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理漫談
《酉陽雜俎·諾皋記上》載有著名的“妒婦津”的故事:相傳劉伯玉妻斷氏有嫉妒心。劉伯玉曾經稱贊曹植在《洛神賦》中所寫洛神的美麗,斷氏聽到后,氣氛地說:“君何得以水神美而欲輕我?我死,何愁不為水神?”后果真投水自殺。于是后人將她投水的地方稱為“妒婦津”,相傳凡女子渡此津時均不敢盛妝,否則就會風波大作。這個著名故事反映了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著的嫉妒心理。那么,到底什么是嫉妒心理?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和不同的層次呢?我們怎樣認識和對待嫉妒心理的危害性?下面我想從這幾個方面作出簡單的論述。
什么是嫉妒心理?由于嫉妒這種社會心理和行為是一種比較復雜的社會心理的產物,給嫉妒心理下一個簡潔明了的定義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對此進行研究的學者在如何界定嫉妒心理的含義時多有爭論。日本《廣辭苑》為嫉妒下的定義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處以后產生的羨慕、煩惱和痛苦。”該定義的特色引進了嫉妒之中,認為羨慕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產生基礎之一?!杜=蛴⒄Z詞典》為嫉妒所作的定義是:“由于懷疑、憂慮、或知道有競爭者而產生的心理狀態(tài),表現在愛情等方面:懼怕在感情上被別人替代,或者對心上人的忠誠的不信任,尤其是對妻子、丈夫和戀人。”很顯然,這一定義是從競爭出發(fā),從愛情方面所作的一個嫉妒定義,其局限性顯然是很大的。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詞典》中對嫉妒的定義是:“與他人比較,發(fā)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tài)。”這個定義的特點是綜合了嫉妒被廣泛認同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包容性。
嫉妒心理的基本特點有哪些?綜合看來,嫉妒心理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一、嫉妒的產生是基于相對主體的差別。這個相對主體即嫉妒主體指向的對象既可以是具體人,也可以是人和某一現象,亦可以是某一集體或群體,例如單位與單位、家庭與家庭之間的嫉妒。那種相對主體的差別即可以是現實的客觀差距,比如財富和相貌的差距;也可以是非物質性的差距,如才能、地位的差別;亦可以是不真實的幻想出來的差距,例如總感覺室友之間特別親熱;還可以是對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威脅和傷害的假設,例如上級對于下級才能的妒忌。二、嫉妒具有明顯的對抗性,由此可能引發(fā)巨大的消極性。嫉妒心理是一種憎恨心理,具有明顯的與人對抗的特征。嫉妒心理的對抗性來源于比較過程中的不滿和憤怒情緒。而且,這種對抗性常常帶來對社會的巨大危害性。1991年原北京大學物理系高才生盧剛在美國愛菏華大學槍殺四名導師和一名同學后自殺身亡。其原因即在于此。三、嫉妒心理具有普遍性。嫉妒是一種完全自然產生的情感,古今中外,沒有哪個社會和國家的居民完全沒有嫉妒心。在社會現實生活中,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幸運,心里就“別有一番滋味”。這“滋味”是什么呢?就是嫉妒心理的情緒體驗。我們每個人都會這種經歷。四、嫉妒心理具有不斷發(fā)展的發(fā)泄性,且無法輕易擺脫。發(fā)泄性是指嫉妒者向被嫉妒者發(fā)泄內心的抱怨、憎恨。一般來說,除了輕微的嫉妒僅表現為內心的怨恨而不付諸行為完,極大多數的嫉妒心理都伴隨著發(fā)泄行為。并且,這種發(fā)泄的欲望具有無法輕易擺脫的頑固性。培根曾經幽默地引用古人的話說:“嫉妒心是不知休息的。”嫉妒是伴隨著私心相伴而生,相伴而亡的,只要私心存在一天,嫉妒心理也就要存在一天。此外,嫉妒心理另外幾點值得注意:嫉妒雖系從比較中產生,其必涉及第三者的態(tài)度;地位相等、年齡相仿、程度相同的人之間最可能發(fā)生嫉妒;是否出現嫉妒心理還與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修養(yǎng)有關等等。