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時間:
張賀英1由 分享
【摘 要】:學生學習的主戰(zhàn)場在課堂,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只有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生需要,學生才能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進行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培養(yǎng) 自主學習 英語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也就是讓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學習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不僅指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增進學生的主體性,更是指教學過程是隨學習內部矛盾展開,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動和自我拓展的過程。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拓展學生潛能。本文以初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分析,談話等方法,對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幾點看法。
一、農村中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
1、小學階段基礎相當薄弱
我們農村地區(qū),只有30%的到四年級以上才開課,開課的一周也僅僅上一節(jié)課,大部分小學階段基本不開設外語課,與語文、數(shù)學的“地位”相差的比較大。區(qū)區(qū)一節(jié)課,學生能學習多少知識?
2、對英語學科,90%的初二學生不會自己拼讀單詞;不會查閱字典。這將導致在本學科的學習上永遠處于被動的一方。同時不會拼讀單詞將嚴重影響英語的學習。比如說:不會拼讀單詞將直接影響單詞的記憶效率。
3、缺乏運用。在中國學習英語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以學生學了什么沒有運用,這樣印象不但不深刻反而會犯很多低級錯誤。
4、怕羞、不敢讀說
有些中學生小學時也沒學英語,到初中時也不好意思開口,特別是男同學,因生理上嗓音有些變化更加不敢開口讀,怕同學笑話。久而久之根本就沒興趣去學了。
5、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上課之前對將要上的知識一問三不知,課后把書本一關就完事,第二天也是一問三不知。久而久之,知識日積月累,學生學習的難度也就無形中加大,直至最后對英語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基于以上原因,農村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英語的人就更少了,教師應正視學生的學習心理,探討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他們學習英語。
二、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措施
(一)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十世紀60年代,葉老非常明確的提出了“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論點。教師的主導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這種作用最好超前發(fā)揮,超前教給學習,在學習之前先教學法,使學生掌握方法,步驟,更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把“要我學”變?yōu)?ldquo;我要學”。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要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讓學生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能力,智力,情感全面發(fā)展的地方。研究表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是把學習方法滲透到教學中。
(二)組織興趣組活動。
語言習慣的形成僅是課內的學習是不夠的,只有通過經常不斷地重復及在盡可能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接觸它、使用它。才能學好。如果一味的增加課時,加班加點,布置大量作業(yè)等方法來擴大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就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他們感到學習枯燥厭煩。針對這個問題,我設計將教學任務全部放到課堂上完成,課外強化和鞏固則通過自愿參加興趣組完成。我們組織了朗誦組、歌詠組、表演組、故事組和通訊組等。另外,還組織了英語沙龍,每周二、四、六在布置的英語角中進行沙龍活動,有時教唱英語歌,有時進行故事比賽,有時進行英語會話。這樣的小組活動,強調了一個“趣”字,形式多變,內容常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倍增。
(三)提供自主學習機會,關注自主學習過程。
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根本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參與的內涵是豐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要做到七個讓:課文讓學生自學,字詞讓學生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讓學生尋找,重點讓學生探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jié)課的全過程。參與要多樣化,比如,質疑問難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的反映,是學生思維參與的標志。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可能有的問題提的有價值,有的很離奇,甚至可笑,但只要學生敢于提出,就說明學生是積極參與思維的,當然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參與的內容和形式是不相同的。
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學是核心,導是關鍵。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提問的精當,而且體現(xiàn)在處理反饋信息的應變能力上。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反饋的重要途徑,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目標要求的距離,還應通過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其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當學生答錯時怎么處理 ---- 是鼓勵、引導、點撥,還是訓斥、否定、甚至罰站?前者能使學生感到老師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后者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反饋和評價,不僅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需要,更是凝聚師生情感的需要,教師不要隨便說 “No,”
總之,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以人為本”是“課標”的核心理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培養(yǎng) 自主學習 英語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主體,也就是讓學生積極能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認識和學習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不僅指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增進學生的主體性,更是指教學過程是隨學習內部矛盾展開,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活動和自我拓展的過程。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拓展學生潛能。本文以初一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觀察,分析,談話等方法,對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幾點看法。
一、農村中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
1、小學階段基礎相當薄弱
我們農村地區(qū),只有30%的到四年級以上才開課,開課的一周也僅僅上一節(jié)課,大部分小學階段基本不開設外語課,與語文、數(shù)學的“地位”相差的比較大。區(qū)區(qū)一節(jié)課,學生能學習多少知識?
