大了眼睛張開嘴發(fā)出驚訝的聲音。此時懸念已產(chǎn)生,興趣也調(diào)動起來了,他們會懷著急切的心情要編出程序來驗證一下這個問題。教師這時恰當?shù)攸c出編這個程序的幾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一定要把程序編出來驗證一下,預期的教學效果達到了。
二、幽默,輕松愉快掌握知識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
在計算機課的教學中,基本概念和理論性的教學內(nèi)容,往往使教師感到棘手,使學生感到抽象、枯燥,記憶較困難。在講授時,如果教師運用風趣的語言、適當?shù)谋扔骰蚺c眾不同的思維,就能將繁雜化為簡潔、沉悶化為輕松,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如講解軟磁盤的使用時,5寸軟盤將缺口封上為寫保護,3寸軟盤則是將寫保護劃片打開時為寫保護。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認為3寸盤和5寸盤一樣都是將口封上為寫保護,講到這一點時,我拿出了一張3寸軟盤,將寫保護劃片打開,讓盤片上兩個孔對在兩只眼的位置上,告訴學生,3寸盤上有兩只眼睛,當兩只眼睛都瞪著時,是處于高度警惕的戒備狀態(tài),別人是侵犯不了的(寫保護了);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時(把劃片封上)是放松警惕的狀態(tài),因此就沒有進行寫保護。聽到這一比喻時,學生都歡笑不已,點頭稱是,至此,這一教學難點在幽默的情趣中解決了。
三、含蓄,提高批評的實效
教學批評,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許多學生由于定勢往往對此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使得教學批評收效甚微。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生差錯是難免的,此時,教師若厲聲厲語、指責、批評,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者是口服心不服;如果教師采用溫和含蓄的語言使學生消除窘態(tài)、緩和氣氛,就能跳出困境、深化理智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一次,在批改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學生抄襲作業(yè),怎么處理呢?在課上我講了這樣一段話: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兩片葉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這次在批改作業(yè)時,我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天工造物,奇妙無比,有好幾個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樣的,就像是用克隆技術克隆出來的一樣,簡直把我驚呆了,難道克隆技術已經(jīng)普及到我們學校了嗎?請你們幫助我解答這個問題。開始學生都煞有興趣地聽著,聽著聽著那幾個抄襲作業(yè)的學生表情就顯得緊張起來了,當大多數(shù)學生笑著說到“抄”字時,他們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個“抄”字正是教師批評的主題,借學生之口點了出來,基本目的已達到了,教師這時就可以順勢而下,點到為止即可。從始至終沒有點名批評,也沒有厲聲指責,而是用含蓄的語言開導學生,讓他們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了批評教育的目的。
四、故錯,啟迪思維
心理學家魯賓斯坦說過:“思維通常總是開始于疑問或者問題,開始于驚奇或者疑惑,開始于矛盾。”“故錯”是置疑、激疑、制造矛盾達到引思的一種方式,以此啟迪學生的思維,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QBASIC語言課堂教學講到兩個變量值互相交換的問題時, 我就采用了“故錯”的教學方法。首先將題目列出,然后讓學生自己先編程序,找一個直接采用“A=B:B=A”這種錯誤方法的程序展現(xiàn)在黑板上(多數(shù)學生采用此方法),而后引導學生一起分析程序。當講到這一語句時故意加上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至此就會有學生提出質(zhì)疑了,如何解決呢?此時就可將其比喻成兩杯飲料,要交換,而飲料不能丟失,學生會馬上說出“再拿一個杯子來”。這時,必須借助于第三變量問題就提出來了,程序也解決了,從而引導學生由個別到一般,進行概括、總結(jié),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編制這個程序的過程中始終處于一種思考的狀態(tài),教師通過一個錯誤的語句一步一步啟迪學生的思維,最后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語言也是一門教學藝術,表面上看是口才問題,實質(zhì)上是教師學識與修養(yǎng)的問題。正如人們常說的:文如其人,言如其人。一個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根據(jù)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根據(jù)中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教學藝術,運用多樣化的教學語言,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引人入勝,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科學的思維,深化理智,強化教學內(nèi)容,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