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高三歷史講評課的有效性
時間:
劉貴恩1由 分享
試卷講評課是高考備考過程中的重要課型,就高三而言上好講評課更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某種程度上會直接影響考試效果及整個復習備考的效果。受平時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思維能力制約,加上考試過后帶來的壓力,講評課與其他課型比較起來則顯得枯燥、沉悶。如何讓學生每做一份試卷,每聽一次評講,都能起到鞏固知識,領悟道理,開拓視野,提高技能的作用,使講評課優(yōu)質高效,是教師們一直探討的問題。本文就高三備考中如何做到試卷講評課的高效優(yōu)質談談自己粗淺的認識。
一、集體備課,確定目標,及時講評
評講試卷之前,高三歷史組要進行集體備課,作好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把握試卷內容,力求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試卷內容通常是考查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其運用遷移能力、分析圖表圖片提煉信息能力、材料分析和概括歸納能力。
首先由微機進行量化分析,一對題目的量化分析,就具體題目的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二對試卷的量化分析,備好試題內容。統(tǒng)計題目難易分布情況、各題的出錯率、知識題和能力題所占的比例等。
其次備學生:通過分析和處理試卷中反映出來的各種信息和數(shù)據(jù),對學生某個單元或某個階段的學習與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做出判斷與衡量,確認學生的主要失分點和失誤原因,同時分析非智力因素如考試心理、考試組織形式等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力求分析結果科學準確,以便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以確定并及時調整復習重點。
其三備講評過程:講評課應該講解學生答題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應該點評學生解題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應該著眼于學生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合理安排講評策略,通過自我反思——相互交流——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反饋鞏固的教學模式,來增強講評課的有效性。
講評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它的及時性,學生對剛做完的試卷記憶猶新,及時的試卷批改,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成績,回顧自己答題的得失,同時老師們的敬業(yè)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學生備考也產(chǎn)生了無形的動力。試卷講評的及時進行,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的記憶表象,及時糾正其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若不及時講評,學生對所做試題印象會逐漸淡薄。時間拖得越長,學生在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形成惡性循環(huán),講評的效果也就越差,同時給學生從認識上、心理上也產(chǎn)生極其消極的影響。
二、優(yōu)化講評過程,提高思維能力
一節(jié)高效優(yōu)質的試卷講評課,是讓學生普遍性的學有所獲。整個教學過程應進行大容量、廣角度、深層次的講評,使同類問題規(guī)律化、解題思路最優(yōu)化、思維角度發(fā)散化。
所達到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使他們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能得到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在講評課中必須優(yōu)化教學流程結構。
第一步:自我反思。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考試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更容易形成個人的觀點。因此講評課上,更需要學生自查自省,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錯題,分析錯因,是知識問題(如答不出或答錯),還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審題失誤(未看明題意和答題要求),還是技術性失分(如錯別字或筆誤等),通過錯因分析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只有給學生以深刻反思自己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吃透錯題所在知識板塊,才能轉化固有認識,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第二步:相互交流。講評試卷時,教師搭建好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當然,學生展示的不一定要正確的解題思路,可以是錯誤的思路,也可以是各種假設。在交流中便于教師捕捉學生的思維方式、解題能力與技巧、發(fā)現(xiàn)知識漏洞,也便于學生在各種觀點的碰撞火花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從錯誤解法中尋找出知識的誤區(qū),從而加深印象。
第三步:師生互動,講練結合。通過前兩步學生的自省與交流,學生已經(jīng)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教師要根據(jù)試題的分析數(shù)據(jù),重點講解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及能力要求高的試題。客觀題講評中要將涉及到的知識講深、講透,并將沒有反映出來的知識加以延伸,擴展,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對于錯誤率較高、問題相對集中的試題,不但要重點講解解題思路與技巧,更要通過改變題干、變式練習等方法來反復演練試題體現(xiàn)的知識點與能力,力求達到講評一道選擇題,激活一串知識點。
主觀題的講評最好的手段是使用多媒體輔助。利用多媒體的直觀便捷,規(guī)范學生答題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提高解題能力。從近三年來高考歷史試題來看,明顯呈現(xiàn)主觀題材料化的趨勢。首先通過展示題干,介紹命題者的考核意圖,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明確試題所呈現(xiàn)材料與情境的核心內容,全面確定其中的有效信息,根據(jù)試題分析信息的來源,深入理解題目的含義。其次是引導學生搞清試題的設問以哪部分教材知識作依托,命題反映的能力特點與教材的關系,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增加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強化,通過逐層分析材料而生成答案。最后,進行典型個案分析。通過大屏幕顯示,進行現(xiàn)場講評,師生共同分析,鼓勵答案中的創(chuàng)新性、尋找并解決存在問題的癥結。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對知識分析和整合的過程,就是學生由思考到得出結論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知識由接收到吸收的過程,這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過程。
第四步:反饋鞏固。試卷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大多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一次講評后學生不可能完全掌握,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出現(xiàn)。而且講評主要針對的是解題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個性問題只能個別解決。針對共性問題,在原題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改造,使舊題改頭換面,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的常用途徑,將試卷上的某些試題改造后留給學生再思考,教師也將學生掌握較差的知識點滲透到今后教學中,使講評的效果進一步擴大。
三、認真反思,教學相長
