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數(shù)學教學高效課堂的形成
時間:
馮旺1由 分享
根據(j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新課程教學在教學目標方面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在課程內(nèi)容方面,強調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nèi)容;而在課程實施方面,則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教師要想盡快勝任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角色,建設高效課堂,就要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單靠某一個老師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師師合作,師生合作;教學過程中則要做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1 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集體備課,可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討的學術氣氛,開發(fā)學?,F(xiàn)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一般來講,集體備課有以下程序:
1.1 個人研究。教師提前一周準備一周的課,所有學科組成員對照備課內(nèi)容,對學生、教材、學法、課程標準、考綱要求、教學資源等進行深入的研究,理清“八點”,即教學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梳理出教學的知識點,理清教材的知識體系,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并形成書面的教學設計初稿,印發(fā)給每個老師,以備交流。
1.2 集體交流。在該環(huán)節(jié),主持人組織大家就上周教學的情況進行反思,選取有針對性的話題,如學生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等進行討論,達成共識。然后針對主備人的導學案進行分析。主備教師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自己的設計作介紹;闡明自己的理解、觀點及有關理論依據(jù)。
導學案一般分成考綱考情、考點梳理、考點自測、考點分類講評和梯度訓練5部分。主備人先是闡述考綱考情,確立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然后進行知識梳理,并詳細講解各個考點在本節(jié)教材中的分布情況。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則是說明梯度強化訓練設計,比如針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鞏固性訓練題、課堂剩余時間靈活掌握處理的訓練題等。其他教師則對主備教師的設計提出自己的見解,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對主備教師的教學設計初稿進行修訂補充。最后由學科組長統(tǒng)一大家的意見,提出明確的教學方案,交由全組教師使用。
集體備課的價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信息溝通,資源共享,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吸取。教師可以就一點有感而發(fā);也可以就整體發(fā)表見解;可以中途打斷;可以存同求異;可以相互爭執(zhí)。一切為了保證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證交流的深入和實效。
1.3 精品課展示。每周選擇一個主備人依據(jù)討論后的導學案上一堂精品課,所有本學科教師參加聽課,主要聽其教學方式,觀察學生在聽講中所遇到的困難,找出教學實踐與教學預期的差異,在評課活動中,積極研討,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設計。
1.4 個性修改。科任教師在廣泛吸納集體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班級學生特點,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對集體備課所形成的教學設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對集體備課設計做有針對性的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案。
1.5 教學反思。通過上課,尋找教學預設與教學實際的落差、尋找教學實際設計與重新設計的生長點。
2 師生互動
“互”是指雙方行為共有,“動”則通過這種行為而產(chǎn)生變化得到發(fā)展。“師生互動”即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fā),相互促進,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它是一個不斷產(chǎn)生沖突又不斷達成協(xié)調的過程。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的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課堂小結,大膽放手給學生,養(yǎng)成總結學習內(nèi)容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更大的學習興趣,將“要我學”變?yōu)?ldquo;我要學”。
總之,抓好課前的集體備課,把握好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就能很好的形成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推進新課程改革走向深入和提高。
1 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集體備課,可增進老師之間的相互了解,培植一種交流、合作、研討的學術氣氛,開發(fā)學?,F(xiàn)有的教育資源,推廣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縮短年輕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一般來講,集體備課有以下程序:
1.1 個人研究。教師提前一周準備一周的課,所有學科組成員對照備課內(nèi)容,對學生、教材、學法、課程標準、考綱要求、教學資源等進行深入的研究,理清“八點”,即教學重點、難點、弱點、疑點、考點、易錯點、易混點和盲點,梳理出教學的知識點,理清教材的知識體系,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并形成書面的教學設計初稿,印發(fā)給每個老師,以備交流。
1.2 集體交流。在該環(huán)節(jié),主持人組織大家就上周教學的情況進行反思,選取有針對性的話題,如學生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徹的知識點等進行討論,達成共識。然后針對主備人的導學案進行分析。主備教師從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選擇,學法指導,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自己的設計作介紹;闡明自己的理解、觀點及有關理論依據(jù)。
導學案一般分成考綱考情、考點梳理、考點自測、考點分類講評和梯度訓練5部分。主備人先是闡述考綱考情,確立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然后進行知識梳理,并詳細講解各個考點在本節(jié)教材中的分布情況。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則是說明梯度強化訓練設計,比如針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鞏固性訓練題、課堂剩余時間靈活掌握處理的訓練題等。其他教師則對主備教師的設計提出自己的見解,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對主備教師的教學設計初稿進行修訂補充。最后由學科組長統(tǒng)一大家的意見,提出明確的教學方案,交由全組教師使用。
集體備課的價值在于相互交流,在交流中達到信息溝通,資源共享,在交流中達到相互促進、相互吸取。教師可以就一點有感而發(fā);也可以就整體發(fā)表見解;可以中途打斷;可以存同求異;可以相互爭執(zhí)。一切為了保證交流不流于形式,保證交流的深入和實效。
1.3 精品課展示。每周選擇一個主備人依據(jù)討論后的導學案上一堂精品課,所有本學科教師參加聽課,主要聽其教學方式,觀察學生在聽講中所遇到的困難,找出教學實踐與教學預期的差異,在評課活動中,積極研討,進一步優(yōu)化教學設計。
1.4 個性修改。科任教師在廣泛吸納集體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自己班級學生特點,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對集體備課所形成的教學設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對集體備課設計做有針對性的修改,形成自己的教學方案。
1.5 教學反思。通過上課,尋找教學預設與教學實際的落差、尋找教學實際設計與重新設計的生長點。
2 師生互動
“互”是指雙方行為共有,“動”則通過這種行為而產(chǎn)生變化得到發(fā)展。“師生互動”即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老師給學生以指點,學生也給老師以啟發(fā),相互促進,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它是一個不斷產(chǎn)生沖突又不斷達成協(xié)調的過程。
現(xiàn)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的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jīng)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在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課堂小結,大膽放手給學生,養(yǎng)成總結學習內(nèi)容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習慣。久而久之,學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起更大的學習興趣,將“要我學”變?yōu)?ldquo;我要學”。
總之,抓好課前的集體備課,把握好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就能很好的形成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推進新課程改革走向深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