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中運動員的心理障礙與心理訓練
摘 要: 本文從理論分析出發(fā),運用體育運動心理學的有關知識,簡要分析了在體育運動競賽中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提出了克服心理障礙的心理訓練方法和手段,對提高競賽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心理障礙心理訓練競賽
1 前言
運動競賽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比賽,有其特點、任務、對手、環(huán)境和方法。心理訓練盡管與體育鍛煉有相關之處和相聯(lián)系的一面,但其性質決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強,而導致較強的心理壓力,并通過運動員的比賽行為表現(xiàn)出來,如畏懼心理、過分緊張心理、競賽動機不端正、目的不明確、信心不足,甚至還有性格孤僻或情緒暴躁等現(xiàn)象。因此,調節(jié)和控制心理活動,克服心理障礙,實施心理訓練成為廣大體育教師和教練員必須關注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2 運動競賽中的心理障礙
2.1 動機障礙
動機障礙是指最適宜動機水平以外的其它動機狀態(tài)。過高的動機水平會引起機體興奮性過高,使學生和運動員注意力分散情緒不穩(wěn)定,難以控制動作,造成動作質量下降等不良反應。而動機水平過低,又表現(xiàn)為不能充分調動主動性、積極性,導致機能潛力發(fā)揮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動員,造成運動水平降低。“適宜的動機”水平與運動項目和運動員的個性特點等許多可變因素有關,一般認為,以速度和力量為主,而動作又簡單的運動項目,需要較強的動機水平;較為復雜、精細動作為主的運動項目,則需要較低的動機水平。
2.2 情緒障礙
分析引起學生或運動員競賽成績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見和最重要的是過分緊張和焦慮情緒。一般來講,適度的緊張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和運動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如果對成敗的社會后果、觀眾的情緒、比賽勝敗的意義、競賽對手的水平等能正確對待或估計錯誤,便會產生強烈的緊張甚至焦慮情緒,就會影響動作技術和心理潛能的發(fā)揮,使運動成績下降。而這種由緊張和焦慮情緒引起的情緒障礙,一般在賽前由于等待應激刺激來臨而產生的情緒反應程度較高,賽中因心理能量的釋放,會向著有利的方向發(fā)展,不良情緒會有所緩解。賽后的情緒狀態(tài)與比賽結果有關,如果結果不良,接下來的比賽中,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將會上升。
2.3 心理飽和障礙
學生和運動員的心理飽和是影響競技能力發(fā)揮的重要因素。在競賽中,學生和運動員有時要進行長時間的持續(xù)努力,付出極大的心理能量,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靈活的思維反應、精細的感知、敏銳的觀察,但當運動競賽的時間持續(xù)時,疲勞狀態(tài)得不到緩解,便會產生心理飽和狀態(tài),逃避參加比賽和厭倦體育運動。這種心理狀態(tài)對競技能力的發(fā)揮有很大影響,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來阻抗競技能力的發(fā)揮,破壞運動訓練和比賽的動機。
2.4 激活障礙
在臨賽前使學生和運動員處于斗志高昂,信心十足,頭腦清醒,注意力集中的良性心理激活狀態(tài),是競賽中充分調動生理機能潛力、適應比賽環(huán)境、發(fā)揮技能水平、排除各種干擾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前提。但賽前的過度訓練、生理疲勞、心理準備不足、動機過高或過低、環(huán)境壓力過大等因素,會引起激活障礙。當激活不足時,學生和運動員往往表現(xiàn)出冷漠、抑郁、精神渙散、注意力不集中、厭惡等情緒特點;激活過度時則表現(xiàn)為緊張、焦慮、慌亂、亢奮等情緒特點。激活不足或激活過度都會干擾競技水平的發(fā)揮。
2.5 攻擊障礙
攻擊性是運動員在競賽中產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為。在競賽時運動員以對手為攻擊對象并處于全力拼搏和進攻性沖動狀態(tài)之中。但是運動員的攻擊行為受到特定競賽規(guī)則的約束,如果在競賽中欲達到的目的未得達到,他們往往采取過大的攻擊行為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這種攻擊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釋放,他們會把攻擊欲望帶到競賽之后,這時攻擊的矛頭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隊員、教練員、裁判員、觀眾或場地器材等。這種不正常的心理障礙無論對于學生和運動員參加競賽,還是對今后的訓練、生活都十分不利。
3 克服心理障礙的心理訓練
3.1 恢復體力和腦力的心理訓練
3.1.1 轉移注意力訓練
競賽前后的體力、腦力恢復措施有所不同,前者須用運動心理學的方法,后者只需保證休息、睡眠和營養(yǎng)就可以了。學生和運動員在緊張劇烈的競賽期,如果吃不好、睡不著,體力不僅得不到恢復,反而會提前開始消耗,尤其是心理能量消耗更大。為了使學生和運動員的體力和腦力得到休息,可在競賽前讓學生和運動員參加一些輕松愉快的文娛活動,消除因臨近競賽而提早出現(xiàn)的不良情緒;領隊和教練員可有意識地與學生和運動員進行愉快的交談或安排他們短暫的休假、會見親人和朋友,轉移緊張注意中心。
3.1.2 肌肉神經放松訓練
肌肉和神經放松訓練的最佳方法是使學生和運動員很快進入“小睡”狀態(tài)。這種特殊心理訓練方法是讓學生和運動員靜坐下來調息理氣,依次從頭、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腳做放松動作,同時放慢呼吸,逐步進入“小睡”狀態(tài)。這樣不僅可以減少機體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過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調節(jié),減少心理能量消耗,并從各種雜念中擺脫出來。
3.1.3 提高睡眠質量
提高睡眠質量對恢復體力和腦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復的手段進行,即采取臥姿來放松和調節(jié)呼吸,結合個人睡臥習慣,適當變更個別動作,使學生和運動員由被動的自然睡眠改為自我控制下的主動睡眠,提高睡眠質量,縮短入睡時間。
3.2 回憶技術動作的心理訓練
運動技能的掌握過程,不僅是對肌肉骨骼動作的訓練過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訓練過程。有些技能動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運動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腦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運動心理素質,如缺乏積極思考能力、敏捷的記憶力和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等。為了提高學生和運動員的智力水平,加強運動知覺、表象和思維在運動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憶技術動作的心理訓練方法,亦即念動訓練或表象訓練。其主要特點是:回憶學過的技術動作,形成清晰的運動表象和概念,加深對關鍵技術動作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提高運動技能的目的。這種訓練方法一般在技術訓練前后進行,也可以在技術訓練間隙進行。具體做法是:靜坐下來,閉上雙眼,進行肌肉和神經放松的心理訓練后,再系統(tǒng)地回憶所學的技術動作,目的是掌握動作要領,形成正確的肌肉感知,促進動力定型的形成。在回憶中還需喚起相應的肌肉、關節(jié)系統(tǒng)的興奮活動以強化動力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