高三歷史復習課中大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課時是講評課,每一次對試卷的分析,每一次的講評,都能夠使教師進行深刻的反思。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考試理念的更新,改革課堂教學策略成為必然。課堂教學充分尊重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批判地對待人類的認識成果,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正是歷史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最本質的體現(xiàn)。
一、集體備課,確定目標,及時講評
評講試卷之前,高三歷史組要進行集體備課,作好大量細致的準備工作,把握試卷內容,力求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試卷內容通常是考查學生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及其運用遷移能力、分析圖表圖片提煉信息能力、材料分析和概括歸納能力。
首先由微機進行量化分析,一對題目的量化分析,就具體題目的測試結果進行統(tǒng)計。二對試卷的量化分析,備好試題內容。統(tǒng)計題目難易分布情況、各題的出錯率、知識題和能力題所占的比例等。
其次備學生:通過分析和處理試卷中反映出來的各種信息和數(shù)據(jù),對學生某個單元或某個階段的學習與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做出判斷與衡量,確認學生的主要失分點和失誤原因,同時分析非智力因素如考試心理、考試組織形式等對學生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力求分析結果科學準確,以便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做好查漏補缺的工作,以確定并及時調整復習重點。
其三備講評過程:講評課應該講解學生答題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應該點評學生解題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應該著眼于學生審題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合理安排講評策略,通過自我反思——相互交流——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反饋鞏固的教學模式,來增強講評課的有效性。
講評課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它的及時性,學生對剛做完的試卷記憶猶新,及時的試卷批改,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的成績,回顧自己答題的得失,同時老師們的敬業(yè)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學生備考也產(chǎn)生了無形的動力。試卷講評的及時進行,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對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的記憶表象,及時糾正其錯誤,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果。若不及時講評,學生對所做試題印象會逐漸淡薄。時間拖得越長,學生在復習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形成惡性循環(huán),講評的效果也就越差,同時給學生從認識上、心理上也產(chǎn)生極其消極的影響。
二、優(yōu)化講評過程,提高思維能力
一節(jié)高效優(yōu)質的試卷講評課,是讓學生普遍性的學有所獲。整個教學過程應進行大容量、廣角度、深層次的講評,使同類問題規(guī)律化、解題思路最優(yōu)化、思維角度發(fā)散化。
所達到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使他們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技能得到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在講評課中必須優(yōu)化教學流程結構。
第一步:自我反思。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就必須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考試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更容易形成個人的觀點。因此講評課上,更需要學生自查自省,要求學生針對自己的錯題,分析錯因,是知識問題(如答不出或答錯),還是能力欠缺(如分析不透或表述不清);是審題失誤(未看明題意和答題要求),還是技術性失分(如錯別字或筆誤等),通過錯因分析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只有給學生以深刻反思自己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吃透錯題所在知識板塊,才能轉化固有認識,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第二步:相互交流。講評試卷時,教師搭建好平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當然,學生展示的不一定要正確的解題思路,可以是錯誤的思路,也可以是各種假設。在交流中便于教師捕捉學生的思維方式、解題能力與技巧、發(fā)現(xiàn)知識漏洞,也便于學生在各種觀點的碰撞火花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從錯誤解法中尋找出知識的誤區(qū),從而加深印象。
第三步:師生互動,講練結合。通過前兩步學生的自省與交流,學生已經(jīng)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了一定的認識,這時教師要根據(jù)試題的分析數(shù)據(jù),重點講解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及能力要求高的試題。客觀題講評中要將涉及到的知識講深、講透,并將沒有反映出來的知識加以延伸,擴展,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多層次思考問題。對于錯誤率較高、問題相對集中的試題,不但要重點講解解題思路與技巧,更要通過改變題干、變式練習等方法來反復演練試題體現(xiàn)的知識點與能力,力求達到講評一道選擇題,激活一串知識點。
主觀題的講評最好的手段是使用多媒體輔助。利用多媒體的直觀便捷,規(guī)范學生答題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提高解題能力。從近三年來高考歷史試題來看,明顯呈現(xiàn)主觀題材料化的趨勢。首先通過展示題干,介紹命題者的考核意圖,指導學生認真審題,明確試題所呈現(xiàn)材料與情境的核心內容,全面確定其中的有效信息,根據(jù)試題分析信息的來源,深入理解題目的含義。其次是引導學生搞清試題的設問以哪部分教材知識作依托,命題反映的能力特點與教材的關系,使學生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增加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強化,通過逐層分析材料而生成答案。最后,進行典型個案分析。通過大屏幕顯示,進行現(xiàn)場講評,師生共同分析,鼓勵答案中的創(chuàng)新性、尋找并解決存在問題的癥結。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對知識分析和整合的過程,就是學生由思考到得出結論的過程,也是學生對知識由接收到吸收的過程,這正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過程。
第四步:反饋鞏固。試卷中所反映出的問題大多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一次講評后學生不可能完全掌握,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會出現(xiàn)。而且講評主要針對的是解題中存在的共同問題,個性問題只能個別解決。針對共性問題,在原題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改造,使舊題改頭換面,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的常用途徑,將試卷上的某些試題改造后留給學生再思考,教師也將學生掌握較差的知識點滲透到今后教學中,使講評的效果進一步擴大。
三、認真反思,教學相長
高三歷史復習課中大約有四分之一以上的課時是講評課,每一次對試卷的分析,每一次的講評,都能夠使教師進行深刻的反思。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考試理念的更新,改革課堂教學策略成為必然。課堂教學充分尊重學生主體,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批判地對待人類的認識成果,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正是歷史教學追求的目標,也是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最本質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