嫉妒心理的有哪幾個不同層次?弗洛伊德在其1892年的著名論文《嫉妒、妄想狂和同行戀中的某些精神機制》把嫉妒心理劃分了三種層次,即正常型、投射型和妄想型。弗洛伊德的嫉妒心理層次的劃分主要是針對性愛來分析的,有其局限性。我們可以借助于它所涉及的一些心理機制和因素,進行相對來說可能更為合理的層次分析。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任何對嫉妒心理層次劃分,都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從人類進入私有制社開始,嫉妒心理也就隨著私有制的不斷發(fā)展一步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經過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終于成為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危害頗深的惡魔。如果將漫長的歷史加以濃縮,那么嫉妒心理的形成發(fā)展層次基本可以分為如下三層次:
1、難以為人所察覺的潛意識嫉妒心理。廣泛的存在于人類心靈中的嫉妒心理,是嫉妒心理的第一層次,也可稱為原初層次。這一層次的嫉妒心理往往深深地埋藏在人的潛意識中,很難為人有意識的覺察到,即還沒有形成一種自覺意識。這種嫉妒心理對人的心理激活作用很微弱,一般不會產生什么嚴重后果,但這種心理因素存在非常普遍,因而應當特別引起注意。處于潛意識嫉妒心理層次的人,其嫉妒心理是羨慕、競爭、嫉妒等心理因素的自然積淀的混合體。有時我們面對同學或朋友的不斷取得的成功會“隱隱”覺得不對,這種“隱隱”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潛意識嫉妒心理。
2、需要及時控制的顯意識嫉妒心理。顯意識嫉妒心理是指嫉妒心理由潛意識進入顯意識,由無意識(或下意識)到有意識。其主要標志是嫉妒心理的指向性和發(fā)泄性明顯化,不再把嫉妒心理深埋在潛意識中,而是自覺地顯露出來。其具體方式是對被嫉妒者進行挑剔,或散布對其不利的言論。嚴重者則是對被嫉妒者進行人身攻擊或誣陷、誹謗,使被嫉妒者感到壓力或痛苦,而嫉妒者則以此求得心理平衡和滿足,或達到一定的目的。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某個人一旦成名或取得了某項成果,接下去就會有很多閑言碎語或直接人身攻擊出現。這可能就是人為什么會有“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的擔心的原因所在吧。
3、危險的變態(tài)嫉妒心理。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江城接連發(fā)生時髦女青年臀部被刀劃傷流氓傷害案。作案者是一位嫉妒心理變態(tài)者,他的童年、少年時代是灰色調的,成年后幾次談戀愛都告吹。所謂“變態(tài)心理”,一般認為是指人格畸形發(fā)展,離開正常范圍,以致不能適應正常社會生活的心理和異常行為表現。當嫉妒心理超出心理層次,在向前發(fā)展時,即進入變態(tài)嫉妒心理層次中。進入這一層次的嫉妒心理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嫉妒者更加猖狂地向被嫉妒者進行攻擊,表現出種種損人利己的卑劣行為。另一種嫉妒者則是變成一種無事不嫉妒的人,甚至于本不該嫉妒的事也要嫉妒。嫉妒是一種有害的情感,在特定的條件下便以各種消極的情緒、情感和有害的行為表現出來,并外化為種種邪惡的力量,造成一些無可挽回和令人痛心的危害。因而,我們要自覺的從根本上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嫉妒心理的徹底根除,并不僅僅是思想道德修養(yǎng)如何的問題,也同時應當看到嫉妒心理存在的社會經濟基礎方面的一些原因,因此,我們必修從主觀修養(yǎng)的提高和社會意識環(huán)境、社會經濟基礎條件三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努力。同時,還應看到,嫉妒尤其是變態(tài)型嫉妒是一種心理疾病,具有心理疾病的特點,我們在防止和化解嫉妒心理的過程中,還必須采取一些必要的心理預防和治療的方法,才能取得有效的根治?!?/p>
參考書目:余仁雙等編著:《嫉妒心理學》,華齡出版社,1997年版。