2、對英語學科,90%的初二學生不會自己拼讀單詞;不會查閱字典。這將導致在本學科的學習上永遠處于被動的一方。同時不會拼讀單詞將嚴重影響英語的學習。比如說:不會拼讀單詞將直接影響單詞的記憶效率。
3、缺乏運用。在中國學習英語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所以學生學了什么沒有運用,這樣印象不但不深刻反而會犯很多低級錯誤。
4、怕羞、不敢讀說
有些中學生小學時也沒學英語,到初中時也不好意思開口,特別是男同學,因生理上嗓音有些變化更加不敢開口讀,怕同學笑話。久而久之根本就沒興趣去學了。
5、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上課之前對將要上的知識一問三不知,課后把書本一關就完事,第二天也是一問三不知。久而久之,知識日積月累,學生學習的難度也就無形中加大,直至最后對英語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基于以上原因,農村中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英語的人就更少了,教師應正視學生的學習心理,探討學生的學習興趣,正確引導他們學習英語。
二、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的措施
(一)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十世紀60年代,葉老非常明確的提出了“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論點。教師的主導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這種作用最好超前發(fā)揮,超前教給學習,在學習之前先教學法,使學生掌握方法,步驟,更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把“要我學”變?yōu)?ldquo;我要學”。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而且要幫助學生自主地學,自覺地學,讓學生潛能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能力,智力,情感全面發(fā)展的地方。研究表明,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是把學習方法滲透到教學中。
(二)組織興趣組活動。
語言習慣的形成僅是課內的學習是不夠的,只有通過經常不斷地重復及在盡可能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接觸它、使用它。才能學好。如果一味的增加課時,加班加點,布置大量作業(yè)等方法來擴大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就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他們感到學習枯燥厭煩。針對這個問題,我設計將教學任務全部放到課堂上完成,課外強化和鞏固則通過自愿參加興趣組完成。我們組織了朗誦組、歌詠組、表演組、故事組和通訊組等。另外,還組織了英語沙龍,每周二、四、六在布置的英語角中進行沙龍活動,有時教唱英語歌,有時進行故事比賽,有時進行英語會話。這樣的小組活動,強調了一個“趣”字,形式多變,內容常新,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倍增。
(三)提供自主學習機會,關注自主學習過程。
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根本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參與的內涵是豐富的,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大膽放手,更多地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充分發(fā)揮學生各種感官的功能,讓他們多動手、動口、動腦、參與觀察、思考、討論、實驗。要做到七個讓:課文讓學生自學,字詞讓學生掌握,段意讓學生概括,問題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方法讓學生尋找,重點讓學生探索,難點讓學生突破,真正讓學生參與每節(jié)課的全過程。參與要多樣化,比如,質疑問難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的反映,是學生思維參與的標志。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可能有的問題提的有價值,有的很離奇,甚至可笑,但只要學生敢于提出,就說明學生是積極參與思維的,當然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參與的內容和形式是不相同的。
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中的反饋與評價。學是核心,導是關鍵。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提問的精當,而且體現(xiàn)在處理反饋信息的應變能力上。評價是教師對學生反饋的重要途徑,它的作用并不只限于讓學生了解自己與目標要求的距離,還應通過評價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堅定其學習的自信心,交流師生情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當學生答錯時怎么處理 ---- 是鼓勵、引導、點撥,還是訓斥、否定、甚至罰站?前者能使學生感到老師態(tài)度誠懇,評價中肯。進而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以良好的心態(tài)進入學習;后者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挫傷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反饋和評價,不僅是學生認知過程的需要,更是凝聚師生情感的需要,教師不要隨便說 “No,”
總之,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以人為本”是“課標”的核心理念。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掌握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要相信學生自己能構建知識,成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者、指導者和幫助者。應利用英語自身的魅力著力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寬敞的學習空間,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參與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